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58
發言片段: 0 |
---|
莊委員瑞雄:(10時47分)今天的議題是對韓國梨泰院事件做事後檢討,我們在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看起來都有一點事後評論者的意味,但對我們來講,這個非常慘痛的事件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在我們臺灣,本席可以想像得到的類似這種戶外的群聚,腦海裡首先浮出的就是大甲媽祖繞境繞過民生地下道,其次是「東港迎王」這類。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內政部陳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陳次長宗彥:委員好!還有一個是大年夜搶頭香,每間廟開廟門時大家都往裡衝,那也很危險。 |
發言片段: 3 |
莊委員瑞雄:但現在很多都取消頭香了。 |
發言片段: 4 |
陳次長宗彥:還有臺南土城鹿耳門聖母廟的鞭春牛。 |
發言片段: 5 |
莊委員瑞雄:以前車城福安宮也有搶頭香,現在改成不用搶,大家一起拜,大家都是頭香。 |
發言片段: 6 |
陳次長宗彥:是,這個應該要改變,搶頭香這個活動確實是有極大的風險。 |
發言片段: 7 |
莊委員瑞雄:其實大甲媽繞境和東港迎王這類活動都給了我們一些寶貴的經驗,可以去分享。其次,本席想到的是未來的大巨蛋,日本那幾個巨蛋的旁邊都是空曠的地方,可是臺北市的大巨蛋並非如此,本席提出這一點不是要找誰的麻煩,而是要未雨綢繆,照臺北市政府的說法,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可能明年就能取得使用執照,對吧? |
發言片段: 8 |
陳次長宗彥:我不敢說一定的時間,但如果他們該改善的都改善了,這當然有可能。 |
發言片段: 9 |
莊委員瑞雄:假定我們相信臺北市政府的能力,相信中央跟地方這樣的合作,可以共同完成,本席在此做一個預測,假如第一次有國際賽事在大巨蛋開打的話,很有可能會爆滿,這樣一來我們就要設想一下類似這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因為臺北的大巨蛋和日本不同,從浮現在本席腦裡的地圖可知大巨蛋的北邊是松菸文創,南邊是國父紀念館,再遠一點是臺北市商業區,一定人潮眾多,在這種情況下,萬一大巨蛋要舉辦第一次賽事,請問要如何先期部署?人潮的疏散是靠警力,還是主辦單位? |
發言片段: 10 |
陳次長宗彥:第一優先當然是主辦單位,主辦單位當然要有一定的計畫跟處理,需要相關的行政機關來協助時,我們才可以給予協助,因為他如果沒有完整的計畫,行政機關也無從來幫忙。 |
發言片段: 11 |
莊委員瑞雄:本席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第一個、要在大巨蛋外圍聚集多人在路口是很困難的;第二個、災難發生的時候,常常都夾雜著一些亂七八糟的假訊息,什麼有炸彈啦!什麼哪裡死了人啦!這些都會造成人心的恐慌。所以對於這些室內的活動,還有周遭人潮如此擁擠的環境,本席倒覺得皮要繃緊一點,也要提供一些比較專業的意見。另外就是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城市發生災難時,都會產生很多的不幸,很多災難來臨的時候是沒辦法預防的,是突發性的,可是在發生災難後,我們常常都將重點放在提高災難逃生的生存率以及降低救難人員傷亡的風險上,比如衛爾康大火一發生,消費者都不知要如何逃生,可是本席看到日本的東京、大阪、福岡、名古屋、川崎、札幌、神戶這幾個大城市其實有一些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日本這幾個大城市裡一旦發生災難,他們的打火兄弟救災時,不必一層一層的找人,困在裡面的逃生人員只要用手機下載app,就知道逃生路線在什麼地方,這個我們臺灣就毫無建置。 |
發言片段: 12 |
主席:請內政部消防署蕭署長說明。 |
發言片段: 13 |
蕭署長煥章:這幾年營建署正在推動BIM,建築物本身就應該有BIM這個概念,只要建築平面圖畫好了,新的建築一定要將其建築平面數位化,再結合委員剛才說的就可以達到知悉逃生動線這個目的,不過室內定位的點這部分還有一些技術需克服。 |
發言片段: 14 |
莊委員瑞雄:目前來說,數位化和你們沒有關係啊!請問你們現在有幾棟大樓有數位化? |
發言片段: 15 |
蕭署長煥章:這個才剛開始。 |
發言片段: 16 |
莊委員瑞雄:對啊!本席的意思是你們還沒做啦!譬如臺北市某棟大樓發生火災的時候,裡面的人未必知道要如何逃生,哪一層樓是起火點、哪一層有幾個人,打火兄弟也不知道,可是日本已經進步到用高科技的數位地圖了!署長應該聽過吧? |
發言片段: 17 |
蕭署長煥章:感謝委員指導,這部分希望數位部能給我們一些空間去研究,比如建築物到底有幾個樓層,我們目前有平面圖、救災資訊,但是動態的部分,老實說是真的沒有。建築物的平面圖、逃生動線圖這些都有,問題是消費者能不能真的用得到,這就是我們宣導影片裡說的,進入一個陌生環境時需先瞭解相對位置,委員說的是很先進的東西,我們一步一步來做。 |
