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84

發言片段: 0
江委員啟臣:(10時19分)委員長早。關於僑生的部分,10月13日又有馬來西亞籍的學生在臺灣遇害,這是過去兩年來第三位馬來西亞的女生在臺遇害,所以馬來西亞留臺校友聯合總會有提出呼籲,要政府嚴肅看待這件事情,也的確應該嚴肅看待。僑委會作為招攬僑生來臺留學、就學的主責單位,我不曉得你們的回應、因應是什麼?這件事情你們到底有沒有檢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僑委會童委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因為這對於整個臺灣在馬來西亞的形象會有影響。
發言片段: 3
江委員啟臣:這個已經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了。
發言片段: 4
童委員長振源:所以我想第一個,這個學生原來是海青班,但畢業之後他留下來變成外籍生,基本上我們僑委會會照顧僑生,可是他現在因為是外籍生身份,所以我們有一些資源可能沒有辦法過去,不過我們覺得這個會有影響,所以我們第一個先慰問家屬,打電話跟家屬聯繫。第二,去協助他,看有什麼行政程序可以來進行。第三,我們也到喪禮去慰悼,我們有派我們的副委員長過去。第四,我們希望有一個專案的慰問金,但因為這裡面還牽涉到主計的問題,所以正在處理當中。
發言片段: 5
江委員啟臣:這個都只算是補救啦,可是將來要怎麼防範?因為這已經是2年內第3起了,第一個,這對臺灣的國際形象嚴重的打擊。第二個,它絕對影響到你未來的招生。
發言片段: 6
童委員長振源:是的,所以我們……
發言片段: 7
江委員啟臣:尤其是馬來西亞,它一直都是我們長期以來大量、大宗的僑生來源。
發言片段: 8
童委員長振源:對,非常感謝委員的提醒,確實這種事件我希望未來不要再發生了。
發言片段: 9
江委員啟臣:所以當你擬定出一個目標,說要以來臺留學作為你的僑教策略,以來臺留學為導向的僑校策略,問題是你拿什麼樣的內容、誘因去吸引他?除了你說課程內容之外,其實一個學生要到一個國家去留學,考量的不是只有學校好不好而已,考量的也不是只有教學內容好不好,他考量的是整體的環境喔,對不對?
發言片段: 10
童委員長振源:是的。
發言片段: 11
江委員啟臣:你的社會環境友不友善、安不安全,甚至是你的國家處境安不安全,很多人來,現在搞不好不是只有考慮你的治安環境,他會考慮到兩岸關係耶。如果每天國際媒體都報導臺海很危險,都報導大陸可能打臺灣,可能武統或可能怎麼樣,這些僑生要來之前,難道不會去考量嗎?他的家長不會考慮嗎?絕對會的!
發言片段: 12
童委員長振源:跟委員報告,這個是有些個案,但是我們會努力來讓外面更瞭解臺灣。
發言片段: 13
江委員啟臣:個案是像治安方面的事情,可是整體的大環境是大環境,對不對?這就好像如果我們家裡有小孩子要到國外去留學,你會不會考慮當地的狀況?你會不會考慮這個國家的處境?一定會的!一定會的!所以當你們講說,從僑委會的立場,你要提供什麼樣的課程、教學內容、師資、配合產業等等,很好,可是我要告訴你,你也必須跟國安單位講,如果國家搞得這麼緊張,臺海這麼緊張,也會影響到人才來臺灣啊!不要說人家要來,我們的人才能不能留得住都還是一個問題耶。所以這是一個總體環境的問題,不是只有個案,或者是個別的學校環境問題,個案跟個別學校的部分,那是一定要處理的,你補救都還不夠,你可能還要作出成績來,才能夠重新建立起大家對臺灣留學環境的信心啦。
發言片段: 14
童委員長振源:我想這一點我們會努力,但是目前來到臺灣的學生人數是增加的,所以我們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資訊、更多協助,還有我們會跟所有的承辦學校建立一個更直接、密切的管道,甚至安全的……
發言片段: 15
江委員啟臣: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個案,你講的個案,或者是臺灣給外界的那種印象,這個印象包括治安的印象,包括政治上的印象,包括國際環境上、兩岸上面的印象,這是整體的國家印象。
發言片段: 16
童委員長振源:好。
發言片段: 17
江委員啟臣:這個印象是要改善的,才能夠增加來臺留學的僑生人數,你剛剛說學生人數增加,那我就要請教委員長,今年你們推動海青班2.0,對不對?
發言片段: 18
童委員長振源:是。
發言片段: 19
江委員啟臣:所謂的海青學位班,但是它的成效好像距離你的目標差很大耶,你們原本預估是要給620個名額,但最後報到的只有52個人,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耶。
發言片段: 20
童委員長振源:跟委員報告,我們的目標是進來200個,但核定的部分因為是要讓學校更多名額,這樣它可以去衝刺,所以這是一個核定名額跟最後目標,以及最後進來是稍微少一點。但是跟委員報告,今年一共招生二次,第一次是因為既有的軌道41期進來了592位,這比去年還多了一百多位。第二期,我們又再招一次,所以今年等於生源會有二次的招生,所以加起來高達六百多位……
發言片段: 21
江委員啟臣:對啦,但我的意思是說,基本上,所謂的核定六百多位,你讓它可以招這麼多嘛,對不對?
發言片段: 22
童委員長振源:對。
發言片段: 23
江委員啟臣:那就表示其實你有這樣子的capacity存在,也算是一個目標啦,不然你幹嘛核定它那麼多!
