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845
發言片段: 0 |
---|
林委員淑芬:(12時33分)謝謝主席,大家辛苦了!今天大家在說這是不是只有就地升格啦!其實我們可以來探討是不是這樣,因為也有人說這是假組改、真升官而已。我們都知道組織改造,除了提升行政效率,那是很核心的,另外就是強化綜合規劃的能力,以及事權要統一。組改最核心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臺灣的環境問題這麼多,所以臺灣是自然災害危險地區,名列世界前茅。在這種狀況下,如大家所說的,組改十幾年了,其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包括講過什麼話,環保署也不是第一次提出版本。我們從2012年、2016年到2017年,到最後2018年曾經送到立法院來,都有看到組改的版本。2012年開始就有說水利署要放進來、國家公園要放進來、流域管理委員會要放進來、水保局要放進來、地調所要放進來、林務局要整合進來、林試所要整合,還有特生中心、下水道管理局及氣象局等等,2012年就是這樣定位,所以這樣一路下來到2016年的版本都一樣,都沒有變。到2017年、2018年提出來,唯一改變的就是除了剛才我唸的所有單位、機關都要整合進來以外,在葉俊榮部長任內把國家公園拿掉了。2005年他在研考會的時候,他認為國家公園也是要讓它整併進來。可是在他當官以後,在2018年力主國家公園留在內政部的就是葉俊榮部長,這是事實。 |
在今天我們審查的版本裡面,組織精簡、業務和事權統一統統都沒有了,我剛剛念的水利署沒有進來、國家公園署沒有進來、流域管理委員會沒有進來、水保局沒有進來、地調所沒有進來、林務局沒有進來、林試所沒有進來、特生中心沒有進來、下水道管理局等沒有一個單位有進來的。從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到現在就全部拿掉了。既然都全部拿掉了,這還叫組改嗎?這個就沒有組改了,有的就是單獨升格,的確是單獨升格。在座各位的位階都提高了,大家都升官了,編制上大家都升等了,除此之外,其實都沒有。在這種狀況之下,因為這些單位沒有進來,所以我們要的事權整合也沒有了。我們要回過頭來說「山林水土」,其實環保署自己講的水、土、林、空氣及生態的整合,過去在組改裡面,這都是你們講的話,我現在唸的都是你們講的話,就是要結合環境與資源的保護保育管制,才能達到永續利用。甚至還以河川流域治理為例,集水區是林務局主管,野溪山坡地是水保局。環保署曾經說,環資部就是要把水、土、林業務整併在同一個部會,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督導,以利流域上中下游介面的整合,還有水源、水質、水量的統籌、水土災害的防治,以及水資源的最佳利用。 |
以流域治理為例,你們都知道上中下游事權不統一,各自為政,缺少整合治理的政策,難以因應極端的氣候。而且極端氣候就是旱和澇,不是沒水,就是水太多。「山林水土」是第一線受到極端氣候衝擊的,所以在調適上最需要全面性整合、事權整合治理的就是這些部分,而不是只有碳交易、碳費、碳排放、淨零,不是啦!這只是一小部分。淨零排放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氣候調適,住在臺灣的人要面對的不是大財團的產業能不能競爭而已,不是!而是這些「山林水土」沒有整合在一起。光是流域治理的部分,大水一來,下游的水庫淤積,是經濟部門、水利署部門主管,水是從上游來的,上游有林務局和水保局,到底是要找誰問責?沒得問責! |
我再舉一個例子。國家公園和林務局在現有制度下,林務局有管了161萬公頃的國有林林地,內政部國家公園管了31萬公頃,可是高度重疊。譬如玉山、太魯閣和雪霸,他們的管轄區域範圍百分之百重疊。在這種狀況下,各主管機關說他們彼此很有默契,大家合作得很好,但還要跨部會去協調、整合及開會。在座各位都是內行人,只要是跨部會,行政效率會高嗎?協調成本真的都不用嗎?都很高。 |
再以林務局為例,國家公園都在林務局裡面,凡是國家公園裡面的林班地使用、野生動物保護區,或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等,都要得到林務局系統的許可。相對地,林務局要在國家公園裡面蓋房子,也要得到國家公園的許可,事權都分散了。以觀霧森林遊樂區和雪霸國家公園的山椒魚生態中心為例,一個是林務局,一個是國家公園局,30公尺內有2個遊樂中心,各自做各自的遊樂中心和生態中心。不僅事權分散,資源也重複投資。 |
