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7
發言片段: 0 |
---|
林委員岱樺:(9時34分)本席就浮式風機發電要請益部長,針對幾個子題:一、離岸風電的回顧與盤點;二、現行國際間浮式風機部分;三、國內浮式風機產業發展;四、具體建議。 |
首先,離岸風電水深50公尺以下未能本土化的前車之鑑,有以下四點:第一個,無本土設計團隊。第二個,銲工認證學習曲線與生產材料來源,目前都來自國外。第三個,我們工程管理團隊的相關人才是亟待培養的,第四個,保險與融資機構專業化的評估和支持是尚待加強的。 |
檢視我國目前離岸風電本土化的進程,水下結構本土化的績效才10%,而我們幾年才達成這個本土化的10%呢?10年!從2012年的獎勵措施發布之後,到2014年真的有一個基礎基樁下水,歷時8到10年,我們的本土化才達到10%!基於這個花了將近10年時間才落實本土化的經驗,浮式風機有沒有可能改進? |
國際間的浮式風電到去年為止總共才139 MW,分別是英國80 MW、葡萄牙25 MW、中國18.9 MW、日本7 MW、挪威5.9 MW、法國2.2 MW,我國有什麼樣的可能性?我們的規劃為何?根據一份能源局自己的簡報,說2030年要完成100 MW的浮式風機示範場,顯示我國是有發展浮式風機決心的。現在國際間除了英國之外,其他都在發展驗證階段,我國與其他各國是可以齊頭並進的。 |
有關國際間的浮式風機,我耙梳了幾個國家,有法國、西班牙和美國,美國有2家公司,一家在大學,其中有兩種機台是適合我們國內的;英國雖然現在已經在做發電,但是他們的機台不適合我們國內。 |
國內的政策規劃是什麼?經濟部能源局評估國內水深50公尺以下離岸風場的固定式基樁是趨於飽和的,所以我們浮式風機的發電即將要往外推,也就是水深50公尺以上的部分才是我們發展的主力。借鑑過去我們的離岸風電發展沒有本土設計和產業基礎的支持,造成我國現在發展離岸風電的限制,要如何運用種子團隊完成本土化的設計?這個種子團隊是重點,因為我們現在有研發團隊了。為什麼我要講到本土化的設計?因為現在世界各國全都沒有自己的設計,所以我們就可以有自己的本土化設計,進而透過驗證的過程和試產的修正,完成國內浮式風機的產業生態鏈,這是主政者要深思的。 |
臺灣當然有發展浮式風機國產化的機會。浮式風機的概念很簡單,上面一個風機,加上船舶,下面的機台其實就是船舶、那個浮式風機的載台就是船舶。風機我們當然落後,但船舶我們是有機會的,臺灣擁有亞洲第一流的船舶設計團隊─船舶中心,我們也有亞洲第一流的船舶製造公司─台船,再加上臺灣自有浮式風電的市場規模是足夠的,我們現在欠缺的是政府的政策和資源的投入,有的話就可以帶動國家造船工業及浮式風電整個產業的發展。 |
所以首先是設計端的本土化,因為全球尚未成熟,所以我們就有機會;第二是可以培養國家海工設計的高端人才,進而加速整合製造端的國產化。這樣的產業鏈才會有一個正向的發展。目前我們設計的載台有船舶中心和臺大的「臺大浮台」;船舶中心自己研發的浮台則正在成功大學進行風、浪的模擬。 |
我們的產業政策規劃從2022年,也就是現在開始到2030年分成三個階段:浮台構型的設計、構型開發及海試,還有驗證場域併聯。本席建議在2026年之前,也就是這4年要完成浮台構型的設計,這個部分已經在做了,但是要加速支持的是構型的開發、海試和驗證,之後才有2030年的場域規劃和示範場的基建正商轉。 |
現在國際的發電機組已經朝向15 MW了,國內研發階段還是只有符合2 MW的機台,不管是臺大或船舶中心,現在的機台都只符合2 MW,所以你們要去支持它!如果今天整個驗證場域,包括未來示範風場的機台要朝向10 MW或15 MW以上,現在就要政策支持船舶中心,不管它是跟海大或未來跟成大合作。 |
重點是,如果今天政府的政策沒有支持和配合,國內的團隊不可能完成載台參數的蒐集和驗證,也就是說,國內的設備廠商也不可能和國際的風電機廠合作,譬如說西門子,你要跟它買機台、買15 MW的發電機,它不會賣給你,因為它會問我們的載台所蒐集的數據和驗證在哪裡。在沒有風電廠配合、買不到的情況之下,也就不可能有保險和融資的承認!所以浮式載台除了建造及設計能力之外,建造數量當然也關係到產業的發展,因此現在政府如果不支持浮式風機國家隊的形成,將來一定會後悔! |
在你們的離岸風電「產業關聯政策執行方案」當中,有一張和產業鏈有關的表,其中有一個月內就可以馬上完成的項目,我具體要求在風力機零組件、海事工程服務、工程設計服務當中將浮式風機納入,因為這張表關係著我們對浮式風機國產化團隊的要求。 |
