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29
發言片段: 0 |
---|
林委員靜儀:(10時30分)童委員長早,辛苦了。前一段時間我看到僑界這次有人回臺灣來開會,反應很熱烈,而且那天晚會辦得很成功,那個表演很好,我非常肯定。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僑委會童委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童委員長振源:林委員早安。感謝委員的鼓勵。 |
發言片段: 3 |
林委員靜儀:我們在歡迎並鼓勵僑生回臺更了解臺灣,甚至回臺就學這部分,有一個叫「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對不對? |
發言片段: 4 |
童委員長振源:對,沒錯。 |
發言片段: 5 |
林委員靜儀:這個僑生專班是讓僑生回臺灣唸高中,然後可以銜接大學或是唸高職然後銜接科大,是不是這樣的概念? |
發言片段: 6 |
童委員長振源:它基本上不是一般高中,它是技職型高中;而到大學的部分也不是一般大學,而是科技型大學,就是希望透過技職教育能夠讓僑生培養一技之長,而且在申請的時候,3年的高職跟4年的科大是要對接的。譬如說你在高中學的是汽修,那你到科大讀的科系也必須跟汽修相關,而且相關類科必須經過教育部的審定,整個要結合在一起,我們才會接受。 |
發言片段: 7 |
林委員靜儀:非常好。也就是說在概念上他們回來唸「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事實上是讓年輕的僑生回來臺灣之後在3+4年的時間點裡面,他除了拿到學位,還可以學到相關的技術,對不對? |
發言片段: 8 |
童委員長振源:是的。 |
發言片段: 9 |
林委員靜儀:好。我們很支持也鼓勵整個職業訓練或職業相關的培訓,問題是我們現在歡迎僑生回臺的這些專班,主要的僑生來源是哪些國家? |
發言片段: 10 |
童委員長振源:跟委員報告,現在僑生人數最多的還是馬來西亞,但是…… |
發言片段: 11 |
林委員靜儀:現在是馬來西亞? |
發言片段: 12 |
童委員長振源:對,但是印尼跟越南增加很快速,另外緬甸的人數少,可是增加的量,今年大概增加兩倍,今年應該會有將近八、九百人進來,所以整體來講,我想泰國跟緬甸未來是開發生源很重要的地區。 |
發言片段: 13 |
林委員靜儀:非常好。因為東南亞這邊的國家,我們過去大概跟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合作的比較多,緬甸因為他們現在國內的政治情勢也比較敏感一點,所以如果有機會讓年輕的孩子來臺灣唸書,我相信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
發言片段: 14 |
童委員長振源:他們現在對於來臺灣非常的有憧憬、且非常地積極,而且克服了很多困難,包括包機、旅費,都有很多僑界人士在幫忙。 |
發言片段: 15 |
林委員靜儀:這個非常好,我想這是我們希望能夠協助的一件事,也能促進兩邊國家之間更多的了解。他們來這邊,在僑委會的概念上是3+4之後留在臺灣,還是3+4之後回到他的僑居國? |
發言片段: 16 |
童委員長振源:原則上因為他在高職、大學的時候都是產學合作,在高職的時候3個月在學校,3個月在工廠實習,而且他要拿到我們的最低薪;到大學的時候是421,4天在工廠,2天在學校,1天休息,整個求學階段都跟臺灣的產業完全結合在一起,所以一般會希望留下來的機會比較高。 |
發言片段: 17 |
林委員靜儀:其實就是一個從年輕開始培養、攬才的概念,在臺訓練、在臺攬才,對不對? |
發言片段: 18 |
童委員長振源:對,沒錯。 |
發言片段: 19 |
林委員靜儀:在這種訓練、攬才的狀況之下,我看了一下資料,他們現在來臺灣主要唸的好像包含長照相關產業,還有一小部分的機械產業,是不是? |
發言片段: 20 |
童委員長振源:目前新的產學專班的招生領域是五大領域,但是過去各種領域都有,但是未來主要還是希望能夠配合國家的發展。目前的五大領域第一個是製造業,第二個營造業,第三個長照,第四個農業,第五個是電子商務與資料處理,未來會配合國發會規劃國家的需求來招生。 |
發言片段: 21 |
林委員靜儀:好,這五個方向我覺得是對的,我也向委員長要求跟拜託,像我們臺中正在發展的,其實臺中本來在精密機械方面就有高度的發展,有非常多幾乎是國際級的機械產業在臺中,也都持續出現包含比如缺工或是缺乏高等技術人才的問題。再來將來我們臺中還有風電產業,風電產業也需要機械以及相關的專業。我很肯定也很支持這一類產學合作的專班,但請考量一下我們中部地區所需要的人才。 |
發言片段: 22 |
童委員長振源:好,謝謝委員。我也跟委員補充說明一下,第一個,產業專班北、中、南都有,但還有一個叫做海青班,我們今年選了6個特定學校作為一國一校的基地,臺中因為有很多廠商外移到海外投資…… |
發言片段: 23 |
林委員靜儀:東南亞,對。 |
發言片段: 24 |
童委員長振源:特別是在機密機械跟剛才提到的風電(綠能科技)這一塊,我們就選擇了弘光負責越南的臺商人才培育,就是高科技人才的培育…… |
發言片段: 25 |
林委員靜儀:你這個就是類似「一國一中心」對嗎? |
發言片段: 26 |
童委員長振源:對。另外,勤益也在臺中,它負責緬甸,所以我想未來有機會的話,我們也邀請委員去看一看,這兩個學校因為要結合當地的機密機械跟智慧機械,所以能夠培育更多人才給臺灣跟海外台商。 |
發言片段: 27 |
林委員靜儀:好,這部分我全力支持,希望讓中部這邊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回來學習。但問題是我看了一下,高一的在學率當然是100%,高二還有99%,到了大學只剩下一半耶,你們有沒有檢討是什麼原因,到大學時這些產學專班的僑生就離開了? |
