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93
發言片段: 0 |
---|
蘇委員治芬:(9時30分)能源局擔負的責任確實會越來越重,國會議員也要做足功課。11月22日總統跟五大光電業者有一場座談會,當然提到一些問題,但是後來我發現那一些問題我在委員會陸陸續續提過,比如說能源專區能不能透過國土計畫的手段?能源專區到底有什麼好處?能源專區到底能不能排除人為或者是法制的因素?我去找幾個案例,不曉得部長有沒有看過,但是我相信能源局一定有看過這個資料。我舉一個荷蘭的案例,荷蘭大的風場基本上是沿著湖的堤防建造,一共有86台離岸與陸域風力發電,這個風場每年會產出14億瓩的再生能源,大概超過4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它對荷蘭的國家能源做出很重大的貢獻。但是我覺得這個還是次要的,主要的問題我想要跟部長溝通。風電場在該地區提供額外的就業機會,並為這個城市的居民和農民提供股權參與的選擇。這個風場是由三個子項目組成,其中兩個是陸域,一個是近海離岸。這樣的場景部長會不會覺得跟雲林縣很像?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經濟部王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王部長美花:委員好。是。 |
發言片段: 3 |
蘇委員治芬:非常像。其實看到網路上的這個資料時,我就會想到我的故鄉。臺西綠能專區有1,164公頃,其實我們原來考慮的都是太陽光電,但是後來覺得太陽能光電跟風電其實可以結合在一起,但是要怎麼樣結合在一起?我們從一些圖案可以看得出來,一個風力發電現場的基地,大概每一支需要五分地到七分地,以五分地到七分地來講,首先要用土方將魚塭填起來。在我來看,我們五分的農地也滿大的,一甲的一半就是五分地,如果幫你把土填起來,變成一支風力發電的基地,旁邊再種草,這個地景基本上我可以接受,而且它要有一定的距離,畢竟它是大型的風電。就地景上、地緣上來看,那邊是嚴重地層下陷區,想繼續做魚塭養殖的會繼續養殖,不想繼續做的人可以提供部分的魚塭地,填土之後變成這樣的景象,一千多公頃裡面就像這樣有這些風電。 |
我也跟當地的地主還有魚塭養殖業者談過,當然沒有全部,基本上,想像這樣的地景他們也可以接受。但是另外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現在臺西綠能專區的地已經變成丁種建築用地,但是還是卡在縣政府。卡在縣政府是另外一個問題,鄭文燦副院長有跟我提過,中央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否則綠能專區又變成丁種建築用地,我們要考慮未來5年、10年以後當地的地主要怎麼辦,如果都一直卡在縣政府怎麼辦?以張麗善擔任縣長這一屆四年來講,再卡四年有沒有道理?如果沒有道理的話,我們怎麼樣應對? |
荷蘭克拉默風場共有34台風力發電機,一支的裝置容量差不多可以到4MW、5MW,所以這一支3MW是比較小的,是屬於中型的,你看它就是這個樣子。部長也到過我們那邊,我跟著部長去至少兩次,假如你走在臺61高架橋上看當地的風景,會瞭解當地的景就很像這個。如果當地的景要有這個,老實講太多了,從麥寮、臺西到四湖、口湖,類似剛剛那一張圖片的景色非常多。我也曾經跟部長提過,如果按照國土計畫的立場,我們不與海爭地,臺61線以西,我們不敢講要還地於海,但是跟再生能源共存,讓土地可以再生利用,這樣的場景在當地有沒有可能實現? |
我在4月22日跟總統強調,我在意的不是再生能源而已,我在意的是當地農民在農地上的狀況,他們沒有辦法像都會的土地一夕致富,但是那是祖先留給他的土地,他的命運太具有韌性,所以還待在那個地方,他的土地有沒有可能轉換成某種價值,既能夠貢獻給再生能源,又可以協助他的經濟?一塊土地要怎麼樣複合式的使用?其實在農業縣,跟再生能源結合的政策真的可以非常有想像力,但是我們必須很有魄力的做。 |
