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95

發言片段: 0
鄭委員麗文:(10時44分)今天我們在討論高教人才嚴重的斷層危機,這並不是今年或者近2年才出現的危機,我們在臺灣討論高教人才出現嚴重的斷層危機已經超過10年,這10年來沒有看到真正有力的辦法來改善這個問題,反而在5年前進行年改之後,它真的是有如斷層般、雪崩般地展現了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剛剛因為有很多委員都披露了相關的數據,我就不再重複,今天因為年改之後,我們銀髮族高教教授的年齡比例偏高,青壯年反而沒有人的這種嚴重斷層,凸顯出來很多長期的問題。但今天我們看到相關部會,包括教育部所提出來的相關檢討報告根本不痛不癢,我的感覺是你們非常被動,對這個問題也非常消極,好像已經變成老生常談,反正現在每年都有人檢討這個問題,每次檢討這個問題就拿出我們有玉山計畫,或是我們有這個,我們有那個方案當作藉口,但實際上卻顯得非常疲軟無力,我可以感受到相關部會很深的無力感,這個無力感到底從何而來?你們對這個問題真的是視而不見嗎?我認為不是,但為什麼你們沒有辦法面對?甚至沒有辦法真正面對問題的核心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問題癥結出在哪裡?
洛桑管理學院(IMD)的評分系統裡頭,臺灣的國際競爭力一向都很強,而裡面最弱的是,第一,大家都知道是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非常嚴重,第二,就是我們公共教育的支出占GDP的比例少得可憐,不是「少」而已,而是「少得可憐」!我們是全球的後段班,更不要講理工大學文憑的比例也越來越少,也是全球後段班,我們是矽盾,我們是全世界高科技半導體的領頭羊,可是為什麼在我們的高教人才上面出現這麼嚴重的斷層,而我們相關主管部會卻拿不出辦法,甚至於不敢面對?近10年來,不管是高教的大學校長、產業,還有各方面、各領域的專家,都把它定位為國安問題,既然是國安問題就應該要由總統、行政院長出面,我認為教育部、國科會或是以前的科技部,以及包括中研院都想不出真正的解決辦法,就是因為你們沒有錢,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第一個核心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沒錢;待遇不好,為什麼?沒錢!退撫制度不好,為什麼?領不到好的退休金為什麼?沒錢!如果今天國家真的把高教、把人才視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項目,為什麼不把錢花在這上面?
臺灣很特別,臺灣可能是從政裡面的人中學歷最高的,其他國家沒有這種現象,你看我們的部長、總統,以及參與選舉的這些人,都是博士、教授,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問題,但為什麼沒有辦法重視?這幾年中美兩國大戰,且可能回到我們所謂的新冷戰,然而真正的核心是什麼?是貿易戰嗎?是供應鏈嗎?大家都知道就是科技!美國因為備感威脅,所以想要確保全球科技龍頭的位置,整個核心是什麼?就是人才!所以在2021年時,美國通過所謂的「無盡前沿法案」,5年之內就撥1,000億美元,臺灣都沒有這種法案,我看到教育部的經費,每年有增加一點,不過就像剛剛很多委員講的玉山計畫一樣,杯水車薪。我們不能自己說,我已經比昨天好了,我們要讓人才不去中國大陸、不去香港大學、不去新加坡大學,不去美國,我們拿什麼延攬人家?薪資水準差這麼遠,如果只差一點點,你還可以說是愛鄉、愛土,這裡有我的家園、父母,上面老的下面小的都在臺灣,捨不得離開臺灣,所以才會留在臺灣,對不對?但是如果薪資實在差太多,且有天壤之別時,人才當然會嚴重的流失。今天臺灣少子化的過程當中,我們不但要培養我們臺灣自己的人才,還要延攬國際的人才來臺灣,結果通通都沒有,為什麼捨不得在這上面花錢?為什麼沒有看到這個問題對於臺灣未來國家競爭力的嚴重性?10年了,問題只有越來越惡化,並沒有改善。
今天教育部在這邊只要應付好今天早上的質詢,這個問題就這樣又過去了嘛,但是你知、我知,現場大家都知道,臺灣以後怎麼辦啊?誰要留在臺灣教書啊?沒有人會想要留在臺灣教書啦!臺灣的競爭力是什麼?我們是靠muscle嗎?臺灣不是靠muscle,我們是靠brain,brain都不願意留在臺灣怎麼辦?為什麼這些問題都得不到高層的重視?為什麼得不到國家的重視?為什麼沒有把它當作是國家重要的戰略在面對跟思考進而提出有效、有力度的相關政策?教育部要加油啊!要往上反映!我們現在每年都在增加國防預算,我們國防特別預算一通過就是2,400億元,教育部什麼時候也有這種東西?讓我們看看,你想想看2,000億分5年,我想這個問題就解決很多了吧?是不是?所以整個國家的政策是不是已經完全偏了方向?以致真正根本問題得不到大家的重視。
我想請教次長,我們年改即將滿5年了,當時有說5年屆滿時,要提出所謂的檢討改革方案,請問什麼時候要提出來?因為我們都知道,年改方案也是今天的始作俑者啊!為什麼人才會斷層?年改方案至少佔了一半以上的原因,然後人才以及相關退撫制度的僵化,還有退撫制度對於人才沒有任何的吸引力、沒有任何保障,才是導致今天人才嚴重流失、斷層的主因之一。那5年也要到了,請問一下教育部什麼時候會提出改革方案?配套是什麼?配套改革的重點在哪裡?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林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林次長騰蛟:跟委員報告,依照退撫條例第九十七條的規定,行政院跟考試院在退撫條例施行5年之後要檢討制度設計跟財務的永續發展,所以目前由相關部會在6月屆滿5年之前,針對這個部分……
發言片段: 3
鄭委員麗文:6月之前?6月之前會提到哪裡?是提到行政院進行討論嗎?
