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45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奕華:(9時38分)部長好。今天是審查國民教育法,我們後來知道之前已經有在協商,並要求送版本進來,屆時希望能再好好審查。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是,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奕華:今天就一些問題就教部長,因為現在整個少子女化的關係,所以今年大學招生的缺額非常多,部長是否知道?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有一萬四千多個缺額。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奕華:今年整個分發結束之後,其實有1萬4,493個缺額,錄取率也創下新高,高達98.94%,僅有269人落榜,然後我們看到這裡面有51所大學沒有招滿,其中連清大、臺師大、中興大學等這些頂大,都罕見地出現缺額,特別是公立大學有很多所學校,像是嘉義大學缺額最多有299個,其實在我第一次質詢時,我就講過這些問題,東華大學也有187個缺額,因此整個公立大學這次缺額也非常多。本席簡報中的圖表有顯示。本席聽聞現在高中端的狀況,亦即明年分科測驗的人數將會暴增,部長有聽到這樣的說法嗎?也就是今年結束之後,在108課綱第一年,升學就告一個段落,大家會發現透過分科測驗錄取的學校反而更好,所以我現在聽到高中端,明年大家大概都會準備分科測驗,而不做學習歷程檔案。部長,你知道目前在高中端已經出現這樣的說法嗎?大家都會去拼分科測驗,因為第二階段國立大學缺額非常多,所以大家覺得到時候去考分科測驗,反而錄取更好的學校,甚至有可能進得了國立大學,所以大家寧願把做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省下來,然後去拼分科測驗,你有聽到這樣的說法嗎?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委員,我是沒有進一步明確聽到這些訊息。委員對這個問題長期都很關注,也知道大學學生的員額,其實過去生源非常大……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奕華:是,大學端的招生名額都沒有調整,甚至還增加!
發言片段: 8
潘部長文忠:對,這幾年大學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檢討,包含下一個學年度的招生,有很多大學也很務實地看到自己學校未來的經營規模。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奕華:我覺得這是一個整體的狀況,教育部如果不去面對現在少子女化的問題,加上現在大學因為名額增多,也沒有因應配合調整的話,就會變成我剛才說的那個現象。
發言片段: 10
潘部長文忠:112年已經在調整了。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奕華:因為第二階段分科測驗缺額非常多,申請入學沒進去的名額也是流用到分科測驗,然後因為申請入學又只有6個校系可以選擇,限制了他能選擇的範圍,所以今年這麼走下來的話,讓大家認為經過分科測驗會錄取更好的學校,所以我告訴你們這個訊息,請你們要有所因應,但是你們變動時也要讓基層有足夠的時間因應,不能突然就起變化,我們最怕的就是你們一下子變化。不管你們做任何變化,起碼要讓他們有3年的時間準備、調整,不能一下子調整太快,讓大家措手不及。這是我要點出的問題,大家為什麼寧願去衝分科測驗,也不願去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我覺得這件事情教育部應該平心靜氣地檢討,到底學習歷程檔案為什麼會讓高中生覺得壓力變大?關於這點,你們要一併整體做一些思考。
回過頭來,剛剛萬美玲委員也問到藝術類科有關的問題,其實我個人認為不只是音樂類科,就連舞蹈,甚至美術這些類科有沒有必要至少一定要採計10%的學習歷程檔案?當然我知道你回答的態度也很硬,就是一定要,不然的話,連獨立招生都要取消掉,但我還是一樣要回到教育現場,你們能否把有藝術類科的高中校長以及大學端有同樣類科的重要學校找來?因為沒有一個大學會願意跟教育部做對。學習歷程檔案每個影音還有10MB的限制,另外在效果的呈現上,他們可能認為用面試的、現場演出的方式更能幫助大學端找到好的學生、人才。教育部是不是能把這些比較特殊的類科的校系約來座談,大家談一談彼此之間的問題在哪裡?
發言片段: 12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的提醒,確實最近大家關注北教大音樂系招生的議題,當然我想獨招、單招到參加統招,其實大學招聯會所設計的入學招生原理、原則是一致的,獨招這部分當然是希望考量。為什麼是宗教、藝術類跟體育類?他們就是因為必須重視術科……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奕華:這比較像似特殊選才的概念,它跟一般申請入學又沒有那麼一樣,有點介於申請入學跟特殊選才,因為他們終究都有相關的特殊專長,像是音樂、舞蹈,所以我覺得在他們的升學制度上,能不能多尊重這些專家的想法?好不好?
