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672

發言片段: 0
何委員志偉:(11時31分)在此就教局長,在這次的金門逃兵事件中,到目前為止,我要問的問題是,中國的沉默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中國到現在還是如此安安靜靜?而且從過去他們做事情的軌跡圖來看,照理應該是大肆去做大內宣,但是他們的官媒到現在還是很安靜,就您的觀察是什麼呢?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國安局蔡局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蔡局長明彥:委員好。我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畢竟這次到中國大陸的這位陳上兵,他的層級沒有很高,然後他在部隊當中擔任的職務比較屬於膳食的部分,假如太大規模去張揚的話,反倒會凸顯中國在操作這個議題上好像有點過度的操作,所以我想他們也在進行拿捏。
第二個,陳員到對岸之後,就我們的理解,他們至少有三個單位對他進行相關所謂的詢問,以瞭解實際的狀況,以上是我們知道的情形。
發言片段: 3
何委員志偉:剛剛您講到的三個單位是哪三個?
發言片段: 4
蔡局長明彥:因為這涉及到我們的情報來源,可能不方便在公開場合來做說明。
發言片段: 5
何委員志偉:沒問題!對此,我有一些分析、想法,我們看到上個禮拜五、3月17日金門地檢署發布了通緝令,它是依照陸海空軍刑法的罪名來進行通緝,在此對照一下我們的兩岸共打協議,其中有關人員的遣返,將其放在一起看的上位概念,就是我們在主權的要素上包括人民、領土、政府、軍隊,因為他違反了陸海空軍刑法,這涉及到相對應的主權元素,所以就教一下陸委會,如果他承認軍隊的元素在,是否會影響到把他遣返回來的時程,或是一些相對應的作業呢?
發言片段: 6
主席:請陸委會詹副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7
詹副主任委員志宏:報告委員,關於共打協議,一方面是我們認定他犯了我們的罪,二方面是他們也要認定他也犯了他們的罪,這個上兵對對岸來講,就我的推論,應該是未經許可的偷渡,偷渡罪對他們來講,他們可以依照共打協議來遣返,我們也希望他們儘速完成詢問之後能夠讓其早點回來。
發言片段: 8
何委員志偉:我再就教一下兩位,我們一直在問時程的問題,我上次質詢就提到,畢竟我們是民主國家,這又涉及到對岸的一些思考邏輯跟承認或是不承認我們所謂的陸海空軍刑法,所以中間tricky的點就在這裡,目前我們單方面聽到的是這位逃跑的上兵不想回來,所以我們有幾成的把握他會回來呢?這個問題外界一直在問,本席想就教詹副主委,謝謝。
發言片段: 9
詹副主任委員志宏:我想回不回來的決定權應該不是在上兵,而是在對岸。
發言片段: 10
何委員志偉:對,沒錯。
發言片段: 11
詹副主任委員志宏:現在有很多人都在關切時程的問題,兩岸也有一些固定的詢問,甚至是司法程序,去年5月有兩名大陸人偷渡到金門跟臺中,經過我們詢問、透過司法程序後,今年1月才遣返,所以整個程序有一定的作業時間,我們現在也在等,在事件發生後,大家都很關切該名上兵的情況到底怎麼樣,所以3月13日邱主委太三經過管道證實後,就對外說明他人是安好的,讓大家定下心來,接下來就等待他們能早一點完成程序,同時也透過海基會去請他們能夠盡早遣返。
發言片段: 12
何委員志偉:好,瞭解。因為今天國防部也在,我覺得針對有些部分外界聲音很多,甚至說他沒有游泳,直接就跟著龍蝦一起被載過去,這期間有很多說法,我覺得應該要給民眾、外界、國人一個既定的時程,我們什麼時間點大概會做什麼事情,而不是一直不斷地猜版本,猜到最後每一次消息都不正確,這對我們都是傷害。
好,兩位先請回,接續本席要請問國防部副部長,我們一直在講戰略溝通,現在這幾年比較興起的名詞就是認知作戰,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過去共產黨就是打文宣起家的,所以重點在於情報的蒐集、在於心戰的邏輯,請大家看一下,我們有統計過一個國軍有多少個粉專?這點您知道嗎?