發言片段: 18 |
莊委員瑞雄:這不是什麼很先進的東西,許多大城市都有。大家都不想發生災害,可是一旦發生,重點真的只有二個,一個是民眾怎麼逃生;一個是如何降低打火兄弟進去救災的風險。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現在救災人員的作法是進去之後一樓一樓的找受困者,可是其他國家已經有這麼先進的想法和作法,我們不能連開始都還沒有。 |
發言片段: 19 |
陳次長宗彥:在災防法跟消防法裡面,我們都希望相關的機關要通力合作,委員剛才提到的第一個是要讓民眾自己知道所處的環境;第二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救災救護的人員在進入火場的時候,可以對火場資訊有所瞭解。這個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地方政府要建構建築圖資,提供給消防單位,工廠內到底有哪些化學品等相關資訊也要建置,我們正逐步將此鍵入雲端。我上次有機會詢問到地方政府消防局的同仁,得知這一塊已經有很多縣市在逐步建構,且陸續建構完成,相關大樓的圖資可以跟地方消防隊做結合。 |
發言片段: 20 |
莊委員瑞雄:本席認為這個東西不是單一部會可以做的。 |
發言片段: 21 |
陳次長宗彥:對,這要相關部會一起合作。 |
發言片段: 22 |
莊委員瑞雄:問題是要由誰主導,比如推給營建署,營建署會說救災不是他們的業務,他們只負責相關資訊而已。你們建置這些的目的是為了救災,由消防署主導是合理的,但不管怎麼講,都屬於內政部,所以本席認為可以由我們來做一個起頭,你們當然可以說那是地方政府的事啊!這也可以,可是你沒有跟他講啊!像這種攸關大眾安全的,地方政府沒有不做的啦!你就告訴他們到時候打火兄弟進去後是不知道起火點是哪層樓或有哪些人受困的喔!只要民眾下載app,就知道災難發生時逃生路線在哪裡、該怎麼走;同樣的,只要下載app,打火兄弟進去後就知道第15樓,還是第16樓、第8樓有多少人,還可以從營建署建置的資料知道建築裡面的結構圖,一目瞭然。可是我們現在臺灣都只是在評論,只看到別人在做,本席剛剛已經舉例,日本這7個城市都已經做了,所以本席在此要求,我們消防署至少要去瞭解一下這幾個城市到底在做些什麼?這對保護我們的打火兄弟是有幫助的,對萬一發生災難的時候,我們民眾的逃亡是有極大幫助的,當然這最後可能會涉及個資的問題。 |
發言片段: 23 |
陳次長宗彥: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要求的,要建構透明化的相關資訊,讓我們的救災救護單位可以充分的瞭解。 |
發言片段: 24 |
莊委員瑞雄:次長既然一直這樣要求,那就行動吧!應該負責行動,合理吧? |
發言片段: 25 |
陳次長宗彥:非常合理。 |
發言片段: 26 |
莊委員瑞雄:這可以讓打火兄弟知道哪層樓有幾個人,否則他們去到二樓,找不到人,又去三樓找,還是找不到人,一定要到處問才知道,這不合理!也不科技。要開始去做啦! |
發言片段: 27 |
陳次長宗彥:好。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28 |
主席:請陳委員椒華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238 |
---|---|
meet_id | 委員會-10-6-15-13 |
speakers | ["王美惠","羅美玲","湯蕙禎","鄭麗文","鄭天財Sra Kacaw","張宏陸","吳琪銘","管碧玲","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莊瑞雄","陳椒華","林文瑞","翁重鈞","李德維","游毓蘭","李貴敏","楊瓊瓔","賴香伶"] |
page_start | 185 |
meetingDate | ["2022-11-09"] |
gazette_id | 111104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10401_00008"]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內政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內政部、消防署署長就「從韓國首爾梨泰院踩踏事件檢視我國大型群眾活動安全管理與疏散 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並邀請警政署、營建署、教育部、文化部、經濟部派員列席備詢 (註:含集會遊行、體育場館、影劇院、音樂廳、宗教場所、娛樂場所、百貨商場、展覽場、觀 光遊樂業園區或其他室內外舉辦之大型群眾活動) |
agenda_id | 11110401_0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