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39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宜瑾:(10時54分)部長好,不知部長有沒有注意到這禮拜有一個NTU臺大學生交流板的相關新聞?我們知道許多大學都會跟業界合作,在校內舉辦一些就業博覽會,讓學生在學時就可以思考人生的下一步,或是根據所學專長及興趣具體與一些職業媒合。根據報導,近日有人在NTU臺大學生交流板上嘲諷文組的學生,他們說:「請文組的同學不要去就業博覽會跟人家擠,也不要浪費HR的時間和文宣品,就業博覽會不會開給你們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文組的輕視態度,好像也是一個社會現象。隨著原po文的發文,網路上開始有一連串針對文組學生毫不遮掩的挖苦、諷刺,甚至還有對特定職業的赤裸歧視,在國會殿堂上本席不想再重述這些惡劣的匿名發言,藉由這個事件,我想要跟部長探討的是我們的教育怎麼了?為什麼會養成這種針對特定學門或特定行業的歧視?在此想要請部長以文組的學長或是以教育部長的身分來回答,當文化部透過許多政策在後端支持藝文產業人才的時候,位於前端、提供學問和知識的教育部要如何善待和培養人才,提供更友善的學思環境?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謝謝委員,我有看到這則報導,但沒有深入去看裡面的留言等等的問題,就教育部所提供的教育而言,本來就要尊重個別學生的興趣,不管是108課綱或整體教育的發展,適性揚才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目前也確實在往這個方向走,包括教育部有許多措施都是在加以鼓勵,比如到海外發展的設計人才等等,其實他們都有非常好的表現,不一定是一直以理工為主,我們在政策及資源的應用上就是如此。在此向委員報告,其實我曾經有機會跟幾位企業界資深的創辦人對過話,他們在講AI,大家都以為那一定要是資通訊專業人才,結果後來發現最需要的人才是最懂人的,也就是最懂人文的人進去和他們的技術專才合作以後發展出來的產品,才是最適合用於整個社會和人的發展。像這樣的概念教育部一直在努力推動,最近這幾年也看到逐步的成效,這種跨域學習的概念其實正是委員剛剛所講的,跨域學習之後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有好的角色,這樣的概念我們也在大學教育當中逐步展開,目前看起來跨域學習選修的比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尤其我記得清大高校長還曾經推動一個非常重要的校務發展政策,像這樣的概念我都會認為在高教裡面可以讓更多的學生知道彼此是夥伴關係,沒有誰重誰輕,也沒有誰最了不起。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宜瑾:我們擔心像這種網路不友善的環境會讓臺灣痛失很多潛在的人才,剛才部長回答得很好,可是我想請你們提出一些具體的作為,是不是可以在一個月內給本席辦公室一份類似的書面報告?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好,我們整理一下再跟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宜瑾:再來我想關心一下體育方面近期出現的狀況,美國體壇先前爆發一些性醜聞,各界掀起全面檢討反省行動,為了尊重選手隱私,避免性侵、性騷擾發生,賽前過磅都規定「任何情況都不准裸磅」,但我們的國訓中心對於國際體育重大議題或發展趨勢,難道沒有掌握嗎?署長上任時也曾期許要透過運動競技、運科軟實力來提升我國體育在國際影響力,我覺得這很有氣魄。在業務報告中我們也看到,體育署提出許多計畫,包括為了優化國際競技實力,持續優化改善國訓中心來提升選手訓練環境,也要籌備設置國家運動科學中心來提供選手科學後勤支援,透過黃金計畫培育國家代表隊選手。透過運動讓世界看見臺灣,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我們也都看見了,可是拜託千萬不要選手都還沒上場,就被自己人打敗。請問署長,我們要如何強化國家級教練的專業智能,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發言片段: 6
主席:請教育部體育署鄭署長說明。
發言片段: 7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關於這次過磅的問題,我想體重控制對教練跟選手來講都是非常艱辛的,選手本身要很困難地去控制體重,但是對教練來講,要能夠掌握選手的心理狀態和整體的互動,考驗他們兩個互動的關係,所以這件事情,我們在他接下來的兩個賽事回來之後,針對教練的部分,我們會做一個輔導。我在布達當天致詞時也提到,我也希望全國體總在教練這部分能夠成立一個教練學院,針對教練的專業智能去做強化,事實上體育署在過去這幾年也有所謂的回流教育這一塊,從制度上面去做規定,所以現在對於所有的教練,每年都有要求要有一定時數的增能研習,未來這部分我們會再研議。
發言片段: 8
林委員宜瑾:好,有批評是因為在乎,所以越多國人關注臺灣體育的發展,也關注運動員的權益,這是好事,可是這種低級的錯誤就到此為止,請把鬆掉的螺絲重新拴緊。今年9月我們就要出戰杭州亞運,緊接著是2024年的巴黎奧運,臺灣一定要加油,不能讓國人失望。同樣是國際體壇的重要賽事,就是今天晚上要上場的WBC,今天晚上我也會到現場為臺灣隊「讚聲」,我相信球壇下一個王建民或是陳金鋒就潛藏在某個學校的校隊裡,很多都有賴於學校對球隊的用心。為臺灣培育優秀的人才,教練當然很重要,本辦收到學校來陳情有關增聘運動教練的計畫,我想跟體育署探討一下。
您現在有一個計畫叫「補助高級中學及大專院校卓越運動代表隊增聘運動教練實施計畫」,這個實施計畫申請資格的要求,PowerPoint上面有寫,就是「國內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其運動代表隊近三年著有績效,有以下情事之一者:(1)曾獲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單項錦標前三名。(2)曾獲教育部主辦之高中聯賽最優級組前三名。(3)選手曾代表國家參加重要國際賽事著有優異績效。」署長,我相信你很清楚要符合第二點的難度相當高。我們從體育署整理的《110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來看,高中職運動代表隊設立與執行的統計數字,男女合隊運動代表隊最多的就是「棒球隊」,占全國高中職學校數的26.76%。另外,男生運動代表隊以「籃球隊」最多,女生也是,所以籃球跟棒球的校隊數量是最多的,在賽事名次的競爭上也最為激烈。
同樣是體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進用運動防護人員」,它的申請資格是這樣寫的,「申請前最近二學年度,獲教育部學生運動聯賽最優級組下列名次:1.排球、女壘、足球:前三名。2.籃球、棒球:前六名。」這部分就有考量不同運動項目的競賽狀況,設計不同的名次要求,署長,我們2024年的增聘運動教練計畫,在申請資格的部分,是否也可比照運動防護員加以調整、放寬,您認同嗎?
