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05
發言片段: 0 |
---|
莊委員競程:(10時6分)部長好。兒少議題很重要,兒少遭遇失親、受虐或是司法議題而沒辦法待在原生家庭生活的時候,政府就會提供家外安置,希望兒少都可以平安健康的成長。但去年卻有超過200位兒童、青少年,而且多數都是身心障礙的特殊需求兒少,他們理應要得到更妥適的照顧,但卻被安置到長照、護理之家等等成人機構,即使從安置機構要到附近學校入學,有時候都會被各種理由施壓或是記過逼退,這些教育上的潛規則會扼殺機構中特殊孩子們的受教權跟基本人權。 |
臺灣去年有四千多位兒少由政府安排、提供家外安置,占全國兒少大概1%,這群孩子從嬰兒到學齡階段都有。因為父母吸毒或是懷胎營養不良等等問題而造成先天不良,或是出生後遭到長期虐待,導致其中有五分之一是發展遲緩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孩子,這些特殊需求的安置兒少應該要花費更多心力來照顧,但是可能政府給予現有安置機構或寄養家庭的資源不足,反而讓機構或寄養家庭不敢收或是沒有床位、無能為力收孩子,社工只好將他們送到護理之家、長照機構、精神復健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等的成人機構。部長,這樣的處置問題要怎麼改善?這些資料都是去年的,甚至有部分是前年的統計資料,這樣的情況會繼續惡化嗎?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衛福部薛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薛部長瑞元:委員好。謝謝委員提出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兒少家外安置的資源不足,所以變成必須經過比較嚴格的篩選才能進入家外安置的系統,不管是到寄養家庭或到其他機構做安置,但是需求就是那麼多,包括委員剛剛提到的兒虐、早療等等的對象,家裡沒辦法照顧或是不適合照顧,而必須要做家外安置,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來安置這些孩子。我想未來我們必須要盤整,針對這類的機構或是願意成為寄養家庭的,我們要去盤點並且思考用什麼方法鼓勵,這大概是唯一的解決之道,也就是增加供給面。 |
發言片段: 3 |
莊委員競程:資源不足的部分一定要想辦法克服。雖然臺灣有兒少的身障安置機構,但是剛剛講到床位數其實很少,政府在去機構化的政策下也不再增加相關的床位,床位不足後就會挑個案,重度腦麻或是肢體有復健需求的孩子可能比較不受到安置機構的歡迎,寄養家庭跟團體家庭也很難照顧這一類的孩子,社工找不到可以安置這些孩子的地方,可能就會以提高障礙程度等級的方式讓孩子順利安置到可以提供三管醫療服務的護理之家。 |
有個成人案例是因癌症住進護理之家,機構人員在跟他的家人介紹護理之家環境的時候,還強調這裡有收自閉兒童,他們會跟老人家們互動,讓老人家們有活下去的慾望,這些看起來對長者來說應該是好的,但是對孩子來講,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或是不是適合他們成長的地方,這樣真的妥當嗎?部長你的看法? |
發言片段: 4 |
薛部長瑞元:還是因個案而異,必須要做評估,評估結果如果適合,應該才會這樣處理。我不認為老年人跟小孩一定要截然分開去做安置,我覺得不一定要這樣。 |
發言片段: 5 |
莊委員競程:當然我剛剛有講,這看起來對長者也許是好的,但對小朋友的成長來講,我們要如何去評估? |
發言片段: 6 |
薛部長瑞元:對,雙方一定要做評估,小孩子要評估他適不適合在這個地方安置,老人也需要做評估,看他適不適合在這種有特殊兒童的地方來收治,這都要經過評估。 |
發言片段: 7 |
莊委員競程:我國去年才剛剛做過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公約條文明確提醒,所有關係兒童之事務,無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機關或立法機關作為,均應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但是這些兒少的教育、教養及成長發展等權利,顯然現在好像沒有被妥善地維護,安置機構不收特殊需求的兒少其實有許多原因,簡單從幾個可能原因來探討,為什麼安置機購不願意收更多或條件較為不好的特殊需求兒少?目前政府補助一個孩子的安置費用大概是2萬1,000元,如果對象為特殊需求兒童,則會補助2萬5,000元,但是依衛福部決算報告,公營的兒童之家平均一位孩童每月是五萬多,兩者相差大概一倍之多。看起來公營的兒童之家是最有經費,可以妥善照顧這些特殊需求的兒少、孩童,但是對照資料後,八成有特殊需求的兒童,都是由民間機構來照顧,卻反而只有一半不到的經費補助。部長,公私立的資源相差這麼大,讓兒童可能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衛福部應該要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另外,各地方政府給予的資源也多所不一,例如寄養家庭的照顧,臺北市可能比較有錢,給到3萬5,000元,其他縣市可能就只給到2萬3,000元,兒童的照顧不應該有縣市差異,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差異? |
