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865

發言片段: 0
范委員雲:(12時12分)王次長好。今天想跟您對話有關青少年自殺真實的原因,如果時間夠的話,我本來還要問數發部如何協助各部會數位轉型,但因為今天的發言時間只有6加2,很可能只能問次長關於青少年的這個事情。
次長,您知不知道最近CRC(兒童權利公約)審查落幕時,我們的兒少代表當場抗議衛福部,特別是心理健康司司長的言論傷害兒少,這個事情您知道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衛福部王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王次長必勝:報告委員,知道。
發言片段: 3
范委員雲:那您認為這個是司長的錯,還是如同司長自己的解釋是媒體斷章取義?
發言片段: 4
王次長必勝:我想以這個事件來講,不用去講對或錯的問題。
發言片段: 5
范委員雲:沒有對錯的問題?所以是兒少想太多了?
發言片段: 6
王次長必勝:應該是說對於事情解讀的角度不同。
發言片段: 7
范委員雲:那您的解讀是什麼?
發言片段: 8
王次長必勝:我的解讀是,因為我有跟諶司長談過這件事情,主要就是青少年自殺有他的動機和他的處理方式這兩大面向。對於動機這個部分,我覺得應該要好好再去做一些相關研究,然後再把它改善,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定要繼續去做好。
發言片段: 9
范委員雲:容許我請您暫停一下。
發言片段: 10
王次長必勝:是。
發言片段: 11
范委員雲:這件事情我第一時間知道的不是從媒體而來,因為這個會議我也有去,雖然那個時候我並不在,但他是現場的兒少代表,而且兒少代表很多是衛福部的兒少代表,現場的兒少專家、現場NGO的朋友當場就非常憤怒,所以並不是透過媒體瞭解的,後來也有人把逐字稿整理出來,他講了兩段話,因為時間有限,我把第二段話念給次長聽。當國際委員問他,想知道政府有沒有做什麼研究瞭解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可能出自於健康性的問題,譬如說學校壓力太大;這是國際專家問的問題。結果我們衛福部心理健康司諶司長回應說:這5年大家可以看到青年、青少年的自殺率有突然增加,若我們扣除跳樓的因素,其實就沒這麼明顯;也就是說,這10年來因為台灣高樓的增加導致很多青年、青少年衝動性自殺,這也是未來防治的重點,以上跟各位報告。您還覺得他講這段話沒有問題嗎?
發言片段: 12
王次長必勝:我覺得他省略掉前面的動機部分要處理,直接跳到後面在方法上要怎麼樣去預防衝動式自殺。
發言片段: 13
范委員雲:次長,他今天如果是在內政部管建築的、管別的,或者他是警政署的,他講這個話,我們都可以理解,但他不是其他人,他是我們新成立的心理健康司司長,承載著全國的期待,他參加的是一個專業的會議,而且他現場還講這是防治重點。他不是第一次講這樣的話,他還講過有關木炭的,這您都知道,就是要大家中秋少烤肉,因為這樣會使得大家燒炭自殺,他對自殺工具的糾結,我非常擔心他怎麼領導心理健康司負責精神衛生跟心理健康。
部長和次長如果要帶領我們做好心理健康、精神衛生,我非常希望你們去看這篇文章,這個寫文章的人20歲,他也擔任過衛福部兒少代表,我看完他的文章之後非常痛心,他中間說了一句話,他說:「跳樓的人從來就不是衝動,而活著有時候只是倖存。」他講到他們在學校裡面要去找輔導老師的時候,要先通過自己的心魔就很難了,又常常會遇到班導師大嘴巴把他們去找的原因說出來,而且下課10分鐘根本沒辦法進行,經常要請公假,請公假時導師還會大嘴巴,然後同學還會說他們的閒話。如果要找衛福部相關的司,這位代表親身就遇過,他打電話給衛福部專線的時候,專線告訴他快下班了,可不可以過5分鐘再打來?這就是實際的狀況。他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經驗,這是臺灣青少年紮紮實實的痛。
