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227

發言片段: 0
蔡委員易餘:(13時58分)部長好。布袋商港在去年有一艘「山寶貳號」擱淺,2017年也有一艘「凱旋三號」擱淺,2018年有「嘉明二號」,2019年有「勝利輪」,統計起來4年就有3艘船在同處擱淺,如果再加2017年的話,大概就是5年4艘船。其擱淺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布袋港的淤積嚴重,淤積嚴重的結果變成船入港前要看時間、看水流,潮位比較低的時候,入港是危險的,有時候如果遇到像2021年擱淺的「山寶貳號」的情形,它主要是遇到颱風,導致船被掃到北堤,北堤本身就是水位較淺的地方,那艘船就是被掃到北堤,所以就被擱淺在那裡,後來可能是傷到船的機具,最後整條船全軍覆沒。由此可見,布袋商港的淤積問題一直是長久以來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我想要請教部長的是,面對這樣的商港,這是交通部航港局管理的,甚至今天也有港務公司代表列席,這樣的商港一直沒辦法發揮它好的機能,然後一直處在這種容易擱淺的狀態,部長,你們有什麼長期的規劃來處理這個問題,讓布袋商港可以變得更現代化?我們沒有期待它一定要容納多大的船入港,可是至少對於它淤積的狀況,可不可以有一個長久的方法來澈底解決?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交通部王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王部長國材:委員好。布袋商港最重要的問題是漂沙,沙一直漂過來,所以我們現在的想法是隨時將水深維持在三米到三米五,他們現在每個月有去偵測,當水深不足三米到三米五的時候,就馬上清沙。如果要從源頭管理也滿困難的,你說要讓源頭的漂沙不要進來……
發言片段: 3
蔡委員易餘:就是漂沙的問題嘛!
發言片段: 4
王部長國材:對,他們現在是即時處理,只要水深不足三米到三米五,就馬上就清,目前是這樣。至於擱淺的部分,我再請他們研究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現在每個月都有監測。
發言片段: 5
蔡委員易餘:擱淺的原因都有出來了,我剛剛大概有講當時擱淺的原因其本質問題就是漂沙,因為漂沙使得它的海深度變得很不穩定,有時候沙漂去那邊,沙積在那裡導致水深變得很淺,船也就無法航行,所以這裡就變成不穩定的狀況。我們當然期待解決這樣的問題,即布袋商港的堤防有沒有辦法拉出去一點?
發言片段: 6
主席:請臺灣港務公司李董事長說明。
發言片段: 7
李董事長賢義:目前我們在進行漂沙的一些研究,用水工的構造物來處理,目前還在研究當中。以往水深不夠的話,我們大約三到六個月測量一次,但現在是一個月馬上測水深,隨時有浚挖船在旁邊,隨時有什麼狀況就馬上處理,也就是現在先應急,長期的還是要……
發言片段: 8
蔡委員易餘:現在就是隨時都有在清淤?
發言片段: 9
王部長國材:對,現在隨時在清淤。
發言片段: 10
蔡委員易餘:我現在看到的是,大概109年有編列比較大筆的預算進行大幅度清淤,110年及111年就沒有看到比較大筆的預算。
發言片段: 11
李董事長賢義:一個標3年。
發言片段: 12
蔡委員易餘:所以從109年持續到現在?
發言片段: 13
王部長國材:對,3年。
發言片段: 14
蔡委員易餘:現在就是有一直在清?
發言片段: 15
王部長國材:對。
發言片段: 16
蔡委員易餘:接下來,下一個問題又是大工程,因為布袋港清淤後的海沙沒有地方放,所以現在都把它放在南堤,甚至在北堤有另外一個新建工程,擴大未來要放置這些海沙的地方。目前海沙放在南堤,但南堤跟北堤都是這個商港未來可以開發利用的地點,結果現在把它變成海沙的置沙場。當然我覺得放置在這邊太可惜,正好可以用來因應外傘頂洲南移的狀況。事實上,外傘頂洲的問題與布袋的淤沙都息息相關,因為這裡的沙源飄移就是來自外傘頂洲,那邊的沙一直往南流過來。後來又有一個方法,因為外傘頂洲在它的南端有一個破口,所以我們希望可以把布袋商港目前堆置大概有80萬方的土方,用海運的方式把它帶到外傘頂洲,然後先把南端破口堵住,避免外傘頂洲的破口造成旋流,導致沙源減少加速。雖然這是一個方式,但布袋的沙這麼遠要用海運把它帶到外傘頂洲,東石的鄉親會認為這樣反而麻煩,他們希望從西邊抽沙到東邊比較快,當然他們認為的方式有作業工法的問題。我們現在還是回到把海沙放置到外傘頂洲,然後堵住南端缺口的方式,結果這個案子後來竟然在環評的時候被委員認為有問題,認為要進行環差,最後讓整個工程案又要延宕,如果進行環差的話,可能又要拖半年以上的時間,讓我非常訝異也很失望,怎麼會這樣呢?
