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519

發言片段: 0
洪委員申翰:(11時51分)主委好。你知道這個禮拜是COP27的第一週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國科會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吳主任委員政忠:知道,在埃及。
發言片段: 3
洪委員申翰:今年會議在埃及舉辦,通常開發中國家都會非常強調調適的工作,今年大概也不例外,所以調適在今年的COP27裡絕對是重中之重。調適是在提升我們面對氣候變遷衝擊的韌性,而總統也揭示了韌性這個最大的概念,因此想問主委,要做好調適,最關鍵的基礎是什麼?
發言片段: 4
吳主任委員政忠:你是在考我嗎?要做好調適,最關鍵的就是我們的mindset,我們的思維必須知道所有過去認為對的事情,未來不一定是對的,所以第一個,我們人的思維要會想,要把它當成一件事來做。
發言片段: 5
洪委員申翰:主委,我來揭曉答案,因為我猜主委在過去的專業領域可能不一定有參與過國際針對調適而舉辦的研討會。在調適的相關領域裡其實都會說,最關鍵的基礎其實是關於氣候變遷的科學研究。沒有氣候變遷的科學研究,調適就沒有辦法做任何目標的設定及量化的評估,所以就只會停留在觀念,既無法操作也無法執行,亦無法被檢核。
發言片段: 6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
發言片段: 7
洪委員申翰:要知道一個地方氣候變化的趨勢,包括這個趨勢對各個領域的影響及產生的風險,說實話,這些研究當然包括了自然科學,更重要的是要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這裡要有模式的模擬、衝擊的分析及因應的對策,這些大概都是我們在看氣候變遷調適的科學研究裡最關鍵的幾個要素。
今年8月底其實我辦公室有召開過一次調適政策的論壇,在立法院邀請了將近20個部會一起參加,同時我們也邀請到關於氣候變遷調適與防災領域的專家學者,包括民間團體,從治理的機制、科學的研究、風險的分析及方法學等都有。
在這次的論壇裡,當時我也跟國科會討論過,有個很重要的結論是,我們有請國科會針對氣候變遷調適科學研究、治理的任務以及所需的科技預算,與環保署、中研院或其他的研究中心進行協調,畢竟環保署現在也在規劃他們的環境研究院,這些其實都是相關的研究能量。
負責整合與規劃跨部會的研究能量,以建立面臨氣候變遷挑戰議題的科學研究生態圈,我認為這件事可以由國科會主導、主責和規劃,主委知不知道當時我們有提過這樣的結論?相信國科會和跨部會的領域及這些專家學者都同意,我們真的很需要這樣的一個規劃性的生態圈。
發言片段: 8
吳主任委員政忠:感謝洪委員,這個議題的確跟最近的淨零科技方案完全有關係,事實上有關淨零的幾個轉型,在社會和生活的轉型中,國科會和中研院會就這些議題coordinate其他部會,進行這方面的基礎研究。
發言片段: 9
洪委員申翰:未來相關的研究機構會愈來愈多,我覺得應該要幫大家做一個生態系的分工,而不是讓大家全部衝去做同一件事情。要做這件事,有這個高度也有這個能量,包括手握資源的單位就是國科會。主委,這部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發言片段: 10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應該可以。
發言片段: 11
洪委員申翰:那天我們辦完論壇以後,我發現了一個最大的feedback,有很多企業、很多社區、很多想要做調適的人都來跟我們講一件事,就是他們已經有調適的概念了,也想投入調適,但他們沒有data,不知道有什麼具體的數據可以協助他們把想做的調適工作繼續往下走下去。這是給我們feedback最多的部分,包括想做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都遇到沒有data的狀況。
我知道這不單純是國科會的問題,調適的主責機關也不是國科會,而是環保署和國發會,這些我都清楚。國科會下有一個NCDR,NCDR過去在防災系統裡做的資料整合受到很多人的稱讚,但如果要更仔細地去做氣候變遷的調適工作,現在遇到的事情是,從需求者的角度去思考資料治理的流程,我們確實做得不夠。有關這個部分,我那天也有請環保署、國發會去協調國科會等相對應的研究機構,應該把資料治理、資料公開及資料揭露的流程重新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的規劃,不知主委有想補充的嗎?
