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73

發言片段: 0
陳委員秀寳:(10時23分)部長好。最近關於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開發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話題十分熱絡,陸續也有民眾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請問部長有使用過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我沒有。
發言片段: 3
陳委員秀寳:網友分享了很多,說它除了可以用來聊天、測字算命,還幫他擬了一份非常完善的合約書,甚至還有網友開玩笑說,接下來他教育訓練內容的編寫都想要請AI代勞,可見網友對這個功能非常強大的工具都覺得非常滿意。
本席有稍微使用過,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想要來請教部長。首先請部長看一下本席出示的這兩份不同的文字,您覺得哪一篇是人寫出來的,哪一篇是ChatGPT寫出來的?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委員,因為時間太短,我沒有辦法詳細比對,請委員指教好了。
發言片段: 5
陳委員秀寳:好,沒關係,我直接公布答案是左邊這篇;右邊這篇是我的助理寫的。我們從整個內容的論述可以發現,它的內容其實和一般人寫的大同小異,只是有一些小錯誤,例如本席比較關注的議題是教育和文化,但ChatGPT寫的是醫療、健保、防疫,這並不是我的專業。問題來了,這樣大家自然就開始擔心,課堂上的報告、作業或是教師出的考題可不可以用這個軟體來撰寫?
清華大學首先看到這個隱憂,所以他們成立臺灣第一個AI影響教學工作小組,教育部也允諾會和各大學交換意見。目前教育部的初步結論只有說:應引導學生以合理且負責的態度,善用科技輔助學習。部長,本席要講實話,這個結論其實並沒有明確表達出ChatGPT在課堂上的使用界線,你們並沒有定論,也就是講了等於沒講!教育部並沒有表達出你們對AI工具的看法和立場。香港大學已經宣布禁止所有課堂作業使用相關的AI工具,請問部長,教育部在這方面的看法是什麼?學生在課堂作業中可以使用嗎?針對這個部分會有什麼影響,教育部有沒有進行評估?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因為這個議題尤其對大學來講,包含入學考試等等都有關聯性,所以教育部才會很快地跟各大學來做一些討論。當然,AI的運用絕對是未來的趨勢,我要講一句比較實在的話,如果因為它可能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影響就予以禁止,以整個人類的發展而言,不知道要禁掉多少,尤其AI發展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們會再跟各大學提幾件事情,一個是如果做為學習輔助,像我們現在在推科技輔助教學、科技輔助學習、自主學習,事實上就是在鼓勵學生不是只聽老師講、不是只有課堂上的內容……
發言片段: 7
陳委員秀寳:部長,本席的看法是,教育部應該更明確地釐清並掌握到自己的方向。
發言片段: 8
潘部長文忠:是,所以我跟委員報告的意思是,那是一個態度,不可能因為它會產生影響,所以不能用,是這個概念,否則我們的政策統統要修正了。這才會……
發言片段: 9
陳委員秀寳:部長,我再跟您請教。和臺灣國情、產業環境較為相同的韓國已經宣布教育AI化的路線,而且要持續推動AI數位教科書政策,並且預計在8月中提出數位教科書修正案、課綱以及科目考試辦法。此外,上週也有數位學習平台宣布會導入這個系統,來協助教師進行作業批改。本席要請教部長的是,我剛剛也提到寫出來的案例其實滿難辨別撰寫者到底是誰,但是今天的疑慮在於:我用這樣的軟體撰寫出來的內容屬於原創嗎?因為是我提出問題,AI給我回應,這樣我算原創嗎?還是抄襲?因為那是從龐大資料庫裡面編纂出來的,所以就算抄襲嗎?針對這個部分,部長剛才說不能因噎廢食,雖然可能有這樣的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去限制這樣的道路,而且其他國家都很大力在鼓勵應用,廠商也實際在應用這個軟體,我們的立場其實還是不能這麼保留。就是我們在釐清自己的立場之後,還要訂定相關的因應措施,我們到底是要推動、鼓勵,還是界線在哪裡?這個部分教育部本身要抓到方向,而且要有規劃。部長覺得呢?