所以在這種狀況下,你們要進行組改,言之鑿鑿,這些都是過去你們支持的論點和主張,現在統統都沒有了。你說因為時代變遷,要因應極端氣候,所以今天看起來的確沒有組改了,可是恭喜各位!大家都升官了,因為組織改造了以後,號稱組織改造,可是事實上是沒有,但是大家都升等了。不只是這樣,大家一直在講極端氣候的因應,即便在談主流的淨零排放政策和策略,要低碳的商業模式等等,以及要減少製造量和提高循環使用。即便是這樣,要回到你們的循環使用,可是你們的循環署不過就是廢管處加回收基金,氣候變遷署就是氣候變遷辦公室再加環管處,化學署就是原來的化學局,環境管理署就是督察總隊加土污基金,國家環境研究院就是環檢所加訓練所,其實就是原組織原地改制升格而已啊! |
今天大家問的都是淨零,好像只有淨零是因應氣候變遷,只有一種方法,而且是一種政策和一種目標,其實不是嘛!循環使用是最重要的。要達到淨零的政策,一定要循環使用,要重視循環使用,應該要循環使用、源頭減廢,可是在這種狀況下,為什麼經濟部門沒有辦法幫你們去再利用?你們要減少製造過程的排放,或者是減少原物料開採的排放,這才是源頭,是循環使用最核心的精神。可是你們現在沒有法律,說要從經濟部把再利用再收回來,可是你們的法沒有送進來啊!組織改造送進來了,升格的組織法進來了,可是管理的法律都沒有送進來。我講不客氣一點,廢清法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兩個法合一,民間在2013年就提出了版本,2016年也提出了版本,我們就是要事權統一,不要再提組織上其他的面向,廢棄物管理的事權統一需要有法律,但我們提出了,你們也沒有要支持從2013年到2016年、2022年,一直到現在2023年,經過這麼多年了,民間提出來10年了,公部門到現在連一個版本都沒有。你們要把經濟部裡面再利用的管理回到環境部來管理,可是要怎麼管理?對於真正的核心業務、廢棄物的管理,都看不到是要怎麼管理。看起來比較唯一正面的就是這個地方,可是你們卻沒有拿出將來要怎麼管理的配套出來。 |
所以我們為什麼會擔心呢?因為你一共要升到1,138人的編制,其中未來循環署全部只有111人,又要分成4個小組,一個小組才二十幾個人。我舉個例子,你們現在廢棄物再利用管理的人力是28人,一年預算才1.7億元,你們說要把經濟部的業務拿回來,111人除以4個部門,給你們28人,原來編制的人力沒有改變。可是你說你要拿回來管,你們的錢和人都沒有增加,你們說會管得比經濟部更好,我們希望是如此並高度期待,可是有辦法嗎?你想想看,廢棄物再利用完整的管理對象要包括事業廢棄物的產源3萬家,清除機構、再利用機構及再利用產品銷售對象,上中下游產業鏈是1萬家,全部加起來是4萬家。這幾年來,你們每一次看到並且去抓到非法棄置的狀況,這5年查獲了869件的非法棄置,平均2.1天就有一件。我們知道最大宗的爐渣、底渣、污泥等,另外還有處理不了的輪胎就放火燒掉的,大家都知道你們是把廚餘丟在焚化爐裡,大多數是如此!老實說,環保署的核心業務廢棄物管理或家戶垃圾處理,一直都還是大問題。 |
當然循環署賴處長其實有講出一些重點,去化受阻、有斷點,沒有辦法永續循環使用。要循環使用,就是要能夠用,你不能說要循環使用、再利用,可是你的東西品質不堪使用,這樣誰會去使用?要做到堪使用,人家才要用。不堪使用的話,就不願付出成本啊!現在違規的也一大堆啊!所以才有學甲爐渣案。為什麼在這次2022年11月26日的選舉,執政的民進黨選得那麼差?就是因為學甲郭再欽事件、黑金,在講的就是爐渣,爐渣的案子就是從制度面、執行面,從中央到地方整個都亂七八糟。環保署要升格成環境部,你即便沒有組織再造,沒有把所有部門整合在一起,沒有畢其功於一役地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你的基本業務還是要管好。你要不要增加人和增加錢,這是核心啊! |
發言片段: 1 |
主席:好。 |
發言片段: 2 |
林委員淑芬:抱歉!我講太久了。 |
發言片段: 3 |
主席:你自己控制。 |
發言片段: 4 |
林委員淑芬:其實我還應該請他回答。 |
發言片段: 5 |
主席:不可以啦!我還要唱名。 |
發言片段: 6 |
林委員淑芬:好,我問最後一個問題。你們什麼時候要提出管理法?組織都升格了,人家說你們是假組改真升官,但是你要不要給循環署更多的人,而不是111人?111人也不是去談淨零排放啊!你要給我們的是要在廢棄物管理和再利用裡面大幅增加人和錢,不然都是假的,也無法管理啊!署長,對嗎? |
發言片段: 7 |
