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108

發言片段: 0
張廖委員萬堅:(10時3分)主委好。上次我曾問過無人機的問題,剛好看到昨天有同仁質疑紅色供應鏈滲透無人機國家隊的問題,經過了一天,我看到媒體報導負責雙十焰火無人機表演的團隊臺灣希望創新公司也出面澄清。昨天爆料的人說國慶焰火表演的無人機全部都是大陸製的,然後廠商說陸製的零件無涉飛安和資安,我也看得「霧煞煞」,然後臺灣希望創新公司又澄清說飛控系統相關軟硬體是自行開發設計,採用的飛控晶片、通訊模組在設計跟生產上都不是中國產品,它說馬達、螺旋槳、電池等與資安及控制無關之零組件,無法取得MIT產品或非紅色供應鏈之產品,在不影響資安、飛安、國安狀況下採用中國產品,這是目前全球商用無人機產業的共同課題。主委,你目前的了解是怎樣?外界質疑說這是中國機,有資安的疑慮,這是一個符合事實的指控還是對產業的曲解?你可不可以說明一下。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國科會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吳主任委員政忠:張廖委員早。趁此機會跟委員報告一下,我們大家在擔心的就是資安,事實上在無人機上面有幾個部分,一個是通訊軟體,一個是飛控晶片,還有全球定位系統,這幾個東西是可以跟外界連結的,那個會造成資安的疑慮,的確那個是重點;至於無人機的外殼、馬達,相對疑慮比較少一點。事實上昨天院長已經指示羅政委跟我一起了解這件事,就我所知,目前也有一個團隊到嘉義那邊去察看。
發言片段: 3
張廖委員萬堅:就你初步的了解,臺灣希望創新公司的澄清是不是一個事實還是怎麼樣?就你初步了解,有沒有涉及資安的問題?
發言片段: 4
吳主任委員政忠:如果只有馬達、電池跟外殼,應該是沒有我們擔心的那種會把資訊傳到中國的疑慮。
發言片段: 5
張廖委員萬堅:它提到晶片的設計是來自於歐洲,對不對?
發言片段: 6
吳主任委員政忠:對,飛控晶片是來自歐洲,另外裡面的運算晶片應該是美國的Qualcomm,即高通。我剛才講了,事實上關鍵的部分,如果照他們提的,跟把訊號傳到中國是沒有關係的。
發言片段: 7
張廖委員萬堅:我想大家都很關心資安的問題,不過有點像是「看到黑影就開槍」,這個東西對於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是利或弊?您之前擔任政委是站在行政院的高度,現在又是國科會的主委,無人機的產業發展非常重要,我們才剛組成國家隊,現在就被做這樣的指涉,我覺得這個應該要立即講清楚、說明白。我們當然知道其實有很多大陸製品,包括我上次質詢FPV的問題,幾乎都是大疆做的,它有所謂的視角,如果玩家越來越多,坦白講透過晶片的傳輸,對臺灣的地形地物其實是會影響國安,不是只有資安而已,所以我才說我們組成了國家隊,如果對這些所謂的紅色供應鏈有疑慮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做一個資源整合跟分配,好好的把這個供應鏈組起來,主委認同我的講法嗎?或者我們現在國科會正在做這個事情?
發言片段: 8
吳主任委員政忠:完全正確,事實上我們正在做這個事情,對於無人飛機,其實我對它的定義不是只有飛機,陸海空……
發言片段: 9
張廖委員萬堅:就像我上次質詢的,大家在玩模型飛機嘛,對不對?可是現在沒有人要玩那種模型飛機了,而是戴上頭套,這個頭套是可以有第一視角,可以看到整個地形地物,偏偏製作的都是大疆!
發言片段: 10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這個產業從無人機、無人船到陸海空、到衛星,事實上都是關鍵,以前對無人機確實我們在產業部分的起步是晚了一點,所以我上次也跟委員報告,它產出來以後的資安檢測是重點,我在一、兩個月前也有報告,我們有請數位部的TTC,即電信技術中心,光是它還不夠,另外還有民間資安檢測的公司。
發言片段: 11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對這部分要做一個詳細的調查報告。
發言片段: 12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
發言片段: 13
張廖委員萬堅:就主委講的初步聽起來,臺灣希望創新公司所做的澄清是可以接受的,就是要進一步印證他們的講法是否為真。
發言片段: 14
吳主任委員政忠:今天應該已經有團隊去調查,這幾天應該會有……
發言片段: 15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要趕快做處置,有沒有妨害資安?到底會不會妨害國安?不然昨天這個新聞出來,其實大家是有一些問號。
發言片段: 16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也趁這個機會向委員報告,無人機產業對臺灣來講,未來是非常重要。
發言片段: 17
張廖委員萬堅:就是非常重要!
發言片段: 18
吳主任委員政忠:在臺灣是有利基,因為我們的資安是被全球信任的。
發言片段: 19
張廖委員萬堅:對。
發言片段: 20
吳主任委員政忠:如果資安加無人機產業,我們在全世界是有一席之地,我們會努力。
發言片段: 21
張廖委員萬堅:是,我想就是因為重要,就是因為所有的供應鏈還沒有辦法完成、沒有辦法完全MIT,所以現在才要組國家隊嘛,對不對?
發言片段: 22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
發言片段: 23
張廖委員萬堅:才要做垂直分工、水平合作等等,我想除了國科會要扮演一個角色,經濟部、數位發展部,包括交通部等等都應該在裡面,我覺得這方面你們可以好好做一個瞭解跟說明,好不好?
