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96

發言片段: 0
范委員雲:(11時23分)主委早。今天首先要肯定科研人員的性別平等議題,因為我從2020年3月第一次質詢科技部的時候,當時是陳良基部長,就有提到關於怎麼去處理職涯跟育兒之間的平等,後來科技部有推出相關育兒友善的政策,之後我們有接到陳情,發現你們的政策只適用女性,的確也造成對男性的不公,也謝謝你們在今年7月19日有公告,也把男性計畫主持人納入這個友善生育的措施,我想這非常重要,我們要讓大家知道性別平等不只照顧到女性,也會照顧到男性,這部分需要肯定科技部的努力,我也會持續監督。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國科會吳主任委員發言。
發言片段: 2
吳主任委員政忠:謝謝。
發言片段: 3
范委員雲:再來的部分也是要肯定,但是我們有提出要求,你們的「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在今年是第7年,因為疫情,其實今年算是重新恢復實體活動,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有意義而且創新,也是一個科普教育,特別是針對平常比較沒有機會、資源比較少而能夠接近這種活動的人。我也肯定今年你們新增五個站點,讓更多的偏鄉學生有機會,只是很可惜花東因為地震,有些點取消了。
發言片段: 4
吳主任委員政忠:沒有取消,那邊活動還是有辦,但是火車過不去。
發言片段: 5
范委員雲:對,沒有火車,只有辦站點活動,這部分我們有看到,預計一萬人參與是滿好的,但是我們辦公室仔細去瞭解這個部分,覺得它還是有蠻大的限制,一方面你們的活動時間是上課時間,不是學生自由報名,因為他在上課,所以你們這個活動是邀請制,而且因為交通的元素,參加的學校以近車站為主,每年也可能重複邀請,所以我們在思考,像這麼好的活動,如何能夠更深入弭平城鄉落差呢?後來我又想想,其實不能到的話,是不是可以直播?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而且你們是國科會,可是我們看到直播的部分,就發現直播專區只有一個結束的直播,而且這種直播線上活動也需要宣傳,現場看一定是更好的。
我們對比一下發現,中研院其實也有科普的活動,比如院區參觀活動,像我以前是中研院研究員時就有參加過,做得越來越好,可是相比於他們的活動,他們其實在推廣宣傳方面都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參與的場次等等。所以我們就在思考,這是建議,像國科會這麼好的活動要如何擴大,使更多學生能夠參與?像我現在比較常去花蓮,就發現資源落差真的差很大,對比花蓮的市區跟花蓮比較鄉間的部分,因為交通本身就是一個成本,偏鄉學生很難有機會參加這類的活動,所以科技部可不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增加參與學校的覆蓋率,觸及更多的偏鄉學生?
我知道你們今年已經很努力,有70所偏鄉學校,總共1,300位偏鄉學生參加,可是我覺得這還是不夠。如果你們實體上有困難,為什麼不開放各校主動報名?變邀請制,這是一個可以思考及改善的。另外關於線上直播的方式,既然科技這麼發達,你們是不是可以參考中研院開放院區的活動,改善線上直播的參與方式,用更好的技術對這方面的內容來做補強?因為時間有限,我想你們回去參考一下這部分。
發言片段: 6
吳主任委員政忠:謝謝委員,我們來持續精進,應該是很好的建議,直播應該是一個方式。
發言片段: 7
范委員雲:這部分我們未來再詢問你們是否能夠改善及改善情況。
我再問一題,最近有一群非常優秀的女性科技人才跟我座談時談到一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可能要思考一些不同的做法,因為我們過去只是問你們有關女性得到的研究資源,他們有提到加拿大的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類似我們臺灣的國科會,他們有一個EDI的設計,不知道主委有沒有聽過?
發言片段: 8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沒有聽過EDI。
發言片段: 9
范委員雲:沒關係,我今天跟你講,它主要是要求把Equity、Diversity、Inclusion,即公平、多元、包容三個指標做為申請計畫補助的重要指南,而且它開宗明義就說這其實不只是政治正確,他們有研究證明,這樣對創造優質、創新、有影響力的研究非常重要,有助於促進。所以你可以看到它有專門出手冊向所有研究員解釋申請者要怎麼考慮,而且不是強制,是要看到每一位申請者有思考過這三個議題,包含研究團隊本身在選擇上是否有考慮這三點,也包含研究執行的過程中是否有考慮過這些因素,比如你為什麼選擇這五位來執行這方面、是否在研究執行的過程有考慮Equity、Diversity、Inclusion。
當然,這是一個很新的做法,我相信國科會對於這麼重要的東西不可能立刻在這邊就回答我們適不適合臺灣,而且也要瞭解怎麼操作,所以我今天只是想請主委能不能夠回去評估一下、瞭解一下加拿大這個類似我們國科會的組織是怎麼做這樣的事情?我們未來有沒有可能針對比較多年期和大型整合這類資源特別多的計畫,考慮納入加拿大國科會這個EDI的概念?資源比較少的就不需要處理了。主委,可不可以回去瞭解和評估看看?
發言片段: 10
吳主任委員政忠:可以,事實上年底的科技白皮書有三個大的願景,一個就是民主包容、一個是韌性永續,我看裡面有幾個跟我們未來國家要走的方向接近,我帶回去請我們相關……
發言片段: 11
范委員雲:好,方向是有,但是我們的手段和機制就很重要。
發言片段: 12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它申請計畫的時候讓它融入這樣的概念。
發言片段: 13
范委員雲:譬如,團隊成員的組成有沒有考慮過,它必須主動說明,在研究執行過程中主動交代它沒有考慮過,我覺得這個部分就會讓大家去思考,操作手冊我覺得國科會也可以去瞭解一下,好不好?
發言片段: 14
吳主任委員政忠:可以。
發言片段: 15
范委員雲:這個部分你們去評估瞭解的話,可不可以在一個月的時間給我們一個報告,或是兩個月呢?
發言片段: 16
吳主任委員政忠:最近沒有這個申請計畫,所以要融入也要明年。
發言片段: 17
范委員雲:不是,我的意思是你們先去評估值不值得去做,好不好?
發言片段: 18
吳主任委員政忠:你要等我們林副主委回來。
發言片段: 19
范委員雲:他有說什麼時候可以給你嗎?
發言片段: 20
吳主任委員政忠:兩個月好了。
發言片段: 21
范委員雲:那就兩個月,感謝主委,我們一起來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發言片段: 22
吳主任委員政忠:謝謝。
發言片段: 23
主席:請賴委員品妤進行視訊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26
meet_id 委員會-10-6-22-5
speakers ["鄭正鈐","萬美玲","林奕華","吳怡玎","陳秀寳","黃國書","王婉諭","高金素梅","林宜瑾","何欣純","吳思瑤","張廖萬堅","范雲","賴品妤","陳椒華","張其祿"]
page_start 485
meetingDate ["2022-10-26"]
gazette_id 1119701
agenda_lcidc_ids ["11197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97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