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248

發言片段: 0
吳委員怡玎:(11時19分)秘書長,我想請教一下,我們看到公務人員的招考,來報考的人就已經減一大半了,你覺得主要原因是什麼?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考試院劉秘書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劉秘書長建忻:看跟哪個時候的基期相比,第一個,最近的確在減少,我覺得這幾年少子女化的因素開始浮現,因為大專畢業生開始減少。
發言片段: 3
吳委員怡玎:跟100年相比的話,少了將近一半……
發言片段: 4
劉秘書長建忻:如果跟100年相比,這跟經濟景氣背景有關係,因為100年時大概是……
發言片段: 5
吳委員怡玎:所以你覺得是薪資問題、福利問題?
發言片段: 6
劉秘書長建忻:不是,我是說跟社會就業狀況有關連,100年時有一個高峰,一年大概有50萬人來考公務員,但因為當時剛好是金融風暴,年輕人薪資也低,所以那時的確很多人希望在公職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生涯。我們觀察如果民間就業景氣比較好的時候,薪資競爭會比較有利,來報考公務員的人就會相對減少,這是因素之一。
另外一個因素我想就是跟少子女化開始有一些關連,所以這幾年也是在緩步下降。
發言片段: 7
吳委員怡玎:其實我覺得有三個原因,剛才提到的薪資福利是一個原因;另外就是工作環境、工作氛圍是一個原因,上次你們有提到年輕人好像不大願意來考公務人員;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進去後,到底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這是我們現在所缺少的。
我們先從考試開始談起,因為考試是第一步,我們看到甚至有被交代改考卷不要改得太嚴,因為錄取率已經太低了,甚至去年地方特考到考率只有60%,總及格率只有9.5%,還有53個類科是沒有人錄取的。我覺得要先從考試科目來檢討,因為有些人可能有興趣,考試科目就代表工作環境是什麼情況、就代表什麼樣的人被排除在外,其實現在不只有公務人員,所有工作都一樣,強調的是在學校學的,甚至是準備考試的內容可能都不會在職場上用到,所以大家會覺得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準備這些考試。你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再學習能力,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其實現在很多機構的考試除了基礎學科之外,先確定有一定水準,再來就是考再學習的能力,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要跟一些專業人士來請教,是否可以以筆試做到,或是必須面試才可以做到,即測試這個人「可以做」的心態。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刻板印象,公務人員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我們要如何改變這樣的情況,這個人的心態必須不能夠覺得來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是問題來了,他可以做、可以改變。我覺得這可能是在考試內容上可以調整的,當考試內容呈現這樣的情況,給社會大眾的印象就不一樣了,民眾會覺得公家機關想要的人不一樣了,當然進去後還是既有的公務人員情況,但5年後、10年後的情況會很不一樣,裡面的人到底如何,我認為這是你們可以思考的方向。
接下來,去年其實鬆綁了專技人員轉任公務人員的限制,你覺得就算業界的人轉過來,薦任7職等、8職等的任用月薪大概是7、8萬元,在場的你們認為這樣真的可以多吸引一些人才嗎?有足夠的吸引力嗎?
發言片段: 8
劉秘書長建忻:如果跟業界的薪水比,還是要看專技的類科及市場的價值,不過跟原本的制度相比,原本的制度是不在乎他過去在民間的工作經驗,而是齊頭式的平等,我們這次的修法是希望可以用較高的職等、較高的薪資來吸引他。
發言片段: 9
吳委員怡玎:就像是我剛才提到的,一個是薪資福利,尤其是之前的年金改革,讓社會普遍覺得公務人員的保障已經沒有了,所以福利方面吸引人的點已經不見了;薪資的部分,尤其在專業科目上,普遍薪資已經比業界還低,我覺得可以加強的是在職訓練,老實說政府擁有的資源是比民間任何一個企業還多,假設這些想要從事專業的人進來,他知道政府機關所給予的訓練不比民間差,應該說比任何一間民間機關還要好。如政府的資訊設備也好、Data Center也好,全臺灣有哪一個民間機關會比我們還要大?連Google都沒有辦法比我們還大,對不對?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base,我們的資訊預算,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加總起來,會有任何一個民間企業比我們還要多嗎?不會。這是我們需要的人才,可是你如何在這個基礎之上,告訴他們來這裡,只要你的基本訓練夠,我給你比業界更好的訓練,並且這些訓練也不用我們自己訓練啊!當然可以請外面來訓練,能請國外或業界來訓練,但是我們要讓人家知道,你進來這個地方是一個很好讓你成長的地方,我們一直在想說如何從民間挖角這些人過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笑的思維,是不可能做到的。反個方向想,我們如何招考剛畢業、有衝勁、願意肯做、具有can-do態度的人進來,並讓他們有最好的專業訓練,讓最後這些人是民間想要挖角的,我覺得這還是比較可行的,但是你要從民間挖角,這真的是不可行的。
我覺得可以從考訓及培訓的設計方向去思考,我相信5年後,我們這些想要從業界挖來的,其實也大概是5年的工作經驗啊!老實說我相信,在公務機關5年,你給他最好的訓練、最好的資源,絕對不會比民間來得差,最後我們真的會像新加坡政府一樣,他們的公務人員反而是民間搶著要的人才,我希望我們從這個角度去切入,可以嗎?
