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081

發言片段: 0
高委員嘉瑜:(12時58分)部長好。禮拜天下午,本土小牙醫聯盟、牙醫師聯合會等要在中山南路立法院前共同召開一個記者會,針對醫師法的附帶決議表達反對,也反對放寬學歷認證等規定,請問部長是否瞭解他們的訴求?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衛福部薛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薛部長瑞元:委員好。大致上知道。
發言片段: 3
高委員嘉瑜:請問現在衛福部的態度是什麼?
發言片段: 4
薛部長瑞元:我在院會質詢時曾答復過會暫停。
發言片段: 5
高委員嘉瑜:但是你這個「暫時」讓大家很疑惑,這個「暫時」是不是選舉完就解除了?還是要「暫時」到何時?有沒有前提條件?因為從107年開始,相關的醫療委員會就已經認定從113年開始國外的實習名額要從50名減到30名,而且當時就已經公告了,也就是提早就預告了。現在卻突然在醫師法修法的四項附帶決議中增加了很多放寬條件,衝擊到本土牙醫以及相關學系學生就學權益等等。對這個部分,請問衛福部到底要怎麼處理?
發言片段: 6
薛部長瑞元:我的印象中,大院有一個附帶決議要我們暫不執行,所以以立法院來講的話,這沒有問題,立法院如果通過那一個決議的話……
發言片段: 7
高委員嘉瑜:你們就不會執行了?
發言片段: 8
薛部長瑞元:對,就不執行,就回到常態性,我們本來就會有一套實習生的實習辦法。
發言片段: 9
高委員嘉瑜:原本口醫會107年所公告,從113年開始國外實習名額要從50名減到30名這個部分呢?
發言片段: 10
薛部長瑞元:這個部分我們還要再研究,如果國內的實習容額有增減的話,我們就會隨著增減,但是我們會做實習場所的評鑑,而且要通過才可以收這些實習的學生。
發言片段: 11
高委員嘉瑜:我覺得國外的學歷在他們牙醫的訓練或是相關的訓練上有沒有札實到跟國內可以做比較,這個大家確實是有疑問的,過去我在擔任議員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關於「波波醫師」的爭議,當時我們所提出的就是希望能夠公開醫師的學歷,讓民眾在就醫的時候有選擇的權利,我們也發現現在各大醫院、診所等等,醫師其實都會主動公布自己的學經歷,我覺得就這個部分也可以讓民眾多一項選擇,也是一個資訊透明,就這部分有沒有可能衛福部也來做這樣的研議呢?
發言片段: 12
薛部長瑞元:我們可以來研議,因為西醫師的部分已經有這樣做了。
發言片段: 13
高委員嘉瑜:西醫有嗎?
發言片段: 14
薛部長瑞元:有。
發言片段: 15
高委員嘉瑜:是沒有強制的規定嘛?
發言片段: 16
薛部長瑞元:是自願性質。
發言片段: 17
高委員嘉瑜:對啊!因為這個對民眾的健康……
發言片段: 18
薛部長瑞元:但是民眾看到沒有掛出來的話,當然就……
發言片段: 19
高委員嘉瑜:沒有掛出來就是有問題,有掛出來就是沒問題,這就是一個評斷的標準就對了?畢竟就醫跟一般的狀況不一樣,我覺得民眾在選擇的時候如果多一項資訊,也是一個對民眾知的權利的保障,所以我們也希望未來就這個部分,如果能夠強制要求公布學歷,就像對補習班老師也有強制要求,我覺得對民眾也是多一分保障。
發言片段: 20
薛部長瑞元:我們研議看看。
發言片段: 21
高委員嘉瑜:希望能夠從這方面著手。
另外,少子化問題確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議題,因為臺灣的現在少子化是全世界第一名,政府確實也做了很多努力,可是主要的問題包括我們的生育年齡越來越高,高齡產婦的年齡越來越高,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高達五萬多人,政府當然有做試管嬰兒的補助、不孕生殖的補助,但是部長也非常瞭解,年紀越大,投入越多的金錢所能得到的回報成效是越來越低,所以這個絕對要從年輕開始做起,因此很多人都在說是不是應該凍卵,但是我們年輕的時候沒有這樣的知識,也沒有錢去做這樣的事情,而我們也知道很多女性可能到40歲以上,好不容易想要生小孩時再去做試管,又辛苦,得到的品質也不如預期。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早期把凍卵的補助向下延伸,政府提供一定經費補助,讓這些不管未來有沒有要生育的人都做好準備,國家可以儲存未來生育的可能,提升少子化,也減少經費,我覺得如果算一算這個大數據,你現在投入這些不孕生殖的經費跟你早期投入的補助相較之下事半功倍,你的預算可能不用花這麼多,但是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你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讓這些人提早做準備,有這個sense,提早給予他們一定經費的補助,對於多數的女生來講,可能就會有意願去做,是不是衛福部有這樣的考慮跟研議呢?
