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22
發言片段: 0 |
---|
蘇委員巧慧:(10時2分)署長好。署長,我想其實大家都是希望未來我們淨零的目標可以儘速達成,所以不管是洪申翰委員在關於碳定價的策略、方向、可行性路徑上的討論,還有我接下來的詢答,其實也都是為了同樣的目標。關於這個路徑和可行性方向,其實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譬如說上個月也有人提出,為了2050要淨零,所以2030一定要先減半,這個如果沒有做到,後面就不用講了。我在報紙上有看到署長的回應,你是不是能簡短的再說一下,你對於這個方向、這個說法的看法是如何?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環保署張署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張署長子敬:委員早。謝謝委員,我想所謂減碳,其實很重要的是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跟技術也不同,所以我剛剛有報告說,國際能源總署其實也很務實的提出2030之前及2030之後,我們在規劃時也是朝這個方向去做。至於是不是說一定要在2030減到40%、50%才能夠達到2050淨零?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中國2030才要達峰,為什麼它在2050、2060可以淨零? |
發言片段: 3 |
蘇委員巧慧:你認為最主要是技術嘛! |
發言片段: 4 |
張署長子敬:所以其實是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要以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方式去做。 |
發言片段: 5 |
蘇委員巧慧:好,署長,對於你的答案,其實在歷次的採訪或是公開接受備詢時都是一樣的,這一點我覺得可以肯定,當然方式我們可以再討論。其實我也贊成您說的,大家可以看過去2年疫情的狀況,在疫情期間,當經濟活動全部被暫停的時候,空污減少了,碳排也減少了,如果沒有經濟,當然就不會有污染。可是反過來講,我們可以沒有經濟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全世界等於在疫情期間用了2年多的時間來向大家證明,我們一定要找出一個經濟和環境永續併行的方法,人類、地球才有辦法繼續下去,這是我們得到的經驗。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其實我很贊同署長,甚至跟世界一樣,就是我們要做的,其實是跟疫情期間我們在找疫苗,就等於是戰備物資一樣,我們要找的是新技術,甚至是關鍵性的新技術。我看到您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在2030年之前,我們把現有技術運用到極大化;2030年之後一定要有新技術,我們會跟國際合作。這裡我跟你有一點不同的是,我認為我們其實也應該要像疫苗一樣,除了跟國外合作之外,國內也要能夠自製、自產,甚至自行研發關鍵技術,才有辦法自保啊!針對自製技術的部分,不曉得署長同不同意? |
發言片段: 6 |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我完全同意,那時候答詢的時候可能比較簡化一點。在十二大戰略裡面,除了基礎科研的發展,還包括前瞻能源、儲能、碳捕捉,這些都在這十二大戰略裡面。 |
發言片段: 7 |
蘇委員巧慧:對,所以都是國家要補助、獎勵我們自己的關鍵技術要能夠發展。 |
發言片段: 8 |
張署長子敬:有很多人把它簡化成這項投資只是去減碳,其實很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能量的建構,在這十二大戰略裡面有很大的部分是在做這個。 |
發言片段: 9 |
蘇委員巧慧:好,既然我們的方向一致,我今天想請教的是,我認為國家要能夠推展自製的新技術,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進行跨部會的合作,而且要能夠掌握跨部會的進程、目標是否一致,這樣才不會變成多頭馬車、大家的步調不一致。對於這一點,署長,你也可以同意吧?對不對? |
發言片段: 10 |
張署長子敬:是,沒有錯。 |
發言片段: 11 |
蘇委員巧慧:所以10月3日科技部改組為國科會,你也有參與,我的意思是,環保署也有參與這場會議,剛剛我們說的新技術研發在這場會議上面有提到嗎?有進程嗎?有什麼共識嗎? |
發言片段: 12 |
張署長子敬:跟委員報告,科技研發的部分是由中研院廖院長及國科會吳主委主持,他們也開了淨零科技方案規劃的啟動會議,現在大家就這幾個面向在整合共識。 |
發言片段: 13 |