發言片段: 9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關於這部分,在不同的運動種類的確因為有不同強度、隊數的參賽而強度有所不同,這部分我也認同委員的想法,這部分我會再帶回去體育署請同仁們再做研議,今年核給的人數已達到上限,這部分我們會再做檢討。
發言片段: 10
林委員宜瑾:好,本席希望可以比照此一規範有些彈性。
另外,本席爭取動滋券常態性發放,目前知道的是方案將會在3月底公布,我們都非常希望可以鼓勵年輕人看比賽、做運動,當然常態性的發放也可以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可是現在重點卡在國內很多運動賽事或運動場館都集中在都會地區,對偏鄉地區的學生而言,光想到那個距離可能就讓他失去興趣,交通往返所需的時間、開銷這些都是成本,很可能到最後500元連一筆消費紀錄都沒有。所以,我覺得體育署應該盤點現有的政策跟資源,一起幫偏鄉孩子減少使用動滋券所需付出的額外成本。舉例來說,如果在班級有共識的情況下一起去看比賽,學校能透過「學生參與觀賞運動競技或表演補助辦法」來申請交通費,除此之外,還有沒有更多元化的一些做運動的形式和方法來鼓勵偏鄉的孩子?
發言片段: 11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關於這部分,其實有些縣市這幾年也做得非常好,他們會配合地方創生跟旅遊做異業結合,吸引其他縣市的民眾或是該縣市的青年人參與該縣市舉辦的這些活動,我想這對於當地的運動產業跟活動的參與來講都有很好的影響,這部分我們會再來研議……
發言片段: 12
林委員宜瑾:然後提出一些具體的方法,好不好?讓偏鄉的孩子知道如何去使用動滋券。
最後,本席長期關注幼兒園師生比的調整,從我就職開始一再地提法案、提預算案、提附帶決議或是開公聽會,好不容易教育部從善如流,我們也在這次的報告中看到,教育部將逐步降低幼教師生比,預計分年逐步達成1:12的目標,可是從業務報告看不出來具體的配套措施將何時或如何公布,是否也請教育部解釋、說明一下?
發言片段: 13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謝謝委員長期的關心,我當時也跟委員報告有幾個階段,普遍供應平價這部分真的已經達到一個程度,尤其您在臺南服務就知道,量的部分其實夠了,接下去就是應該推動提升品質、降低教保同仁負擔的措施,所以師生比的調降也會從112學年度開始實施。
這部分國教署很用心,去年用了半年時間跟各縣市一再地盤點,目前已經到最細節的部分,也希望在3月底,我找時間把這個方案跟行政院做一個報告後,再跟外界來說明。因為委員也知道,確實這部分有公私立之別、有區域差異等等的因素,所以教育部要做整體的考量,希望降低班級人數後,尤其是純私幼,也不能把這個負擔全部加在家長的身上,所以考量的因素真的很多。
發言片段: 14
林委員宜瑾:好,所以具體的方案什麼時候應該會送到院裡頭來?
發言片段: 15
潘部長文忠:我會跟行政院做報告,因為這個方案不涉及法律,我們跟院裡面報告完後會對外正式公布,也會讓委員詳細瞭解所有的細節。
發言片段: 16
林委員宜瑾:好。謝謝部長,謝謝署長,謝謝主席。
發言片段: 17
潘部長文忠:謝謝。
發言片段: 18
主席:請鄭委員麗文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46
meet_id 委員會-10-7-22-3
speakers ["范雲","張廖萬堅","陳培瑜","鄭正鈐","黃國書","陳靜敏","陳秀寳","張其祿","林宜瑾","鄭麗文","吳思瑤","萬美玲","林昶佐","莊瑞雄","鄭天財Sra Kacaw","游毓蘭","洪孟楷","鍾佳濱","劉世芳","陳琬惠","湯蕙禎","賴香伶","陳椒華","高金素梅","林德福","羅美玲","王鴻薇"]
page_start 479
meetingDate ["2023-03-08"]
gazette_id 1122501
agenda_lcidc_ids ["1122501_00009"]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2501_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