發言片段: 24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謝謝。
發言片段: 25
張廖委員萬堅:接下來是有關預算的部分,我看我們最近有非常好的成績,像成功大學團隊自主研發並發射了火箭,也成功完成了氣動力的脫節跟高空點火的關鍵技術,這代表什麼?代表以後我們的衛星可以自主發射,對不對?
發言片段: 26
吳主任委員政忠:應該是朝這個方向在努力當中。
發言片段: 27
張廖委員萬堅:年底我們要打一顆氣象衛星上去,可是也是透過歐洲的系統去發射。
發言片段: 28
吳主任委員政忠:對。
發言片段: 29
張廖委員萬堅:我們自己還沒有辦法?
發言片段: 30
吳主任委員政忠:因為那顆重量有好幾百公斤,目前能力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我們努力在布局當中。
發言片段: 31
張廖委員萬堅:我們有沒有什麼想法?就是從今年7月到前2天成功大學團隊這樣的成果,以這樣子的期程,我們大概什麼時候能夠自主發射衛星?
發言片段: 32
吳主任委員政忠:那個也不是一蹴可幾……
發言片段: 33
張廖委員萬堅:我當然瞭解。
發言片段: 34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們內部的一些規劃,預計在2026年會把低軌的衛星送上去。
發言片段: 35
張廖委員萬堅:這是目標,預計在2026年,我們都很期待。
去年我當召委的時候通過了太空發展法,今年也進一步完成了設置條例,明年1月要上路,改成行政法人。吳主任在半年前接受媒體訪問,其實你是有所期待,也是有所感慨,我們國實院有一個10年發展計畫,今年是第4年,當時只有兩百多億元,你說至少應該要追上韓國,韓國的產業跟我們有競爭關係,我們有一些有優勢,有一些是劣勢。就整個研發經費來講,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是類似我們的單位,他們1年的預算是190億元,你說要以這個為追趕的目標,可是我們現在連人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即使明年的預算比原來增加二十七億多,其實也不夠人家的三分之一。請教主任,2026年我們可能有能力發射第一顆衛星,那我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追上這個預算規模?包括你講要有600人,而現在只有兩百多人,不到一半,以後太空中心大概要怎麼樣的規模?
發言片段: 36
主席:請國研院太空中心吳主任說明。
發言片段: 37
吳主任宗信:第一個,因為臺灣跟韓國的物價水準真的不一樣,所以不能完全用那個數目。
發言片段: 38
張廖委員萬堅:是。
發言片段: 39
吳主任宗信:第二個,明年編列預算已經達到了55億元,我記得去年大概20億元,今年大概30億元出頭,所以可以看得出來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非常大。
發言片段: 40
張廖委員萬堅:就人力擴充來講,現在兩百多人,到600人大概分幾年可以完成?
發言片段: 41
吳主任委員政忠:這個我來講,主任可能不好意思講。
發言片段: 42
張廖委員萬堅:好,主委你來講。
發言片段: 43
吳主任委員政忠:事實上,在明年應該增加到367人,多100個人。
發言片段: 44
張廖委員萬堅:明年到367人,那600人大概什麼時候可以完成?
發言片段: 45
吳主任委員政忠:儘快啦!這個還要編預算,因為它的任務也越來越多……
發言片段: 46
張廖委員萬堅: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其實是要質疑,我們增加的27.7億元當中,只有1,249萬元是針對明年的太空科技人才培育計畫,這樣是不是太陽春、太少了?為什麼編這麼少?
發言片段: 47
吳主任委員政忠:委員是說太空學苑?
發言片段: 48
張廖委員萬堅:對,只有1,249萬,有關太空科技人才培育……
發言片段: 49
吳主任宗信:基本上那個分成兩塊,一塊主要是產業的培養方面,另外一塊是跟教育部有合作,教育部在主導一個太空中心……
發言片段: 50
張廖委員萬堅:所以你的意思是不只1,249萬元?
發言片段: 51
吳主任宗信:對。
發言片段: 52
張廖委員萬堅:大概有多少錢在做人才培育?
發言片段: 53
吳主任宗信:我記得明年是2,000萬元,未來幾年……
發言片段: 54
張廖委員萬堅:你再提供詳細資料給我們,沒有關係,我們是關心未來臺灣的太空產業非常有機會,這一塊目前也很有進展,我們當然希望在明年的預算裡面看到的是足夠的發展。我們的法令已經完備了,太空發展法已經有了,太空中心的設置條例也有了,定位有了,經費也給了,人才的培育方面也要跟得上,要有產業人才、研發人才嘛,對不對?
發言片段: 55
吳主任宗信:是。
發言片段: 56
張廖委員萬堅:這方面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明年有更好的進展,也謝謝你告訴我們,2026年我們期待臺灣有第一顆自主發射的衛星。我們其實早就有能力,但過去被壓抑,我也知道,我們希望再過4年可以看到臺灣自主研發,然後可以把衛星送上去,低軌衛星也好,我們能夠有能力送上去,對臺灣太空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謝謝。
發言片段: 57
吳主任委員政忠: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58
主席(鄭委員正鈐):謝謝張廖委員萬堅。我們在何委員欣純發言之後會休息10分鐘。
繼續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42
meet_id 委員會-10-6-22-7
speakers ["鄭正鈐","吳怡玎","王婉諭","黃國書","張廖萬堅","林宜瑾","何欣純","游毓蘭","范雲","林奕華","賴品妤","吳思瑤","洪申翰","萬美玲","邱顯智","陳秀寳","李德維","高金素梅","楊瓊瓔"]
page_start 311
meetingDate ["2022-11-09"]
gazette_id 11110502
agenda_lcidc_ids ["11110502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所屬單位預算案;二、審查112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行政院主管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三、審查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管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 算案;四、審查112年度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預算案
agenda_id 11110502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