本席對政策支持方面有四項建議:第一是政府應該立即成立國家隊,主導產業鏈的完整規劃,訂定浮式風機相關產業關聯政策的獎勵措施。本席要講的是成立國家隊,主導產業鏈的完整規劃,從設計端到驗證,包括驗證場域和示範場域,整體培養國內具有特色的設計能力及海船探勘能力,在2022年到2026年一定要完成驗證場域。第二就是剛才本席所提的,在離岸風電「產業關聯政策執行方案」當中,應加列浮式風機的項目,堅持本土化,成立在地化的國家隊,形成產業鏈。第三,在實驗階段當中,應仿過去的測風塔方式,進行本土設計技術化的發展,要求單一浮式風機機組的開發應從2 MW提升到10 MW以上,甚至直接就是15 MW;請經濟部偕同國科會,提供船舶中心及臺灣大學團隊足夠的資源和支持,加速國家浮式風機的發展。第四個也是配合第一點的要求,就是加速推動驗證場域的配套及示範場域的規劃,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就是這4年你們要怎麼支持呢?請協助國內產業進行試作及試營運,完成浮式風機的資料蒐集和驗證,必須要有這兩個,我們才買得到發電機,買得到發電機之後,才有保險和融資。請問部長針對本席這四項建議有什麼看法?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經濟部王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王部長美花:謝謝委員。委員對浮式風電非常關切,也很深入地提出未來可能的方向。沒有錯,能源局現在確實在規劃下階段的示範風機要如何導入像委員講的國內研發能量,一起結合進來。對於委員今天的意見,我會請能源局詳細研究,再跟委員做說明。 |
發言片段: 3 |
林委員岱樺:好,這四項我要看到紙本的回應,原則上一個月,好嗎?因為有些事你一個月內就可以回答我可不可以做,所以請在一個月內告訴我哪些可以做、哪些什麼時候要做,可以嗎? |
發言片段: 4 |
王部長美花:好。 |
發言片段: 5 |
林委員岱樺:謝謝。 |
發言片段: 6 |
主席:這部分大家也都很關注啦!再請部長加速。 |
請邱委員議瑩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44 |
---|---|
meet_id | 委員會-10-6-19-17 |
speakers | ["賴瑞隆","吳欣盈","楊瓊瓔","蘇巧慧","何欣純","陳玉珍","陳亭妃","林岱樺","邱議瑩","孔文吉","陳明文","邱顯智","蘇治芬","呂玉玲","李貴敏","江啟臣","邱志偉","洪申翰","陳琬惠","張其祿","林德福","陳椒華","謝衣鳯","蘇震清"] |
page_start | 1 |
meetingDate | ["2022-12-28"] |
gazette_id | 1121803 |
agenda_lcidc_ids | ["1121803_00002"]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二、本院台灣民眾黨黨 團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本院委員蘇巧慧等19人擬具「再生 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四、本院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 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五、本院委員陳玉珍等17人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七條、第九條及第 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六、本院委員謝衣鳯等16人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三條條文修 正草案」案;七、本院委員莊競程等 22 人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三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八、本院委員楊瓊瓔等19人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九、本院委員 賴瑞隆等17人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十、本院委員賴瑞隆等17人擬具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十一、本院委員何欣純等16人擬具「再生能源發展 條例增訂部分條文草案」案;十二、本院委員蘇治芬等22人擬具「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 正草案」案 |
agenda_id | 1121803_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