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72

發言片段: 0
鄭委員正鈐:(11時37分)請教銓敘部朱次長,今天教文會的主題是針對「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如何塑造合力高教人才退休機制」的問題,有關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坦白說已經很久了,我待會會針對這部分再跟教育部就教,可是我覺得這個問題跟整個高教人才退休機制有一些關係,因為退休機制可能沒有處理得很好,也讓臺灣高教人才出現一些斷層,新血一直補不進來。我先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公布最新績效,去年虧損478億,收益率是負6.73%,大概是繼97年虧損860億之後,史上第二大的虧損,請問原因是什麼?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銓敘部朱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朱次長楠賢:受整個國際情勢、烏俄戰爭、物價通膨指數影響,所以國內外的基金基本上在去年一年都不太理想,但我們在今年1月份已經轉正了。
發言片段: 3
鄭委員正鈐:有轉正嗎?就像勞退一樣也都轉正,轉正的數字是多少?
發言片段: 4
朱次長楠賢:據我瞭解轉正的數字1月份好像是兩百多億的樣子。
發言片段: 5
鄭委員正鈐:轉正兩百多億,是不是?
發言片段: 6
朱次長楠賢:還是二十幾億,我記不太清楚。
發言片段: 7
鄭委員正鈐:到時候請你給我具體資料,因為這部分其實很關鍵,我在想我們要怎樣讓人才能夠繼續進來?錢一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跟錢有關的問題在退休一定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針對這部分,我們去年12月16日有通過公立學校教職員的新制,即個人專戶新制的部分,我看到這裡面有一個數字,在第8次的精算報告中,公務員這邊先不看,我們先看教育人員,如果提撥率在15%時,原本的破產時間是137年,這是指所有新進人員都進入到現制裡,如果進到新制之後,則會在133年破產;如果提高到18%的時候,會從142年提前到135年。改革就是要解決問題,如果改革之後讓現制提早破產,那這樣的改革目的是什麼?
發言片段: 8
朱次長楠賢:現職人員將來退休確實會因為實施112年個人專戶新制而受影響,所以在現行條文中,公務人員在第九十三條、教育人員在第九十幾條有規範到提前破產的缺口必須要依照精算結果逐年去撥補經費。
發言片段: 9
鄭委員正鈐:所以到時候就是用撥補的方式來弭平這個問題,對不對?
發言片段: 10
朱次長楠賢:是。
發言片段: 11
鄭委員正鈐:我其實有稍微去算了一下,如果以這樣的算法,在133年、也就是21年後就會破產,如果是18%,在135年、也就是23年後會破產。假設以60歲來說,我還不去算65歲,等於現在39歲的人在職涯過程中就會碰到破產的情況,現在39歲以下的都會碰到,因為新制是從今年7月1日才開始,它不允許現制的人結清現制裡的金額並帶到新制去,所以我對這部分其實還有很多疑慮。當然我們在提案的時候,我們也很清楚地提了我們的版本,希望能夠像勞退或之前私校的退撫制度一樣,讓相關的人把他們現有的制度結算之後帶到新制裡面去,可是只有公立學校的教職員不行,我覺得這樣的制度對於現在公立學校的教職員來講,他們權益是受損了。
發言片段: 12
朱次長楠賢:也不會。
發言片段: 13
鄭委員正鈐:我們在修法中也提出很多看法,但還是沒有辦法過,在表決當中我們還是失敗了,可是這個問題其實是大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新制當中,調整大學教授退休制度的狀態,因為周部長講到新制如果以收益率4%,在35年之後,可能可以得到更多的替代率,替代率可能會比現制高,可是我想講的是,當時我們在講公立學校的時候,是把小學、國中、高中、大學一體適用,可是大學教授的養成跟中小學教師的養成其實不太一樣,所以對於大學教授的替代率是不是能夠用另外的辦法去做調整,把他們算是一個特殊的職務者,讓他們的退休所得替代率用一個不一樣的方式來做?
發言片段: 14
朱次長楠賢:這個部分涉及到教育部的權責,我們將來會配合教育部研議結果。
發言片段: 15
鄭委員正鈐:請教教育部政次,我剛剛特別提到針對新制的個人專戶,我們其實是一刀切,讓小學、中學、高中、大學都一體適用,可是大學教授養成的方式跟中小學教師不太一樣,中小學教師可能22歲就可以進入職場,可大學教授沒辦法,大學教授如果快的話搞不好快30歲才能夠真的進入職場,當中就差了很多年。銓敘部周部長說大家做35年之後,可能新制的所得替代率就會高於現制,可是我覺得整個養成過程不一樣,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大學老師都可以工作35年,所以本席希望教育部能夠針對大學教授的退休所得替代率採用特殊職務者的方式,另訂一個新的規定,有沒有辦法?
