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57

發言片段: 0
陳委員秀寳:(10時25分)院長好。中研院是我國很重要的研究單位,所以跟中研院相關的事務,委員們都非常的關心。這邊想請教院長,根據112年度中研院預算評估報告,中研院在104年發生過兩次誤放棄專利的事件,第一次是在104年7月發生,這個研究案分別取得了美國和澳洲的專利,在104年7月中研院想要放棄澳洲的專利,結果誤放棄為美國的專利,而這個事情到106年11月你們才發現這個錯誤。第二次是在104年11月,這次的錯誤也很嚴重,中研院錯把要放棄的專利,誤放棄為另外一個專利,本來要放棄A專利結果放棄了B專利,這個到109年才發現。請問院長,這樣的事件,後續中研院有進行檢討嗎?對於放棄專利相關的執行流程,你們有沒有做檢討?還有,針對誤放棄的專利,我們有什麼補救措施?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廖院長俊智:陳委員早。這部分智財處已經做相關檢討,我們請處長解釋。
發言片段: 3
主席:請中研院智財處邱處長說明。
發言片段: 4
邱處長文聰:智財技轉處跟委員報告,針對這兩個過去發生錯誤的情況,我們做了檢討,確認放棄的部分有沒有真正損害到我們國家的財產。後來確認只是一個程序上面的失誤,實際上在專利有效期限內,因為我們相關的年費還在持續繳納當中,所以後來財產並沒有真的喪失。
發言片段: 5
陳委員秀寳:所以後來是可以做補救的?
發言片段: 6
邱處長文聰:不是補救,那案件並沒有真正喪失我們的權益,但是我們也瞭解報廢程序,因為當時報廢程序都沒有把財產編號放上去,這幾個處室在進行報廢程序時就沒有辦法檢覈,所以我們已經採行新的報廢程序,就會把財產予以編號。因為專利有時候名字差了一個字就不一樣,但是看起來好像很像,所以我們就加了財產編號,讓每一個獨特的專利都掛一個財產編號。
發言片段: 7
陳委員秀寳:就比較容易辨識的意思嗎?
發言片段: 8
邱處長文聰:是的。這樣就可以避免未來的報廢程序,把看起來很像但實際上不一樣的財產,把它做錯誤的報廢。
發言片段: 9
陳委員秀寳:好,謝謝。本席要提醒,這些專利都是我們院士耗費了很多時間辛苦研究出來的心血結晶,同時也是國家財產。中研院編列預算去支付相關專利維護的費用,而我們在放棄專利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更審慎的去認定相關的資料?剛才你們的回答,有增加了更多可以辨識的基礎資料,以免再誤發生這樣子的狀況。另外我們中研院的專利管理,除了這樣子之外,也就是辨識的資訊不管是國家、類別,你們有沒有定期的譬如半年、一年盤點目前的專利,避免像剛才所講的104年發生的到109年才發現。
發言片段: 10
邱處長文聰:我們跟財產保管單位總務處,針對財產的盤點,應該是有這樣一個定期檢討的程序。
發言片段: 11
陳委員秀寳:如果您說「應該」,就是沒有很確定?
發言片段: 12
邱處長文聰:因為這業務可能跟……
發言片段: 13
陳委員秀寳:這樣子好了,會後你把相關資料提供一份給我辦公室。
發言片段: 14
邱處長文聰:好。
發言片段: 15
陳委員秀寳:謝謝。
接下來我想請教,有關淨零排放的問題,根據國際能源總署2021年5月公布的「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全球能源相關以及工業生產的碳排放,必須在2020年到2030年這10年間要減少將近40%,並且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但是根據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數據推估,這10年間我們能減少的只有17.57%,跟國際能源總署訂的40%目標差距很大。
這個部分,我記得院長5月有向媒體說明,中研院去碳燃氫的研發成果已經可以減少20%的發電量,每度的零碳電力可以產生3.6度電。你當時表示,許多排碳大戶對新技術表達濃厚的興趣。到11月時,中研院說去碳燃氫研究團隊今年的目標會將甲烷裂解50%,中研院很期盼能夠跟產業界合作,並且已經跟綠能使用大戶及發電業做初步的洽談,希望這技術能實用的商轉。從5月到11月半年的時間,這個進度好像都沒有往前,一直留在跟產業界初步洽談,照這樣子下去進度這麼緩慢,我們去碳燃氫的技術什麼時候可以真正商轉?