發言片段: 22
薛部長瑞元:剛剛委員提到高齡化的產婦,不論他是自然生產,或者透過不孕症的治療方式來做處理,他可能就只剩下生一個。
發言片段: 23
高委員嘉瑜:對啊!像我這個年紀如果要去……
發言片段: 24
薛部長瑞元:時間就短了,能生的……
發言片段: 25
高委員嘉瑜:對啊!很辛苦啊!
發言片段: 26
薛部長瑞元:委員剛剛的建議,我覺得非常有創意,我們可以來看看。
發言片段: 27
高委員嘉瑜:因為這是我自己親身的經歷,我的朋友四十幾歲,像我這個年齡,如果他結婚沒有辦法生小孩,至少都要花到百萬才有辦法做試管,然後生出一個小孩,花得錢非常多的,主要的因素就是取卵的過程、品質等等,這些都是問題,所以如果政府提早協助大家,等大家到這個年紀的時候,早就已經凍了5顆、10顆卵,品質又好,隨便生就是一拖拉庫了,不用到現在取了那麼多還取不出一顆好的卵可以生小孩,這就是問題,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知識、經驗跟財力去做這樣的事情,等到你真的有財力想生的時候就生不出來,而那些年輕的是很多不想生,反而我們有錢了也沒有辦法生了,這真的很辛苦。所以我覺得衛福部應該要做這樣的規劃,凍卵的補助應該要向下延伸,而且鼓勵大家可能30歲就可以開始提前凍卵,有這樣的規劃、政策、預算,我覺得大家就會開始有動力去做這件事情。
發言片段: 28
薛部長瑞元:這個想法非常有創意,我覺得可以好好來研究看看。
發言片段: 29
高委員嘉瑜:我們希望能夠做到,不是只是研究,因為這是真的有機會來幫助少子化最有用的方式。
發言片段: 30
薛部長瑞元:還是要算成功的機率等等。
發言片段: 31
高委員嘉瑜:我們希望是不是明年就可以先開始試辦一部分,讓大家可以開始去做這樣的規劃,例如說提供一定的名額給30歲到40歲的女性來做凍卵的補助,或是有一定的預算跟補助的名額。
發言片段: 32
薛部長瑞元:這讓我們想一下。
發言片段: 33
高委員嘉瑜:去規劃一下,因為我覺得這個錢不用花很多,而且也不用全額補助,可能補助一部分,我覺得多數的女性其實是會有意願的。
發言片段: 34
薛部長瑞元:好。
發言片段: 35
高委員嘉瑜:真的很有必要。
另外,我們發現臺灣小於40歲以下的乳癌發生率有16.6%,遠比歐美的年齡低,低了10歲,比率也非常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發言片段: 36
薛部長瑞元:這個現象我們也早就注意到了,也就是乳癌年輕化的問題,我自己也有幾個親戚或晚輩碰到這樣的問題,所以我是清楚的,這個部分我們可能需要考慮是否要調降乳癌篩檢的年齡。
發言片段: 37
高委員嘉瑜:對,我們就是希望能夠把乳癌篩檢的年齡向下延伸,因為我們現在只補助45歲以上的女性,還有40歲到44歲且其二親等內血親曾罹患乳癌的,我們從近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包括40歲到44歲的篩檢率也越來越高,代表我們乳癌的發生率跟人數也在逐年攀高,目前當然第一步是先向下延伸到40歲都補助乳癌篩檢,未來當然就是看能不能有機會再繼續往下延伸,就這部分衛福部規劃是怎麼樣?
發言片段: 38
薛部長瑞元:我們現在要先檢討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先往下延到40歲,先把這部分納進來。
發言片段: 39
高委員嘉瑜:因為我們乳癌死亡率的年齡逐漸降低,而且人數也逐年攀升,從數據都可以看得出來,目前是補助45歲到69歲,其實遠遠不足啦!所以我們是希望能夠向下延伸到40歲,如果能夠到35歲當然更好。就這個部分衛福部大概什麼時候會有一個評估,向下延伸大概什麼時候可以開始?
