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96

發言片段: 0
何委員欣純:(11時33分)首先謝謝召委安排國家運動科學中心的設置條例,因為這個講很久了,從上一屆奧運我們得到很好的成績,大家一直認為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應該可以幫助國手、選手有更專業的科學訓練,所以就推動行政法人的成立。我必須跟部長還有次長,也就是代理署長講,我們很努力地推,雖然進了一步,但是我必須要講,我們還是沒有突破既有的框架,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整個早上好多委員雖然都表示支持,但是都認為教育部體育署在這個部分的推動上,包含這個設置條例還有整個準備是不及格的。
剛剛范雲委員講的,為了女性運動員,我們在運動空間上必須要突破既有的框架,同樣的道理,我也認為體育署針對我們今天要審的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即使審過了之後,我們還是認為它現行既有的框架並沒有被突破。譬如第一個,運科中心的定位問題,今天整個早上,包括部長或次長(代理署長)在回答其他委員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很confused,運科中心到底是為了國手而籌備成立,還是為了好手?國手一定是好手,但是好手不一定是國手,這個道理。因應上次亞奧運各種國際賽事,我們得到好的成績,所以應運而生要推動這個行政法人,把我們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從國訓中心裡面獨立出來,再成立另外一個行政法人。
可是就如同剛剛委員所講的,現在的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實際上還是在國訓中心,所有的編制人員也是原來國訓中心運科處直接升級,變成現在的行政法人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所以我們在談的是運科中心的定位,如果先期的定位是為了國手而成立,那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如同剛剛黃國書委員提到的,如果是為了國手要在國際賽事上面贏得金牌、銀牌等獎牌而設立,那離下一屆奧運的時間也不久了,在很短很短的時間裡面,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怎麼樣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在籌備成立的過渡期又要如何運作?如果第一個階段為國手而設立的目標達成,下一個階段就如同剛剛部長回答其他委員的,我們行有餘力,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應該要為了好手而設置成立,為了一些運動單項的好手,我們又如何能夠去設置客制化的運動科學方案?怎麼去幫助他?這有分階段性。但是我剛剛聽了一整個早上,實在不知道教育部體育署對於整個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的定位,沒有講得很清楚,所以剛剛黃召委就說了,你說得不清不楚,我們今天下午就要審這個設置條例了,還要逐條,要怎麼審?這是第一個,定位。
第二個,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每一個階段一定有它不同的任務跟目標要達成,要愈做愈好,一定要先把方向、策略還有階段性的任務都講清楚,可是我整個早上都聽不到體育署對於這個部分到底有什麼樣的看法,所以才會引發大家認為如果今天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審過了,審過之後只有一個空殼子,同樣還是同一批人在做,還是在既有的框架下推動,那能夠達到我們認為應該有的目標嗎?部長。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是,謝謝委員。委員其實一開始就一針見血提到國手、好手的部分,確實是像剛才委員補充的,從近期到中長期的發展,運科中心的成立一定會擴大到不是只有過去在運科處的範圍,因為運科處就是已經直接在那邊的選手……
發言片段: 3
何委員欣純:就是既有的框架,現在在運作的。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其實運科中心更重要的是未來,委員也知道,現在很多的體育班都在發展很多基層訓練站的選手,但是過去都憑著教練的經驗直接指導;如果運科中心成立後,在研發運動科學的方面,包含各項情資資料的蒐集,其實是過去我們沒有辦法有那個能量再去做更廣的服務。所以剛才委員提到的這個,我覺得非常明確,短期的部分,因為我們亞奧運,隨時都在做,讓國手級的訓練即時得到這方面的資源,而且現在就已經成立籌備處,到明年的亞運、後年的奧運,一定會做銜接。
發言片段: 5
何委員欣純:我只是建議你針對這個部分要講清楚,因為我剛剛在辦公室和現場聽了一整個早上,聽不到教育部體育署對這個行政法人中心設置的短、中、長程的策略,還有長期的目標,整體而言就是為了好手,短期間是為了國手,也是它的一個核心任務。但是長期廣泛地來講,我們是投入國家的資源,對各單項運動的好手,從小到大,希望能夠有一個科學化的培訓方法跟基礎,還有我們國家投入的資源能夠到位,這個就是應該要講清楚的,不是嗎?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是,謝謝委員。因為他們找專家一起開過很多次的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籌備計畫,這部分謝謝委員剛才的提醒,我們應該讓外界更瞭解,包含讓委員更熟悉,它不只是單純for國手,臺灣未來長期的發展、選手及好手的培訓等等的工作,運科會是很重要的一個基礎,也會對選手保護,包含訓練的部分等等,不會像過往有過度或不當的情形,我想運科中心未來在這些重要人員一起研發之下,一定可以分享給很多在第一線培養的選手,基層選手的資源跟經驗,我想都是運科中心以後可以來貢獻的。
發言片段: 7
何委員欣純:所以我建議下午逐條的時候,你們要講清楚,講清楚以後,大家才會支持,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除了短期內國手在國際賽事的得獎目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任務,但是以既有、現有的框架,還有現有的專業資源能不能做得到?在未來最近的這一、兩年內,又如何引進外界的專業能量,可以來增強短期內對於要奪牌的國手的科學化培訓?我覺得這是第一個要講清楚的。
第二個,中長期的部分,我剛剛講的,為了好手又要如何運用運科中心?未來要引進哪些專業的能量來幫從小到大的單項運動好手,培養他們能夠邁向他們的目標,甚至奠定我們國家單項運動的基礎能量?我覺得都必須要講清楚,這個才是今天要逐條審查設置條例最重要的目標,好不好?
發言片段: 8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委員的提醒。
發言片段: 9
主席: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14
meet_id 聯席會議-10-6-36,22-1
speakers ["陳歐珀","林宜瑾","林奕華","游毓蘭","陳秀寳","曾銘宗","鄭運鵬","萬美玲","王婉諭","陳以信","黃國書","賴品妤","林思銘","吳怡玎","黃世杰","范雲","何欣純","張廖萬堅","吳思瑤","江永昌","陳椒華","劉建國","周春米","林思銘","楊瓊瓔","鄭正鈐"]
page_start 213
meetingDate ["2022-12-05"]
gazette_id 1120104
agenda_lcidc_ids ["1120104_00008"]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司法及法制、教育及文化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content 併案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二)台灣民眾黨黨團、(三)委員黃國書等19人、(四)委員林宜瑾 等20人及(五)委員張廖萬堅等21人分別擬具「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案
agenda_id 1120104_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