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189
發言片段: 0 |
---|
蔣委員萬安:(10時26分)部長好。部長,今天是審查預算,之前我們有一個提案是希望衛福部成立兒童及少年司,不知道部長現在的立場是什麼?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衛福部薛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薛部長瑞元:委員好。跟委員報告,目前我們是先整合在醫療這一塊,再把有關於兒童的醫療照護這部分先做強化,而醫療照護就會連結到,如果他在生活照顧的部分,或者他是屬於脆弱家庭等等這些因素的話,那就會把他連到社會安全網這裡,我們必須先做網路的串聯,之後才能夠最後決定要不要放一個司在那個地方。 |
發言片段: 3 |
蔣委員萬安:部長,我知道衛福部後來的回復就是暫不推動設置兒童及少年司,你們給的理由是,第一,因為會造成族群切割、標籤化的問題、資源分配、公平性的疑慮等等;第二,根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之規定,一個業務單位大概設六到八個司,但是從2018年增設的長照司,以及接下來的心口司拆分後,變成現在就有10個司,所以這個絕對不會是理由。 |
請部長看一下,日本國會今年6月通過設置兒童家庭廳的法律案,預期編制300人以上,它的地位就是一個內閣府的外局,是一個獨立機關,相當於臺灣的環保署,所以他們的兒童家庭廳負責確保兒童上小學前有健康成長的環境、撫育兒童資源、兒童福祉提升。 |
其實中央兒少專責單位推動聯盟在2018年、很早之前就曾提出,臺灣的兒虐、事故傷害及醫療城鄉差距嚴重,而且當時的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高於日本、新加坡等7個國家,兒少意外事故死亡率也在OECD國家中排名非常高,所以大家一直在倡議,現在兒少從開案、安置到後續譬如說結案、追蹤輔導等等,其實現在就像部長講的,你們還是要串聯各個單位、各個機關,包括保護司、國健署、社家署,相信署長也很清楚,你們有兒少福利組、家庭支持組等等,也就是說,現在兒少會經歷數不清的社工,徒增兒童分離焦慮與多度創傷。其實當時衛福部李次長也曾高舉兒少專責單位要成立,但是現在衛福部卻打槍說不要成立。我舉了日本的例子、民間團體倡議的原因,還是希望衛福部能夠站在兒少的立場仔細思考,應該要成立一個專責單位,因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下一代就是我們需要投資、非常重要的資產。 |
此外,我一直很關心護病比的問題,我想請教部長,目前我們護病比的規範是如何?要怎麼查核?醫院違反規定會有什麼效果? |
發言片段: 4 |
薛部長瑞元:護病比在設置標準裡面有,另外,在評鑑標準裡面也有。這部分必須定期經由健保VPN上傳,也就是說這些數字我們是隨時掌握,並不是只有在評鑑的時候才去看。 |
發言片段: 5 |
蔣委員萬安:部長,我先請教你知道什麼是全日護病比嗎? |
發言片段: 6 |
薛部長瑞元:全日護病比應該就是整天的病床數跟護理人員的比例。 |
發言片段: 7 |
蔣委員萬安:對,所以部長剛剛前面談到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確有規定相關的護病比,比如說,急性一般病床護病比醫學中心是1比9以下、區域醫院及精神科教學醫院是1比12等等都有相關規定,但現在是全日護病比,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剛剛部長講了部分,也就是說,日班、小夜班、大夜班的護理人力加起來除以三,只要符合就算合法,現在是這樣子,並沒有要求隨時都要符合護病比的比例。我舉個例子,在先進國家規範得非常細緻,手術室1比1、新生兒的護理是1比6,中間會有各種不同護病比對應不同病人的照護需求,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民間團體、工會一直希望能夠改善。請教部長,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完成三班護病比? |
發言片段: 8 |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因為醫院的系統有很多不一樣的情況,包括病房、包括門診、包括手術室、加護病房等等,其實它的性質都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大概很難去訂一個各種單位都適用的護病比,我們應該是擇要,看看哪一個地方、哪一些單位的這一個部分是比較重要的,比方說ICU,那ICU的護病比就應該要先訂出來。 |
發言片段: 9 |
蔣委員萬安:部長,比如說你們要從科別、不同照護型態來訂定,什麼時候可以落實? |
