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00

發言片段: 0
趙委員天麟:(15時15分)先請王美花部長及龔主委上台備詢,院長請坐。現在在我們上方的旁聽席,今天我們很難得邀請到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曾重仁理事長、曾教授,以及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林若蓁執行長,他們總共帶了28位在產業和學術界,氫能上中下游各端的專家,包括國內外的企業也都一起來旁聽,因為他們非常地感動跟感謝,政府正式在3月份推出了臺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緊接著在6月份工研院也推出了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所以他們認為在蘇院長的領導之下,今年可以說是臺灣的氫能發展元年。這也是我第11年在總質詢的時候關切這個議題,對於這部分我也倍感重要,因此今天全部的時間我將探討氫能的議題,在完整論述到一個段落之後,到時候再就教院長。此刻同步進行直播中,有滿多關心氫能的夥伴們也都在觀看。
第一個我想先提的是,有了這樣的國家政策方向是很重要、很好的,以下我會提到的,包括簡報圖表中最左邊的,到底跨部會主責機關,而且是納入民間意見的主責單位為何者?其次是我們有沒有明確的政策目標,包括在法規面會不會有專法,或者氫能可以納入什麼有意義的、目前再生能源的相關法令?法規的部分,目前從載具到應用端,就各方面我們有盤點出在一些法令上還不足的部分,看是應該要怎麼做。其次在補助端,除了綠氫部分現在已經開綠燈,成為我們的補助項目之外,就灰氫、藍氫等等,有沒有辦法更積極有效地輔導業者往前進?
我們逐項來看,首先是主責機關的部分,本席多年關切這個議題,我們發現主責機關現在看起來似乎是能源局的樣子,可是也不確定。比較具體的,在中油已經責成由氫能工作小組辦理、滿積極的,但也很有限,他們只能就其公司本位所能夠處理的事情去做。
我可以引用其他的立法例跟各位提出建議,在日本的部分,其政策名稱其實跟我們都差不多,但日本經產省轄下成立了節能與新能源司,它是主管機關,負責這件事情;民間則成立了氫和燃料電池戰略委員會、國家研究開發機構新能源與工業技術開發組織,他們很明確地在做這樣的事情。韓國的部分,他們的主管機關是放在產業通商資源部下面的三個部門:氫經濟政策司、氫工業部、能源安全科;民間則有氫能經濟委員會。在美國的話,他們本身就有氫和燃料電池技術辦公室,以及民間的燃料電池與氫能協會。而中國、歐盟、德國都差不多,是類似的,他們很明確地,就是主管機關與民間相對應的相關委員會進行配搭。
在這種情形之下,在臺灣的部分,目前我們還是比較不清楚,待會兒或許也可以就教兩位或院長。從小規模的氫能加氫站以至運具,包括產業、工業的運用部分,我們都遇到了非常多bug,以上是所提出的建言。
再來是明確的政策目標的部分,這次的路徑圖有公布2050氫能發電要達到9到12個百分點,這是最具體的了。其中載具跟燃料電池有沒有目標?目前還沒看到。我也是以其他國家為例,根據日本2019年的「氫氣.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他們2025年要達到氫燃料車20萬輛、2030年80萬輛,加氫站2025年320座、2030年900座,氫能巴士是2030年1,200台,堆高機在我們高雄港、工業區非常多、很有感,他們2030年要達到1萬台,家用燃料電池系統則是要達到530萬台,好具體喔!韓國也是一樣,他們氫燃料車的目標從18年、30年到40年,是從1,800台到620萬台不等,加氫站從2018年的14座到2040年要1,200座等等。這些都相當具體,可是目前還沒有看到我們臺灣的決心。
更具體的就是業者的訴求了,我們近5年對研發跟燃料電池的補助逐年下滑,第1年從法人能專、業界能專到定置型補助的申請案量雖然不多,但是有高達1億元左右的年度經費,之後從108年、109年、110年到111年逐年下降,到現在申請量不到6,000萬元!我去田野調查的結果是,他們發現限制太多、經費太少、缺乏政策目標,所以越補助越虧錢,到最後大家就覺得自己來做算了!所以有這樣一個情形。
