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72

發言片段: 0
莊委員競程:(10時8分)部長,刺胳針國際期刊是個很好的期刊,它在今年9月中針對近三年COVID-19疫情提出一份全球總體檢報告,檢視全球應對COVID-19疫情時的決策問題,以及檢討出改進方針。我國疫情逐漸冷卻,今天想要粗略地用這份報告內容跟衛福部做一些討論,看哪些是我們未來還可以再做精進的部分。
部長,我們有很完善的醫療體系,而且面對這個衝擊,也不至於崩潰,在疫情發現的當下,我們也同時向WHO提出警告;在疫情期間,疫情相關的訊息,指揮中心也統一來宣布,在國際上,其實我們一直都是防疫的前段班。但在這份報告中的結論有個重點,就是國際合作的問題,我們的經驗及訊息,因為不是WHO會員國,因此在國際上的合作與分享處處受到阻礙,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困境。但是未來在面對其他可能的流行病風險,甚至氣候危機所引起的疾病衝擊,我們可能面對同樣的困境,未來面對這樣的困境,應該如何去因應?這次疫情透過這些友好國家來獲得及時的協助,我們自製的防疫物資甚至還可以反向輸出,除此之外,衛福部認為還能在哪些部分可以做得更好,未來會更有實力去抵抗這樣的疫情衝擊?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衛福部薛部長發言。
發言片段: 2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有關國際合作的部分,基本上我們是加入IHR,所以在IHR的網絡裡,我們可以得到相關的訊息,以及包括病毒株的取得等,我們都有管道。但是病毒株的取得不一定是IHR,可能是一個雙邊的合作關係,我們跟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新加坡都有一些雙邊或多邊的關係,所以基本上的需求,也就是在資訊方面的需求,大部分都可以滿足。
從這一次的疫情來看,還有一些可能牽涉到國際合作,那部分的變數比較大,比方像疫苗取得這種問題,其實我們很早就預採購了疫苗,但是在我們的疫情比較沒有那麼嚴重的時候,我們被排到很後面,等到疫情突然來的時候,就造成疫苗短缺。
發言片段: 3
莊委員競程:就是COVAX那個體系。
發言片段: 4
薛部長瑞元:對!因為它沒有把我們放在比較priority、比較前面,所以像這一類的問題,可能就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去突破的困難。
發言片段: 5
莊委員競程:刺胳針的委員會也在報告中對全球疫情提出一些具體建議,首先他們表示,對COVID-19的因應要有最終的控制以及全面瞭解;第二個,透過實際可行且必要的投資去提升衛生與擴大全民健康系統的覆蓋範圍,加強抵禦新興傳染病的第一道防線;第三個,強化多邊合作以結束全球大流行,並有效管理全球未來的健康威脅,以及全球未來在流行病風險、氣候危機以及永續發展上的應對行動。
我們可以看到報告認為要透過可行且必要的投資去加強抵禦新興傳染病的防線,例如口罩、快篩及疫苗等這類的防疫物資,未來的需求雖然不像疫情嚴峻時來得龐大,但是疫情來臨的時候,這些都是必要的防疫物資!面對未來可能有其他流行疾病的情況下,關於這些防疫物資的籌備與投資,我們應該怎麼樣去計畫與安排?因為疾病來得又快又急,防疫資源安排迅速與否,往往第一時間就可以左右防疫的功效,所以我們怎麼使這些資源未來在防疫工作上可以運作得更有效率?
發言片段: 6
薛部長瑞元:有關物資的部分,事實上我們大概有幾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國內要自製的能力,萬一不行的話,那就要藉由國際合作。第二個,不管是自製能力或者是國際合作,從需求發生的時候到可以取得會有一段時間,那針對這一段時間,我們現在就要把各項不同的物資盤點出來,就是從疫情發生到我們取得的時間有多久,這就是我們要去設計所謂的戰備存量問題;平常就要有這樣的物資保存數量,以備萬一疫情發生的時候,直到比方說自製還是有一段時間,那在這一段時間,我們要有這種量能。
發言片段: 7
莊委員競程:沒有錯,我們這次都有一些經驗,只是疫情過後,不管是在學術研究單位、不管是在業界,有沒有把戰備物資平常就儲存起來的能量及擬定相關作法?在規劃上有什麼樣的作為?
