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81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宜瑾:(11時1分)主委好。上週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根據中央社的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在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裡指出,數百年來的父權制度、歧視及有害的刻板印象,在科學和技術領域上面產生了性別鴻溝。舉例來說,這些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中,女性只占3%。不曉得主委看到聯合國秘書長這樣的發言有什麼感想?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國科會吳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吳主任委員政忠:的確是過去制度造成的,但是我記得有一位得到兩次諾貝爾winners的是女性,居禮夫人,的確不簡單,我們現在一定要往50%、50%來努力。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宜瑾:好,本席調閱國科會的統計資料指出,在2011年我們女性的科研人員有3萬7,544人,占科研人口的21.5%,經過10年的時間,在2020年女性的科研人數有4萬6,672人,占科研人口的22.9%,等於這10年內只增加了1.4%。我們不難發現女性科研近10年來占總人數的比例沒有辦法超過四分之一,等於女性投入科研界仍是少數。
主委你在報導上曾經說過,你會加強科普跟培訓,推廣國際女科學日、提供生育期間的研究人力奧援。可是這次舉辦女科日是不是真的能有效增加未來女性科研的人數,對此我是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原因為何?今年女科日的活動舉辦完,我就發現有一些很奇怪的發言,我是跟你做個提醒,也回溯到剛剛我講的聯合國秘書長所說的,他講的不是沒有道理,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會造成很多很莫名其妙的結果、也不是我們預期的結果。
國科會在2月8日舉辦國際女科日活動「促進女性和半導體產業共融」,你們說要在活動中融合性別平等的元素跟觀念。當天陳儀莊副主委也代表國科會受訪,他在訪談中明確提到,我們邀請一些專家、女性的專家,在產業跟學研界,使得未來這些女同學們不會害怕進入這個產業。本席為什麼會這樣講?因為在一般男女比例比較接近的職場上,女性就會因為先天上的因素或後天上社會賦予的壓力,而成為職場上的弱勢,更何況在這個男女比相對懸殊的科研界。我本來期待女科日的活動能促進參與的女同學,在未來會成為科研的生力軍,可是國科會那天邀請的來賓跟主持人的發言,讓我覺得科研界對女性很不友善,更嚴重的是,我覺得那天在場的無論是國科會或者是主持人、來賓都渾然不知,而且對這個狀況跟發言還覺得很驕傲。
舉例來說,主持人竟然問來賓,在研究、學術、產業上碰到性別議題,比如說薪資及請假問題,要怎麼變成自己的優勢?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很困惑,並衍生出兩個問題,第一,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主持人所說的性別問題應該是指來賓遇到負面的性別問題,當女性在職場上遇到薪資或請假方面的刁難時,面對這樣不合理的職場環境,要怎麼處理或怎麼自救才是重點,怎麼反而是說如何把這種不合理的東西轉成自己的優勢?因為主持人問了這個問題,來賓也只能順著這個邏輯、這個脈絡來回答問題,讓整個職場性平議題的對談變得荒腔走板。
因為時間關係,我再舉一個例子,有個來賓說,我刻意延後自己懷孕的時間,因為他本來覺得自己會害怕、會做不來,可是他又說,後來他發現自己比想像的還勇敢,因為他不夠認識自己,意思就是有點後悔他延後懷孕這件事情。我覺得這背後其實隱藏了一些問題,我們一般看到這種情況都會直接覺得,職場女性選擇延後懷孕當然就是考量到自身的職涯或發展,可是我們知道女性懷孕結束後其實還被賦予照顧孩子的主要責任,雖然我覺得照顧孩子不一定是女性的完全責任,可是看起來社會是這樣期許的。我們除了請產假,還要請育嬰假,在家裡也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所以懷孕這件事情當然是職場女性面臨到的困境與抉擇,也是對女性相對不友善的地方。
當然,你們可能可以說這是個案,可是這個個案發生在國科會的女科日當中,是在我們要努力推廣科研界性別平權的場合中發生。這個來賓傳遞的訊息是,我要更勇敢、更努力的來認識自己。我覺得這樣的訊息變得很奇怪,我們很清楚知道,假設這個處理不好,整個調性都變調了,特別是舉凡升遷、敘薪、轉職等等的問題,這些某個程度好像是母職懲罰,國科會不該是這樣的國科會。我當然沒有要譴責某一個單一的來賓或主持人,我覺得他們或許沒有錯,因為這是他的人生脈絡,可是我現在要很嚴正地跟主委說,錯的真的是國科會。你們要推廣性別平等,要吸引在學的學生來參加科研界,要為臺灣的科研一同來努力的同時,你的對象無論是高中、國中生或者是大學生,都不應該灌輸這種錯誤的性別觀念給他們,還讓他們覺得理所當然。
我覺得國科會要辦女力、性別、性別平權等的相關活動,當然用意良善,可是如果沒有充足的準備跟專業的人員來引導,對國科會的印象跟形象是大大的扣分,所以未來一定要持續舉辦這種性平相關的活動,並且應該要請相關性平專家一起來參與,才不會違反你們將性平融入科研跟各種議題的初衷。我林林總總說了那麼多,主委,面對我這樣的觀察跟說法,您有什麼樣的看法?