發言片段: 28 |
童委員長振源:我們有做過一些訪問跟調查,大體上有些是家庭因素,因為7年的時間是滿長的,所以基本上他從高中到大學,有些因為個人因素而回去。第二個,過去我們國內就業的輔導比較少,但未來我們會強化。事實上在這兩年期間,2020年也就是前年,留在臺灣的僑生比率已經超過五成了,去年更高達74%,勞動部這邊也非常願意來協助…… |
發言片段: 29 |
林委員靜儀:對,你講到重點,勞動部後續的協助很重要。 |
發言片段: 30 |
童委員長振源:對,因為現在有評點制度,只要能夠找到工作,而且只要評點達到70點就可以留下來,目前僑生要留下來只要找到工作,而且有適當的專長,我相信應該都會有機會留下來。 |
發言片段: 31 |
林委員靜儀:我還是認為到大四的時候,在學率只剩下52%太低了,因為在高中的時候會想家是合理的,大學20歲成年以後,他如果在臺灣讀完3年的高中,你說到大學的時候,而且如同剛剛委員長講的,主要來源都是東南亞的僑生,他回家的路程相對較短,壓力沒有像歐美那麼大,所以我還是建議評估一下,是不是對於這些學生來講,後續的發展不具有誘因。你要讓他看到未來,也就是大二、大三在產學專班的過程中,他是不是有看到未來,還是說他在產學專班的過程中,他受到的訓練跟看到的職場環境不夠友善,導致他想要離開? |
發言片段: 32 |
童委員長振源:這部分我們會來強化,因為第一個,他們本來就在做產學合作,所以他對於產業未來的了解應該比一般的大學生還要多;第二個,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強化人力銀行這一塊,透過人力銀行的機制能夠讓這些學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包括就業博覽會…… |
發言片段: 33 |
林委員靜儀:因為是產學專班,通常如果是很不錯的產業,他去實習,理論上實習完老闆會想要把他留下來,他們應該也想要留在原來受訓的那些場域,那為什麼有一半都不見了?這部分可能還是要請你們跟勞動部去了解一下。 |
發言片段: 34 |
童委員長振源:好,我們會再了解一下並提供協助。 |
發言片段: 35 |
林委員靜儀:好。最後我再請問,我們非常支持也非常肯定現在推動的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因為語言的學習、文化的交流屬於軟實力,也是讓國際上其他國家認識臺灣、發現臺灣跟中國不一樣的一個很好的管道。我也知道華語文學習是一個方向,第一個,我在上一屆有提醒過,我建議要包含其他臺灣特殊的文化,例如客語跟台語的教學,這是我們獨特的,這個跟學寫毛筆字不一樣,他們也可以寫毛筆字,但是臺語、客語這一塊是我們獨有的,我建議要推動。 |
再來,剛剛有委員也問過一個事情,就是你們在各地去設華語文學習中心會有一個現象,通常要委託當地僑界組織來承接這個業務,對不對? |
發言片段: 36 |
童委員長振源:對。 |
發言片段: 37 |
林委員靜儀:我了解在很多地方你們可能很難找,第一個,有些地方是僑界不見得那麼活躍;第二個,怎麼活躍就是那一群人,這是會出現的問題,有些地方為了節省資源就會用現有的場地或是組織,但是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比方,以德國漢堡來講,其所在的地方是「德國漢堡中華會館附屬中華子弟學校」,如果我是學華文的大概還看得出來,理論上稍稍分得出來中華會館與臺灣華語的差別,但是我相信會有一部分,大概一半看得懂華語或是中文的已經搞不懂了。再去看德文的設計,如果我是德國人,我會認為它是中國子弟學校內附設臺灣中心,你瞭解我的意思嗎?所以我建議也強烈要求,重新評估現在正在處理的這些事項,我當然支持,也知道你們有硬體、軟體上的困難,有團體上的困難,但是你們在名稱、單位、委託和這些內部課程上面,還是要有清楚的區別,或是能夠讓人清楚辨識差別的部分。 |
發言片段: 38 |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的建議,我們的英文名稱叫Taiwan Center for Mandarin Learning,未來我們會把這個部分更加凸顯、更加擴大,在宣傳方面也會強調這個部分,而不是強調原來的僑團名稱。 |
發言片段: 39 |
林委員靜儀:我當然理解原來的地點在這裡,但如果我是德國人會覺得這是中國學校附屬臺灣中心,你剛好被人家吃進去了。 |
發言片段: 40 |
童委員長振源:這一部分的宣傳我們會注意。 |
發言片段: 41 |
林委員靜儀:謝謝。 |
發言片段: 42 |
童委員長振源:謝謝委員支持。 |
發言片段: 43 |
主席:請李委員德維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52 |
---|---|
meet_id | 委員會-10-6-35-10 |
speakers | ["馬文君","溫玉霞","林昶佐","羅致政","廖婉汝","邱臣遠","江啟臣","林靜儀","李德維","王定宇","陳以信","趙天麟","林淑芬","何志偉","吳斯懷","蔡適應","楊瓊瓔"] |
page_start | 1 |
meetingDate | ["2022-10-27"] |
gazette_id | 1119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9901_00002"]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邀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繼續處理院會交付111年度中 央政府總預算決議,僑務委員會主管預算凍結案等5案 |
agenda_id | 1119901_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