發言片段: 8
薛部長瑞元:這部分還是要把物資分二種,第一種是涉及到研發的,這部分就需要時間,把我們的capacity建立起來;第二種是不需要投入很多研發的,這部分我們平常就要把儲備產能建立起來,但如果國內沒有辦法製造的話,這些國際合作的採購就要先談好。
發言片段: 9
莊委員競程:國際採購還是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發言片段: 10
薛部長瑞元:對。
發言片段: 11
莊委員競程:在COVID-19的防疫期間,其實每一個國家都會面臨到民眾挑戰戴口罩或是接種疫苗等等防疫措施作法,所以在刺胳針的疫情檢討報告中也提出這一點,認為這樣其實會嚴重阻礙疫情的控制,也反映出社會對政府防疫缺乏信心。很多國家發生這種狀況,這種情況在我們臺灣倒是比較少。
發言片段: 12
薛部長瑞元:這方面做得還不錯。
發言片段: 13
莊委員競程:所以我們必須深思,政府在策略上是否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兩年多以來,其實我國民眾都已經習慣了指揮中心公布的訊息,甚至也已經學會如何去應對,而且可以分析出社交媒體上有一些錯誤的訊息,這對防疫來講其實相當重要;但是也不可否認,我們還是有很多挑戰要面對,例如民眾不見得能夠理解疫苗為何要有多樣的選擇,以避免一些特定族群可能會產生副作用、產生過敏,類似這樣的情況很難一下子讓民眾理解,甚至可能會成為有心人士操作對於防疫指揮的信任問題。部長,未來我們如何去強化這樣的衛教宣導?讓相關的衛教訊息傳遞更有效率。
另外,因為當下的防疫物資選擇而造成防疫的不平等,以及弱勢族群的權益保障,針對這些我們在未來是不是能夠有更好的方案做補強?讓它可以更為周全。
發言片段: 14
薛部長瑞元:在資訊、訊息這部分,我們本來就有一些既有管道來發布各種不同疫情,疾管署在這次疫情之前,也是每個禮拜都有發布相關傳染病的訊息給民眾,這部分我們會持續做。如果真的發生疫情的話,這個動作的頻率就必須要更高,適時地把正確資訊帶給民眾。
至於在不平等這部分,其實以這一次來看,我們都有關心到一些比較弱勢的族群或者是高風險的族群,這部分我們會秉持這樣的原則繼續處理。
發言片段: 15
莊委員競程:部長,在疫情的期間,其實各部會都累積了許多經驗,你認為疫情過後是否有修訂相關法令的需要?哪些部分是我們需要更加嚴謹、詳盡地去規範?
另外,防疫工作持續兩年多以來,其實有許多人相當辛苦,當然也有一些生命逝去,但是所有防疫人員以及醫護的努力其實也挽回更多、更多的生命。對於臺灣的防疫過程,這一路走來,您有什麼樣的感想?
發言片段: 16
薛部長瑞元:百感交集啦!不過我個人的感覺不重要,主要是我們的成果是否備受肯定、我們的努力是否被認同。
至於剛剛委員提到法令的修改,這部分我們正在著手進行,有關傳染病防治法的修正,我們預期有機會在下個會期也就是明年的上半年,看看能不能進到立法院審議。
發言片段: 17
莊委員競程:我想疫情兩年多來,我們都明確瞭解到,只有獨善其身是沒有辦法阻止疫情的,即便國內疫情初期搶打疫苗、搶防疫物資,其實也都無助於病毒的變異及傳染,唯有讓防疫工作能夠更有效率地分配,配合各國的疫情都控制住,使得產生變種病毒的機率下降,才能夠真正地終結COVID-19疫情。面對未來不可預知的疫情,其實我們都需要真正同心協力、一起努力,才有辦法去面對疫情的突襲。
發言片段: 18
薛部長瑞元:面對這種新興傳染病,我們需要的就是全國民眾,不論是公部門、私部門,以及地方、中央一起努力。
發言片段: 19
莊委員競程:是,謝謝。
發言片段: 20
薛部長瑞元:謝謝。
發言片段: 21
主席:在曾銘宗委員發言前做一個詢問,今天會議有邀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蔡署長出席,因為原先蔣萬安委員要詢問相關的議題,現在蔣萬安委員辭職,請問現場在座的委員,同不同意蔡署長先離席?(同意)請蔡署長先離席。
等一下邱泰源委員質詢後,休息10分鐘。
請曾委員銘宗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22
meet_id 委員會-10-6-26-10
speakers ["張育美","賴惠員","吳玉琴","蘇巧慧","吳欣盈","莊競程","曾銘宗","邱泰源","陳椒華","徐志榮","游毓蘭","廖婉汝","邱顯智","林奕華","李德維","羅美玲","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林為洲","王婉諭","楊曜","陳瑩","高嘉瑜","楊瓊瓔","洪申翰","廖國棟Sufin‧Siluko"]
page_start 55
meetingDate ["2022-11-10"]
gazette_id 11110501
agenda_lcidc_ids ["111105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就「長期照顧2.0政策檢討與策進規劃,及如何擴大服務態樣、維持服 務品質與滿足服務需求」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二、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就「緊急使用授權 審查過程中,行政部門應有之中立與公正分際(如:審查會議中,疾病管制署提供疫苗廠商所檢 附保護效益評估報告以外其他資料之法令依據及適法性)」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105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