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690
發言片段: 0 |
---|
吳委員思瑤:(11時24分)謝謝主席。副主委早安,請容許我用很有磁性的聲音,已經啞了。今天花點時間繼續討論文化科技是不是能夠成為臺灣的新國家科技戰略,從點到線到面,而不是永遠在點的那個部分。因為今天處理跨部會署的預算,就我自己的理解,它其實是類似於科技預算的二備金概念,有一些還沒有進入科技預算的編列,但是它是各部會因應新的局勢、有重大急迫性的,可以先有一個前導計畫,未來希望能夠導引進入正常的、各部會自己的預算或者循科技預算的程序,所以我一直認為這個救急、救命的二備金概念,在跨部會署的預算中確實有一點點文化科技,但是它都沒有成為常態。 |
我直接破題,上一次我質詢主委的時候曾經說,臺灣的文化為體、科技為用,才能夠壯大國家的文化或軟實力,所以第一個,要恢復文化科技論壇,我也就同樣的主題要求文化部部長,不能從2020年換了部長就斷鏈,他也同意;然後要落實已經在2019年頒布的文化科技施政綱領,文化部也say yes,所以科技部要接球;第三個就是我今天再次跟您討論,其實我希望能攪動所有科技人的腦,就是如何協助文化部門爭取國家戰略的亮點科技計畫,文化加科技絕對可以1加1大於2,文化加科技絕對可以讓臺灣成為具有文化內涵的科技之島。 |
我花點時間跟你們做一下經驗分享,關於歐洲的經驗怎麼做、歐洲如何把科技跟文化近用綁在一起?因為在新的時代,科技與資通訊等新的方式能夠進一步創造高質量的數位內容,改善共有文化資產的近用跟保存,也就是藉由科技讓大家可以享有文化,而且這個部分除了將文化資產導入科技,協助它維護得更好,可以讓更多人去近用文化資產、體驗文化資產;另一個部分叫做語言多樣性,因為現在的自動翻譯系統、索引、文本分析跟語音處理,其實都能夠讓跨語言的障礙被打破、能夠讓各族群之間彼此溝通,所以科技是可以幫助語言多樣性、科技是可以幫助文化資產的保存,這是2007年歐盟就開始做的歐洲文化議程。 |
更清楚地來說,歐盟起了一個文化計畫加媒體計畫,plus整合出一個創意歐洲計畫,那都是用新興的科技網絡平台來促進跨國、跨組織與跨產業的合作聯結;而且用數位化模式來促進文化資產、文學作品與多媒體作品的藝術文化近用及傳播;甚至是big data,利用科技促進資訊數據的蒐集與分析,以利於文化面向的研究成果。我再進一步的論述,我要一次、一次地說給國科會的同仁聽,科技跟文化是很重要的!科技可以幫文化一把;文化可以擴充科技的使用,這是歐盟的經驗。 |
關於UNESCO的經驗,它們同樣用5個面向來告訴全球,文化政策的再制定就是要跟科技攜手,5個面向分別為,第一個,提升文化的近用,我剛剛說了很多;第二個,數位可以帶來新興文化產業的新可能;第三個,社群的溝通可以促進公眾意識跟公民參與public engagement;第四個,文化藝術產品的成本會因新科技的發展而逐漸下降,所以創意也會發生新的擾動;第五個的面向,就是big data分析。所以不管是歐盟或是UNESCO,都告訴我們如何用科技來幫助文化發展,不外乎是達到文化近用、語言多樣性、文化資產保存,甚至大數據分析,我想大家應當有更清楚的脈絡。 |
我上次也分享過,UNESCO現在為了因應世界文化遺產遭受氣候危機,所以要用科技協助文化遺產解決氣候危機的問題,而且要用科技協助後疫情時代的文化遺產近用,因為一場疫情,世界文化遺產關了一半,但是如何在疫情期間讓大家一樣可以去experience這些文化遺產,也許你沒有辦法去travel,沒有辦法到現地,數位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跟媒介,科技可以為文化做的太多了。 |
另外,恭喜文化科技論壇跟文化施政綱領可以繼續上路。 |
我要再一次說,文化部獲得的科技預算只有1.08%,是少之又少,看不見其他部會的車尾燈,是第九名,比起第一名的國科會自己、第二名經濟部、第三名中研院,數位發展部、衛福部、文化部都是分到零頭。 |
這頁是文化部的預算,葉執秘在這裡,我很努力、處心積慮讓葉執秘從科技人變成文化人,所以我帶著他去參加有科技預算,一開始也是跨部會署開發基金挹注的設計產業時尚週,讓他去看了也是一種文化近用的實際案例,seeing is believing,我們到時尚週去,葉執秘就可以看到我們可以用臺灣的各種先進技術作出世界都稱讚的material,衣材(衣服的材料),不是生醫的醫材,從生醫的醫材到時尚的衣材,為什麼你們對於衛福部大力支持,而文化類的都是看不到的零頭?所以我真的希望現在科技部列的科技回應社會的人文社會關懷中,要做健康農食、精準醫療、生醫防疫、族群包容、永續環境、災防科技,我都支持,讓其中多一個文化發展吧!所以機會來了,好好用這個科技政策諮詢專家室專家群,讓跨域與文化的群組speaking,讓他們有力量,用創新含量來取代科技含量。 |
