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5
發言片段: 0 |
---|
林委員岱樺:(9時13分)主委,上一次我質詢的時候,很感謝您允諾向行政院爭取將智慧農業納入前瞻計畫第5期,本席這一次的質詢是針對智慧農業在沒有預算增加,以及沒有全面性的、結構性的檢討及方案產出的時候,我們現在能夠做什麼。 |
智慧農業是農業價創的關鍵政策,面對極端氣候的變遷、經濟環境的改變,只與天爭、不與人惡的農漁民並非只是要單純的補助,更需要務實的輔導。我有幾個議題跟您討論:一、在極端氣候、農產市場的開放及產業政策下,農民面對的困境是什麼?二、農業智慧化、精緻化是農業價創的解方。三、農漁業種養殖智慧化的困境是什麼?智慧農業推動方案各行其是,缺乏協作推動。四、最後本席有個具體建議跟您做最後的總結。 |
面對產業政策,政府是什麼?是重工業、輕農業,二十多年來因為缺水,農業休耕達7次,我們聽到政府的理由是農業用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70%,所以為了解決水旱,我們必須進行休耕。這70%的數據是指全臺灣每年用了180億噸的總用水,包含工業用、民生用水等等,而農業用水就占了120億噸,但是本席對這個說法存疑,因為農業用水的來源來自河川、地下水、水庫水,農業用完後,水會回到河川、地下水。面對極端氣候,我們農民的困境是什麼?四時而作的農業,當稻田已排水等待收成,卻遭遇大雨,發芽導致農損;恆春冬雨增加,導致洋蔥炭疽病、細胞軟腐病發生,一顆得病、整區遭殃。面對農業市場的開放,比如台西蚵農遭遇越南低價競爭及蚵苗存活率下降的挑戰,從東南亞洗產地至國內市場的的惡性競爭等等相關案例不勝枚舉。 |
為了解決上述困境,智慧農業是關鍵解決方案之一,但是智慧農業的推動卻牛步化,所以本席希望與主委合作,一起爭取將智慧農業納入前瞻計畫第5期。但是目前有沒有在做?很認真做!多數的項目都在研究階段,這四年多來,從106年到110年我們已經累計建立176個示範場域,但是這些都是在研究、推廣,以今年度來檢視的話,能夠完成多少個? |
農業智慧化與精緻化是農業價值創新、價值提高的解方之一。以你們現在執行的方案成果來看,你們從106年起由產、官、學、研共同推動智慧農業,確實有在部分農產領域創造科技農業價值。以白蝦為例,我把簡報上輔導戶的姓名加以匿名,產量提升率有紅框的部分,很明顯這些都導入智慧農業,產量提升率達到217%,甚至高達371%、436%,其他也都有增加,除了1個紅字的部分是因為大雨淹水覆沒養殖池。 |
再講到洋蔥的成果,你們現在輔導智慧農業的面積才6公頃,成績多好?原來1公頃只賣35萬元到36萬元,因為你們導入智慧農業,1公頃可以賣到五十二萬餘元,這是輔導6公頃的成果,而全臺灣洋蔥的種植面積有一千二百多公頃。 |
我再舉你們努力的農業精緻化為例,對於左邊照片的景象,大家非常熟悉,再看到右邊的照片,因為有精緻化的養殖,單體牡蠣養殖提升牡蠣養殖的價值,與傳統牡蠣養殖的市場相比,價格提升了14%,而且生長速度提升10%。如果不精緻化,傳統養殖的國產牡蠣每框170元到180元,面對越南進口的牡蠣每框130元到150元,我們當然競爭不過,可是因為你們輔導精緻化之後,我們遠遠地把越南甩在後面了。 |
我再舉一個例子,高雄最有名的阿蓮蜜棗開花、結果的時候,細胞分裂期與中果期這兩個階段所使用的肥料是不同的,如果導入智慧農業,就可以讓農業變成像工業的智慧製造一樣。我要講清楚,智慧農業就是讓農業跟工業一樣的智慧製造,進行數位孿生的模型複製。因為農業的精緻化,我們阿蓮的蜜棗可以賣到新加坡、甚至法國,這是多麼振奮人心! |
我再舉一個最成功的失敗案例,就是臺灣的石斑魚出口到中國的海南島,臺灣的經驗、中國複製一樣,經驗整個移植到中國,這些養殖技術卻沒有系統化的管理,價值沒有留在臺灣。相似的案例還有鳳梨、荔枝、釋迦、柑橘類、芒果等等不勝枚舉,如果透過智慧農業的核心技術、遠端管理,把價值留在臺灣,就像產業界常常講的第一名策略,也就是說,不會打死第二名,而是讓第二名永遠在追趕來烘托市場。我有,你沒有;你有,我做好。你做好,我做巧,創造市場的價格,自然就把價格提高了。 |
講了這麼多,到底目前我們農漁業的養殖智慧化的困境在哪裡?本席整理了這張表,我們的痛點包括老農經驗建立及傳承困難、缺少及時風險應對決策能力、現有平台未能滿足多數管理問題。 |
從老農經驗建立及傳承困難來看,種養殖經驗都是口耳相傳,前輩告訴我們,我們的爸爸教我們,我們再人為判斷,口耳相傳給下一代,但是現在極端氣候產生,我們面對極端氣候環境的變化,人為的判斷就難以一致,這些口耳相傳當中,是不是可以科學化、標準化、規格化?這些就是目前我們的痛點,老農經驗的建立及傳承的困難,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種養殖的管理不穩,規模效率難提升,養種殖的技術就失傳了。 |
我們智慧化的第二個痛點,就是缺少及時風險的應對決策能力,我們現在都是人為的,環境檢測的部分,像你們的改良場就做了很多,他們也很努力;再來是生產紀錄的部分,這些我們是自行來檢視數據、自行來判斷風險,這是非常耗時費力的;最後的自行判斷、處理方式則是被動的,導致的結果是風險控管不夠及時、經驗不足錯誤決策。 |
我們智慧農業的第三個痛點,就是現有的平台未能滿足多數管理,一樣以養殖為例,現在的養殖,現有的檢測平台就這些而已,像溶氧、水質惡化指標、酸鹼、水溫、鹽度等等,這些量測參數不夠全面,風險掌控有限,以致最後只能做出條件反射,也就是說,在養殖的時候,溶氧量不夠了,這時就開始啟動馬達,可是它只是一個條件反射,但會不會作成決策?即我要把蝦養大、養好,在脫殼期間,相關淡、鹹水比例等等如何決定,但看起來風險控管的能力是有限的,經驗建立也是缺乏效率的,以上就是很清楚的告訴你目前智慧農業的困境。 |