我很認真地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後上衛福部網站看全國自殺防治策略的會議紀錄,但是我看了之後非常失望,我不知道你們那些專家的背景是什麼,他們裡面很高的百分比真的都聚焦在工具上,關於木炭要如何陳列、店員應該如何關心只買炭沒買肉的顧客,然後還要對面露憂鬱神色的消費者提供求助資訊,我覺得賣個木炭也真的是很辛苦,因為你們給了他們這麼多要求,另外還有在高樓頂樓標示關懷警語、加裝安全裝置等等。
我要講的是這些當然都重要,可是既然是心理健康司,否則這件事交給內政部去處理就好,為什麼我們要有心理健康司?如果你們花這麼高的比例在降低自殺工具的可取得性,卻沒有針對原因,這不就是我們古代的鋸箭療傷嗎?有人被箭射中了,庸醫把箭桿鋸下就了事了,只聚焦在這裡,問他裡面的箭頭呢?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說重點可能是把箭桿先鋸下,這個真的讓人非常失望。我覺得青少年是生氣憤怒,但我真的是非常失望,如果今天部長、次長看不到問題,讓司長繼續領導的話,我真的擔心這麼多預算會繼續讓大家失望。
這邊是你們自己的統計,你看左邊就是工具,所謂高樓跳下,自殺及自傷5年提高2.5倍;右邊是自殺原因,你們自己已經做一些初步統計,校園學生問題5年就提高6倍。以我們剛剛所講的,這真的是需要你們跟教育部合作,可是衛福部就有這樣一個自殺防治會報了,還有這麼多專家,但如果內容都是針對這些工具防治,然後司長講出這種話,還一直認為這是斷章取義、他沒講錯、這是專業,他最近還說若要他下臺、退休都可以,好像他就是講了很專業的話,這會讓人懷疑你們真的瞭解自殺這個議題嗎?國際都知道這個要講結構性的因素,這邊有學生的問題,當然還有很多人本因素等等,還有霸凌跟暴力。我今天的要求是,次長,你要找到原因才能做出行動,既然這是衛福部的工作,校園輔導要跟教育部合作,你們是不是可以進行完整的跨領域兒少自殺成因研究?你研究了原因,才能提出全面性、綜合性的防治措施,其中針對性別、族群、身心狀況等不同的因素,才能有好的指導,是不是可以真的找到跨領域的專家進行研究?包含人本基金會、台少盟、CRC民間監督聯盟與兒童聯盟,他們都期待你們要做出這樣的研究,好嗎?我在網路上看到那個東西非常地失望,你多久的時間可以給我們比較完整的研究?
發言片段: 14
王次長必勝:謝謝委員的指教!我想我們會深自檢討這個部分,是不是給我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再跟您做報告。
發言片段: 15
范委員雲:那一個月的時間至少針對這個研究要怎麼進行、找哪些專家的規劃,好不好?一個月可能研究做不出來,但是要有一個交代。
發言片段: 16
王次長必勝:好。
發言片段: 17
范委員雲:次長,拜託你好好去讀我們那一位痛心的衛福部兒少代表,他聽到這個話,顯得非常痛心,他們在第一線學校的輔導機制如何幫不上他們,學校的老師們如何沒有相關的知能,然後他打電話到衛福部,而且他講得非常多他們同時代兒少的經驗,好不好?
發言片段: 18
王次長必勝:是。
發言片段: 19
范委員雲:這樣才能深入瞭解問題,才能感同身受。好,謝謝次長!我一個月後會監督。
發言片段: 20
王次長必勝:好,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1
主席:請李委員德維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00
meet_id 委員會-10-6-22-9
speakers ["鄭正鈐","陳秀寳","黃國書","王婉諭","林宜瑾","賴品妤","萬美玲","何欣純","吳怡玎","張廖萬堅","吳思瑤","林奕華","陳椒華","范雲","李德維","游毓蘭"]
page_start 41
meetingDate ["2022-11-21"]
gazette_id 11110901
agenda_lcidc_ids ["111109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數位 發展部部長唐鳳列席就「科技會報跨部會署科發基金計畫之各部會歷年執行成效」進行專題報告 ,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1109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