我說了這麼多,一次一次地,我不會放棄,我希望慢慢攪動所有科技人的腦。副主委可以回應一下,對於用科技預算支持文化的思維,歐盟做了、UNESCO做了,還有一個研究報告就是之前文化科技論壇委外做的,好好看看這個委外研究,如何讓文化科技政策來擬定更有前瞻新興的國家策略,我有很多資訊都來自於這個研究報告,我相信副主委沒看過、葉執秘也沒看過,如果你們都看過了,你們就知道what I am talking about。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國科會林副主任委員說明。 |
發言片段: 2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對整個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未來的發展,主委很強調科技以外很重要的軟實力及軟因素,文化一定是其中一部分。我們之前也許強調經濟、社會、政治面的考慮,所以我們要發展科技,在此我們也很積極推動,有些社會需求需要去推動科技,但是在文化部分的確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成長,我們也積極跟文化部互相討論,像我自己就是文策院的官派董事,我最enjoy的會議就是跟他們討論,因為他們有各式各樣的文化人,可以刺激我們對文化很多的不同想法,我絕對同意我們應該積極推動跟文化的科技。 |
發言片段: 3 |
吳委員思瑤:今天在場的有文化部的人嗎?沒有,我就要告訴你,沒有。今天在審跨部會署的科發基金,在場的沒有文化部的同仁,瞭解我的意思了嗎? |
發言片段: 4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 |
發言片段: 5 |
吳委員思瑤:我們都知道應該做,好像很重要、聽起來很棒,結果沒有落實。我有一頁沒有秀出來,跨部會署的科發基金107年到111年總共是84億元,累計執行數是52億元,核定補助98件,完成計畫79件,執行中有19件,當中文化類的只有2億4,427萬元,占全部跨部會署4年預算的2.87%。連今天我們在講跨部會署都沒有文化部的人,就代表文化的思維、文化的政策、科技文化就是口號。 |
發言片段: 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剛剛其實委員也提出來我們有一個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我們特別邀請文化部分的專家,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積極討論,因為這個計畫只有1年,我們還是希望文化科技本身能夠長期納入這個部分,我們的人文處其實有一個文化科技的專案計畫,我們希望從這個部分強化。 |
發言片段: 7 |
吳委員思瑤:我希望強化再強化,不要永遠就是5G、不要永遠就是AI、不要永遠只有生醫,這些都很重要,但是文化才是一個國家真正要永續的根本。 |
發言片段: 8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它背後需要文化驅動,很重要。 |
發言片段: 9 |
吳委員思瑤:我不是責難也不是苛責,我只是一再地點清楚,讓大家看看,都說文化科技很重要,但是我們有沒有做到?繼續努力,謝謝副主委、謝謝執秘。 |
發言片段: 10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11 |
吳委員思瑤:再跟著我一起去看展覽。 |
發言片段: 12 |
主席(吳委員怡玎代):請鄭委員正鈐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100 |
---|---|
meet_id | 委員會-10-6-22-9 |
speakers | ["鄭正鈐","陳秀寳","黃國書","王婉諭","林宜瑾","賴品妤","萬美玲","何欣純","吳怡玎","張廖萬堅","吳思瑤","林奕華","陳椒華","范雲","李德維","游毓蘭"] |
page_start | 41 |
meetingDate | ["2022-11-21"] |
gazette_id | 111109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10901_00003"]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數位 發展部部長唐鳳列席就「科技會報跨部會署科發基金計畫之各部會歷年執行成效」進行專題報告 ,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10901_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