再來要就政策目標部分跟兩位及院長報告,現在綠氫已經被開綠燈,只要能夠運用綠氫的就絕對沒問題,要補助、要政策,基本上是最先進的,可是在臺灣現在要達到綠氫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因為我們並不是氫能發展的先進國家。但是我們的灰氫跟藍氫在本席出示的這個表格裡面,跟我們109年和110年的電力排碳係數0.502和0.509比起來,每一項都比較節省,每一項的碳排係數都比較強!所以本席真的很積極建議,不要排除灰氫和藍氫,在剛開始起步的階段,那也是應該被鼓勵的對象。
接下來是補助的部分。剛剛講到我們的補助比較少,其實各國的補助都滿積極的,像日本的部分,他們2020年宣布要投入相當於2,061億臺幣在氫能載具、家用定置型(灰氫)、製造與儲存等供應鏈,日本是最積極的。韓國也沒有很差,他們2021年投入相當於203億臺幣去做研究。美國2021年至少也投入相當於14.8億臺幣,目的是要降低氫能的價格。中國是5年投入3.6億人民幣,歐盟是10年投入相當於1,217億臺幣,都已經匡列出來了。
那麼我們臺灣有沒有匡列?其實看起來好像有喔!就是在國發會所做的一個餅狀圖裡面,再生能源和氫能匡了2,107億元,但我等一下想請教的是,氫能在裡面到底占多少?希望有很明確的目標。為什麼呢?因為整個氫能燃料電池的產業鏈有這麼多家耶!他們氫氣的來源不管是風電、太陽能、製程回收、工業餘氫、天然氣等石化燃料搭配碳捕捉技術、甲醇製氫等,這些業者都很成熟,國內外都有,都在臺灣落地了!氫氣應用的領域包括製造、運輸、儲存、產業製程、產熱、運輸、發電等,也都存在在那裡,自己很努力當中。燃料電池的應用從常備電力、微電網、備用電力、緊急電力、搭配再生能源儲能、載具,甚至是武器(用於無人機等),我們列出了所有的廠商,也在立法院和高雄開過很多次公聽會,他們都告訴我們說,他們已經ready了、他們準備好了,只要政府一聲令下帶頭衝,他們都可以來做配合。
現在我要做這一題的結論,同時就教蘇院長的政策指示。針對以上的論述,本席想請教院長、請教部長、請教主委可不可以幫幫忙。第一個,可不可以成立專案推動的辦公室,或者很具體的跨部會平台?讓產官學研知道他們可以從哪裡來進行政策上的討論,而且強調的是希望可以納入民間專家跟業者的意見。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可不可以制定氫能管理的專法?即便現在沒辦法一步到位,可不可以滾動式的調整?第三個,更明確一點的氫能發展戰略,包括我們逐年發電量的目標、燃料電池設置的目標、要多少的載具、工業製程,在2050年前,從2030年、2040年,可不可以給我們一個具體的目標,讓我們可以依循,業者也可以比較知道他可以用多少年份來進行投資;第四點,氫能補助的預算可不可以有感?在國外,每年幾十億金額才能帶動產業鏈,那我們目前的金額都是1億元以下,幾千萬之譜,可不可以大力地增加?最後一個也是我認為相當重要的,就是過渡期可不可以把氫能納入新能源、潔淨能源的行列?最具體的就是灰氫、藍氫具有相當顯著的減碳效果,可不可以納入再生能源法裡面,也擁有補助這樣的作法?以上想就教院長。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行政院蘇院長答復。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12
meet_id 院會-10-6-6
speakers ["游錫堃","張育美","林為洲","陳亭妃","陳超明","羅明才","江永昌","林文瑞","黃秀芳","吳怡玎","吳欣盈","蘇治芬","劉櫂豪","趙天麟","林德福","費鴻泰","張其祿","余天","吳思瑤","林昶佐"]
page_start 43
meetingDate ["2022-11-04"]
gazette_id 1119801
agenda_lcidc_ids ["1119801_00002","11198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第6次會議紀錄
content 施政質詢 對行政院院長施政報告繼續質詢─ 繼續質詢─
agenda_id 11198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