發言片段: 14
潘部長文忠:我們會再跟這些相關科系溝通。教育部長期做了一些入學後到大學時期的學習研究,其中繁星入學是學生學習動機最強,也很少休退學,甄選入學其次,最多休退學的是登記分發入學的學生,這是很長時段的統計結果,也表示重視學生的學習歷程跟動機,其實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否則到了大學以後,只靠著成績最後根本……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奕華:對,這就是我之前說的,我覺得學習歷程檔案沒有不好,但是當它跟升學掛在一起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就像我剛剛講寧願去考分科測驗,也不想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目前高中端就形成這樣的氛圍。既然108課綱上路,部長也一直強調滾動式的檢討跟修正,所以我覺得應該去了解為什麼我們原本立意良善,但學生卻寧願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式因應。
發言片段: 16
潘部長文忠:這個部分我們會持續蒐集一些資訊跟溝通,並且滾動修正。
發言片段: 17
林委員奕華:多跟基層學校還有大家做一些溝通。
其次,我們現在推行班班吃石斑,事實上石斑魚原來是大陸官方宣布不買因而造成滯銷,但是我知道其實香港是開放的,出口價格還是比較好,現在變成一學期要吃到四次石斑魚有困難。你知道現在臺北市有些學校本來已經說了,為此更換菜單,本來以為有,後來又沒有辦法吃到,最後又要再換菜單,所以到現在為止,有的雙北學生吃到一次或有的一次都還沒有吃到。有沒有需要拘泥在一定要吃石斑?如果今天預算都編了,班班有鮮魚也可以啊,因為班班吃石斑實際上吃不到石斑,況且我們有很多很好的魚,牠在一般的營養午餐是大家吃不起的,我們不能把它換成別種魚嗎?為什麼一定要拘泥在石斑魚呢?石斑魚現在不一定有滯銷的問題,剛剛講到香港,業者能夠出口。都優先出口部長,有沒有可能以班班有鮮魚取代?不要有石斑魚的迷思,可以改成鱸魚、鯛魚也都很好。
發言片段: 18
潘部長文忠:確實有七成多的學生吃過一次,少數吃過二次。
發言片段: 19
林委員奕華:但你們說一學期要吃四次。
發言片段: 20
潘部長文忠:不是,學生吃完後的反應真的非常好。
發言片段: 21
林委員奕華:對,但現在問題是你們提供不出來,如果可以當然很好,但現在問題是跳票。
發言片段: 22
潘部長文忠:農委會正持續調度這些石斑魚的材料,如果真的有機會,我想拉長時間是難免。
發言片段: 23
林委員奕華:你們去跟農委會討論一下好不好?要確定量真的有再來說,如果量不夠就轉個彎,反正預算都編了。
發言片段: 24
潘部長文忠:教育部會持續跟農委會討論,因為農委會比較能掌握食材……
發言片段: 25
林委員奕華:我覺得吃別的魚也滿好的,不一定要吃石斑魚。我知道當初是因為石斑魚滯銷,但現在如果沒有這個問題……
發言片段: 26
潘部長文忠:如果有的孩子吃到石斑魚,但有的孩子沒吃到,我會覺得對不起這些沒吃到石斑魚的孩子。
發言片段: 27
林委員奕華:好,那大家都吃到一次也可以吧,但現在是一學期要吃4次,如果提供不出來,大家僵在那個地方……
發言片段: 28
潘部長文忠:行政院支持的預算都已經到位,現在確實是石斑魚食材的供應調度還不是很順暢。
發言片段: 29
林委員奕華:但是你這樣造成學校的困擾,換了一次菜單以為有了,可是沒有又要換菜單,一直在為學校製造困擾。
發言片段: 30
潘部長文忠:這部分我們會持續跟農委會討論。
發言片段: 31
林委員奕華:民怨都是這樣來的,上面的人僵在那裡,都不知道基層發生什麼狀況,只會累死學校的行政人員,要換菜單,等了又沒有,然後又要換菜單!不要只從你們上面的思維著眼,完全沒有考慮到基層學校所發生的狀況!請跟農委會溝通一下,如果確實能做到就繼續做;如果有困難就調整。我知道這不是教育部能做決定的,但起碼跟農委會討論、討論,可以嗎?
發言片段: 32
潘部長文忠:我們會持續與農委會討論。
發言片段: 33
林委員奕華:最後,你們現在有偏鄉學校精進營養午餐政策,確實立意良善,把偏鄉學校的營養午餐提升到每餐62元,三菜一湯一點心,但本席要提醒一點,點心的內容可能需要關心一下。因為本席聽到有提供乖乖、布丁、巧克力捲之類的高脂、高糖點心,所以麻煩國教署瞭解一下,到底讓孩子吃什麼點心是比較健康的,這點我們一併來關心,謝謝。
發言片段: 34
潘部長文忠:OK,謝謝委員,學校每天的菜單都會上傳到我們的平台,我們會特別注意,若有不適合的,甚至可能對健康不是很好的,我們會來處理,謝謝。
發言片段: 35
主席(王委員婉諭代):請陳委員秀寳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52
meet_id 委員會-10-6-22-12
speakers ["陳秀寳","萬美玲","黃國書","林奕華","王婉諭","林宜瑾","何欣純","邱志偉","高金素梅","吳思瑤","范雲","賴品妤","林德福","張廖萬堅","陳椒華","鄭正鈐","張其祿","游毓蘭","楊瓊瓔","羅美玲","吳怡玎"]
page_start 297
meetingDate ["2022-12-01"]
gazette_id 11111402
agenda_lcidc_ids ["11111402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二)委員張育美等17人擬具「國民 教育法第二條、第三條及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委員廖婉汝等22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 二條、第三條及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四)委員賴品妤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之二 及第八條之三條文修正草案」案、(五)委員賴品妤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二十條之一條文修 正草案」案、(六)委員陳玉珍等18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二條、第三條及第六條條文修正草案」 案、(七)委員何志偉等22人擬具「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八)委員陳秀寳等20人擬具「國民 教育法修正草案」案、(九)委員林文瑞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八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案、 (十)委員黃國書等17人擬具「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十一)委員馬文君等16人擬具「國民教 育法第八條之三條文修正草案」案、(十二)委員吳思瑤等16人擬具「國民教育法第二十條之一條 文修正草案」案;二、處理教育部函為 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國民及學前教育」繼續凍結1,000萬元專案報告,請查照案
agenda_id 11111402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