發言片段: 40
薛部長瑞元:現在正在評估,如果快的話,也許明年什麼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發言片段: 41
高委員嘉瑜:好,因為我想大家身邊也有親友都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希望衛福部就這個部分能夠加緊腳步。謝謝部長,謝謝主席。
發言片段: 42
薛部長瑞元:謝謝。
發言片段: 43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鄭委員麗文、吳委員斯懷、吳委員怡玎、陳委員以信、何委員欣純、林委員思銘、翁委員重鈞、鄭天財Sra Kacaw委員、李委員貴敏、溫委員玉霞、洪委員孟楷、謝委員衣鳯及鍾委員佳濱均不在場。
本日會議詢答全部結束,委員楊瓊瓔、洪申翰及廖國棟所提書面質詢,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發言片段: 44
委員楊瓊瓔書面質詢:
本席邀請衛福部。
一、長照2.0執行至今已經將近6年,根據衛福部的報告服務涵蓋率及服務人數持續增加中,根據預估我國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除了扶養比逐漸增加之外,2060年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將跌破五成,也就是說支持國家經濟與稅收的人口將會低於老年及幼年人口,因此長照的推動是我國刻不容緩的重要政策。111年截至9月長照基金實收709.98億元,扣除111年預計支出後累計餘額約563.47億元,顯示現行財源尚足以支應,然而國民期待政府未來能擴大長照服務,因此現有的財源勢必需要再增加,請問部長,針對政府對於未來長照財源有何規劃?現在雖然足以支應,但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及長照服務擴展,需要的經費一定會更多,政府是否有預做推估未來所需經費?
二、照服員人力不足是長照2.0需要檢討的重要部分,許多年輕人因為投入長照事業沒有經濟誘因,認為這項工作沒有未來,因此人力缺口持續增加。請問部長,針對長照人力不足的問題,政府將如何因應?如何增加年輕人投入長照事業的動力?有些學者建議長照要能走得長遠要有產業化思維,認為政府將長照視為非營利事業導致長照服務無法規模化,請問部長對於長照產業化的看法?像是日本引進洗澡機為失能老人洗澡,不但節省人力更創造商機,我國是否有參考國外例子,是不是有哪些可以納入推動的項目?
三、衛福部上周四晚間宣布通過高端疫苗保護力審查,不過指揮中心隔天承認,高端具有9成保護力的報告是疾管署自行分析,引發各界質疑,高端是國產疫苗,是政府所說的戰略物資,結果接連被爆出有陸資企業介入、保護力報告疑雲。請問部長,衛福部是否有圖利藥廠?除了高端之外還有為其他藥廠做出同樣的服務?
發言片段: 45
委員洪申翰書面質詢:
最近幾個月,雖然疫情趨於穩定,但每天也有上萬名的確診者。
我的辦公室接到許多確診的身障者反映,特別是有「低收、中低收」身分的身障者,在「住院看護費用補助」的部分,每個縣市都有很大的差異。
依據我的辦公室調查,有些縣市沒有針對隔離病房、加護病房提供補助,全台的制度不一,對低收、中低收的身障者來說,相當不公平!
這一點我希望衛福部能夠全盤掌握,了解各縣市的做法,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公平性。建議衛福部,請沒有補助隔離病房的縣市,也要補助。
最後,我也要請衛福部盡速完備「身心障礙族群 COVID-19因應指引」,疫情雖然已經趨緩,但該做的事,我們依然要做,而且要加速地做。我們要記取這次疫情帶來的考驗,在整體疾病防治上,讓身障族群別再有病痛和不平等的雙重折磨。
發言片段: 46
委員廖國棟書面質詢:
長照2.0及疫苗專案報告
20221110
一、目前長照布建情況
衛生福利部報告指出,目前持續結合教育部、內政部、農委會、財政部及國防部等各部會,盤整公有閒置空間資源,並藉由前瞻基礎建設─整建長照衛福據點計畫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加速布建,另為完備原鄉日間照顧量能,本部亦推動「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整合型服務試辦計畫」,鼓勵地方政府輔導山地原鄉在地組織設立微型日照中心,發展適合部落文化之在地照顧模式。截至111年9月底,全國已布建841家日照中心,計668國中學區設立及規劃設立日照中心,布建達成率82.1%。
二、原住民地區文化健康站情況
針對原住民族、離島地區服務資源較缺乏,衛生福利部除提供服務單位較一般地區高20%之支付價格外,另透過居家服務工作獎勵津貼及交通津貼、日間照顧服務開辦費獎勵等方式,提高服務單位投入長照服務誘因,以充實資源不足區長照服務量能。
另為均衡失智照護資源及服務涵蓋情形,並考量原住民族、離島及長照偏遠地區之專業團體及人力較為缺乏,資源布建困難較高,衛生福利部另推動加成措施:
1.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服務費用加成20%,強化投入誘因。
2.增加獎助提供原住民族、離島及長照偏遠地區服務之居家服務員工作津貼及交通費用,每人每月最高6,009元。
3.針對設置於原住民族、離島及長照偏遠地區,且提供純失智症者服務之日照中心及小規模多機能,專案增加獎助100萬元開辦費用,並得免編列自籌款。