發言片段: 24
童委員長振源:我們一定要讓學校有更大的空間,這樣它才能擴大招生。
發言片段: 25
江委員啟臣:好啦,如果這是一個目標的話,這是一個你核定的quota(名額),但是實際上真的只來了52位,這是一個事實嘛。
發言片段: 26
童委員長振源:是的。
發言片段: 27
江委員啟臣:這是一個事實,的確是離我們理想中的目標是差很大的,所以這一點為什麼是這樣,恐怕你們也必須要深自去檢討啦。
發言片段: 28
童委員長振源:報告委員,明年的招生,我們都已經在佈局了,包括我們建立一國一校一基地,就是希望能夠擴大大家招生的能量,同時結合當地的僑臺商、僑團、僑校、保薦單位,我們希望整體的來協助各種招生的需求。另外,也結合臺灣的產業,包括企業界,他們也提供更多的實習工作,甚至獎助學金。
發言片段: 29
江委員啟臣:你提到企業界,但我剛剛提到人數的部分,成績的確是不好看,這個部分你們真的要去大力加強,因為六百二十分之五十二,是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企業界怎麼樣配合這個部分?你們最近提出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可是我要告訴委員長的是,不要一直迷失在所謂的高科技三個字啦!所有的產業都很重要,臺商的領域不是只有所謂的高科技,臺商最強的領域、能夠用最多人的領域,恐怕不是高科技。最需要的人才領域,恐怕也不是高科技,很多的製造業,甚至我講得更直接一點,比如說木工的專業人才,比如說家具的專業人才,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基層問到很多臺商得知的,像中部就很多啊,這些都是要到東南亞去設廠的,你在泰國也很清楚,他們有的其實是去滿久的。
可是那些過去曾經在臺灣非常輝煌的產業,木工業也好,家具業也好,設計業也好,製造業也好,當他們移到東南亞去的時候,很需要人才,他們也希望能夠再回流臺灣,讓這個產業能夠在臺灣再興旺一次。所以這中間其實人才的培育跟交流是很重要的,但它並不是所謂的高科技業,而是被歸類為所謂的傳產業,但實際上它是臺灣最大的優勢,所以我才會說,當你用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的時候,我不是說這不能做,也不是說它不好,可是我覺得只著重在高科技這三個字是不對的。
發言片段: 30
童委員長振源:跟委員報告,這是一個號召,因為這樣才能夠吸引到更多高階、更多優秀人才進來。第二個,我們都有跟臺商協會溝通,看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儘量去配合他們。
發言片段: 31
江委員啟臣:其實人才沒有所謂高階跟低階啦,當你用高階、低階去做區分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這是某種程度的歧視啦。人才是要經過教育才會變成人才,而不是說在他來之前就把它界定為你是高級人才,你是低階人才,不是這樣子。
發言片段: 32
童委員長振源:沒有,我們沒有這樣界定,而是未來培育的……
發言片段: 33
江委員啟臣:你是要吸引大家來臺灣留學,吸引大家來受臺灣的教育,不管是專業的、技職的,或是訓練也好,這些等等的,應該是要告訴他,你經過我的訓練之後,你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才。
發言片段: 34
童委員長振源:是的,所以我們會遵照委員的建議,朝這個方向來說明。
發言片段: 35
江委員啟臣:經過我的培養之後,變成什麼樣的人才,然後這些人才是一方面能夠為臺商所用,二方面當你回到你的母國之後,一樣能夠發揮你的長才。因為經過臺灣的教育回到母國之後,如果他能夠發揮長才,這對兩國關係來說沒有不好,甚至是加分的。我也不認為他們來一定都要留在臺灣才有發展,這反而不對,他回去之後,他的能量可能更大,當能量更大的時候,他的影響力就更大,他對我們的關係可能就更好。
發言片段: 36
童委員長振源:我非常同意委員的建議。
發言片段: 37
江委員啟臣:這就好像比如說委員長是留美的,對不對?你在美國也受教育,當你回來臺灣之後,你跟美國之間就會有特定的一個關係跟感情,就是這樣子嘛,所以我們今天希望這些人才來臺灣,經過臺灣的教育、訓練、工作,當他再回去的時候,其實這對臺灣才是最加分的。
發言片段: 38
童委員長振源:是的,我們會二方面都來進行,感謝委員。
發言片段: 39
江委員啟臣:所以這裡面我真的希望你們不要只是強調,為了充實我自己臺灣在地的人才需求來做這件事情,他能不能留,這個有很多主客觀的環境,而是經過我們的教育制度跟體系訓練完之後的人,不管是專業或人格跟我們很相近,他跟我們的想法很接近,所以他回到當地或者留在這裡都能夠跟我們溝通、共事,這個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發言片段: 40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我們會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發言片段: 41
江委員啟臣:所以我希望你們在實際的內容設計上能夠更朝這方面去發展,不要去分什麼高階、低階,這些產業的人才,臺商都非常需要,好不好?謝謝。
發言片段: 42
童委員長振源:好,我們會來努力。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43
主席:先作以下宣告:待會馬文君委員質詢完畢後休息5分鐘。
現在請林委員靜儀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2
meet_id 委員會-10-6-35-10
speakers ["馬文君","溫玉霞","林昶佐","羅致政","廖婉汝","邱臣遠","江啟臣","林靜儀","李德維","王定宇","陳以信","趙天麟","林淑芬","何志偉","吳斯懷","蔡適應","楊瓊瓔"]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2-10-27"]
gazette_id 1119901
agenda_lcidc_ids ["11199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繼續處理院會交付111年度中 央政府總預算決議,僑務委員會主管預算凍結案等5案
agenda_id 11199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