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77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思銘:(10時27分)謝謝主席。副主委,今天行政院要把原能會從二級機關降為三級機關,剛才很多委員也為此質詢副主委,其實從國民黨黨團的立場來看,我們真的是覺得讓人匪夷所思,也沒有辦法接受!把原能會降級併入三級機關核能安全委員會,我看到副主委今天的業務報告,你只說是要負責核電廠除役、核廢料處理的政策導向,我想這真的是跟世界趨勢反其道而行耶!所以我今天就三個問題來就教副主委,未來是否可能重啟核能?原能會的看法怎麼樣?以及我們核工人才又該何去何從?待會再請副主委回答。
依據法新社報導,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各國因擔心核安問題而減縮對核電的投資,但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由於能源供應緊縮以及歐洲努力要擺脫對俄國石油及天然氣的依賴,世界各國都正竭力尋找替代能源,對核能的偏好不斷的升高,如今的趨勢是再度傾向於核能發電,所以有許多國家現在已經重啟核電了,而且也興建新的核電廠,我國現在卻反其道而行,把原子能委員會這個二級機關降級為三級機關,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我國對於目前世界上大家都這麼重視的核能發展,竟然是要反其道而行,要把它降級!
我們再來看一下其他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網路媒體哈芬登郵報表示,在臺灣關閉了核二廠之後,今年夏天可能會發生嚴重大停電,夏天即將就要到了。去(2022)年11月初,我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應邀到美國史丹佛大學去參加加強美臺經濟夥伴關係研討會時,會議主持人史丹佛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教授戴爾蒙(Diamond)直言,臺灣淘汰核能簡直是瘋狂(madness)。也就是說,我國對於廢核的積極作為,在其他國家的眼裡,包含美國,都認為是非常不可思議,可以說已經把臺灣的能源發展完全踩在腳下。我國現在其實也沒有完全廢核,核一、核二廠停機後,目前我們就剩下臺灣最南端的馬鞍山核電廠(核三廠)目前尚未除役。我首先想請教副主委,如果未來天然氣、風力發電不夠,你認為是否應該重啟核能?請副主委就你的想法來回答,你不要跟我講法規,就你直接的想法。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原能會劉副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委員早。能源政策確實由經濟部負責,原能會因為是負責安全管制的,其實不應該去置喙,這點要跟委員報告。剛才委員有提到,現有的核工人才要何去何從,因為核電廠的除役大概要30年,核廢料可能要50年到100年,所以這方面的人才其實應該沒有問題,甚至很多業界都來搶,這方面應該我們還是要去培育人才的。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思銘:副主委,我剛才一破題就明確告訴你,因為現在要把原能會這麼重要的一個核能發展機關降為三級,現在行政院要把它降為三級機關,併入核能安全委員會,這樣一來,大家看起來就是你對核能的發展非常的不重視。你對於這些核工人才,我想我先把背景跟你講一下,我們培養一位核工的相關人才,我先問你,平均大概要花費多少時間?核工人才。
發言片段: 4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基本上如果是碩士的話就是6年,4年加2年研究所;博士的話大概要10年。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思銘:是。目前我們國內有哪幾個大學有核工系等相關系所?
發言片段: 6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清華原本有核工系,後來改成系統工程系,但是它有核工所,研究所的話,清華是有核工所的。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思銘:有核工所,但系的部分改成「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所以目前來講,這個系跟這個所就是我們培養核工人才的搖籃。
發言片段: 8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對。主要的,是。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思銘:國內其他大學有沒有?
發言片段: 10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其他可能有合作開學程。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思銘:等於我們還是延續過去,我看這個系所是1956年1月1號清華大學在臺復校,我們政府當時賦予它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原子能的研究人才。
發言片段: 12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是。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思銘:對,目前這個系所也沒有廢,還是在培養原子能發展的相關人才。
發言片段: 14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是,就是希望他們的人才能夠多元化,核工是其中的一個選項,其實他要走半導體、電子也很多……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思銘:那就變成沒有學以致用了,因為核工所就是要去對於原子能的……
發言片段: 16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它是系統工程。
發言片段: 17
林委員思銘:原子能的發展,就是我們希望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你剛才也講,未來不管有沒有廢電廠,這些人才還是要加以培育,不可能就讓他去轉業。
發言片段: 18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對,所以現在清華還有核工研究所,至於系統工程,他們是做……
發言片段: 19
林委員思銘:副主委,我想原子能研究所培育的主要分為工具及人才,工具就是原子爐,人才當然就是剛才講的清華大學的核能研究所,還有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的這些人才。培育的這些人才,到目前為止,從1960年代來算大概也有50年了,這些人才都培育出來了,未來如果核電廠除役之後,這些人才到底要何去何從?
發言片段: 20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事實上核工的人才來源是多元的,例如說我本身也不是學核工的,就是工作上,像我們現在的核能研究所,很多其他領域的進入核研所之後,他自然而然就……
發言片段: 21
林委員思銘:是,沒錯。副主委,我要強調的是,核能專業人力的需求並非只有核能發電,像你剛才提到核能發電廠的除役、用過的核燃料、低階放射性廢棄物的管制與處置、輻射安全與管制、放射科學與核子醫學的應用,還有輻射滅菌、定年考古等專業領域,都需核工人才的投入與協助,所以不是只有那兩個政策而已。
發言片段: 22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對,包括醫院也有很多輻射的人才。
發言片段: 23
林委員思銘:所以相關部會還是要好好的思考這些問題,不要讓我們過去50年培養、累積的這些具有核能相關實務經驗的人才,如彈指般就這樣很輕易地被捨棄了,要加以重視。以上。謝謝。
發言片段: 24
劉副主任委員文忠:謝謝。對,其實我們是多元化的來培養人才。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25
主席: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06
meet_id 聯席會議-10-7-36,22-1
speakers ["劉建國","曾銘宗","鄭正鈐","萬美玲","陳秀寳","鄭運鵬","賴香伶","吳怡玎","鄭麗文","吳思瑤","湯蕙禎","林思銘","林宜瑾","陳靜敏","張其祿","陳培瑜","林淑芬","張廖萬堅","范雲","江永昌","王鴻薇","陳椒華","黃國書","楊瓊瓔","吳琪銘","謝衣鳯"]
page_start 123
meetingDate ["2023-04-24"]
gazette_id 1124502
agenda_lcidc_ids ["1124502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司法及法制、教育及文化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content 一、併案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二)委員林宜瑾等20人、(三)委員黃國書等17人、(四)委員 吳思瑤等17人、(五)委員范雲等18人、(六)委員賴品妤等18人、(七)台灣民眾黨黨團及(八)委員 張廖萬堅等22人分別擬具「核能安全委員會組織法草案」案;二、併案審查 (一)行政院函請審 議、(二)委員林宜瑾等21人、(三)委員吳思瑤等17人、(四)委員范雲等18人、(五)委員賴品妤等 17人及(六)委員張廖萬堅等20人分別擬具「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案
agenda_id 1124502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