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77

發言片段: 0
莊委員競程:(10時38分)次長好。日前有民團開記者會,說明我國碳排大戶使用綠電的情況,統計顯示全國前20碳排大戶使用綠電情況還是很不理想,幾乎都不到1%,甚至有近半掛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幾個主要原因,第一,目前的綠電大概96%賣給台電,能釋出的真的很少。第二,目前中小型綠電還有九成以上沒有拿到售電市場交易。臺灣的綠電交易,目前是大廠可能一次就可以包下一整個離岸風場,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它們苦於無綠電可買,經濟部日前表示已經在研議打造零售市場,未來可能會要求區塊開發的風電場和公有地太陽光電場,必須有部分流入零售。請問次長,目前綠電零售市場的規劃及進度如何?這樣的零售市場預計能夠滿足這些中小企業的需求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經濟部林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林次長全能:委員好。謝謝委員,剛剛委員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我們努力的工作,就是讓中小企業有機會透過我們建構的一個中小企業綠電媒合平臺,協助它們取得綠電。目前我們已經針對公有土地部分,像台糖或工業局的工業區設置太陽光電的部分,簽約的過程就要留下一定比例的綠電提供給這個平臺使用,我們推估2023年大概會有1.4億度的綠電透過這個平臺提供出去。相關的推動情形,因為中小企業是逐年購置,我們會從2023年逐年提升供應能量。
發言片段: 3
莊委員競程:目前臺灣綠電的交易市場還是在批發或躉售的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大企業能包下一整個風場所有的發電量這樣的案例,加上這些企業的信評都很好,對銀行的授信都很有幫助,也因此非常容易朝交易的模式進行,可是會造成少數公司就包掉了所有再生能源。這邊其實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再生能源電廠蓋好,將發出來的綠電賣給電力公司之後,為了有更優異的財務表現,通常會轉向銀行貸款,最初貸款時的購電對象是躉購合約中的台電,銀行都不會擔心,因為它不擔心台電不履約、不付款,比較信任。但進入自由的零售市場之後,如果購電對象改為售電業者或用戶,在信用評價上就可能產生極大的落差。以銀行的角度而言,它就會開始觀望,造成銷售不流通的問題,這該怎麼解決?對於金流安全疑慮,如果以信託的方式,例如綠電用戶繳交的電費會先進入信託專戶,再由信託專戶撥付款項給發電業者和售電業者,這是不是其中一個解方?
發言片段: 4
林次長全能:我們讓銀行來支持中小企業投入綠色能源的使用,在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就設有綠色永續的ESG融資保證優惠措施,透過融資的保證,它可以得到銀行的支持,這是我們目前採行的措施。委員剛剛所提到的部分,我們可以進行評估、分析,看是不是也能增加銀行支持中小企業採購綠電的融資。
發言片段: 5
莊委員競程:綠電的供給看似充足,但是超過9成的供給都是優先選擇躉購給台電,只有少數釋放到市場,這會讓供給方和需求方彼此找不到對方,目前僅有少數銀行業者提供綠電平臺融資給業者。就金管會的掌握狀況來看,銀行業者的參與意願如何?融資銀行對於企業購電合約的態度保守,而且對購電對象的審查標準偏嚴苛。金管會目前有沒有協助業者的措施?不管是綠電業者或銀行業者,它們都苦喊缺少居間服務,讓綠電市場不易發展,金管會是否能就這些問題,提出政策予以協助?
發言片段: 6
主席:請金管會蕭副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7
蕭副主任委員翠玲:金管會目前推的是綠色金融行動3.0,本來就是要透過金融資源來支持相關綠色淨零轉型的措施,我們有要求金融機構儘量做相關的投融資,而且也希望透過投融資的過程中,驅動相關企業做低碳轉型,這方面我們都有透過公會去要求金融機構,對於綠電、綠色金融相關的要儘量去做。
發言片段: 8
莊委員競程:我國有九成五以上的中小型電廠,都屬於裝置容量未達2,000瓩的第三型電廠,如果按照現行電業法規定,它只能躉售給臺電,因此想要在自由市場做交易,第三型電廠必須轉為第一型電廠,成為「電業」才能開始販售綠電過去電業的規模通常非常龐大,且電廠發電的穩定性與民生用電問題息息相關,法規對第一型電廠的規範也比較嚴格,我們為了電網的穩定和安全性,這些限制其實是相當正常,但是因應現實的需求以及變革,其實我們也必須去考慮在三轉一後的監管力度下,中小型電廠的意願是不是會降低,於是繼續把電賣給台電,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看到綠電多元交易的困境,有哪些措施、法規是我們應該去克服的,經濟部具體的政策工具是什麼?除了我們剛剛提到的綠電零售市場之外,還有哪些?
發言片段: 9
林次長全能:剛剛委員提到的部分,因為第三型的部分是以自用為主,所以是提供自己使用,不會成為電業。但是假設第三型不是要自用,在我們的規定裡面,它也可以申請,這個部分我們來思考是不是整合第三型,它不是要自用的,透過我們剛才講的交易平臺,來協助它們轉賣綠電,我想這個部分我們可以來努力。
發言片段: 10
莊委員競程:有報導指出國營的台糖,剛剛次長也有宣布釋出549公頃的土地,與經濟部規劃發展太陽光電,年發電量可以達到3.7億度,其中三成約1億度左右的綠電將保留給中小企業,預計2023年底前會陸續併入電網。當然,能夠多建置綠電設備是好的,但目前的綠電使用不只是患寡,還有患不流通的問題,也希望相關單位要好好處理,解決這些問題。
發言片段: 11
林次長全能:是,我們會來努力。
發言片段: 12
主席(張委員育美):召委補充說明:針對剛剛本席的詢問,有關國營事業8年度預計投入4,400億元減碳預算之逐年預算編列規劃,請經濟部於一週內向衛環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
發言片段: 13
林次長全能:好。
發言片段: 14
主席:請邱委員泰源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56
meet_id 委員會-10-6-26-7
speakers ["張育美","洪申翰","蘇巧慧","吳玉琴","莊競程","邱泰源","林德福","黃秀芳","廖國棟Sufin‧Siluko","邱顯智","楊曜","邱臣遠","王婉諭","陳瑩","江啟臣","陳椒華","高嘉瑜","林楚茵","賴惠員","謝衣鳯","張其祿","楊瓊瓔","徐志榮","林為洲","蔣萬安","劉建國"]
page_start 265
meetingDate ["2022-10-26"]
gazette_id 1119801
agenda_lcidc_ids ["1119801_00009"]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國家發展 委員會、行政院主計總處、財政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經濟部及其國營事業委員會、交通 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就「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含2030年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國家永續發 展政策與相關經費具體規劃,如何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國際減碳目標,並務實兼顧國內企業穩健 發展」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9801_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