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71
發言片段: 0 |
---|
吳委員欣盈:(9時52分)主席早,今天是Thanksgiving感恩節,我也跟其他委員一樣說聲感謝。 |
部長,這3年來疫情期間真的辛苦你了,今天有些問題想跟你聊聊,希望在我們這個寶島上讓民眾更加幸福。 |
今天要討論關於全民健保永續經營的部分,想請問薛部長,衛福部有評估過目前臺灣有多少健保支出是所謂的unnecessary care、非必要醫療嗎?有盤點嗎? |
發言片段: 1 |
薛部長瑞元:這部分老實講定義非常困難,比方在疫情期間,很多業務量自動下降,因為民眾不去醫療院所,不能把這些都稱做unnecessary care,其實是民眾怕去那邊會被感染,結果疫情控制好的情況下,這些都rebound上來,所以要估病例或是估計unnecessary care非常困難。 |
發言片段: 2 |
吳委員欣盈:可是你有沒有一些list,一些相關general的面貌呢?還是有沒有把這些可能的項目挑出來? |
發言片段: 3 |
薛部長瑞元:這當然有一定的困難度,因為涉及主觀和客觀,你如果沒施行醫療就會死,這屬於客觀的,這樣醫療need範圍就壓縮得很小;而涉及主觀的是,別人的都不要緊,但我沒有去看醫生就不行,這就是主觀,這部分就很難估計,有時沒辦法將這兩種截然分開,所以估計較為困難。 |
發言片段: 4 |
吳委員欣盈:謝謝。因為在全民健保,其實國外非常關心健保的財務狀況,全民健保自2017年,今年已經是第2季,持續6年赤字,到年底部分負擔新制上路,每年只增加100億元收入,相對每年是有8,000億元以上的支出,所以我才對這問題比較關心。當然部分負擔新制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希望能藉由使用者付費的精神,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花費,想請問部長,預估健保部分負擔新制能降低多少醫療費用的浪費? |
發言片段: 5 |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剛才提到第一個直接的影響大概在100億元左右,而間接部分是以民眾的average來講,一年減少1次門診的看診,大概可以節省360億元的支出。 |
發言片段: 6 |
吳委員欣盈:過去幾年在臺灣,其實健康支出占GDP大概6%,可是在OECD國家的平均大概是8.8%,不到七成,請問部長,衛福部有沒有參考過世界各國的健康支出水準?目前有沒有設定臺灣未來健康支出中長期的目標呢? |
發言片段: 7 |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健康支出當然包括健保的支出,健保支出占目前健康支出大概57%左右,其他大概都out of pocket money、是自己負擔的,所以在這部分要設定整個健康支出需要到多少的程度,每個國家的計算其實有點不太一樣,我們姑且認為這樣統計是可以互相比較的,而臺灣占GDP的比率的確比較低,但要設定合適、合理的比率,恐怕還要很多的study來看一下,因為這部分也不是這麼容易。 |
發言片段: 8 |
吳委員欣盈:好,謝謝。健保署為了因應全民健保財務吃緊,我想要請問,在國外許多已開發國家區分居住者與非居住者,就是resident及non-resident的醫療付費,可能在臺灣一年待180天以下或以上的人,醫療付費的費用是不一樣的,其實從費用的部分也可能幫忙這一塊。之前世界健康組織WHO也提到,未來最多的合法移民、legal immigrants、migrants就是護理醫療人才,剛剛聽到偏鄉跟都市或是國與國之間醫療人才都非常缺乏,我再請問部長有沒有考慮resident及non-resident的相關政策呢? |
發言片段: 9 |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其實我們已經考慮到這部分的問題,比方有很多臺灣人在早年就移民出去並在國外打拚,現在他想要落葉歸根,退休後想要回臺灣,回臺灣可能是long-stay,不一定永遠定居在這個地方,這部分若依照全民健保法精神,他必需要加入全民健保,但他其實已經在國外有保險,有商業保險或當地的老人保險等,這時要怎麼處理? |
第二個,他如果回到國內,真的也加入健保,他很有錢但現在已經沒有收入了,所以他只能用最便宜的去加保,這樣是否符合公平?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考慮中,會在準備修法時提出,屆時需要各界的意見,包括各委員的意見,看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是resident及non-resident現在所觸及到的一部分。 |
發言片段: 10 |