蘇委員巧慧:好,在整合嘛!剛剛講到這裡都是大原則、大方向,我現在就舉兩個例子,測試看看我們國家對這些新技術、關鍵方案的方向及期程是否一樣。我先用電動巴士來舉例,我們請環保署署長、交通部次長、經濟部次長、國發會副主委就電動巴士一起來討論一下好了。 |
我先跟大家說明,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裡面,我的版本第二十四條特別跟大家不一樣,我提出了運具電氣化輔導補助獎勵的機制,就是源自於剛剛的想法,我認為要能夠減碳、要有新技術,而且這個技術如果能夠國產、國製最好,所以應該要予以獎勵,這是我的版本第二十四條。 |
請教一下,就電動公車,國發會現在第一個具體對外的目標是幾年的時候要達到百分之多少?簡答就好了,因為有這麼多單位,我只要簡答。 |
發言片段: 14 |
主席:請國發會高副主任委員說明。 |
發言片段: 15 |
高副主任委員仙桂:好。我們有一個2050年路徑圖…… |
發言片段: 16 |
蘇委員巧慧:我只要電動公車的部分,請短答! |
發言片段: 17 |
高副主任委員仙桂:電動公車的話,市區的公車及公務車要全面電動化,2030年…… |
發言片段: 18 |
蘇委員巧慧:你們是2025年市區電動公車普及率應達到35%,對不對? |
發言片段: 19 |
高副主任委員仙桂:對。 |
發言片段: 20 |
蘇委員巧慧:沒錯吧?我查到的資料可以吧? |
發言片段: 21 |
高副主任委員仙桂:2025年是35%。 |
發言片段: 22 |
蘇委員巧慧:2025年是35%嘛? |
發言片段: 23 |
高副主任委員仙桂:對,然後2030年…… |
發言片段: 24 |
蘇委員巧慧:再請教交通部,你們的目標是什麼?你們對外公布的第一個目標是什麼? |
發言片段: 25 |
主席:請交通部陳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6 |
陳次長彥伯:跟委員報告,也是一樣的,會裡面都講到2030年是全面電動化…… |
發言片段: 27 |
蘇委員巧慧:沒有喔!你們最近程的目標是2023年六都要達到18%,非六都達到16%,我有這個資料。對不對? |
發言片段: 28 |
陳次長彥伯:我們是依照現行的…… |
發言片段: 29 |
蘇委員巧慧:你手上的資料是什麼? |
發言片段: 30 |
陳次長彥伯:我們手上的資料都是2025年達到35%。 |
發言片段: 31 |
蘇委員巧慧:2025年達到35%,那2023年…… |
發言片段: 32 |
陳次長彥伯:2023年大概是依照…… |
發言片段: 33 |
蘇委員巧慧:換算起來,跟2025年是一樣的嗎? |
發言片段: 34 |
陳次長彥伯:是換算出來的,應該是一樣的。 |
發言片段: 35 |
蘇委員巧慧:再請教經濟部,你們工業局也有一個數字。 |
發言片段: 36 |
主席:請經濟部林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37 |
林次長全能:委員好。跟委員報告,事實上我們市區公車電動化的目標是跟交通部一致的,我們是跟交通部合作…… |
發言片段: 38 |
蘇委員巧慧:其實你們有一個電動巴士產業價值鏈,分成先導期、推廣期及普及期,普及期就是116年到119年。請問你們的普及期要到什麼樣的程度?如果是照抄35%的目標、一直移過來,當然大家都會一樣,所以才要看你們的細部計畫。你們的普及期是打算普及到什麼程度? |
發言片段: 39 |
林次長全能:我們的目標就是2030年市區公車全部電動化,大客車的部分有市區公車,也有一般長程的部分,我想這個部分可能是就長程的部分…… |
發言片段: 40 |
蘇委員巧慧:好,透過詢答,署長,我讓你看到這3個部會其實都各自有短期的目標,而且數字不太一樣,當然,目前大家都是以國發會2025年達到35%作為總目標。 |
我繼續請交通部陳次長回答一下,如果是2025年達到35%的話,你知道2022年4月底國內上路的電動大客車有幾輛嗎? |
發言片段: 41 |
陳次長彥伯:我跟委員報告,到今年9月為止,我們總共領牌的車輛大概是1,059輛。 |
發言片段: 42 |
蘇委員巧慧:占百分之多少? |
發言片段: 43 |
陳次長彥伯:目前占整體的9%。 |
發言片段: 44 |
蘇委員巧慧:距離2025年的35%還欠幾輛? |
發言片段: 45 |
陳次長彥伯:跟委員報告,原則上我們是每一年、每一年在做,假設今年的話…… |
發言片段: 46 |
蘇委員巧慧:對,只剩3年了,還差了幾千輛,你做得到嗎? |
發言片段: 47 |
陳次長彥伯:我拿一下表格給委員看,好不好? |
發言片段: 48 |
蘇委員巧慧:我的時間已經到了,你有換算出來過嗎?你這個是做得到的嗎?你的策略是什麼?你跟經濟部的普及率是一樣的嗎? |
發言片段: 49 |
陳次長彥伯:我跟委員報告一下,如果以電動巴士來看,今年要達到13%的普及率大概是1,400輛。我剛剛也講到,目前為止已經領了1,059輛,整體…… |
發言片段: 50 |
蘇委員巧慧:今年13%,明年要多少? |
發言片段: 51 |
陳次長彥伯:明年大概是要2,300輛。 |
發言片段: 52 |
蘇委員巧慧:你們明年一年就可以增加2,300輛? |
發言片段: 53 |