以上我舉兩個例子顯示在現行當中是各行其是、缺乏協作,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推動國家綠能政策結合農業補助方案,以漁電共生為例,主管機關是經濟部能源局及農委會漁業署,能源局主責電業相關稽查,漁業署負責養殖漁業存續勾稽,而現況是什麼,上次我也講過了,就是已發現停養魚塭提供土地作為發電業者建置太陽能發電廠,為了通過審查,即要來稽查了,就以臨時放養方式通過勾稽,有個數據想讓主委知道,一個漁電共生場可補助總金額的二分之一,最高以500萬元為上限;而農委會的智慧養殖補助多少?1年2.5萬元、為期3年,總共可以補助7.5萬元,以上這兩項業務,一個是3年7.5萬元,對比能源局主導的漁電共生500萬元,可不可以想辦法把他們結合?就是漁電共生導入智慧養殖,讓漁電共生更健康又可以加速智慧養殖的推廣,說白了,農委會的長官根本不需要出外稽查,坐在辦公室就可以掌握漁塭的作業狀況,這不僅可以精簡人力,而且即時、準確地掌握漁塭的狀況。 |
我的第二個建議,你們現在各行其是的方案當中,我們可以把補助跟輔導結合起來,讓智慧農業茁壯,現在在審預算,當中的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基金,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我是一字不漏地把它抄下來,就是「針對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基金部分項目救助額度占生產比例過高,恐加深農民對天災補助依賴」,這是預算中心講的。對此,你們的計畫當中也新增了一項,本席看了非常的肯定,就是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這是什麼東西?其實就是輔導興設結構加強型溫網室設施、溫網室設施的環境調控及生產設備、防災及減災設施,以上是本席的具體建議,所以有沒有可能把這兩個結合起來?就是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基金及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應強化鏈結並結合青農回鄉獎勵計畫,將補助與輔導加強鏈結,於補助、輔導及獎勵的同時,同步完成農業人口年輕化跟農業再造之目標。 |
在此就以每年都會申請補助的洋香瓜為例,既然要補助給農戶,它是每年都有,而且它也適合溫網室的設施,所以你就主動跟他說…… |
發言片段: 1 |
主席:委員請掌握時間好嗎? |
發言片段: 2 |
林委員岱樺:就是優先評估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結合洋香瓜遭受天然災害的農戶,如果這個農戶又是青農,依青農回鄉獎勵計畫,就能優先的趕快補助下去。 |
在此本席具體建議,補助是保障、輔導是工具,農業創價是目標,進而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所以請農委會參考上述本席所提農委會在「智慧農業各行其是,缺乏協作」的建議,於1個月內完成檢討,將現行智慧農業推動方案有效結合國家重大政策、補助、輔導及獎勵等措施,加速升級國家農業的智慧化,這是現在可以做的。 |
發言片段: 3 |
主席:請農委會陳主任委員說明。 |
發言片段: 4 |
陳主任委員吉仲:委員早。非常謝謝,後面的建議完全同意,而且我也會親自召開會議,這是第一個;委員上禮拜質詢完畢後,其實我不只是放在前瞻裡,去做整個數位平台的整合,我們下午也會立刻召開會議,並打算在1個月內、在年底前把所有委員建議的,將所有重大農產品的產銷資訊整合到地方政府、農民、農民團體,甚至到整個通路,接著再結合後面的政策,所以上次委員的質詢,非常的感謝,這次也一樣,不只這個最後的具體建議,前面那兩個包括養殖的部分跟智慧農業的建議,我們也都同意,因此,我們回去後1個月內會完成檢討,並將全部整合在一起,的確,這是未來農業一定要走的方向。 |
發言片段: 5 |
林委員岱樺:好,謝謝主委,我們一起努力。 |
發言片段: 6 |
主席:智慧農業確實相當重要,請繼續推動。謝謝。 |
請邱委員議瑩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50 |
---|---|
meet_id | 委員會-10-6-19-4 |
speakers | ["賴瑞隆","林岱樺","邱議瑩","謝衣鳯","楊瓊瓔","孔文吉","蘇治芬","陳明文","呂玉玲","邱志偉","高虹安","林德福","李貴敏","江啟臣","陳椒華","翁重鈞","鄭天財Sra Kacaw","邱臣遠","李德維","張其祿","馬文君","邱顯智","陳超明","蘇震清","陳亭妃"] |
page_start | 291 |
meetingDate | ["2022-10-20"] |
gazette_id | 11195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9501_00006"]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經濟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關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非營業部分:農業作 業基金、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農業特別收入基金及信託基金部分:農民退休基金 |
agenda_id | 1119501_0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