4.設置於原住民族、離島及長照偏遠地區之團體家屋得免編列自籌款,並提供工作人員獎勵津貼,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
三、都會原住民健康照護問題
我國原住民長照2.0服務資源布建方面,主要著重於原住民文化健康站之建置。檢視近年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設置情形(詳表2),自106年度之168站增為111年7月底之480站,增加312站;其中以原住民族地區文化健康站自106年度之159站增為111年7月底之404站,增加245站,占總增加站數之78.53%為主。顯然就長期照護來講,原鄉資源比較豐富,但目前都會原住民人口快速增加,而今桃園市原住民人口超越臺東縣接近8萬大關,未來都會區原住民年長者照護已經成為必要的工作要項。
四、文化安全與文化照顧
護理學者 Madeleine M. Leininger在兒童心理健康領域的護理實務工作中與不同國家的孩子互動,她經驗到:除了身體需求滿足外,心理面向的行為解讀、疾病理解、與照顧模式皆會因為不同族群與文化而展現相異樣貌,因此於1960年代提出文化照顧理論(Cultural Care Theory),在醫護領域中納入文化視角,將人類學討論文化的相關知識與概念融於護理實務與教學現場之中。Leininger提出的文化照顧理論認為:所有人類文化均具照顧形式、型態、表達、架構,用以解釋、預測疾病或健康狀態(鄧湘漪 2017) 。
然過去我們談論文化敏感度是原民會提出的概念,但現在國際間主流觀點都是在討論「文化安全」,所謂「文化安全」的概念,意指一種存於醫病之間,地位對等、相互理解的合作關係。強調從政策生產一端的擬制者開始,乃至執行端的醫事人員,以及照顧服務供給者,都必須在充分瞭解受照顧者群體文化、傳統脈絡、生存環境的前提下,正確解讀、應對其行為與現象,並與受照顧者合作,解決族群健康問題。
問題:
1.截至111年7月底都會區已設置76處文化健康站,如以村里或鄰近村里合計55歲以上原住民逾20人為設置門檻,盤點各縣市尚有106處新設置需求。文化健康站係原民會工作,然整體長照業務推展系衛生福利部主責,未來衛生福利部未來如何跟原民會通力合作?避免資源重置問題?
2.原住民及偏鄉之長照醫事人力培育應納入原住民族之多元文化課程訓練,並敦聘具原鄉文化敏感度之學者專家擔任課程講師,增進長照人員對在地文化瞭解與融入。對於「文化安全」衛生福利部有無與原民會合作了解?
3.長照司統計近三年原住民醫療及社會福利資源交通補助相關費用,發現執行率越來越差,本席可以理解110年到111年可能因為疫情導致相關申請降低,目前相關防疫政策已然鬆動,可預期疫情相關管制措施即將落日,112年請衛生福利部多用心,好好執行相關預算。
4.另外本席提出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4條第三項修正案,系要求「政府應寬列預算,補助距離最近醫療或社福機構一定距離以上之原住民就醫、緊急醫療救護及後送,長期照護等醫療或社會福利資源使用之交通費用」,從長照司相關統計資料來看,原住民申請的項目從原本的轉診就醫逐漸往普通傷病及孕婦產檢方面增加,而各區域申請重點均不同,顯見各原住民區域情況不同,唯相關補助能偏重原住民族地區,未來是否可以針對非原住民地區的原住民進行協助?如果進行試辦計畫有無可能?
發言片段: 47
主席:現在作以下決定: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質詢未及答復或請補充資料者,請相關機關於二週內答復,委員另要求期限者依其所定。
本日會議到此結束,現在散會。
散會(13時10分)
� 鄧湘漪(2017),文化照顧─原住民族部落的生活實踐與照顧想像。台灣老年學論壇36、17-21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22
meet_id 委員會-10-6-26-10
speakers ["張育美","賴惠員","吳玉琴","蘇巧慧","吳欣盈","莊競程","曾銘宗","邱泰源","陳椒華","徐志榮","游毓蘭","廖婉汝","邱顯智","林奕華","李德維","羅美玲","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林為洲","王婉諭","楊曜","陳瑩","高嘉瑜","楊瓊瓔","洪申翰","廖國棟Sufin‧Siluko"]
page_start 55
meetingDate ["2022-11-10"]
gazette_id 11110501
agenda_lcidc_ids ["111105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就「長期照顧2.0政策檢討與策進規劃,及如何擴大服務態樣、維持服 務品質與滿足服務需求」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二、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就「緊急使用授權 審查過程中,行政部門應有之中立與公正分際(如:審查會議中,疾病管制署提供疫苗廠商所檢 附保護效益評估報告以外其他資料之法令依據及適法性)」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105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