發言片段: 16
廖院長俊智: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當初我們5月時發表的是在實驗室非常小規模看到的成果,離實際應用仍然有相當長的距離。我們是很高興的發現,可以利用像這樣的技術為臺灣綠電減碳的方面能有所貢獻,並且指出一個新的方向。
發言片段: 17
陳委員秀寳:院長,請教這樣新發現的技術,有這個方向之後,什麼時候可以把它實際運用?
發言片段: 18
廖院長俊智:至少要10年。
發言片段: 19
陳委員秀寳:10年?
發言片段: 20
廖院長俊智:是的。
發言片段: 21
陳委員秀寳:10年的時間。所以說10年間,依據國際的標準我們要減少40%的碳排放,這沒有辦法達到嗎?
發言片段: 22
廖院長俊智:非常困難。
發言片段: 23
陳委員秀寳:好,再請教一下,就中研院回復本席的資料顯示,除了我們現在做的去碳燃氫技術研發之外,其他還有關於地熱資源、海洋能環境的探勘、高轉化效能光電模組的技術以及生質碳匯技術研發,整個我們其實有五項計畫在推動及研發,這五項計畫中研院編列了3億元的預算。你們也預估,這五項科技可以落地實踐的時候,預估可以提供40%至60%的無碳電力,所以這樣的目標如果可以達成,當然對於減少40%碳排放量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我們是達到這個標準的。但是院長現在說,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發言片段: 24
廖院長俊智:可能更長。
發言片段: 25
陳委員秀寳:好。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達到標準的時候,有怎樣的方式能夠來提供產業建議?就是說我們技術還沒有真正能夠落地,但是這當中要怎麼協助產業做減碳的排放?
發言片段: 26
廖院長俊智:好。這部分有很多面向,我請環變中心主任說明。
發言片段: 27
主席:請中研院環變中心陳主任說明。
發言片段: 28
陳主任于高:跟委員報告,因為每一個技術它難度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我們這五項的盤點,剛才委員說的那個數字其實目標是2050年。我們覺得2050年如果很努力,2050年可以達得到,可是2030年實在太近了,這麼短的時間我們只能儘量,也希望有更多資源的協助,讓技術的路徑會短一點、快一點,所以2030年真的是很難說。
發言片段: 29
陳委員秀寳:所以2030年這10年間要減碳40%這個目標,我們自己現在覺得沒有辦法追到這個目標,我們只能照環保署所推估的17.57%,這是可以達成的吧?
發言片段: 30
陳主任于高:對。環保署的這個也是推估,這一個推估還是有一些誤差的,但是百分之十七點多要到百分之四十幾,這路徑實在難度很高。
發言片段: 31
陳委員秀寳:真的是落後國際期待的標準,且落後非常多!關於現在的標準,我們大家對於空氣品質的要求,一直希望能夠有乾淨的空氣及乾淨的能源,這個部分對中研院我們的期待也非常的高。當然我也尊重做研究需要時間以及資源,我尊重你們,但也希望這部分在研發的角度上是否能再加速?讓臺灣能順利的達成2050淨零排放這個目標。以上。謝謝。
發言片段: 32
陳主任于高: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33
主席: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84
meet_id 委員會-10-6-22-10
speakers ["鄭正鈐","萬美玲","范雲","黃國書","張廖萬堅","王婉諭","陳秀寳","林宜瑾","林奕華","賴品妤","吳思瑤","楊瓊瓔","李德維","陳椒華","吳怡玎","張其祿","何欣純"]
page_start 129
meetingDate ["2022-11-23"]
gazette_id 11111002
agenda_lcidc_ids ["11111002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 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三、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 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agenda_id 11111002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