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675

發言片段: 0
張委員其祿:(11時49分)我請教主委兩個問題,因為時間非常有限,我很快的切入。第一個,國科會算是改組,從科技部變成這樣,希望更能發揮跨部會協調的功能。主委原來是部長,就算是前幾任主委,包括陳前副總統或陳良基部長等都認為國科會改成跨部會協調的部會對國科會未來的發展並不是壞事,因為科技在所有的不同領域都需要整合。以淨零的概念來講,業務報告中有講,以淨零方案為例,對於社會經濟的衝擊、法規方面的改變、政策工具等等都需要跨部會的合作,其實淨零和環保、交通的關係是最重的,主委是科技政委,但你下面的那些單位反而和交通或環保的介接有限,你怎麼發揮新的國科會跨部會的協調整合功能?有很多單位跟我們並沒有那麼直接,但在淨零方面,交通部和環保署最直接,你怎麼看?
發言片段: 1
吳主任委員政忠:淨零確實是各部會都有責任,國科會和中研院負責科技,科技怎麼協助達到2050年淨零的目標,我在科技研發的過程也會注意有沒有落地,落地的後面有可能跟交通部、環保署有介接。
發言片段: 2
張委員其祿:目前你自己督導的這些單位反而沒有看到交通和環保,光靠新的國科會這個平台可以有效的跟他們介接或整合嗎?
發言片段: 3
吳主任委員政忠:如果我這邊研發的科技會用到交通和環保,我會以行政院科技政委的角色請他們一起來協作。
發言片段: 4
張委員其祿:好,謝謝。剛才主委講了要落地,現在有很多產業園區、聚落等等,未來是不是有可能有淨零產業園區或聚落的規劃?有沒有這種想像?
發言片段: 5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們是朝這個目標進行,2050年的淨零,我們希望裡面的公司能向這個目標邁進。
發言片段: 6
張委員其祿:請國科會多做這方面的思考。
發言片段: 7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
發言片段: 8
張委員其祿:最後一個問題比較政治性一點。最近不管是你們轄下的科學園區或其他,像論文這件事,資策會去告高虹安,那我們要問,竹科什麼時候發動這件事?其實我們還是要追求一個制度,如果我們認為有這些問題,那麼我們的標準SOP是什麼?不要因黨而異或者因人而異,這很奇怪,政府端尤其是竹科管理局對這件事看不出來有動作,針對不同的對象,尤其是在野黨,不應與執政黨有差別待遇,正常不應該是這樣。
發言片段: 9
主席:請國科會竹科管理局王局長說明。
發言片段: 10
王局長永壯:我們從7月7日開始就有發函給中華大學。
發言片段: 11
張委員其祿:不是只發函。
發言片段: 12
王局長永壯:我們要釐清事實,依法辦理。
發言片段: 13
張委員其祿:不能只說依法,我們要看到動作。
發言片段: 14
吳任委員政忠:如果有相關的違法,從發現到六個月內……
發言片段: 15
張委員其祿:我知道,財產權是六個月之內的告訴乃論,依法就要做這些事,不然大家真的會質疑政府是差別待遇,甚至變成是不同政黨之間政治鬥爭的工具,我們真的不覺得應該這樣做,請採用一樣的標準。
發言片段: 16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鄭天財Sra Kacaw委員、李委員德維、孔委員文吉、王委員美惠、莊委員競程、陳委員亭妃、洪委員孟楷、廖委員國棟、廖委員婉汝、高委員嘉瑜、謝委員衣鳯、張委員育美及羅委員明才均不在場。
今天登記質詢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今天會議做如下決定: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構儘速以書面答復。
報告委員會,今天議程處理完畢,現在散會,謝謝各位。
散會(11時56分)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26
meet_id 委員會-10-6-22-5
speakers ["鄭正鈐","萬美玲","林奕華","吳怡玎","陳秀寳","黃國書","王婉諭","高金素梅","林宜瑾","何欣純","吳思瑤","張廖萬堅","范雲","賴品妤","陳椒華","張其祿"]
page_start 485
meetingDate ["2022-10-26"]
gazette_id 1119701
agenda_lcidc_ids ["11197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97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