主席:對,好,謝謝。 |
發言片段: 8 |
林委員淑芬:因為我是最後一個,所以我才又多說幾句。 |
發言片段: 9 |
主席:還是要唱名劉世芳委員,你不能這樣! |
發言片段: 10 |
林委員淑芬:不然你請他回答一下。 |
發言片段: 11 |
主席:請環保署張署長說明。請以一句話回答,然後用書面及去辦公室溝通。 |
發言片段: 12 |
張署長子敬:委員好。有關廢清法修法,我們會在這幾個月內把修法的概念完整提出和大家討論…… |
發言片段: 13 |
林委員淑芬:會不會和資再法合一、整合? |
發言片段: 14 |
張署長子敬:我們要兩法合一。 |
發言片段: 15 |
林委員淑芬:對,兩法合一,我們在2013年就提出了。 |
發言片段: 16 |
張署長子敬:是,我們很明確講我們要兩法合一,而且會把概念先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
發言片段: 17 |
林委員淑芬:那很好。 |
發言片段: 18 |
張署長子敬:希望年底我們的條文能夠出來。 |
發言片段: 19 |
林委員淑芬:關於人和錢,就是在管理的方面,整個循環署才111人不夠,重點要放在這裡。 |
發言片段: 20 |
張署長子敬:對,這部分我們會視業務狀況來處理。 |
發言片段: 21 |
林委員淑芬:你們的去化有斷點,這要怎麼處理?你們要去想一下。 |
發言片段: 22 |
張署長子敬:是。 |
發言片段: 23 |
林委員淑芬:好,謝謝。 |
發言片段: 24 |
主席:請劉委員世芳發言。(不在場)劉委員不在場。 |
所有登記發言委員均已發言完畢,詢答結束。委員質詢時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以書面答復者,請相關機關儘速送交各別委員會及本會。 |
委員溫玉霞、吳欣盈及張其祿提出書面質詢,列入紀錄,刊登公報,並請相關機關以書面答復。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08 |
---|---|
meet_id | 聯席會議-10-7-36,26-1 |
speakers | ["劉建國","陳椒華","楊瓊瓔","曾銘宗","洪申翰","林思銘","蘇巧慧","謝衣鳯","賴惠員","黃秀芳","湯蕙禎","吳怡玎","鄭運鵬","王鴻薇","莊競程","賴香伶","王婉諭","江永昌","張育美","吳玉琴","吳琪銘","邱泰源","林為洲","洪孟楷","林淑芬","溫玉霞","吳欣盈","張其祿"] |
page_start | 249 |
meetingDate | ["2023-03-02"] |
gazette_id | 1122401 |
agenda_lcidc_ids | ["1122401_00006"]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司法及法制、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併案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組織法草案」、(二)時代力量黨團擬具「環境資源部 組織法草案」、(三)委員劉建國等16人、(四)委員張育美等16人、(五)委員蘇巧慧等20人、(六) 委員吳思瑤等17人及(七)委員賴品妤等19人分別擬具「環境部組織法草案」案;二、併案審查 (一)行政院函請審議、(二)委員劉建國等16人、(三)委員張育美等16人及(四)委員楊瓊瓔等18人 分別擬具「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組織法草案」案;三、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 織法草案」案;四、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組織法草案」案;五、審查行 政院函請審議「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組織法草案」案;六、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國家環境研究院 組織法草案」案 |
agenda_id | 1122401_0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