發言片段: 16
主席:請教育部林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17
林次長騰蛟:委員好。有關新制所得替代率是不是能夠針對大專校院有另外的制度設計,這在過程中曾經討論過了,基本上基於公教一致性的原則,所以當時就沒有朝這個方面考慮,不過我們希望有關大專校院老師待遇的部分,包含他的加給或是獎金的部分可以朝這個方面去做研議、處理。
發言片段: 18
鄭委員正鈐:你提到一個很具體的問題,你說公立學校教職員其實有一致性的問題,可是他們養成的過程就是不一樣,他們能夠進入職場的年紀就是不一樣,所以當我們工作35年之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狀態,但大學教授要工作35年就是不容易,你在制度上一體適用,可問題是他們進入職場的時間不一樣,我覺得這部分肯定要特別去做處理的。
我再特別提一點,按照教育部的統計數字,從106年到110年,我國大專校院的教職人員流失超過三千人,可是我們去分析這三千人後,發現50歲以下的部分,大專校院的教授少了5,213人,人數非常龐大,50歲到54歲也少了1,740人,可是55歲以上的部分卻是持續增加,表示大家都延退了,都不敢退,因為整個改革之後,大家都不敢退,這種狀態就讓老的教授不願意退,新的教授進不來,所以現在臺灣整個高教體系出現了人才接續不上、很大的斷層。針對這個部分,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剛才一開始問的退休制度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教育部除了我剛剛特別講的把大學教授當成特殊的就職者,改變他們的退休替代率外,另外一個部分是讓他們有其他的薪資所得,比方說從產學合作或是企業給他們業界授薪,在臺灣是否有可能推動這樣的制度?
發言片段: 19
林次長騰蛟:現在高等教育的師資年齡趨近老化,一方面我們從高教深耕計畫撥出20%的經費,讓學校優先延聘青壯年的學者進到產業界裡;另外一方面,剛剛委員特別關心,除了政府的公務預算或是彈性薪資之外,是不是能夠包含業界授薪,目前也有產學合作的相關辦法,大專校院老師如果被產業界延聘或是有產學合作機制的話,他也可以從產學合作中受益。
發言片段: 20
鄭委員正鈐:業界授薪的部分呢?業界授薪的部分也可以嗎?
發言片段: 21
林次長騰蛟:如果他是被借調到業界去服務,按照產學合作的規定,基本上也可以由業界支應相關的待遇。
發言片段: 22
鄭委員正鈐:針對這部分,業界授薪的意思不是這樣,美國的大學教授有些部分是直接領企業的薪水,臺灣應該是沒有這樣的制度,你之後再給我相關的訊息,對於提高整個大學教授所得的方式,你再給我很具體的資料。
我最後再問一個問題,班班有電腦已經開始在進行了,現在班班有電腦指的是一般的教室,但專科教室還有資源教室沒有冷氣,這個部分我們有沒有辦法解決?
發言片段: 23
林次長騰蛟:因為這次班班有冷氣的部分主要是運用行政院統籌分配款來挹注,所以是針對與學生教學直接相關的班級做冷氣更替,目前確實沒有擴及專科教室等等,未來我們再持續檢討是不是有相關經費可以挹注。
發言片段: 24
鄭委員正鈐:這部分請教育部再多增加。
我另外再補一個狀態,因為現在缺電情況很嚴重,台電在處理班班有電腦時,在每個學校都裝置一個能源管理系統,基本上是好的,讓學校能夠清楚知道他們自己的用電情況。但現在外界也在傳台電做這個東西有個很大的功能,即當台電要調整電力時,可以透過遠端遙控的方式,讓學校裡面的冷氣直接改成送風或者調高設定的溫度,減少校園裡面用電的比例,是不是有這樣情況,教育部知不知道?
發言片段: 25
林次長騰蛟:有關台電的部分我比較不是那麼清楚,如果需要,我們會後再跟委員報告。
發言片段: 26
鄭委員正鈐:好,這部分我想請教育部統籌了解。我也要特別強調一點,現在校園要怎麼節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希望如果班班有電腦之後,不要讓台電在裡面動手腳,比如缺電時就先從學校下手,讓冷氣溫度調高,改成送風,減少電力支出,因為現在外界有這樣的聲音,請教育部了解之後再跟本席報告。
另外,本席也要了解目前教育部在各學校有沒有一些具體作法能夠節電、用什麼方式減少電力支出,或是有安裝一些節能設備?請事後再給本席一個很清楚的報告,到本席辦公室溝通。
發言片段: 27
林次長騰蛟:好,相關資料我們會再提供委員做參考。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8
鄭委員正鈐:謝謝。
發言片段: 29
主席:請范委員雲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70
meet_id 委員會-10-7-22-4
speakers ["張其祿","張廖萬堅","萬美玲","陳秀寳","陳培瑜","黃國書","吳思瑤","鄭麗文","楊瓊瓔","陳靜敏","林宜瑾","鄭正鈐","范雲","游毓蘭","王婉諭","洪孟楷"]
page_start 319
meetingDate ["2023-03-13"]
gazette_id 1122901
agenda_lcidc_ids ["11229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銓敘 部部長周志宏及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列席就「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如何塑造合 理高教人才退休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29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