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14

發言片段: 0
黃委員國書:(9時26分)部長好。選後看起來內閣會做調整,但是怎麼傳出來第一個要調整的是教育部長?奇怪了,教育部長是戰犯嗎?怎麼會第一個要被調整職務的是教育部長?不曉得哪裡怪怪的。所以我想問一下部長,有沒有人跟你說你的位置可能會更動?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委員早。沒有,只有媒體有報導,其他並沒有這方面的訊息。
發言片段: 3
黃委員國書:所以看起來是空穴來風還是怎麼樣呢?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委員,我不知道那個訊息是什麼。
發言片段: 5
黃委員國書:對,你當然也無從評論起。再來,你的任期是總統直選後任期最久的,整個教育部這幾年在你任內,當然也推動了非常多的政策,當然也面臨非常多的挑戰,真的非常辛苦,因為教育改革是一個非常、非常艱辛的道路。我想問一下部長,到目前為止,教育部在你手上推動的哪一個政策是你最滿意的?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的指導跟支持,教育的面向實在是方方面面,這幾年尤其面對嚴峻的疫情,在大家一起努力之下,包含第一線的老師們大家一起努力,讓臺灣的孩子,不管在入學考試、升學或學習上能夠持續下去,我想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經驗,非常的艱鉅,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挑戰下,大家齊心協力讓孩子受教不受影響。我自己從事教育這麼多年,從來沒想過會有這樣的經歷。
發言片段: 7
黃委員國書:很好。
發言片段: 8
潘部長文忠:這也凝聚了所有教育人員的向心力跟應變能力,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老師們也能夠用最快的速度,大家互相學習,也能夠帶著孩子向前行。
發言片段: 9
黃委員國書:如果有一天你離開教育部長這個位置,你有沒有希望繼任者可以持續推動哪一些政策?
發言片段: 10
潘部長文忠:這個我也不曉得應該怎麼說,目前推動的政策都是跟教育部所有同仁大家共同努力的,都是教育裡面非常關鍵的部分,包含今天委員會要審查的國民教育法,已經幾十年沒有做整體的改變,但那是維繫一個國家國民教育的重要基礎,所以在這幾年經我們盤點後,提出這樣的修法,我想這些都是教育上必要的、應該全力去做的。臺灣已經到了應該提升教育品質的階段,我們不因為學生人數減少而忽視。這幾年我要特別謝謝總統跟行政院蘇院長,學生人數少了,但是我們反過來還增加了國民教育的資源,甚至未來大學教育、高教深耕計畫5年,預計要970億元,我想這是臺灣最大的、必要的、有價值的投資,這一些我想我們所有教育部的同仁跟地方,大家應該會一起努力。
發言片段: 11
黃委員國書:好,非常感謝部長,很多教育政策的推動很辛苦,就這個部分,我覺得也要肯定部長的努力。
現在對岸有超過50所的大學生響應白紙革命,部長在前幾天也提醒在對岸的大學生要注意自身的安危,我想瞭解一下,教育部有沒有掌握整體的情勢?現在在中國的臺灣留學生有多少人?
發言片段: 12
潘部長文忠:我們初步統計,現在在中國以各種形式求學的學生大概有一萬兩千多位。這部分要跟委員報告,同時也謝謝委員關心,因為確實現在在中國有所謂的白紙運動,很多都是青年學生發起的,就這方面,教育部也跟陸委會、海基會,還有過去本來招生的陸聯會窗口保持相關的聯繫,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得到的訊息是在中國的臺灣孩子都還平安。
發言片段: 13
黃委員國書:我們對於這些在中國的大學生人數是統計到107年,所以107年之後的數據我們就一無所知了。
發言片段: 14
潘部長文忠:因為就是……
發言片段: 15
黃委員國書:對,我了解。
發言片段: 16
潘部長文忠:兩岸招生以前是直接的……
發言片段: 17
黃委員國書:以前有這一個平臺可以了解。
發言片段: 18
潘部長文忠:儘管我們每一年每一次都釋出非常多善意,但這幾年卻遭到對方對學位生的管制,因此彼此互相聯繫在這幾年確實比較不順暢。
發言片段: 19
黃委員國書: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去協助他們?比如說,對岸如果開始進行危及學生自身安全的一些作法時,我們該如何協助他們?我們有沒有提供一些管道,讓在中國的臺灣留學生可以適度地尋求協助?有沒有這樣的管道?