發言片段: 4
林次長騰蛟:目前教育部這邊已經會同銓敘部正在研議,而且要進行第一次的定期檢討。
發言片段: 5
鄭委員麗文:才第一次檢討?你們5年才開過一次會?
發言片段: 6
林次長騰蛟:5年進行檢討一次,所謂5年,就是針對5年第一次……
發言片段: 7
鄭委員麗文:當時法律規定是要你們5年提出來,不是要你們5年檢討一次,你要隨時follow、隨時瞭解狀況,知道問題在哪裡,不是滿5年再來開會檢討,這樣太被動、消極了吧?
發言片段: 8
林次長騰蛟:跟委員報告,當然不是只開過一次會,而是5年定期檢討,這是第一次的5年,所以我們針對這個部分有在積極開會做討論,這個部分也涉及到精算的報告……
發言片段: 9
鄭委員麗文:好,算你有把它圓過去,你要改也可以。我要知道你剛剛說6月以前是指什麼?是6月以前行政院版本會出來?還是說6月以前會送到立法院?剛剛你講了一個6月以前是指什麼?
發言片段: 10
林次長騰蛟:會有一個定期檢討報告。
發言片段: 11
鄭委員麗文:只是一個定期檢討報告而已?你們的定期檢討報告5年出一次就對了?
發言片段: 12
林次長騰蛟:依照規定……
發言片段: 13
鄭委員麗文:5年要進行改革的修法版本什麼時候會出來?會有這個東西嗎?還是沒有?有報告出來就算結束了,會不會修法、會不會改革?
發言片段: 14
林次長騰蛟:報告出來之後,我們就會依照報告的建議,如果需要走修法或是相關制度的調整,就會朝這個方面做處理。
發言片段: 15
鄭委員麗文:現在已經3月了,你們也已經開過一次會,你現在可以回答我們嗎?會不會修法?
發言片段: 16
林次長騰蛟:目前還在研議當中。
發言片段: 17
鄭委員麗文:是還在研議當中,不知道要不要修法?
發言片段: 18
林次長騰蛟:對,目前內部還在討論中。
發言片段: 19
鄭委員麗文:你們的態度非常保守,我們都覺得一定要修不可,你們還在研究要不要修,你們的態度是非常保守。
發言片段: 20
林次長騰蛟:目前內部還在討論中,謝謝鄭委員。
發言片段: 21
鄭委員麗文:你怎麼這麼老實!博士生沒有出路這件事情,我看到次長的態度,你也非常辛苦地、硬著頭皮熬過早上的質詢時間,但是我們希望不要這樣子,我相信在臺灣不分朝野都一定全力支持,都知道這是臺灣真正的競爭力所在,也不希望教育部今天淪為一個弱勢的部會,因為孩子的未來就是國家的未來。我剛剛已經講了,我們在全球為什麼占有這麼重要的高科技生產鏈的位置、供應鏈的位置,也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當然不只這個東西,我們要更多元化發展,我在劍橋大學唸書的時候,劍橋大學的教授都非常稱讚我們的中研院,稱讚臺灣高等研究相關的學術人才,我覺得好與有榮焉,這才是今天臺灣能夠在國際上發光發亮真正的核心之所在。你想想看我們如果沒有人才,哪來的高科技產業、哪來的護國神山?護國神山要是垮了,地基就空掉了。劍橋大學與美國的大學每天都在爭全世界前三名的大學,差別在哪裡?就是錢!就這麼簡單,哈佛大學就是有錢,當時牛津大學還想要聘請柯林頓總統擔任它們的校長,在英國都是副校長,因為校長都是女皇,為什麼?因為他認為他是全球募款能力最強的人,後來還好劍橋有Microsoft過去。
所以這個東西不需要很高深的學問,也不需要每天在那邊開會討論,你們也沒有開會討論,從你們的報告就知道是把以前的抄一抄再複製貼上去,年份改一改而已,沒有錢、沒有經費,這些講的都是假的。剛剛大家稱讚我們中研院院長提出來的,也就是錢、錢、錢而已,提高待遇、提高環境要什麼?要錢!錢從哪裡來?國家要重視。我們這些年花了這麼多錢,國家好有錢,為什麼不花在投資、教育人才上面呢?教育部、國科會要加油啊!臺灣的未來是靠你們,不是靠國防部、不是靠外交部,謝謝。
發言片段: 22
林次長騰蛟:謝謝鄭委員。
發言片段: 23
主席:請楊委員瓊瓔發言。列席委員發言時間5分鐘。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70
meet_id 委員會-10-7-22-4
speakers ["張其祿","張廖萬堅","萬美玲","陳秀寳","陳培瑜","黃國書","吳思瑤","鄭麗文","楊瓊瓔","陳靜敏","林宜瑾","鄭正鈐","范雲","游毓蘭","王婉諭","洪孟楷"]
page_start 319
meetingDate ["2023-03-13"]
gazette_id 1122901
agenda_lcidc_ids ["11229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銓敘 部部長周志宏及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列席就「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如何塑造合 理高教人才退休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29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