吳委員欣盈:OK。另一部分就是要健康支出方面,本席在兩週前有跟部長提到,我對智慧醫療的解決方案非常感興趣,希望用科技追蹤每個民眾在什麼時間點適合什麼樣的治療以做配合,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也可以有一些intervention,這樣可以避免一些非必要醫療所造成的浪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臺灣除了醫療科技是世界頂尖以外,ICT產業也是臺灣的驕傲,相信我們絕對兼備發展智慧醫療的基礎,不過目前的大問題看起來是在民間發展智慧醫療的路上法規不是很完善,感覺綁手綁腳的,所以我想請問部長,智慧醫療的監理沙盒什麼時候會上路?這個問題我兩個禮拜前有問過,因為我是新人,你們不要把我忘記了,你們說會來報告,那我想請問這個沙盒什麼時候會處理? |
發言片段: 11 |
薛部長瑞元:這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的智慧醫療的發明、開發是否可以拿到食藥署的查驗登記,因為這些都牽涉到人民的健康、生命,所以有一些東西沒有辦法免除,比方安全性的測試、人體試驗等資料可能都沒有辦法免除,但是食藥署有一個智慧醫材辦公室可以來協助怎麼加速做這類產品的查驗登記,在這部分我們是這樣做。至於沙盒的部分就比較會牽涉到第二階段,即健保核價、健保要不要付錢的問題,這部分健保現在正在build up一個制度,就是HTA加上HTR,也就是暫時給你核價,但是藉由real data來看你的成效,再做最後價格的確認,這就有一點sandbox的想法,這部分我們也正在推動當中。 |
發言片段: 12 |
吳委員欣盈:我想快速地分享,在推動智慧醫療的部分,新加坡在2018年推動認證實驗和調適機制(Licensing Experimentation and Adaptation Programme,LEAP),試辦新創醫療服務;南韓在2019年也通過了產業融合促進法,開始做精準醫療嘗試。此外之前我提過美國退休金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AARP)做的銀髮競爭力報告也提到,他們預測在亞洲會有一個Asia Champion出現,也就是亞洲國家和亞洲都市會是精準醫療及銀髮醫療的典範,因為他們相信亞洲人敬老尊賢的文化比較強烈,同時我們的人口密集度也高,利用科技可以用很多方式把服務送到府上而減少一些浪費。臺灣在這幾年來的疫情做得非常好,因此我也很期待,說不定這次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 |
最後,除了監理之外,我也想瞭解biodata的部分,臺灣之前有一個會議叫做BTC(Bio Taiwan Committee),在2018年他們有提供建議,希望用歐盟GDPR標準或美國FDA Part 11 Compliance認證規範,兼顧個資保護及電子數據品質,可以開放健康醫療資料並予串連。我知道今年8月臺灣的憲法法庭才剛判決有關健保資料庫的部分,可是好像健保署說要等3年之後才會修訂法制,請問部長可否稍微說明? |
發言片段: 13 |
薛部長瑞元:這部分當然是憲法法庭判決的要求,主要是我們對資料保護、民眾的退出權和獨立監督機制這三點必須要做處理,目前我們會分三個階段處理,第一階段我們會委託研究,讓學者專家來研究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它的範疇到底多大;第二個部分就會進行法條的修正或制定;第三個的步驟就是召開各種公聽會聽取各界的意見,最後形成法案送到立法院,目前大概是這樣。第一階段已經公開招標議價完成,開始在執行了。 |
發言片段: 14 |
吳委員欣盈:好,謝謝。 |
發言片段: 15 |
主席(邱委員泰源代):針對這個議題我補充說明,2016年世界醫師會在臺北召開世界醫師大會,那是一個很大的會,有八十幾個國家的醫師會到這邊來開會,我們當時發表一個臺北宣言,就是針對Biobank相關的議題,也許我可以把資料送給吳委員及部長做個參考。 |
請張委員育美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162 |
---|---|
meet_id | 委員會-10-6-26-13 |
speakers | ["張育美","賴惠員","莊競程","邱泰源","吳欣盈","李德維","陳椒華","洪申翰","楊曜","蘇巧慧","吳玉琴","廖國棟Sufin‧Siluko","洪孟楷","徐志榮","張其祿","林為洲","陳瑩"] |
page_start | 117 |
meetingDate | ["2022-11-24"] |
gazette_id | 11111101 |
agenda_lcidc_ids | ["11111101_00004"]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衛生福利部部長就「醫療服務點值長久失衡、人力科別與地域分布不均,應如何於總額支付 制度中達到全民健康保險經營永續與保障醫療權益等目標」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111101_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