發言片段: 20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因為像海基會終究是民間的團體,這幾年還持續跟中國相關的民間團體有所聯繫,包含有一些群組,也能跟學生社團聯繫,當然因為這幾年教育部跟臺商學校的相關成員,包含一些行政幹部,比如舉辦考試,即使再怎麼艱難,我們也都會過去設置考場,彼此保持密切聯繫,我們也特別拜託他們萬一有學生需要緊急支援,希望他們能夠就近把一些訊息提供給我們。
發言片段: 21
黃委員國書:非常感謝部長。
再者,11月28日教育部公告放寬佩戴口罩的限制,但有些學校還是有一些疑義,比如說在走廊上聊天,走廊是屬於室內還是室外空間?因為我們現在的措施是在室外空間取消全程佩戴口罩,室內仍然維持要戴口罩,就此有些學校仍有一些疑問,你們可否把一些狀況說明得更清楚?室外不用戴口罩,但是人潮聚集的地方,比如朝會、運動會是不是也不用戴口罩?就這幾個問題,潘部長可否說明一下?
發言片段: 22
潘部長文忠:目前整個防疫規範會跟指揮中心同步進行,並依照指揮中心的精神調整相關指引。剛剛委員提到以空間來講,確實有一個很明確的區隔,就是室內室外的概念,如果一般像走廊,當然是屬於戶外空間,不屬於室內的範圍。當然在執行上,確實難免有一些細節有待釐清,這方面我們會持續蒐集學校在執行上有沒有一些依據,過去我們也都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如果有必要,我們會跟指揮中心再進一步確認。當然這部分我們也要提醒學生,因為有時候學生儘管在戶外,但就像剛才委員所說的在走廊聊天,假如其中有學生自己知道身體可能有不是很舒服的狀況,這時如果每個人都能比較自律,自己就把口罩戴起來……
發言片段: 23
黃委員國書:我們沒有辦法把所有狀況都說明清楚,所以我建議還是要訂定一個原則,交給各級學校或縣市政府判斷。
再者,佩帶口罩的限制放寬之後,我們對於學生的一些健康問題,還是要有一些配套作法。關於青少年疫苗接種率偏低,比如說12到17歲,大概是國高中生,第三劑的接種率只有六成,那我們有沒有其他的計畫,可以提升他們的疫苗接種率?佩帶口罩的規定放寬之後,我調出一項統計資料,在我們戴了口罩之後,確實可以適度防止這些病毒流竄。資料是統計到今年9月,與疫情前的同一時期相比,小兒科的就診人數在9月份增加5萬人,我們也希望教育部可以掌握這個狀況,因為還有太多的病毒在這段時間會跑出來,不只是新冠病毒,還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還有黴漿菌等。關於學生感染病毒的通報,我們是有的,但是我剛剛說的那幾樣,也就是最近很流行的病毒並沒有列在通報的疾病類別,所以雖然我支持放寬佩帶口罩的限制,但是對於校園學童的健康,我們恐怕還要進一步提出一些配套的措施跟因應作法。
發言片段: 24
潘部長文忠:為防止COVID-19病毒,大家已經習慣長時間佩戴口罩,這幾年可以看得出來,確實對於其他很多過去到一個季節感染性就高的疾病,我們都有同步得到其他病毒防疫上的效益。當然教育部對於各種學童常發生的病毒感染,像是流感等病毒都會做一些掌握。委員剛才提醒有些可能是新的病毒,我會請綜規司也能規劃再納進來。當然還是一個概念,從這次的防疫可以提醒我們,基本防疫上的衛生習慣才是基礎,如果自己本身覺得不適,我想現在大家戴口罩,也變成是一種習慣,從自己自身來做,其實也可以避免其他同學或家人感染,我想教育部會在衛教方面再做一些規劃跟提醒學校。
發言片段: 25
黃委員國書:好,謝謝部長。
發言片段: 26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7
主席:謝謝黃委員國書、謝謝潘部長。
接下來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52
meet_id 委員會-10-6-22-12
speakers ["陳秀寳","萬美玲","黃國書","林奕華","王婉諭","林宜瑾","何欣純","邱志偉","高金素梅","吳思瑤","范雲","賴品妤","林德福","張廖萬堅","陳椒華","鄭正鈐","張其祿","游毓蘭","楊瓊瓔","羅美玲","吳怡玎"]
page_start 297
meetingDate ["2022-12-01"]
gazette_id 11111402
agenda_lcidc_ids ["11111402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二)委員張育美等17人擬具「國民 教育法第二條、第三條及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委員廖婉汝等22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 二條、第三條及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四)委員賴品妤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之二 及第八條之三條文修正草案」案、(五)委員賴品妤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二十條之一條文修 正草案」案、(六)委員陳玉珍等18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二條、第三條及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 案、(七)委員何志偉等22人擬具「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八)委員陳秀寳等20人擬具「國民 教育法修正草案」案、(九)委員林文瑞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案、 (十)委員黃國書等17人擬具「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十一)委員馬文君等16人擬具「國民教 育法第八條之三條文修正草案」案、(十二)委員吳思瑤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二十條之一條 文修正草案」案;二、處理教育部函為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國民及學前教育」繼續凍結1,000萬元專案報告,請查照案
agenda_id 11111402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