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708

發言片段: 0
游委員毓蘭:(11時25分)部長好、司長好。我們知道昨天有很多縣市長都就職了,長期以來,地方縣市政府及議會組織都是用戶籍人口數作為唯一的基準,今年5月臺北市人口跌破250萬,所以導致副市長只剩下兩個,在這次的交接過程中,他們現在唯一的副市長彭振聲就很奇怪,也不能說是現在,是要卸任的副市長,有時候也不來參加交接會議,但是在議員的部分,今天新聞有出來,目前乍看之下,屏東縣的人口數剛好是80萬,可是預期下一次就會跌破80萬,這一跌就從現在總額55席的議員席次,4年後會再減少12席,司長是這方面的專家,地方制度法跟子法都用設籍人口數當作唯一的基準,請問這樣還合時宜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內政部民政司呂司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呂司長清源:所有的地方組織當然都要有一個依據,依據的部分當然就是依照它的人口數,相應的,它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就應該有多少員額,有關現行議會議員員額的部分,是當年在訂定地方制度法的時候……
發言片段: 3
游委員毓蘭:那是什麼時候?
發言片段: 4
呂司長清源:民國86年,依照當時的人口數以及當時推估未來可能的人口數,並以當時現有的縣市議員的員額來算級距,80萬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以80萬人以上或是80萬人以下區分。
發言片段: 5
游委員毓蘭:我們就從這個例子來看,臺北市因為是首都,有很多中央部會設置於此,其實不會因為少個幾萬人口,所以事務就比較少,不過這個問題不僅只是我們剛剛在談的議會議員員額,4年後屏東人口數會下跌得很嚴重,所以你們應該要趕快去思考修法,因為地方制度法及子法在這樣的設計之下,「地方警察機關員額設置參考標準」只規定用靜態人口、面積、靜態車輛、犯罪率、流動的人口車輛,它並沒有看到真正在那邊進出的流動人口數。
我常常到各個不同的委員會去質詢,各地都在喊警力不足,但內政部都會大聲地講,請地方政府把它報上來,他們就會核准,可是縣市政府沒有人要報,都很希望中央用支援的模式來進行,因為錢可以讓中央出,以致於我們現在看到各地警力不足,警察長時間工作的狀況絲毫沒有改變,並沒有因為大法官釋字第785號的釋憲案,警察、警消的健康權被侵害而有所改變。
我要請教一下阮代理部長,像這樣的狀況,雖然現在地方制度法把警察視為跟其他如主計、政風跟人事一樣為中央一條鞭,但你讓地方來弄,就經費上面,這樣是不是有一點不太合時宜?
發言片段: 6
主席:請內政部阮代理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7
阮代理部長清華:經費的部分,這都是全國統一去處理的,就是由人事總處統籌處理。
發言片段: 8
游委員毓蘭:所以本席如果主張警政應該回歸中央設算,除非有一些地方津貼再由財政收支劃分法設到地方政府,部長你會不會覺得這個比較可行?
發言片段: 9
阮代理部長清華:基本上如果我瞭解的沒錯,那一部分就是會在補助款。
發言片段: 10
游委員毓蘭:但是還是浮動的。我必須幫警察講話的原因是,這個議題我最近兩次質詢交通部,我們看到警察在治安跟交通上真的是夙夜匪懈,每天都很辛苦,開出的罰單,不好意思,到現在為止有1,445萬件沒有執行,然後這些錢打水漂,已經超過10年的有124億元,有三百多億元是打水漂了,但是外面的人居然會想像警察開的罰單都是落到補助警察上。很抱歉,我在這邊特別提出來,現在道路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規定,違規罰鍰70%繳國庫,30%給處罰機關,大家以為是警察處罰就補助警察,不是,是給交通部的裁決機關,所以我很希望部長你們應該就這個現實面所產生的問題改善,否則就去修改,有些專款應該要補充警察的人力跟裝備,而不應該讓各地的警察人力不足、裝備不良,還要背負開罰單是在搶錢,但實際上並沒有落入警察。這部分可不可以事後給本席一個報告?
發言片段: 11
主席:事後再給資料。
發言片段: 12
阮代理部長清華:因為這個基本上還是主計總處跟……
發言片段: 13
主席:私底下再講。
請羅委員明才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12
meet_id 聯席會議-10-6-20,15-1
speakers ["費鴻泰","賴士葆","林德福","吳秉叡","郭國文","沈發惠","李貴敏","張宏陸","林楚茵","鍾佳濱","傅崐萁","高嘉瑜","管碧玲","張其祿","游毓蘭","羅明才","陳椒華","洪孟楷","余天","翁重鈞","王美惠","鄭麗文"]
page_start 465
meetingDate ["2022-12-26"]
gazette_id 1121301
agenda_lcidc_ids ["1121301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財政、內政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content 審查本院委員賴士葆等17人擬具「地方稅法通則第四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agenda_id 1121301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