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30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昶佐:(9時27分)部長早。我們接續剛才江委員談的,其實今天的報告也有提及,就是現在習近平連任,在二十大的時候,大家都有看到他把整個團派全滅,現在剩下習派而已,都是他的心腹進入政治局,所以他算是目前中國的權力最高峰,應該是毛澤東之後的權力最高峰,接下來就是我們外交上,他要如何進行他們的外交政策?會有什麼調整?現在大家都有各種不同的討論。最近發生他們在曼徹斯特(Manchester)把人抓進去打的情形,等於是對其他國家的主權,包括治安,可說是目中無人,現在這個已經被稱為是戰狼外交轉作流氓外交,你認為這種作風是會被鼓勵,還是反而會收斂?就外交部來看它的外交態度。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外交部吳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吳部長釗燮:關於我們的看法,我必須要講我個人的看法,之前有很多人去研究戰狼外交這個現象,戰狼外交不符合中國本身的外交利益,因為會得罪人,無法交朋友。為什麼中國的外交官會去做這些事情?很多人研究的結果是因為他做這個事情不是為了國家的外交利益,而是要做給他們的高層看,讓他們的高層感受到他們有在做事情,有在捍衛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現在這個作法,譬如在英國Manchester的這件事情,看起來同樣也是顧慮到他們國內自己的audience,他們只顧慮他們自己往上升遷,他們往上升遷的時候,他們的這些動作要被他們的領袖看到。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昶佐:要讓他們的高層肯定。
發言片段: 4
吳部長釗燮:對,沒有錯。你如果看這一次的人事布局,的確要對領袖有一個服從,那要表演、表現給他們的領袖看得到,這是一個升遷的重要標準,我們的預期是接下來的戰狼外交,或是對臺灣更多外交上的攻勢是不會停下來,也很有可能加劇此一情勢。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昶佐:從現在的結構看起來,他越這樣的話,他的高層就越喜歡,也會更加受到高層的重視。這次發生曼徹斯特的事情後,全世界譁然,因沒有看過將人拖進大使館打。在這種事情發生之後,國際社會認為給他們壓力的話,說不定他們會改變,結果可能是不會啦!反而他們的行為更受到鼓勵。
其次,有關臺美關係的演變,剛才我們談到也相信會越來越加深雙方的關係。最近有些學者都認為美國政府應該重新在臺海回歸到戰略模糊,因為有些人以為現正朝戰略清晰去,而有些人是說在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的中間模糊。
發言片段: 6
吳部長釗燮:有些說戰略模糊、戰術清晰,有些說戰略清晰、戰術模糊,所以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昶佐:有些比較傳統的學者,當然他們比較友好臺灣,但還在傳統的框架來看,所以要回歸到戰略模糊。部長以臺灣的立場來講,哪一種說法對臺灣比較好呢?
發言片段: 8
吳部長釗燮:這要向委員報告,戰略清晰或模糊是美國國內一個很重要政治議題的辯論,也等於是美國國內一個很重要的政治議題,並做很熱烈的討論。以臺灣的高層官員或外交部長而言,若直接跳下去與他們有立場上的爭議,這是不恰當的,我們也不會做。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參與辯論的兩方,其實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大家都對臺灣好,大家也在想辦法要用什麼方法能對臺灣更好啦!因此對於兩種不同的說法,我們都予以尊重,也非常感謝大家都在想辦法要讓臺灣更好。在這種情勢之下,我們就必須衡量在現實狀況裡,我們要如何與現在的執政團隊拜登政府能建立更好的溝通,而讓美國政府在實質上能夠對臺灣有更多幫助。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昶佐:我相信外交部與美國之間,至少都有輿論上的交換,如臺灣有發生什麼樣的新聞應該都會讓他們知道。我瞭解外交部比較不能夠去說:我們比較喜歡哪一種策略?當然從國會外交而言,最好我都在這裡講我的看法是什麼。但我會建議外交部,剛才我們在說輿情交換,這是可以跟他們講的。其實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都是為臺灣好,他們都在想如何才能對美國及臺灣都好。如果他們最近說出最好是回歸戰略模糊的話,臺灣是什麼樣的人或媒體拿來當成內部政治的操作呢?這可以給他們自己去評估。
就我自己來講,最近會拿這些出來講或嚇臺灣的,剛好是拿戰略模糊回來嚇唬臺灣的人,就是與中國比較好的人,也剛好就是說我們不應該與國際站在一起來防衛臺灣的人。他們剛好拿這些人的說法來講,你看連老美都說應該要回到模糊等。我覺得這應該中立,即我們沒有要向美國人說你們要清晰或模糊,但是講出模糊時,剛好很合臺灣那一些人的胃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可提供給美國人參考,也由他們去想。我認為這些可以持平給他們,我們也不用特別製造,因為新聞很清楚,這兩個禮拜的政論也講出來,而且這是政策的討論,也還沒有定調。光是學者的討論,就有人將部分學者的討論拿來當成自己的政治訴求,這也可以讓美方知道為什麼剛好會這樣,所以希望部長應該可以持平給他們看臺灣的輿論。
發言片段: 10
吳部長釗燮:我們會儘量來做,我也瞭解美國駐外單位對輿情蒐集是非常完整的,其實我們不用太過顧慮。也讓委員知道一下,就是去看美國軍方高層最近這一段時間的說法,委員這邊可能會有比較強的信心,即對美國在力挺臺灣,或在臺灣有事時,如何來協助我們會比較有信心。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昶佐:越來越清晰,如果講起來的話,其實主流立場從川普到拜登都是越來越清晰,但是有一些比較傳統想法的人,他們想回到以前,我們會尊重。然而這些言論剛好那一些人很喜歡,你們可以想看看為什麼會這樣。
再來,就是新南向政策,大家知道未來可能會進入美中新冷戰的結構,我也特別在年前有請外交部將新南向政策中,有人與中國比較好,有人與中國比較不好,而給我一個列表。接著整個進入新冷戰框架的話,我覺得東南亞、亞太地區會再進入一個新結構,現在美國還很難控制東協,中國要找朋友也一定就近從東協開始找。我們的新南向一定要有priority,因為資源有限不能全投啦!
在一個新冷戰結構之下,現在我們該是時候來盤點新南向政策接下來的優先順序,哪一些真的是我們可以趕快去跟我們的朋友拉關係。在一年前,有給委員會每位委員一個簡單的盤點,我希望最近可以再給我們一個清點,即未來往新冷戰結構的話,哪一些會與中國比較好,哪一些是我們的重點國家,請再給我們一份。謝謝部長。
發言片段: 12
吳部長釗燮:好,我會請亞太司來處理。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13
主席:請溫委員玉霞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12
meet_id 委員會-10-6-35-9
speakers ["馬文君","江啟臣","林昶佐","溫玉霞","邱臣遠","吳斯懷","羅致政","林靜儀","廖婉汝","何志偉","王定宇","趙天麟","林淑芬","陳以信","羅美玲","蔡適應","高嘉瑜","陳椒華","陳明文","楊瓊瓔"]
page_start 57
meetingDate ["2022-10-26"]
gazette_id 1119701
agenda_lcidc_ids ["11197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97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