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18

發言片段: 0
陳委員秀寳:(9時47分)謝謝主席,主委早安。在疫情跟國際情勢的影響之下,我國相關的科技實力其實十分受到國際上矚目,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之下,國際政經局勢也變動得很劇烈,除了歐美之外,其實有很多中東歐國家也希望加深跟臺灣的合作,特別是半導體的領域。近期我們有跟立陶宛合作,也設了一個據點,希望推動雙方在雷射及生醫領域部分的合作,媒體報導也指出國科會以後會廣設海外據點。請教主委,我們目前在哪些國家有哪些據點?
發言片段: 1
主席(吳委員怡玎代):請國科會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吳主任委員政忠:陳委員好,早安。我們在歐洲、亞洲跟美洲一共有18個據點,3洲剛好都是6個,在美國那邊比較多,應該是有4個到5個。
發言片段: 3
陳委員秀寳:所以目前我們跟國外合作的據點總共有18處,立陶宛這邊是新設的。
發言片段: 4
吳主任委員政忠:對。
發言片段: 5
陳委員秀寳:請教主委,目前除了立陶宛之外,我們有沒有規劃在其他地區、其他國家再增設據點呢?
發言片段: 6
吳主任委員政忠:目前要看需求,全世界國家那麼多,依國科會的人力也不可能全部都設,所以我們每一個據點是cover旁邊的國家,譬如說我在以色列那邊有一個點,它會cover上方一些中東歐下面的國家,所以我想一個據點不是只有負責那個地方,而是全世界各個主要科技相關的國家,我們現在都有。
發言片段: 7
陳委員秀寳:請問主委,目前有沒有哪一個國家主動希望跟我們加深合作、爭取我們設據點的?
發言片段: 8
吳主任委員政忠:目前我知道是沒有。
發言片段: 9
陳委員秀寳:那依國科會自己的規劃,你們有沒有預設的目標、想要在哪些國家增設這樣的據點來加深合作?
發言片段: 10
吳主任委員政忠:第一個就是這一次中東歐的立陶宛,因為我去年10月去中東歐3國,立陶宛我們覺得滿適合,因為那邊年輕人的教育水準也滿高的,事實上這個跟臺灣科技可以互補,所以現在林敏聰副主委率團正在拉脫維亞、立陶宛與他們交流。
發言片段: 11
陳委員秀寳:除了立陶宛之外,本席想知道你們還有規劃在哪些地方要設點?
發言片段: 12
吳主任委員政忠:事實上歐洲地區我們在捷克、德國都有,在法國、歐盟及英國也都有據點,每一個據點會cover其他的……
發言片段: 13
陳委員秀寳:這部分剛剛主委有解釋過,所以本席這邊要請教,除了現在總共18個原有的點之外,國科會有沒有研議在哪些國家再增設據點?
發言片段: 14
吳主任委員政忠:目前沒有。
發言片段: 15
陳委員秀寳:沒有的原因是什麼,現在的量是足夠的嗎?還是你們還沒有談到這個部分?
發言片段: 16
吳主任委員政忠:第一個,要增設據點也必須有人力,人力不是只有國科會,因為那是外交部給我們的quota,我要跟人事總處討論,所以我們的需求要很具體完備才可以去協調。
發言片段: 17
陳委員秀寳:現在是礙於人力可能不足,所以沒有辦法在其他地方再增設新的據點?
發言片段: 18
吳主任委員政忠:當然。所以我們現在的18個據點會辛苦一點,就cover旁邊的一些國家。
發言片段: 19
陳委員秀寳:主委,其實科技是日新月異的,有時候你稍加蹉跎,一日千里的差距會很大,當然跟其他國家有這樣的互動機會,我相信你們這邊也會把握,往後如果人力這一點可以克服的話,也希望能夠多設點,讓其他國家跟我們的互動加深,我相信在科技研發成果交流上也會有很大的助益。
發言片段: 20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的,謝謝。
發言片段: 21
陳委員秀寳:之前主委在受訪的時候曾經表示,以目前的科技,如果要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可能還要很努力、可能沒有辦法做到。主委,您認為我們目前應該加強的是什麼?
發言片段: 22
吳主任委員政忠: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原來一些綠能科技的轉換率,或者是新的包括CCUS等,我們會繼續研發;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社會轉型及生活轉型,那也是社會科學的一種,所以我們國科會這邊也有投入相關的人力,從這邊著手,一個是供給、一個是需求,兩邊一起來才會比較有機會。
發言片段: 23
陳委員秀寳:所以主委您這邊也有感受到,在2050年這個目標上我們還欠缺的部分、我們需要加強的部分,那你們有朝這個方向在規劃嗎?
發言片段: 24
吳主任委員政忠:有,事實上在供給、提高效率方面,國科會跟中研院有在努力朝向哪些現在比較沒有的技術,那經濟部或相關部會就是把目前有的精進,目前往這個方向推進。
發言片段: 25
陳委員秀寳:主委,你剛才也同時提到,在社會、生活這些非傳統科技層面的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主委這邊也應該認同,目前不僅是半導體、太空產業這些科技很值得發展,那人文社會等領域也是相同的重要,本席這樣子問,您認同嗎?
