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95

發言片段: 0
張委員其祿:(9時49分)次長好。質詢前我還是要先謝謝中研院廖院長,因為您也是教育界的大家長,感謝您今天的出席。我為什麼不會請您備詢?認真講中研院都是我們國內最頂尖的教授組成的,也是過去過程中的受害者,我必須這樣子講。
今天很多委員都垂詢這件事,青壯年的專任教授人數連續5年下跌,我們的教授年紀偏高。其實次長剛才的回答,我一直非常注意聆聽,我說直白一點,也許我們不用再說好像我們做了多少事情、他們不是這樣的,應該這樣講,現實真的就是我們的高教人才斷層,這就是一個事實啦!薪資偏低也完全是事實,等一下我們都會一一再講一次,這些事情都是一個事實。我們應該這樣講,今天專報這樣排,我們是要追求有沒有辦法有解、有沒有辦法找到原因?說實話,長期來講,這真的是我們的國安危機,我必須直說!我來自高教界,那些細節我們都懂,所以我必須直說,這真的會造成國安危機,再這樣玩下去,未來5年、10年,臺灣的高教真的岌岌可危,這是一個事實。
我們剛剛也講了,現在教授平均年齡都已經達到39.57歲,你看看我們教授的薪水像國小老師,很多大師都笑說回臺任教很佛心,真的,我必須直說,你去問問廖院長、問問彭信坤秘書長,你們就會知道真的是這樣,這些頂尖人才回臺灣教書落到今天這樣的場景。我也必須直說,2021年5月28日通過產學創新條例之後,你看台積電招人,25歲碩士畢業生年薪200萬開始,但是我們的助理教授呢?剛才不是已經講了嗎?大概35歲都已經是早了,事實上會更晚一點點,很多理工科的可能先要做個博後才能進入正職,大概35歲以後能當到一個學校的專任教師很不容易了。我們只請問一件事,那些半導體學院怎麼找老師?我就只問半導體學院怎麼找老師?他的老師35歲進去之後年薪大概就是一百多萬,我們不要說85萬而已,大概就是一百多一些,結果他的25歲學生進去就有200萬,他們之間差10年,但這10年有機會成本吧?我們學過經濟學也知道,10年可以賺多少錢?這種狀況不得了,我念完一個Double E的碩士就進台積電、就去半導體,我就開始賺錢了,那誰來當教授呢?這是一個事實,那就是求學長、入行晚、年資短。
我這邊有一個表是以財經學系助理教授薪資為例,美國可能是我們的8倍,我們不是在產學創新條例還可以設國際金融學院等等?但是他們也找不到人,這是一個事實,我必須直說,這個都是我具體談過的,國科會也有我自己中山大學借調的同仁擔任工程處處長等等,我們都談過,半導體學院或者國際金融學院要找到像樣的老師真的太難了,現在國外的要回來嗎?如果是這樣的薪水,誰會回來呢?剛才次長一直都有說其實我們有彈性薪資,但我這邊還是必須先說明一下,雖然我們有玉山學者,但我直白說,玉山學者沒有那麼容易,我的印象中,我自己服務的中山大學好像沒有玉山學者,就只有玉山年輕學者,因為沒辦法聘到500萬的那個;就我的印象,每個學校沒有幾個啦!這就是鳳毛麟角。另外,彈性薪資這部分,多數人就是加1.5萬,我們都心知肚明,教授大概加個1.5萬元,就是這樣子!