發言片段: 4
吳主任委員政忠:第一個完全感謝,的確是做得不好。我回想那天晚上我參加一個台法女科的節目,是用英文的,當時我就沒有照上面那個字唸,tech advantage of female,那就不對了,所以我就沒有用,這也代表我們推廣性平意識的確還要持續來努力,因為有些東西不自覺會有那種reflection出來,這個我想大家一起來努力、一起來提醒,陳副主委應該也沒有這個意思,謝謝委員,這部分我們會來改進。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宜瑾:好,針對這次女科日的活動,請你們就所謂性平的部分做一個全盤的檢討報告好不好?
發言片段: 6
吳主任委員政忠:可以,謝謝。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宜瑾:裡面要包括未來你們要如何進行相關活動的規劃,一個月內送報告給本辦。
發言片段: 8
吳主任委員政忠:可以,謝謝。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宜瑾:請副主委回座。另外,我想跟主委談的是今天很熱門的ChatGPT,我用一點時間說明,台版ChatGPT未來會上路嘛,你們還在研發中,對於台版ChatGPT,你們有沒有考慮一個機制,如何防堵假消息的流竄,以及如何防堵大量惡意人士灌輸錯誤資訊,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敵意攻擊?這些部分有沒有防範?
發言片段: 10
吳主任委員政忠:生成式的人工智慧才剛開始冒出來可以運用,事實上它跟假訊息沒有絕對關係,它是一個工具,也就是未來用得好的話,是可以幫忙我們很多ability……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宜瑾:可是你必須要灌輸很多資訊給它嘛!
發言片段: 12
吳主任委員政忠:對,所以就變成我們有一些東西也不是完全open to the public,譬如說,我們的金控體系一定不會讓人家隨便去問它的東西,或者是我們政府裡面的一些生成式的AI或者叫對話引擎,因為這個東西才剛開始,對於相關的倫理規範,我們已經陸續啟動。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宜瑾:對,我想未來這個一定會被廣泛地使用,政府機關可能還在研擬相應對的措施,可是針對你們所徵求的研究計畫也好,專案計畫也好,你們有研擬相關使用AI的限制跟配套嗎?比如說,使用AI寫文章算不算抄襲?
發言片段: 14
吳主任委員政忠:這個就是科技冒出來以後,新的倫理議題,但未來包括在學校裡面,事實上面對面的口試才是重點,他不可能帶一個機器人來口試,所以以後人跟人的接觸,如果他能善用工具的話,會比原來強很多,但是他必須要能識別是對還是錯,這個能力是我們必須要去加強的。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宜瑾:最後,主委有說我們要力拼年底上架,我剛剛有提醒你們要去思考怎麼解決資料庫過小的問題,,所以我有詢問ChatGPT有關資料庫過小的問題,請它寫一篇質詢稿,結果它寫了落落長,其中有寫出四個問題,第一個是擴增資料庫,第二個是改進預處理方式,第三個是利用強化學習等技能,第四個是合作社群共同開發。這是ChatGPT的回答,您覺得它回答得怎麼樣?有什麼可以參考的地方嗎?
發言片段: 16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們必須要去判別哪些是我們原來沒有想到而且是對的,錯的就不要用,所以還是要靠人來判斷,如果能善用ChatGPT的話,事實上會讓你的能力增加很多。
發言片段: 17
林委員宜瑾:好,謝謝。是不是也研擬一個台版ChatGPT的規劃細節跟實施方案,然後送一份給教文委員會好不好?
發言片段: 18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我們會把目前的進度提供給大家參考。
發言片段: 19
林委員宜瑾:好,謝謝主委,謝謝主席。
發言片段: 20
主席:請范委員雲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24
meet_id 委員會-10-7-22-4
speakers ["張其祿","張廖萬堅","陳培瑜","陳秀寳","鄭正鈐","黃國書","鄭麗文","吳思瑤","林宜瑾","范雲","李貴敏","陳靜敏","湯蕙禎","萬美玲","高金素梅","莊瑞雄"]
page_start 371
meetingDate ["2023-03-15"]
gazette_id 1122901
agenda_lcidc_ids ["11229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29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