發言片段: 26
吳主任委員政忠:完全正確,因為如果這邊沒有努力的話,事實上會少了很大的助力。
發言片段: 27
陳委員秀寳:但是根據國科會你們自己的統計,在2018年到2020年,政府部門在研發領域當中對於人文社會的投入比率相當低,尤其像人文部分才2.9%、社會部分才4.2%,在整個研發部門裡面占的比例非常非常低。這邊想要跟您討論,目前不論哪一種科技的發展,不管從半導體到太空產業,其實都離不開人文社會這個議題的發展,甚至目前大家討論很熱烈的低軌衛星發展,要上太空的同時,也要讓相關的人文領域議題或是生活模式的研發可以配合發展。
主委,您是國科會主委,你是政委兼任國科會主委,而科技界或者是社會大眾對於科技的發展,長期以來其實偏重在理工,大家一直都把重點放在這個部分;那在人文領域、社會領域方面,其實我們國民的素質、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態度或者是我們社會基本的關懷跟互動就是在這個領域上,我們也不能一直這樣忽視它。國科會現在從科技部變成國科會了,你們的等級到這個層次,除了在科技發展的部分之外,在非傳統科技領域的配合及研究,國科會這邊現在有什麼方向?
發言片段: 28
吳主任委員政忠:人文社會所謂的「social science humanity」我是把它看成科技裡很重要的一支。剛好這兩個domain它們不需要太多的研究設備,所以經費比例會稍微低一點,你這個是統計到2020年,我是2020年才到科技部,人文處處長,我們有沒有增加?
發言片段: 29
主席:請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發處林處長說明。
發言片段: 30
林處長明仁:有增加。
發言片段: 31
吳主任委員政忠:這兩年應該人文社會是我們的重點,而且科技……
發言片段: 32
陳委員秀寳: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給我一份你們的報告。
發言片段: 33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謝謝。以臺灣來講,科技發展到這一個階段人文社會和其他理工的結合,這是重點所在。
發言片段: 34
陳委員秀寳:對。
發言片段: 35
吳主任委員政忠:就是我們不只要賺代工而已,我們要賺創新人文的東西。
發言片段: 36
陳委員秀寳:很高興主委跟本席有同樣的看法,這一個部分請您給我一份報告。
發言片段: 37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
發言片段: 38
陳委員秀寳:另外,我們國科會每年定期舉辦的科普環島列車,這個部分是整合各部會地方政府和學校的資源,除了規劃站點之外,也有列車上科學實驗的活動,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可以體驗實驗的樂趣從而對科學有興趣。目前活動的辦理狀況是很不錯,孩子們很踴躍、反應都非常熱烈,這真的也是可以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希望不分城鄉的孩子都能夠體驗科學與得到學習的樂趣。本席看了一下你們這一次辦的點,從臺北到臺東,你們停的點都是很大的站,不知道為什麼在彰化會選二水這樣一個小小的站?當然對站點你們可能有所考量,本席這邊建議,對於幅員較廣的縣市,未來可不可以增加停靠點?
發言片段: 39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們會研議,看起來是可以,因為彰化也是很大,有分北彰化和南彰化。
發言片段: 40
陳委員秀寳:我剛才提到,你從臺北到臺東每個都是很大的點,像新左營、新烏日、臺北、板橋,還是桃園站,二水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站點耶!不知道為什麼你們在彰化縣就選了一個這樣子的站?本席剛剛講,可能在評設站點和相關的部分有你們的考量,但是彰化這麼大,我們縣民的人口數這麼多,這個站點部分希望你們以後可以再研議。如果停靠站點的增加有難度,是不是可以在列車行進的過程中增加其他的活動把課程辦得更豐富,讓孩子們更有參與感。本席真的很肯定這樣的活動,希望站點的設置、內容以及課程規劃是不是能更周延,也請你們日後在規劃時候也可以先跟我們討論什麼地方適合設站點、希望增加哪些站點,在規劃的前期就可以大家先來討論。
發言片段: 41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可以,謝謝委員!這個的確需要大家一起來幫忙。我藉這個機會講一下科普環島列車,就是用過去和未來的結合,用百年的臺鐵串臺灣全島,包括內灣和集集,把小朋友和大朋友牽在一起。星期一開幕時桃園復興鄉的巴崚( Balung)國小,我那天聽到他們的歌聲就是藝術、音樂和未來科技的結合,這是臺灣一個新的方向。
發言片段: 42
陳委員秀寳:主委,活動辦得成功,參與的人反應熱烈,相信你們也會覺得這樣子的活動很值得繼續辦。當然每一次你們可能有不同的主題,本席剛才提到除了不同主題外,有關站點的增設、整體內容或規劃,如果在事前讓大家來討論,可以辦得更圓滿。
發言片段: 43
林處長明仁:報告委員,有關站點這部分,我們有考量到學生們在車子上面的一些配套,但是我們會在站別以及相關的配套……
發言片段: 44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們一定會先跟有興趣的委員做一些請教。
發言片段: 45
陳委員秀寳:好,謝謝主委!以上。
發言片段: 46
主席:請黃委員國書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26
meet_id 委員會-10-6-22-5
speakers ["鄭正鈐","萬美玲","林奕華","吳怡玎","陳秀寳","黃國書","王婉諭","高金素梅","林宜瑾","何欣純","吳思瑤","張廖萬堅","范雲","賴品妤","陳椒華","張其祿"]
page_start 485
meetingDate ["2022-10-26"]
gazette_id 1119701
agenda_lcidc_ids ["11197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97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