發言片段: 17
王部長國材:有關布袋港清淤,它的沙有很多都是從外傘頂洲來的,現在等於是讓它回去,現在我們正朝這個方向在進行。的確在環評時,環評委員有很多的看法,比如對於外傘頂洲的一些想法等,所以希望補一些資料。我想說環評……
發言片段: 18
蔡委員易餘:我希望你們在面對這些環評委員的時候要跟他們說,外傘頂洲已經評估了20年,就是沒有做,因為沒有一個真正的專家、沒有一個人可以告訴我們,為什麼外傘頂洲會是一個移動的國土,可能在2023年會變成消失的國土,沒人可以給我們答案!我們後來好不容易拜託吳澤成政委協調各部會,大家有一個默契就是先做再講。如果不做,外傘頂洲就是不見了,臺灣的國土就這樣消失了,所以大家有一個默契。每個學者都有其獨到的專業,我們都非常敬佩,可是當所有的意見要彙整變成一個答案的時候,這件事要多久?我們無法再等待,對嗎?
發言片段: 19
李董事長賢義:原來我們單純認為,把我們在布袋港80萬方的沙移到那裡,是一個單純的工程。一方面也考量時程,所以我們就儘快,於是用環境的對照表來處理。可能委員有另外的考量,所以要進行環差,不過目前我們一方面在設計當中,另一方面在準備資料,我們再補一些資料……
發言片段: 20
蔡委員易餘:你們在面對這些環評委員的時候,第一、你們的立場應該要堅定,因為把沙移過去基本上並沒有要破壞任何的環境,因為所有對外傘頂洲的固沙計畫都是採用天然工法,然後載沙過去讓它補充沙源,中間沒有任何硬體工程,既然沒有硬體工程的話,現在重點是怎麼保護這樣的沙洲。這個沙洲的消失有很多原因,可是我們現在既然要保護它就得靠人為的方式。如果人為的方式每一次都會涉及到環評不過,需要重新環差、重新檢討,我可以跟部長報告,來不及了!臺灣這個沙洲大概就不見了。我希望你們真的把這件事情當一回事,好好面對它,包括需要跟這一些人解釋、溝通,大家都要用心一點,這樣好不好?
發言片段: 21
李董事長賢義:好,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2
王部長國材:積極來辦理、溝通。
發言片段: 23
蔡委員易餘:謝謝。
發言片段: 24
主席:請江委員啟臣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56
meet_id 委員會-10-6-23-4
speakers ["魯明哲","李昆澤","劉世芳","趙正宇","陳椒華","林俊憲","陳素月","陳雪生","傅崐萁","林德福","楊瓊瓔","游毓蘭","李貴敏","廖婉汝","鄭天財Sra Kacaw","劉櫂豪","洪申翰","賴惠員","曾銘宗","邱顯智","邱臣遠","王定宇","蔡易餘","江啟臣","李德維","賴香伶","許智傑","洪孟楷","許淑華","邱志偉","張其祿","陳以信"]
page_start 77
meetingDate ["2022-10-17"]
gazette_id 1119301
agenda_lcidc_ids ["11193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交通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交通部部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及立法計畫,並備質詢;二、邀請交通部部長就「我國疫 後觀光產業復甦、相關產業振興及永續觀光發展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三、邀請交通 部部長、外交部就「疫後機場營運發展策略及航空運量、國際航點開放評估」進行專題報告,並 備質詢;四、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關於交通部單位預算
agenda_id 11193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