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07

發言片段: 0
吳委員思瑤:(10時53分)次長,第一次質詢您,剛剛聽了您的一些答詢,您顯然也有相當的學生特殊狀況輔導的經驗,所以很期待跟您的對話。黑暗榮耀您應當沒看過,也知道吧!還是你有看?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教育部林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林次長明裕:我知道,在Netflix。
發言片段: 3
吳委員思瑤:我自己看了這整部的第一季和第二季,我歸納出跟我今天的質詢相關,就是一個發生在校園的霸凌事件,老師漠視了,所以演變成為老師也是霸凌的加害者,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師對生的霸凌,我們有沒有重重提起輕輕放下?黑暗榮耀的第二個重點,我看到的是,一個主要的霸凌者會串接他身旁很多相對比較弱勢的人,他原本只是霸凌的旁觀者,可是基於同儕的壓力,他也慢慢地一起加入、不知不覺,從沒有惡意到形成惡意,然後成為霸凌的加害者,就是這一部全球在討論的黑暗榮耀告訴我們的校園霸凌的基本樣態,所以我今天要跟您討論我們的防和制有沒有失衡,尤其師對生的霸凌有沒有真正的處置?
當然我還是要肯定一下,我擔任立委七年多來,反霸凌一直是我主要的、很重要的主張,不管是多次的質詢,我也召開了公聽會,也完成教育基本法的修法,還有教師法,跟教文會的委員共同來投入。在預算案的審查當中,我們促成了教育部進行霸凌事件的跨國性比較研究,以及提升了校園霸凌防制法的修訂,我們成功促成了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的升級,但是本席一開始都希望能夠有專法,但現在我們還是先以防制準則的升級修訂來面對,真的是時候了,讓我們再想一想需不需要有專法來處置。
此外,我們也成功促成了新興的網路霸凌的形式納入我們管制的範圍,以及擴大融入師對生的霸凌樣態,這是這幾年來教文會跟教育部共同的努力,我們還是有成績單。但是為什麼解決不了呢?5年成長2.84倍的各類霸凌,根據教育部最新的統計,5年合計有5,267件,成長2.84倍,其中肢體霸凌占37%,言語霸凌占34%,是前兩種最多的霸凌樣態。但是我也同意,我自己也嚴肅的認為,這都是失真的,這都有相當的黑數,這也只是校園霸凌的冰山一角,無論如何,我們的統計就是這樣,我們隨時都要提醒自己這是失真的,真的存在現實社會的校園霸凌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本席非常感謝兒福聯盟去(2022)年做了校園霸凌調查報告,其實我們要先認知「微歧視」是什麼,次長您知道「微歧視」是什麼?
發言片段: 4
林次長明裕:謝謝委員總是盯緊我們用最新的教育觀念來看待學校校園的每一個事件,「微歧視」是最近這幾年對於校園霸凌有關於更細膩的心理層面的探討,也就是Microaggression,目前世界各先進國家對於教育政策、師生倫理、學生跟學生之間的相處做更細膩的探討。
發言片段: 5
吳委員思瑤:次長有做功課,你有相當的專業。Microaggression就是在說,也許來自於不具惡意的行為、不自知的行為,他會從漠視別人、輕視別人到敵視別人,然後對別人形成負面的評價,或是不自覺的有羞辱的行為,所以我謝謝兒福聯盟完整的報告,我從它的完整報告裡頭學到一件事情,認識霸凌就要先認識微歧視這件事情。兒福聯盟的數字告訴我們,八成七的兒少在班上都看過同學被嘲笑或排擠,也許是非常輕度的霸凌,所以霸凌的旁觀者的這種經驗是普遍的。
第二,兒福聯盟的報告也告訴我們有三成二的兒少本身就有微歧視的想法或傾向,也就是因為好玩、因為同伴在起鬨、因為同儕的壓力,我真的對這個朋友不具惡意,可是我要加入大家一起來笑笑鬧鬧,他就會從隱性的加害者,慢慢不自覺、不自知的成為具體的、顯性的霸凌加害者,所以微歧視我們都要去認識它,因為唯有防堵微歧視、防堵間接霸凌、防制這種霸凌的旁觀者,才能夠真正去終結霸凌的加害者。但是我今天看了所有教育部的報告,我為什麼說你們是失衡的?你們都在講置、如何處置,預防提的非常、非常少。