發言片段: 12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這邊會全力support,我們有的資料也會儘量公開,我再請陳主任說明。
發言片段: 13
主席: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陳主任說明。
發言片段: 14
陳主任宏宇:洪委員好,我想你也很清楚,NCDR所有的資料都是open data,我們配合國科會自然處底下的TCCIP,對於您提到氣候變遷的所有工作,我們都會提供所有的科學研究,而且國科會現在還有一個中綱計畫,就是將委員提到氣候變遷的這個部分進行大整合,包括生態系列都在其中。
發言片段: 15
洪委員申翰:主委,你剛剛講到的資料公開是重要的,但我現在講的不只是資料公開,而是在講一整套的資料治理,尤其是從需求者的角度想回來。
發言片段: 16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
發言片段: 17
洪委員申翰:這不單純只是資料公開。資料公開很重要,沒有問題,但這是一套資料治理的計畫,我覺得國科會須跟環保署和國發會配合這件事情,至少讓想做事的民間力量有資料可以運用、有好品質的資料可以往下走,這不是政府自己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發言片段: 18
吳主任委員政忠:瞭解。
發言片段: 19
洪委員申翰:最後我想提的事情也是那天的結論,各部會應該依循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的方法學,辨識氣候變遷危害下的曝露度及脆弱度,進行風險評估及分析,這部分應該要納入第三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的行動方案裡。我想大家都知道,現在行政院環保署也在統籌第三期的調適行動方案,國科會在裡面也有其責任,我認為應該要把方法學的建構及相關的分析放進方案裡面,進行更完整的評估,希望在第一期、第二期之後國科會至少在這項分工上可以很具體地往前進,且能有助於其他部會的工作,這部分應該沒有問題吧?
發言片段: 20
吳主任委員政忠:這點完全沒有問題,我們會在淨零科技方案裡面,把它一起……
發言片段: 21
洪委員申翰:主委,我知道我們在淨零科技裡面有很多預算,我現在都清楚,未來可能還會更多,但在調適工作上,我們的資源和預算相對於淨零、減碳其實真的是很少的。
發言片段: 22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要跟委員報告,這兩個是有關係的,事實上兩邊也不能分開做,要一起來。
發言片段: 23
洪委員申翰:是,但我要強調,在調適這件事上,有個詞我要提醒主委,「減碳救地球、調適救臺灣」,以臺灣實質面對的風險來說,其實就是調適這個工作,政府現在的預算,主委可以回去檢視,包括接下來可能有幾百億元、幾千億元,淨零預算分配到調適的部分真的是太少了,我認為接下來,尤其是明年以後,在整個大的淨零框架裡調適經費的比例應該要提升,或是爭取更多,因為這是救臺灣這座豐富又脆弱的島嶼因應氣候變遷最重要的根本,這部分就麻煩主委了,好不好?
發言片段: 24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完全支持而且也非常正確,這是有別於以往比較硬的部分,至於比較軟的,屬於社會整體系統的考量和氣候變遷的調適我們會做,沒有問題。
發言片段: 25
洪委員申翰:國科會都有在做,但是投注資源的力道真的不夠,這部分就麻煩主委承諾了,謝謝。
發言片段: 26
吳主任委員政忠:謝謝。
發言片段: 27
主席:楊委員瓊瓔以書面質詢。
接下來請萬委員美玲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42
meet_id 委員會-10-6-22-7
speakers ["鄭正鈐","吳怡玎","王婉諭","黃國書","張廖萬堅","林宜瑾","何欣純","游毓蘭","范雲","林奕華","賴品妤","吳思瑤","洪申翰","萬美玲","邱顯智","陳秀寳","李德維","高金素梅","楊瓊瓔"]
page_start 311
meetingDate ["2022-11-09"]
gazette_id 11110502
agenda_lcidc_ids ["11110502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所屬單位預算案;二、審查112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行政院主管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三、審查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管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 算案;四、審查112年度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預算案
agenda_id 11110502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