發言片段: 8 |
薛部長瑞元:當然公私協力來做社會福利事項,這是原則,也就是臺灣的政策不會是只有公立來做,我們同時希望鼓勵私部門也可以來做,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管是公設或者私人的比例是多少,我覺得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供給到底夠不夠來處理這些需要安置的對象?當然剛剛講的,安置指的是機構式安置,但是另外一個面向,我們鼓勵不要統統跑到機構式,而是希望仍然能夠在家庭裡來做這種安置,因此寄養家庭是我們要著力的重點。所以未來我們可能優先要去處理的是寄養家庭,有沒有更多人願意來做、願意投入成為寄養家庭或是團體家庭?這部分可能是未來比較優先要推動的一個重點,目前大概因為少子化,有一些也希望有小孩子,但是就…… |
發言片段: 9 |
莊委員競程:當然要如何推動,到時候再請衛福部將預計推動的計畫提供給我,看有什麼誘因讓這些家庭有辦法來做這樣的支援。 |
發言片段: 10 |
薛部長瑞元:好。 |
發言片段: 11 |
莊委員競程:另外,日前召委才剛開過一場公聽會,會中曾要求社家署應該研擬安置特殊需求兒童照顧分類標準與評估機制,各地方政府依評估結果提供增額安置費用,以解決這些問題。社家署曾對這些問題回應,2019年結合公益彩券回饋金有提出精進家外安置資源計畫,並依CRC(兒童權利公約)擬定替代性照顧政策,在社安網二期計畫中爭取經費,並持續與縣市合作規劃協助轄內安置資源提升其專業能量。雖然社家署表示2019年結合公益彩券回饋金提出精進交換安置資源計畫,但是相關問題在2021年,甚至到今天,其效果好像還是不夠好,衛福部要如何改善或是提出其他因應措施? |
發言片段: 12 |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這裡面有一點複雜,第一點,還是社會福利因地制宜的問題,每個縣市在推動的時候,它的成本不太一樣,當然沒有辦法用一個補助標準來統統打死,因為還是會有些不同,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公私分布的問題,這要一步一步來,有些要算得比較精細一點,包括不同地方、不同對象,剛剛委員提到有些特殊的對象可能在補助金額要拉高,這些整體的規劃可能要一點時間才能夠提出來,不過這都已經納入社安網計畫,所以在未來新版社安網第二期的部分會做一些更精細的規劃,然後再推出來,也請委員再給予指教。 |
發言片段: 13 |
莊委員競程:小朋友是我們的根本,如果我們連根本都照顧不好,未來只會付出更多的社會成本來補救,我們對小朋友的保護還有許多需要進步的空間,請大家繼續加油,好不好? |
發言片段: 14 |
薛部長瑞元:好,謝謝委員。 |
發言片段: 15 |
莊委員競程:謝謝。 |
發言片段: 16 |
主席:因為本席之前開過公聽會,要求衛福部針對特殊孩子的安置問題,真的要有一些處理,本席跟莊委員會持續追蹤這個議題,因為孩童數量已經減少,所以更要讓孩童在一個安全、好的環境下成長。 |
本席宣告,俟本席發言完畢之後,休息10分鐘。 |
請洪委員申翰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510 |
---|---|
meet_id | 委員會-10-7-26-2 |
speakers | ["吳玉琴","蘇巧慧","賴惠員","溫玉霞","邱泰源","莊競程","洪申翰","王婉諭","張育美","黃秀芳","楊瓊瓔","林為洲","陳椒華","楊曜","高嘉瑜","陳瑩","游毓蘭","陳靜敏","張其祿"] |
page_start | 459 |
meetingDate | ["2023-03-02"] |
gazette_id | 1122401 |
agenda_lcidc_ids | ["1122401_00009"]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社會福利基本法草案」案;二、委員吳玉琴等17人擬具「社會福利基 本法草案」案 |
agenda_id | 1122401_0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