陳次長彥伯:明年底的領牌數量要2,300輛。我稍微唸一下,到2024年是3,300輛;2025年就是剛才講的35%,要達到4,600輛…… |
發言片段: 54 |
蘇委員巧慧:你有信心可以做到? |
發言片段: 55 |
陳次長彥伯:有。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核定出去的車輛數大概已經有1,900輛,我剛剛有特別提到,今年我們的目標是1,400輛。而我們核出去的1,900輛裡頭,領牌數是1,059輛,所以之間的差距大概只有三、四百輛。對於這幾個月已經核定的,我們可以請車廠儘速掛牌,所以對於今年的目標1,400輛,我們有信心達到。 |
發言片段: 56 |
蘇委員巧慧:今年的目標剩下一個多月、兩個月左右…… |
發言片段: 57 |
陳次長彥伯:兩個多月…… |
發言片段: 58 |
蘇委員巧慧:你還要再核發三、四百輛? |
發言片段: 59 |
陳次長彥伯:是,這些車輛大概都在製造中了,而且即將可以領牌。 |
發言片段: 60 |
蘇委員巧慧:好,所以今年都會汰換。 |
署長,這樣來看,以各個單位來講,雖然大家是平行的各部會,我們現在需要有一個整合的單位,可是在法規通過之前,可能都要請張署長代表回答。從我今天用這樣的例子可以看得出來,我要講的不管是關鍵技術或其他,其實各個部會的目標必須要被整合、是一致的,甚至連輔導獎助計畫的期程是否搭配都要能夠一致。今天因為時間不夠,我沒有辦法再繼續解釋。 |
發言片段: 61 |
張署長子敬:跟委員報告,其實目標都一致,那個是行政院核定的…… |
發言片段: 62 |
蘇委員巧慧:國發會先核定。 |
發言片段: 63 |
張署長子敬:行政院核定的,接下來在這個目標底下才會有十二大戰略,所以有關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是由交通部整合,剛剛我的報告第7頁裡面也提到十二大戰略現在陸陸續續在整合、提出來,也會跟社會溝通,所以剛剛委員關心的會在運具電動化這個戰略構成裡面去協調。因為這個目標達成,像經濟部門主要是建構自製的能力等等,但推廣當然是交通部,可是我們環保署也會幫忙有關使用環境的建置…… |
發言片段: 64 |
蘇委員巧慧:是,這就是跨部會的意義啊! |
發言片段: 65 |
張署長子敬:所以在這個戰略的構成裡面,大家會去整合,委員現在問,看起來會有點零亂,是因為這個戰略在現在的進程裡面還在規劃當中,所以還在做進一步的整合。但是就整個機制來講,整合完成之後會再回到永續會的機制,跨部會協調、整合之後來發布戰略的執行。 |
發言片段: 66 |
蘇委員巧慧:我已經占了太多時間。除了這個例子,另外一個例子是碳盤查,跟金管會等等也有相關。我想最重要的是能夠儘速通過法規,讓整個可以整合起來,這是當務之急。 |
發言片段: 67 |
張署長子敬:是。 |
發言片段: 68 |
蘇委員巧慧:謝謝。 |
發言片段: 69 |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70 |
主席:請吳委員玉琴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56 |
---|---|
meet_id | 委員會-10-6-26-7 |
speakers | ["張育美","洪申翰","蘇巧慧","吳玉琴","莊競程","邱泰源","林德福","黃秀芳","廖國棟Sufin‧Siluko","邱顯智","楊曜","邱臣遠","王婉諭","陳瑩","江啟臣","陳椒華","高嘉瑜","林楚茵","賴惠員","謝衣鳯","張其祿","楊瓊瓔","徐志榮","林為洲","蔣萬安","劉建國"] |
page_start | 265 |
meetingDate | ["2022-10-26"] |
gazette_id | 11198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9801_00009"]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國家發展 委員會、行政院主計總處、財政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經濟部及其國營事業委員會、交通 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就「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含2030年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國家永續發 展政策與相關經費具體規劃,如何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國際減碳目標,並務實兼顧國內企業穩健 發展」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9801_00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