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70

發言片段: 0
吳委員思瑤:(10時25分)2050淨零碳排是場限時賽,臺灣的科學園區會跟得上還是被淘汰?以本席此時此刻站上質詢台所調閱的資料,我很遺憾,也很擔憂地說,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國際重責大任,臺灣的三大科學園區是嚴重拉警報。
首先,歸功於臺灣的防疫有成,全球轉單、半導體的擴廠效應,包括政府大量鼓吹臺商回臺投資,都反應在我們科學園區的亮眼產能,也因為如此,4月開始人人都能夠領6,000元,因為全球都需要臺灣。所以三個科學園區帶來的good news就是我們的產能高、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提升;但是bad news就是我們的用電量再創高峰、碳排越來越高!
接著剛剛張廖萬堅委員的垂詢,我這邊統計出來的是三大科學園區的用電,因為產能提升,用電當然也攀升,連帶碳排增加是驚人的。如果以109、110、111三個年度的竹科、中科、南科發電來看,109年的用電是376億度;110年是392億度;111年是430億度,也是史上新高。而且109到110年增加了4.3%的用電;110到111年更增加9.7%,所以連續3年平均用電量增加7%,未來會越來越高!我想我的數字應該都是正確的,所以用碳排來計算,初估光去年三個科學園區的碳排就近2,200萬噸,每年增加190萬噸,這個數字我都再三地推敲,我想應當是正確的。
RE100這個國際倡議已經有402家國際企業加入,臺灣有22家,這3年成長了大概兩倍,也因為淨零碳排產業鏈的需求逐漸提升,臺灣出口的商品也面臨越來越大的減碳壓力,所以我必須回頭來看我們高耗電的科學園區的綠電到底有沒有跟上呢?
剛剛張廖萬堅委員所提供的資料是依三大科學園區的綠能裝置容量,竹科是2.37%、中科是3.35%、南科是2.83%,這是裝置容量。我剛剛聽到能源局的副局長回答說沒有辦法初估,因為你是用全國的發電總量來初估,你沒有辦法初估竹科、中科、南科的再生能源,也就是綠電發電的占比是多少。那我告訴你答案在這裡,因為我上週才跟台電調閱資料,我們一直精算、一直精算,再三地精算、再三地推敲,我也確認這樣的數字是無誤的,我在這裡向能源局的同仁們說明跟報告,如果有錯誤你們可以指正。竹科的綠能、再生能源連續3年的平均發電只占所有發電的0.39%,中科占0.56%,南科只有0.5%;如果以3年的總和來講,用電占比的部分,三個園區加總起來,109年三大科學園區的綠電只占所有用電量的0.48%,110年三大園區的綠電發電量只占總體發電量的0.49%,111年三大科學園區的綠能用電只占全部發電的0.49%,正確數字在這裡,這是我跟台電要到的。
換言之,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在我們國家級、世界級的三大科學園區只不過占比0.5%,杯水車薪、低得可憐!以現在的進度跟實際的綠能發電,2050淨零碳排是不可能的任務,尤其就以三大科學園區為例,這是國家帶頭耶!能源局,我的數字、正確答案在這裡,您現在看到了吧,這是台電給我的最新數字。所以三大園區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平均不到0.5%,我們2050的淨零碳排怎麼可能做得到、做得好?這是mission impossible耶!怎麼會這樣?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經濟部能源局李副局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李副局長君禮:跟委員報告……
發言片段: 3
吳委員思瑤:我們的誘因不夠、我們的法規不夠嚴苛、我們的國家意志力不夠堅定?
發言片段: 4
李副局長君禮:應該是這樣說,有關工業園區需要綠電,因為受限於工業園區的面積很小,它能裝的大概只是太陽光電,所以這邊算的是它自給自足、自發的發電量。
發言片段: 5
吳委員思瑤:是,所以我就是對應剛剛張廖萬堅委員所說的裝置用電,大概平均是2.5%,實際發電就是0.5%。
發言片段: 6
李副局長君禮:是,但是它的綠電需求通常不是這樣子算,也就是說,工業區廠商需要的綠電不可能是自己生產出來的。
發言片段: 7
吳委員思瑤:對,它有其他的方式嘛,那您告訴我,這樣子的成績就可以了嗎?就不用再努力了嗎?不管是既有園區或是新設園區,不管是既有廠商或是新進廠商,這樣就夠了嗎?
發言片段: 8
李副局長君禮:當然它可以再有進步的空間,但我這邊要說的就是,這些產業需要的綠電通常需要由交易市場購買。
發言片段: 9
吳委員思瑤:是,沒有錯,但是如果都這樣過度依賴交易市場,去用買的、去用換的,那說穿了我們自己園區的綠能就是成長有限,我甚至要講,可能誠意不足,做假的嗎?
發言片段: 10
李副局長君禮:是,當然我們可以再努力……
發言片段: 11
吳委員思瑤:做假的嗎?
發言片段: 12
李副局長君禮:事實上,世界上所有大的工廠需要綠電一定要去購買。
發言片段: 13
吳委員思瑤:現行的法規僅規範用電大戶,這是我們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二條,契約容量在一定容量以上者,應於用電場所或適當場所,自行或提供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儲能設備或購買一定額度之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這是你說的,但是我認為應當積極努力、想方設法來設置再生能源發電的設備和儲能設備,這是我們要做的!你不能全部都依賴購買一定額度的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就可以了!
