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756
發言片段: 0 |
---|
游委員毓蘭:(11時35分)主委,你前幾天針對有部分退伍軍人要到大陸地區慶祝黃埔軍校建校99週年校慶,主動召開記者會呼籲大家不要被混淆了,本席是認同你第一時間的處置及作法,我也在臉書上發文跟進。其實昨天我也收到發起這個活動的學長輾轉傳了一個訊息跟本席說明,他說大家都誤會他們會被統戰,因為這是去年11月專修班校友理監事會通過的,要號召500位校友自費,他們要自己付錢回黃埔軍校,要發揚黃埔精神,緬懷悼念抗日英烈,所以他們只是單純去紀念黃埔校慶,悼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這樣的作法,所以他們希望我能夠幫他們說明一下,他們不會讓主委擔心,不會被統戰。 |
本席在106年退休之後以一個單純的退休老師,也曾經到位於大陸廣州的黃埔軍校現址參觀,我也到了東征北伐的陣亡戰士紀念碑前行禮。我覺得歷史是不能夠抹滅的,對於百年前有那麼多青年志士願意投筆從戎,為了國家民族的存續發展拋頭顱、灑熱血,這種親愛精誠的校訓是留在我們的血液裡面,這是早上我看到主委一再強調的,這就是黃埔精神,對不對?沒錯嘛!但是昨天我們看到聯合報上有一個評論,有一個資深的軍事記者特別指名說我們退輔會鬧笑話,他說我們可能不瞭解,臺灣黃埔的正統並不是一脈相承的,陸軍官校在一開始的時候,鳳山第一任校長羅友倫將軍講過,它其實是承續第四軍官訓練班的基礎重建的,當時使用的是復校,而不是遷校來臺,我不知道他的說法,主委有什麼評論?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國防部馮主任委員說明。 |
發言片段: 2 |
馮主任委員世寬:他是一個文史作者,他的考證我個人沒有去查過,但是我們繼承黃埔陸軍官校建軍的精神,因此我們後來才在鳳山正式成立黃埔軍校,這就表示我們繼承了整個傳統,中間還有講到印信等東西都沒有帶出來,我覺得從大陸逃出來的時候,命都沒有了,也沒有辦法帶印信,但是能夠再創校、再建立學校,這個精神我覺得黃埔精神當之無愧。 |
發言片段: 3 |
游委員毓蘭:我們就是挺立在這裡的,其實我認為鳳山的陸官就是黃埔精神的正統,不容任何人來扭曲、污衊,就好像本席過去所讀的中央警察大學、中央警官學校,我們一定會追溯根源到1936年在南京馬群鎮所成立的,以及抗戰時期輾轉搬到重慶彈子石的中央警官學校一樣。我可以理解陸官的學長們,因為這幾年不管在年改上面對軍警的打壓,以及當權者動輒要拆除創校校長,警官學校創校校長也是蔣中正先生,要拆除他的銅像以及改我們校歌的種種憤憤不平。但是我也必須要說,就像主委剛剛不斷地重申,現在是多事之秋,國人要團結一致,也希望政府對於捍衛中華民國的國軍,以及他們的母校給予應有的尊崇,主委同意吧? |
發言片段: 4 |
馮主任委員世寬:我個人覺得非常同意,而且我也覺得不論是哪一任政府,對於陸官校慶也就是黃埔建軍校慶都沒有減少,今年我們也已經在籌辦了,明年彭進明上將當理事長,他已經在向大家自動募款要擴大辦理,我覺得都非常安慰。 |
發言片段: 5 |
游委員毓蘭:所以我也要向主委以及所有的退除役官兵們致敬,為了捍衛中華民國,你們這一生奉獻給中華民國,我們當然要捍衛你們的母校,就像我在捍衛我的母校一樣,謝謝主委。 |
發言片段: 6 |
馮主任委員世寬:謝謝。 |
發言片段: 7 |
主席:請陳委員椒華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56 |
---|---|
meet_id | 委員會-10-7-35-6 |
speakers | ["蔡適應","林昶佐","邱臣遠","羅致政","吳斯懷","劉世芳","廖婉汝","江啟臣","林靜儀","王定宇","馬文君","趙天麟","楊瓊瓔","游毓蘭","陳椒華","李德維","孔文吉","何志偉","陳以信"] |
page_start | 1 |
meetingDate | ["2023-03-16"] |
gazette_id | 1123001 |
agenda_lcidc_ids | ["1123001_00002"]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關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管非營業基金─ 作業基金:一、國軍退除役官兵安置基金;二、榮民醫療作業基金 |
agenda_id | 1123001_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