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624
發言片段: 0 |
---|
張委員育美:(11時40分)張署長,去年5月行政院院會通過組織調整草案,依照院版草案內容,環保署將改制為環境部,並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環境管理署等3個三級單位。我認為要實現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環保署改為環境部有其必要及迫切性。此次也提出環境部組織法相關草案,對於未來環境部爭取增加預算及人員編制,我表示支持。我要請問一下,隨著碳中和的趨勢,各國企業早已經開始力行減碳,其中一項就是致力於取得森林碳匯,例如:Apple宣布將優先投資林地保育的行動,促進森林管理,建立森林緩衝帶或自然保護區,並期望透過投資達到每年封存1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根據 Timberland investment Resource 2018年的研究報告,有幾種常見的可取得碳權方式,包括森林植樹(59%)、再生能源(14%)、能源效率提升(11%)、家戶設備使用(9%)、產業製程改善(4%)等等,而其中最有效率且占比例最大的,就是森林管理所產生的碳權,譬如說,新植造林(AR)、促進森林管理(IFM)等方法。環保署這次組織改造之後,我們原本期待改組為環境資源部,而環境資源包括資源,落實山林水土不分家這個目標,卻因為牽動農委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交通部氣象局等業務,難以定案,最後草案確定林務局仍是繼續留在農委會。從推動減碳的角度來看,環境部將來勢必在許多政策面是難以主導的,甚至必須遷就其他部會的政策規劃,署長,請你回答。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環保署張署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張署長子敬:謝謝委員關心。委員倒是不用那麼擔心,林務局雖然留在農委會,但其實農委會現在對於碳匯的部分非常重視,我們2050減碳的十二大戰略裡面,碳匯的部分就是由農委會來負責,不只是森林,包括濕地的碳匯,他們都在努力推動。 |
發言片段: 3 |
張委員育美:部長,我已經叫你部長了。 |
發言片段: 4 |
張署長子敬:不行啦! |
發言片段: 5 |
張委員育美:OK,署長,你看日本,你剛剛講說臺灣已經重視森林碳匯了,對不對?我們參考鄰近的日本。森林碳匯制度在日本行之有年,日本減量額度叫做J-Credit,翻成中文就是日本減量額度,這個制度是由日本環境省來定,就是由經濟產業省及農林水產省共同推動森林管理的碳匯認證。你剛剛講說我不用擔心,那我應該是未雨綢繆吧。日本這兩個單位合作起來,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可以取得80%到100%的補助經費,也就是說,每個申請的中小企業都可以節省100萬元日幣的支出。請問署長,關於2050年淨零碳排的森林碳匯,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你剛剛講說我不用擔心,那你告訴我為什麼不用擔心。有關碳匯的政策規劃,農委會是否有與環保署建立跨部會溝通平台呢? |
發言片段: 6 |
張署長子敬:有,農委會跟我們現在有很多互動,主委有跟我提,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定期的會報。碳匯這部分要有方法論,他們會去開發驗證的方法,經過我們同意之後,他們去推動,不管是補助或是推動農民去做這一部分的事情,由他們驗證,但是這個額度還是我們統一去管理。 |
發言片段: 7 |
張委員育美:由環保署統一管理? |
發言片段: 8 |
張署長子敬:因為未來會牽涉到交易或抵換,所以一定要在我們這個地方做。 |
發言片段: 9 |
張委員育美:所以最後的階段環保署是有管理? |
發言片段: 10 |
張署長子敬:對,等於是要回到這裡,要交易這些,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平台。 |
發言片段: 11 |
張委員育美:我來自企業界,常常會跟企業界聊天,企業界的朋友告訴我,企業界最近批評農委會預計推出國有林媒合專案,認為造林1公頃一年僅可抵10噸碳排放量,對企業來說是杯水車薪,就是說,1公頃一年只能抵10噸碳排放量,現在碳稅落差很大,有很貴的,有達到三、四千臺幣的,也有4美元跟4歐元的,落差很大,我們就以OECD來講,大概是4美元或4歐元,10噸就一千多元而已,這個太少了,所以他們乾脆不要了,就去買綠電,請問署長,這個造林抵換機制是否有檢討空間? |
發言片段: 12 |
張署長子敬:跟委員報告,會產生多少碳匯其實必須是很科學的,我剛剛講的方法論,就是必須算出來造林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什麼,我們才能認可那個量。 |
發言片段: 13 |
主席:不好意思,張委員,因為時間的關係。 |
發言片段: 14 |
張委員育美:我知道。我建議環保署跟農委會一定要多合作,才能增加森林碳匯。 |
發言片段: 15 |
張署長子敬:是,我們會努力來推動。 |
發言片段: 16 |
張委員育美:落實推動,企業也比較能夠接受,好不好? |
發言片段: 17 |
張署長子敬:是。 |
發言片段: 18 |
張委員育美:謝謝。 |
發言片段: 19 |
張署長子敬:謝謝。 |
發言片段: 20 |
主席:請楊委員瓊瓔發言。楊委員非本委員會委員,剛才主席宣布發言時間是3分鐘,不增加時間。謝謝。 |
在楊委員發言前,我先處理一下開會時間,我們今天中午不休息,會議進行到每一個登記發言的委員發言結束為止。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08 |
---|---|
meet_id | 聯席會議-10-7-36,26-1 |
speakers | ["劉建國","陳椒華","楊瓊瓔","曾銘宗","洪申翰","林思銘","蘇巧慧","謝衣鳯","賴惠員","黃秀芳","湯蕙禎","吳怡玎","鄭運鵬","王鴻薇","莊競程","賴香伶","王婉諭","江永昌","張育美","吳玉琴","吳琪銘","邱泰源","林為洲","洪孟楷","林淑芬","溫玉霞","吳欣盈","張其祿"] |
page_start | 249 |
meetingDate | ["2023-03-02"] |
gazette_id | 1122401 |
agenda_lcidc_ids | ["1122401_00006"]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司法及法制、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併案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組織法草案」、(二)時代力量黨團擬具「環境資源部 組織法草案」、(三)委員劉建國等16人、(四)委員張育美等16人、(五)委員蘇巧慧等20人、(六) 委員吳思瑤等17人及(七)委員賴品妤等19人分別擬具「環境部組織法草案」案;二、併案審查 (一)行政院函請審議、(二)委員劉建國等16人、(三)委員張育美等16人及(四)委員楊瓊瓔等18人 分別擬具「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組織法草案」案;三、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 織法草案」案;四、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組織法草案」案;五、審查行 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組織法草案」案;六、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國家環境研究院 組織法草案」案 |
agenda_id | 1122401_0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