我有時候覺得我們真的不需要再去講太多理由,說這不是事實、薪資還很OK,一點都不OK,我必須直說。所以今天我們為什麼排這個專報?因為這是一個事實,為了我們國家或者社會未來的發展,我剛剛問的問題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才是今天的重點,不要去爭辯說這不是事實了。當時就說了,我們是把教授當成公務員,這就是我們的真實問題,因為我們覺得公務員沒有問題啊,滿35年年資就退休等等,就是這些事情,可是問題是教授就不是這樣子,因為他入行太晚了,他都30幾歲才入行,然後他真的能幹到35年嗎?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後又比照一般公務員這樣子的作法。我們以大學老師和中小學老師來比,他們的終生所得大概相差1,000萬,所以我說這是個事實,包括清大校長自己都說我們的退撫制度一定要趕快儘速補正。今天我們排這個專報,這麼多委員也在垂詢這件事,真的就是為我們可憐的大學老師們發發聲,到底要怎麼精進這件事情?我覺得一個就是現職待遇的問題,另外就是他們退休的問題,請次長綜合來談一下好不好?就這二個部分,我們真實的未來作法是什麼?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林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林次長騰蛟:跟委員報告,確實有關目前大學教授薪資和中小學老師的薪資,以及退休撫卹制度的部分,基本上都適用同一個制度來處理。針對大專教師待遇的部分,我們有在研議是不是能夠從加給或者獎金部分提高,來增加誘因。至於在退撫制度的部分,我們也在持續評估看看怎麼樣做一些鼓勵,當做相應的誘因。
發言片段: 3
張委員其祿:本會期我們希望教育部這邊是一個重點,整體來講,針對薪資結構,當時就是把他們當成公務員在看待,而且這個公務員還不分是中小學的、大學的,完全都不分,這對中小學老師還不錯,因為他們入行比較早,這樣一個制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大學老師這部分確實真的完全沒有辦法,而且以現在這個大通膨的時代,我覺得未來我們就找不到人了。我和跨黨派很多委員都支持,游毓蘭委員自己也是教授出身,跟警界也很有關係,我就詢問他,比如立院很多駐衛警同仁都非常辛苦,可能他們是比較基層一點,大多是一線三左右,我就問大概他們的薪水是多少?加上加給,他們大概就跟助理教授一樣了,我不是說他們不應該有這個薪水,他們也應該要有這個薪水,可能還不夠,這些一線三的同仁警專讀完,大概也是二十出頭歲,他就在這邊啦!但是35歲才能當助理教授。所謂的公平不是都齊頭公平,我必須直說,很多事情要去思考。彭秘書長是經濟學界大老,很多人出國讀了Ivy League常春藤盟校之後還能夠回國嗎?我就直問,如果我今天讀了一個UPenn的經濟學PhD,我得到這樣子的學位在美國教書就好了嘛,所以這個狀況就很嚴峻,我必須說。
最後我還是說明一下,其實每年的退休人數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人,這邊也調出資料了,每一年就是幾百個教授退休而已啦!就幾百個人而已,而我們這次年改最大受災戶就是教授,其實這些教授沒有幾個人,每1年多個幾百人,他們退休後每個月多個幾萬塊薪水,說實話對國家的財政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但是我們現在連這個誘因都沒有,就造成這種情況。講白一點,剛才前面好幾位委員質詢,為什麼老的教授都不退?因為不能退了嘛!他非要撐到最後嘛!
最後,國家教育是一個公共財,甚至是有正的外部性效應,所以我們真的認真去想,坦白講我們都可以拿那麼多錢買軍火等,能不能把我們的人才培育做得好一點?我現在沒有時間,但我必須說我們教科文在總預算的編列其實是不夠的,這樣整體國家預算是不對的,我們根本連憲法規範的都不到,這些真實狀況是存在的。我必須講最後幾句話,我們總統也是教授出身,行政院長也是國家講座級教授,拜託!大家都知道問題,如果再這樣玩下去,說實話這是國安危機,真的是國安危機,你根本找不到教授,根本找不到好的教授、對的教授,這裡面又不能新陳代謝,我覺得這是高教危機,必須說實話,今天為什麼排這個?因為這是明明白白的高教危機,甚至我直說一句,下一次在2024年選總統,我認為所有重要的總統候選人都必須對這個議題好好表態,不然我覺得這真的救不了了,整個高教真的要崩盤了。以上,謝謝。
發言片段: 4
主席(張委員其祿):請陳委員培瑜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70
meet_id 委員會-10-7-22-4
speakers ["張其祿","張廖萬堅","萬美玲","陳秀寳","陳培瑜","黃國書","吳思瑤","鄭麗文","楊瓊瓔","陳靜敏","林宜瑾","鄭正鈐","范雲","游毓蘭","王婉諭","洪孟楷"]
page_start 319
meetingDate ["2023-03-13"]
gazette_id 1122901
agenda_lcidc_ids ["11229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銓敘 部部長周志宏及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列席就「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如何塑造合 理高教人才退休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29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