發言片段: 13
主席:請國防部柏副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14
柏副部長鴻輝:我想……
發言片段: 15
何委員志偉:沒關係,我們往下看,在國防部發言人的粉專下面,還有海軍司令部、陸軍司令部、海軍陸戰隊等好多個粉專,其實國防部最近遇到很多挑戰,我在這裡要代表我的選區、我們國人給政戰、國防部多一點加油跟打氣,但就國防部的發言人以及軍聞社兩個社群間的分野跟職掌,國防部是怎麼定調的?
發言片段: 16
柏副部長鴻輝:我請楊局長回答。
發言片段: 17
何委員志偉:好,可以。
發言片段: 18
主席:請國防部政戰局楊局長說明。
發言片段: 19
楊局長安:委員好,有關國防部發言人以及軍聞社社群,其實我們有根據不同的需求及忠誠度來區分,所以這兩個社群不相違背,都有他們各自的粉專來支持、關注。
發言片段: 20
何委員志偉:我看了一下預算書,還有一些他們當初成立的邏輯,「國防部發言人」這個社群最主要是做政策的說明,而軍聞社是以形象推廣為主,但是我們再看一下國外的邏輯,其實日本或韓國是放在一起整合力量的,就此我們未來是否要做一些調整?因為這會變成一個多頭馬車,對於國人或外界來講,其實它是一體的,現在卻這樣發散了,是否應該做一些調整?
發言片段: 21
楊局長安:謝謝委員,事實上以美軍為例,他們除了國防部,各軍種、各部隊也有成立臉書和推特,比如說像印太司令部……
發言片段: 22
何委員志偉:那是不同的平臺,但是我們光一個平臺就有好多社群,以Facebook為例,下面就有十幾個、二十幾個甚至三十幾個在走,所以是不是要彙整起來以整合能量跟人力呢?
發言片段: 23
楊局長安:事實上每個單位都有不同的屬性,根據我們的觀察,我們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尤其像我們推廣全民國防教育還有人才的招募,對我們塑建國軍形象都能夠有效提升,我覺得這一點並沒有互相違背,因為每個單位都有它的……,比如退役官兵、現役官兵,還有眷屬,他們對這個單位都有特殊的歸屬感還有認同感。
發言片段: 24
何委員志偉:你意思是說有些是做聯誼性質的,用來聯繫感情的……
發言片段: 25
楊局長安:不是,謝謝委員指教,但不光是如此,因為有時候我們針對不同單位有不同的策略需求,這一點也請委員針對……
發言片段: 26
何委員志偉:我在這邊還是要給予肯定,因為我之前就抓到你們有好幾個假帳號,但從上上次質詢後很快的時間就把它關掉了,不過我還是要請你們重新思考一下,因為我發現國防部發言人本身社群的經營過於單調,包含像是對外擴散的能量等是不太足夠的,在這裡我還是期待要把力量整合起來好不好?
發言片段: 27
楊局長安:好,謝謝委員的指導。
發言片段: 28
主席:請趙委員天麟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62
meet_id 委員會-10-7-35-7
speakers ["江啟臣","林昶佐","吳斯懷","羅致政","林靜儀","劉世芳","邱臣遠","馬文君","廖婉汝","王定宇","蔡適應","何志偉","趙天麟","游毓蘭","張其祿","賴士葆","王鴻薇","李德維","邱志偉","陳椒華","湯蕙禎","陳以信","陳明文","楊瓊瓔"]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3-03-22"]
gazette_id 1123301
agenda_lcidc_ids ["11233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安全局局長、國防部副部長、外交部次長、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副署長、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主任報告「近期印太區域情勢對我國影響之研析與因應」,並備 質詢
agenda_id 11233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