發言片段: 10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剛才我為什麼會提到入學考試這件事情,因為那涉及公平性,尤其馬上要辦理推甄(甄試入學)了,所以各大學會比較快地聚焦在這件事情上,也都有提出一些對應的方法。尤其是我們為什麼一直在提醒學生?因為大學推甄本身不是只看你的這篇書審或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它其實還有很多老師的口試、面試等等,原因也就是這方面如果一直都是用制式化方式,就像委員剛才所舉的例子,老師一對出來,反而會被重重扣分,甚至根本就沒有機會。但是就全面性政策而言,為什麼教育部會提出中小學數位精進方案,並在大學裡大力倡導整個程式運算的相關培訓方法與應用?因為這是一個整體性的應用AI、應用數位科技的政策……
發言片段: 11
陳委員秀寳:部長,從你的回答中可以理解到教育部的態度,但我們不是反對用這樣的工具或這樣的方式來輔導學生學習,我剛剛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本身在課堂上使用的界線在哪裡?針對這點,教育部要有你們自己的立場和態度。還有我剛剛提到你們在AI部分的整體教學規劃與學習部分,你們訂的AI路線在哪裡?我覺得教育部本身要有一個很清楚的路線與定論,不管是參考其他國家或者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就像美國媒體「大西洋」寫到:本世紀最重要的技能可能取決於你多會跟AI交談。所以AI的技術、AI的應用,未來不管是我們的發展上或學生的應用上,都是我們要關注的議題,但是我們要從哪裡開始?怎麼開始?要怎麼規範?這是教育部的功課,所以我才會請教部長,你們的態度究竟是如何?界線又在哪裡?這個部分你們要清楚擬訂出來,各級學校,不管是中學生、高中生、大學生,他們的教師如何在這樣的界線上跟學生互動,或者對學生加以規範,這個部分教育部應該給他們一個很明確的立場。
發言片段: 12
潘部長文忠:是,謝謝委員。為什麼我說要推動中小學以下的數位精進方案,就是利用這幾年來做大量師培……
發言片段: 13
陳委員秀寳:部長,因為時間有限,這部分是不是請部長給我一份書面報告?
發言片段: 14
潘部長文忠:可以,我請資科司把我們的規劃,包含師培、素養、專業倫理部分的規範跟作法,提供給委員參考。
發言片段: 15
陳委員秀寳:接下來要請教體育署鄭署長。署長好,懸缺一年半的這個位子終於等到你了,相信以你的專業可以帶領我們體育署未來在整個體育業務的推廣上、執行上更趨完善。剛才有委員關心近期的全中運賽事,網球資格賽上週在新竹舉行,因為場地關係,有選手因救球而滑倒受傷,只能抱憾退場。其實在這個場地受傷的選手不只一名,選手表示場地的沙子沒有鋪平,沒有沙子的草坪摩擦力太大,所以救球時會突然頓住而滑倒、扭傷或受傷。全中運是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性賽事,再交由各地縣市政府承辦,負責場地的竹東鎮公所坦承場地修繕未完成驗收,就借給新竹縣教育局作為比賽場地。本席可以理解承辦單位一定有疏於場地維護的責任,但在事件發生後,本席想要跟署長及部長討論的是有什麼地方可以改善?如何預防這樣的情事再次發生?
發言片段: 16
主席:請教育部體育署鄭署長說明。
發言片段: 17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剛好過去4年我在國立體大舉辦全大運期間也擔任總務長,所以針對這部分當然有些感觸,前幾天我已經請我的同仁們研議,未來體育署舉辦的這些跟學生相關的運動賽會,從核定開始的組織委員會限期成立,讓主辦的城市或單位有足夠時間準備場館的修繕,到規劃期間的招標需求、設計需求,還有場地的基礎設計、細部設計,甚至施工期間的查核點,再到驗收過程當中,我們都會派建築和體育的專業人員積極地參與輔導,特別是在驗收階段。針對整個場布部分,在我們原本已經有的體育專業人員、當地的場地經理,以及裁判長都說OK了,我們才會讓賽事開始。
發言片段: 18
陳委員秀寳:署長,你剛剛提到一個重點,你有你的專業,當然我也尊重你,但我發現我們場勘的時間是有問題的。譬如這個比賽是在3月初舉辦,但真正的場勘是在110年7月、111年12月,以及今年的2月,所以最後一次場勘是在比賽前一個月,我們都知道,戶外場地相較於室內場地是比較難以維護,而且會有一些天候問題,比如風很大等等,剛才選手提到的沙子問題,其實在前幾次的會勘中並沒有被提及,可見場勘時,場地是可以使用、是安全的,可能因為氣候關係而受到影響,因此針對比賽場地選擇的機制,本席要求你們要更嚴謹。再者,應該規劃賽前複檢場地相關流程,尤其像這樣的場地,本席希望在比賽前一定要再做安全防護的確認,甚至在比賽當天都還要再進行巡查,可不可以把這樣的機制納入參考,並訂出相關流程?
發言片段: 19
鄭署長世忠:好,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0
陳委員秀寳:因為我的時間也到了,這個部分就請署長和部長研議一下,把你們研議後的結果給本席一份書面報告,謝謝。
發言片段: 21
主席:請教育部將書面資料再提供給陳委員。
現在休息5分鐘。
休息(10時36分)
繼續開會(10時42分)
發言片段: 22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
請張委員其祿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46
meet_id 委員會-10-7-22-3
speakers ["范雲","張廖萬堅","陳培瑜","鄭正鈐","黃國書","陳靜敏","陳秀寳","張其祿","林宜瑾","鄭麗文","吳思瑤","萬美玲","林昶佐","莊瑞雄","鄭天財Sra Kacaw","游毓蘭","洪孟楷","鍾佳濱","劉世芳","陳琬惠","湯蕙禎","賴香伶","陳椒華","高金素梅","林德福","羅美玲","王鴻薇"]
page_start 479
meetingDate ["2023-03-08"]
gazette_id 1122501
agenda_lcidc_ids ["1122501_00009"]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2501_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