發言片段: 10
劉秘書長建炘:簡單的回應委員,我完全同意委員的理念,第一個,我們過去考試的傳統模式,的確是過度重視記憶的部分,而不是用潛能去衡量一個人的未來性。而我們看到其他國家的作法已經有所不同,所以參考國外的資料研究或者考察報告中去比較其他國家的制度時,我們希望能夠在考試方法上能做更大幅度的調整。第二個,公部門可以提供給一個人才的歷練,這的確會跟民間業界不一樣,據我的瞭解,很多資安人員願意犧牲用比民間低的薪資來公部門工作,的確也是看重在國家從事相關工作,他的歷練和成長會有所不同。
發言片段: 11
吳委員怡玎:它的量體是非常大的。
發言片段: 12
劉秘書長建炘:對,沒有錯。
發言片段: 13
吳委員怡玎:最後,有關銓敘的問題。公務人員陞遷法這一次要修正,原規定留職停薪期間不得辦理陞任,要修正為育嬰留職停薪人員回來實際任職之時得陞任,而我們看到109年申請育嬰留停復薪人員的考績,非常有趣的是一般公務人員甲等比率大概是在7成5,而育嬰留停回來的人甲等竟然只有5成左右,這是什麼情況?一般長官就認為育嬰留停是一個負面的事情嗎?為什麼育嬰留停回來他的考績平均是低於一般的平均?請問一下銓敘部。
發言片段: 14
主席:請銓敘部周部長(兼任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15
周部長志宏:要看實際回復職務以後工作表現的狀況,委員的資料是指留職停薪回復原職以後,次一年度考績表現的統計嗎?因為我不太清楚統計的基礎是什麼?但是有可能,那一年工作是沒有考績的……
發言片段: 16
吳委員怡玎:部長,我舉個例子好了。
發言片段: 17
周部長志宏:你講的應該是是他復職以後的考績表現。
發言片段: 18
吳委員怡玎:這是復職以後的考績。部長,我跟你說,這個是從你們網站上調出來的資料,我會讓你知道這真正的來源是什麼,可是我想請你注意的是,如果你從各個部會、機關發現有這樣子情況的時候……
發言片段: 19
周部長志宏:如果這一個回職復薪的人,等於他回來時沒有一整年的工作表現,就會是用另考。
發言片段: 20
吳委員怡玎:都是用什麼?
發言片段: 21
周部長志宏:另予考績,就是任職滿6個月但是不到一年的是用另予考績,這數據可能是另予考績的結果。
發言片段: 22
吳委員怡玎:我是希望,雖然我們放寬了他可以陞任,但是考績看起來都比一般的還要差,這到底要怎麼陞任我不知道?所以你們可能要注意一下,現在少子化問題非常嚴重,對於新手爸媽我們一定要有特別的鼓勵甚至是獎勵,如果考績是這樣子打的話,我覺得你這個修法也沒有意義了。
再來,我舉個很實際的例子,過去我在倫敦金融機構工作的時候,我們每一年會公布部門中誰陞遷,其實跟公務人員狀況差不多,而那一年我們部門中只陞遷了一位,而那一位是正在請育嬰假的女同事,這一個升等就留給了他,等著他回來!這是很棒的事,雖然那時我覺得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現在少子化這麼嚴重,相對的是非常的鼓舞人性,我們應該要朝著這方向,訂定什麼樣的辦法,讓底下的公務人員或長官級的可以有這樣的思維去鼓勵,不然我們少子化問題真的不會解決,好嗎?
發言片段: 23
周部長志宏:事實上修法就是希望它成為可能,而且陞遷考績考量的通常是過去幾年的考績,不會是他回職復薪以後的啦!
發言片段: 24
吳委員怡玎:我知道,可是這個還是會影響,因為還是有一個比重,這個還是會計算進去,而你們看到這樣子情況的時候,可能要看一下到底是哪個機關、部會有這樣子情形比較嚴重。很簡單,你把數字調出來給大家看,大家自己就會摸摸鼻子改善了。
發言片段: 25
周部長志宏:好,我們來分析一下。
發言片段: 26
吳委員怡玎:謝謝。
發言片段: 27
主席:請林委員思銘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56
meet_id 委員會-10-7-36-9
speakers ["謝衣鳯","曾銘宗","賴香伶","鄭運鵬","王鴻薇","湯蕙禎","林淑芬","江永昌","陳椒華","吳琪銘","劉建國","吳怡玎","林思銘","楊瓊瓔","張其祿"]
page_start 149
meetingDate ["2023-04-17"]
gazette_id 1124201
agenda_lcidc_ids ["11242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處理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關於考試院及所屬主管預算凍結項目共12案;二、審查考試院 函請審議「考選部組織法修正草案」案;三、審查考試院函請審議「公務人員陞遷法部分條文草 案」案
agenda_id 11242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