微歧視無所不在,受害的樣態非常多元,您也可以詳看兒福聯盟完整的報告,這種微歧視,因為學生的外型、特質跟別人不一樣,也許太胖、也許太醜,這種因個人特質而遭受微歧視的受害者有47%會選擇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不是自己,也有27%的兒少會選擇去傷害自己,這些都是我們所不樂見的,所以微歧視絕對是霸凌的前奏或前端。你們全篇報告都在講,發生霸凌時要如何處置及如何因應,但我真的覺得要請你們好好地從防制微歧視下手。
對比霸凌和微歧視,學生的反應是什麼?六成的孩子看到真正的霸凌事件會告訴老師,但只有四成七的孩子看到微歧視發生時會告訴老師,兩者有百分之十幾的差距。同樣地,會行使其正義感勸說霸凌者停止霸凌的有五成,但卻只有四成會針對微歧視行使其正義感,更不要說實際干預或召集同學發揮善的力量去防制。學生對具體的霸凌和微歧視的反應都有百分之十幾的差距,所以只要我們能就微歧視防範得宜就能避免霸凌的不定時炸彈。
我要退回你們的這份報告並要求重寫,通篇都在講校園事件的處置,所謂「處置」就是發生霸凌後要怎麼辦、我們要怎麼幫助學生或是該怎麼懲罰不適任教師,可是你們都沒有就預防的部分好好思考。你們有委託國立臺北大學橄欖枝中心針對微歧視這一類的前端現象、尊重學生個人特質的差異事件、避免形成嚴重霸凌事件做出完整的報告,但你們今天交給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這份書面資料以及口頭報告都只在處置後端,試問要如何把防制當作要務呢?
發言片段: 6
林次長明裕:謝謝委員指教,我也認為書面報告不是那麼地周全,不過裡面也有提到防範的策略。
發言片段: 7
吳委員思瑤:你們只有講到教育宣導,讓大家知道霸凌的樣態而已啊!
發言片段: 8
林次長明裕:我承認,我們當老師的人,在學校的三級輔導裡,都不希望任何一位學生或孩子在班級上課時與校園生活中受到很大的委屈,所以對於委員指教的,以存在於校園的微歧視作為重視的起發點,這部分我們以後一定會再加強。
發言片段: 9
吳委員思瑤:一定要加強,因為這就是防制霸凌最佳的良藥。
發言片段: 10
林次長明裕:是,我瞭解。
發言片段: 11
吳委員思瑤:不要等發生之後再去修教師法,針對師對生……
發言片段: 12
林次長明裕:那些都是亡羊補牢。
發言片段: 13
吳委員思瑤:那些都是後端。我今天沒有時間講師對生的霸凌,下次再找時間跟你討論,但是我是真的非常嚴肅地認為,校園微歧視的新興現象才是我們要花更大篇幅和心力去著墨的部分。對於是不是要將霸凌防制準則升級以專法處置,我還是認為不要放棄努力。
發言片段: 14
林次長明裕:我們繼續努力。
發言片段: 15
吳委員思瑤:未來有機會再繼續討論,謝謝。
發言片段: 16
林次長明裕: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17
主席:接著休息5分鐘。
休息(11時3分)
繼續開會(11時9分)
發言片段: 18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
請鄭委員正鈐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38
meet_id 委員會-10-7-22-8
speakers ["張其祿","陳培瑜","黃國書","陳秀寳","張廖萬堅","萬美玲","鄭麗文","林宜瑾","吳思瑤","鄭正鈐","高金素梅","陳靜敏","范雲","游毓蘭","王婉諭","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鄭天財Sra Kacaw","楊瓊瓔","林靜儀","高嘉瑜","陳琬惠","賴香伶","陳椒華"]
page_start 379
meetingDate ["2023-04-10"]
gazette_id 1123901
agenda_lcidc_ids ["11239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針對校園霸凌事件應如何落實防範及處置,並建立公正機制及淘 汰不適任人員之相關作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39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