其次,我們提到風能基金,風能基金要怎麼讓在地感受到,而不是電業法所謂的促協金?如果是電業法所謂的促協金,由公所還有縣政府辦理。我們來看基層的公所和縣政府,我們對於縣議員、鄉鎮民代表、鄉鎮長並不是沒有期待,問題是我們的期待每一次都帶來很大的挫折感。所以促協金到底要怎麼運作,我們可以參考國外。他們的風電基金怎麼運作?他們有點像國民的陪審法官一樣,基金裡面的成員必須透過一定的條件遴選、挑選出來,他才能夠進入基金。現在的促協金不是公所就是縣政府就對了,當地的居民毫無所感。臺灣雖然是一個選舉制的國家,但是離真正、成熟的民主政治還有一大段路要走,還有漫漫長路要走。風基金要如何運作?裡面的成員還有申請項目部長可以看一下,你看看他們的項目是怎麼樣,他們收到捐款的項目確實是用在地方,像住宅護理中心為居民購買,還有包括校園重建,還有自然景觀保護協會申請蜜蜂酒店和電動工具,還有村委會,連村里的花箱也在裡面,還有長者,他們會購買遊戲讓長者一起遊玩,類似這樣的品項,國外都有這樣的案例,確實用到地方,讓人民有所感。 |
現在促協金那一套還是硬梆梆的綁在那裡。這個你要怎麼推動呢?總不能就是因應綠蟑螂,讓司法這樣子進來,那有用嗎?我就跟總統講,你還是抓到小蟑螂,你沒有抓到大蟑螂啊!所以還是窒礙難行。我是看這樣覺得很可惜啦,就是一個好的政策,而且可以為地方帶來財富,為地方帶來不一樣的價值,可是為什麼每次我們要推這樣的政策,就會在當地造就另外一種型態的骯髒的政治文化?請部長去思考。我們看到國外很多案例,總統也特別提到機制的問題,這個機制的問題是怎麼樣去凸顯一個中央廉能的政府,然後下到地方,因為中央廉能,到地方我們也看得到一個乾淨的政治文化。以能源基地來講,全臺灣就只有我們臺西被劃入,已經有1,163公頃在那邊,所以當業者提出能源專區的時候,我就覺得心有戚戚焉,明明經濟部就已經處理好了,都已經劃在那邊了,就不要再談營農型,依我來看,如果雲林縣縣政府不是張縣長主政的話,我們的營農型,包括試驗型的營農型早就在雲林縣開花甚至可以結果了,就是很可惜啦。現在以農作來講,農民怎麼會賺錢?部長,無法賺錢,為什麼年輕人那麼少?年輕人為什麼要回去?所以那天總統的座談會也有業者提出來,說我們不是缺農地,我們是缺農民;為什麼我們的農業是缺農民,因為務農賺不了錢,沒有辦法養家餬口啦,所以他一定要兼兩、三種職業,部長,你知道嗎?他可能在做水電、泥水,還要兼農民,我們當地就是這樣子,所以請部長苦民所苦,好不好? |
發言片段: 4 |
王部長美花:是,委員非常用心,我們這個機制怎麼樣讓地方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參與,一起來經營綠能的部分,確實是可以再思考,這個也是最近我們在討論的方向。至於委員講的這一些促協金應該怎麼樣做會比較好,我們未來也可以再思考一下。 |
發言片段: 5 |
蘇委員治芬:謝謝部長。 |
發言片段: 6 |
主席:請廖委員國棟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194 |
---|---|
meet_id | 委員會-10-7-19-15 |
speakers | ["呂玉玲","林岱樺","蘇治芬","廖國棟Sufin‧Siluko","陳亭妃","陳明文","孔文吉","邱議瑩","陳超明","賴瑞隆","邱志偉","吳怡玎","邱臣遠","洪申翰","游毓蘭","劉世芳","蔡易餘","洪孟楷","楊瓊瓔","陳椒華","翁重鈞","蘇震清","廖婉汝","賴香伶","林德福","江啟臣"] |
page_start | 133 |
meetingDate | ["2023-04-24"] |
gazette_id | 1124602 |
agenda_lcidc_ids | ["1124602_00007"]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經濟部部長率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就「台電強化電網韌性相關計畫執行現狀、經費 編列與具體成效」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24602_0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