三大科學園區是臺灣的驕傲,我希望你們要想方設法,在細則裡有規範,再生能源義務用戶的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就要如何,對不對?另外,再生能源義務用戶的裝置容量要比前一年度的平均契約容量提升10%,這是現有法規。民間倡議用電大戶應該自5,000瓩調降,他們終極目標是希望調到800瓩,這樣大家才會更嚴格地要求,也就是大戶不再是大家認知中的大戶;而且要擴大義務,裝置容量要大於現行法規的10%。因為這部分2年就要檢討一次,能源局有沒有聽到民間的倡議?如果你們的講法還是那麼地被動,說只要去買憑證就好了,這樣的話,我實在很難期待你現在的回答。
發言片段: 14
李副局長君禮:第一個,這部分我們有開過公聽會,剛才委員指教的確實就是一些民間方面,特別是環保團體要求的,我們會在今年做一個檢討修正。
發言片段: 15
吳委員思瑤:會不會下調?
發言片段: 16
李副局長君禮:我們目前是準備要修正……
發言片段: 17
吳委員思瑤:會修正到2,000?
發言片段: 18
李副局長君禮:但是不是能夠像他所提的調到2,000或800,這部分我們還要討論。
發言片段: 19
吳委員思瑤:要勇敢、大破大立地調整,否則我真的覺得我們的政策都不夠積極、不夠勇敢。尤其我今天講的不是全臺灣的工業用戶,我知道很多傳產很辛苦,它不一定有能力去購買綠電、它不一定有能力去設置綠電,可是我們三大科學園區是國家級、世界級的,當全世界都需要臺灣的時候……
副主委,我這邊再進一步依三大科學園區中進駐廠商及自行設置再生能源發電的廠家數來做分析,竹科目前進駐廠商567家,自行設置的只有52家,也就是9%;中科153家廠商當中有39家設置,成績好一點,有四分之一即25%;而南科做得更好,221家進駐廠商中有69家努力去嘗試設置再生能源的發電設備,占比三成一。如果以廠家數來講,竹科只有9%、中科25%、南科31%,當然竹科是早期的,所以是依它的現地、它的設施設備來設置。但這就是我說的,你要給既有園區的既有廠商一套扶植跟誘因,新進的廠商也要給它,因為它是新進、新設的,機會可能會大一點;放大到新的園區來講,就更應當有強烈的政策誘因,你要分流,大家才會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如果以廠家數來講,再生能源設施、設備的建置仍有相當的成長空間,您同意吧?
發言片段: 20
主席:請國科會陳副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1
陳副主任委員宗權:我同意,我們現在在審圖的時候都已經要求新設廠商的廠房屋頂如果有適合蓋的可用面積,這部分我們一定會來增加;至於既有的廠商,我們現在也努力地在跟他們溝通,只要可以設的,條件……
發言片段: 22
吳委員思瑤:努力再努力好嗎?
發言片段: 23
陳副主任委員宗權:是。
發言片段: 24
吳委員思瑤:簡報上這張圖是淨零碳排作為新園區擴建計畫的必要DNA,新設園區有這麼多,我也覺得如果都只要求廠家自己設,這樣好像有點困難,我們由國家來統一設置新設園區的再生能源發電,請問有沒有可能?
發言片段: 25
陳副主任委員宗權:每個園區土地的使用……
發言片段: 26
吳委員思瑤:我知道狀況不一樣,但是有沒有可能?
發言片段: 27
陳副主任委員宗權:有可能,我們公有的建築物上面都會設,新開發園區在新廠商進駐的時候,我們都會要求。
發言片段: 28
吳委員思瑤:我今天站在這裡,心情是非常沉重,身為執政黨的委員,我真的希望我們的淨零碳排說到做到,而且是各個部門、公私部門一起來做。今天謝謝主席安排這樣的專題,讓我們可以有機會跟國科會及能源局大家一起在這裡探討這個問題,我就以我非常努力跟台電調閱10次資料所呈現出來的,三大科學園區的再生能源實際發電占比就是0.5%,無論如何,我都覺得這是不及格!不及格!不及格!我也不接受經濟部的說法,說它有困難,就用其他憑證的方式去處理,我認為在我們自己的園區,它是會被看到的,它是示範,如果由國科會主管的國家科學園區的示範性都不夠強,那我們怎麼要求其他企業、傳產在它自己的廠房、自己的公司、工廠努力做再生能源綠電呢?這是我要提出我們應當勇敢面對的真相,否則經濟部、能源局只能不斷地下修再生能源的年限跟預期的成果,我們不樂見這樣,臺灣要負起淨零碳排的國際責任,下一次在這裡,我希望我可以看到你們更積極的作法,好嗎?辛苦了,加油,謝謝。
發言片段: 29
主席:請陳委員培瑜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60
meet_id 委員會-10-7-22-7
speakers ["張其祿","林宜瑾","黃國書","鄭正鈐","張廖萬堅","吳思瑤","陳培瑜","鄭麗文","林德福","陳靜敏","邱顯智","林靜儀","陳椒華","萬美玲","陳秀寳","李德維","范雲","邱臣遠"]
page_start 407
meetingDate ["2023-03-27"]
gazette_id 1123601
agenda_lcidc_ids ["11236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經濟部列席就「科學園區因應未來缺水及缺電可能之對策,以及如 何與不同產業園區之資源強化合作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36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