發言片段: 10 |
薛部長瑞元:就是一步一步從重要的開始訂。 |
發言片段: 11 |
蔣委員萬安:有一個規劃的期程嗎? |
發言片段: 12 |
薛部長瑞元:目前已經有,比如ICU的部分是有。 |
發言片段: 13 |
蔣委員萬安:所以衛福部規劃,如果要健全護病比,怎麼樣能夠有一個很完善的查核機制,讓護病比不只是表面好看,而是真的能夠落實? |
發言片段: 14 |
薛部長瑞元:查核的部分就是定期或不定期查核,另外一個就是有通報平台,如果民眾或者是護理人員發現醫院排班違反護病比的比例就可以通報過來,我們也會隨時檢查。 |
發言片段: 15 |
蔣委員萬安:部長,另外我想請教關於公費醫師的問題,在這次預算審查也有委員提出來,我們看到截至今年7月底服務期滿的公費醫師人數有182名,留任127名,平均留任率是70%,但是其中外科、婦產科、急診醫學科留任比率只有50%,甚至其他包括神經專科、骨科、職業醫學科等培育的醫師數量更少。這個部分請教部長,我們留任的情形偏低,衛福部有沒有仔細檢討,以及要如何改善? |
發言片段: 16 |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事實上公費醫師的留任就是在他服務完之後仍然願意留下,這是必須要額外獎勵的部分,但是每一個公費醫師可能有自己的生涯規劃,他有他的家庭因素,所以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都能夠留任,針對這個部分,我們仍然試圖用各種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
發言片段: 17 |
蔣委員萬安:我知道衛福部回復預算中心也是這樣的立場,因為公費醫師有生涯規劃、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的問題,也考量交通不便、資源缺乏,甚至缺少醫學中心學習,加上衛生所醫事人員編制有限,並沒有替代及支援人力等等,這些都是造成留任率偏低的問題。 |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層面,很多公費醫師表示因為服務的醫療機構看到他們是公費醫師的身分,有契約義務,所以會不公平對待公費醫師,給予不合理的工作分配,然後公費醫師的職務和所受的專科訓練及專長並不一樣,不能適才適所,導致工作成就感低落,服務的醫療機構器材老舊、過期、缺損不堪等等,這些問題也許就是他們真實現實面臨到的,我想這個層面衛福部也要去瞭解、去改善,因為基本上大概每個會期,我的預算案裡面都會有一個案子提出來是關於公費醫師留任率偏低的問題,要怎麼樣改善這個問題,然後真正對偏鄉醫療能夠提供很好的醫療照顧服務?我想這個才是衛福部應該要對症下藥針對問題來解決的,而不只是試著要增加很多補助,然後說沒有辦法,因為每個人有他的生涯規劃等等,其實他們實際在工作上面臨到不公平的對待、沒辦法學以致用等等,衛福部要從這個角度去解決。 |
發言片段: 18 |
薛部長瑞元:謝謝委員的提醒,不過我也跟委員報告,現在所講的這些問題其實是在之前公費醫師制度裡面經常發生的,後來新制是由醫學中心訓練,然後再派過去,明年大概是這一期的第一年公費醫師就會畢業,然後就會開始進入到訓練階段,他們現在的一些規劃就比較能夠避免過去的那種問題,我想我們應該有信心在新的制度之下公費醫師會比較…… |
發言片段: 19 |
蔣委員萬安:好,我們希望衛福部能夠改善,我們希望看到更好的數據出來。 |
發言片段: 20 |
薛部長瑞元:好。 |
發言片段: 21 |
蔣委員萬安:謝謝部長。 |
發言片段: 22 |
薛部長瑞元:謝謝。 |
發言片段: 23 |
主席:請陳委員瑩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90 |
---|---|
meet_id | 委員會-10-6-26-9 |
speakers | ["張育美","賴惠員","蘇巧慧","吳玉琴","莊競程","徐志榮","蔣萬安","陳瑩","林靜儀","邱泰源","林昶佐","洪孟楷","游毓蘭","陳椒華","李德維","楊曜","林為洲","黃秀芳","洪申翰"] |
page_start | 243 |
meetingDate | ["2022-11-07"] |
gazette_id | 111103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103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審查中華民國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關於衛生福利部主管預算 |
agenda_id | 111103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