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96
發言片段: 0 |
---|
黃委員國書:(10時2分)次長好。為了提升國人的英文能力,行政院訂了2030雙語政策,國發會也找到了4年百億的經費,教育部為了配合國發會,也要推動大專院校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已經執行一年多,其實期程已經一半了,現在還在盤點,因為第二階段要再投入21億元,預計8月要上路。最近有很多團體包括教育團體,他們認為以目前的雙語政策實施的狀況,可能會影響到正常教育的發展,所以他們呼籲停止雙語政策,而連署2天就超過5,000人,教育部當然就必須在6月14日以前要回應,6月14日是下個月,馬上就要到了,我想瞭解一下,教育部你們如何回應?你們總是要回應嘛!你們要怎麼回應?已經在進行的雙語政策,比如說第二階段,教育部的大專院校的學習計畫要花21億元,這個具體的計畫應該都成熟了吧!要不要繼續推?這個部分可不可以請次長來回答?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教育部劉次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劉次長孟奇:跟委員報告,在大專校院這邊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在增建了,但是我要說明的是,其實這邊指出了這些問題,都是在執行上面要加以小心,比如說,大專校院的雙語的或者這個相關的計畫,很重要的,我們有三個原則,我們要確定它的學生是有足夠的條件,然後它的老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所以我們非常重視老師的培訓,還有學校配套,就講一個最基本的,如果學校要在必修做所謂全英的課程,它要確定它的學生的程度都到B2,也就是說,他的英文程度是夠的,否則我們就會要求它們雙開,中文跟英文一定要併開,很多學校要參與,他們也跟我們argue,可是我們堅持這件事情,學生必須要做選擇,它要準備好,老師的培育也要好,我想要在這件事情上去強化它…… |
發言片段: 3 |
黃委員國書:道理是這樣講沒錯,可是在教學現場執行會非常的繁瑣,我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學校可以這樣做,特別是我們要實施EMI全英文授課,剛剛次長也說了,高教端是雙語政策的重點投資階段,從2021年到2024年,未來我們還要砸下二十幾億元,以鼓勵大學實施EMI全英文授課,以目前臺灣的狀況來說,臺灣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多益測驗的評比上落後香港、馬來西亞跟南韓,2023年臺灣高教雙語論壇及臺大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如果要實施EMI全英文授課,會出現幾個問題,第一、英文能力不足,35%的學生修完大一英文之後還必須要再修習英文,第二、欠缺使用英語的環境,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三、缺乏EMI課程修讀的能力,有四成的老師認為學生的英文程度無法理解EMI課程的內容,第四、英語程度參差不齊,二成學生的英語達到標準,免修大一英文,但也有二成的學生必須要編入輔導班等等,這些都會在執行現場造成很大很大的困境,這些困境要如何去解決,這個要非常的務實,搞不好還有一些更細緻的SOP,不然各大學如果去執行這些計畫,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但又認為這樣可以達到提升學生英文能力的遠大目標,這要怎麼辦呢?為了要跟教育部申請到補助款,它只好造假,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普遍的現象,聽說有一些學校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很擔心高教雙語經費是不是會被濫用,所以教育部要不要建立一些機制?譬如說學校為了核銷其所領取的100萬補助經費,因為教育部對EMI的課程沒有認證的機制,教授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教授會打著EMI的名義上課,可是也許只有簡報有英文,其他部分不會用英文授課,因為學生也很難理解,如果教育部派人來督導的時候,那天那一節課就改用全英文上課,所以教育部要如何督導其實也是有困難,所以要怎麼樣去做好這件事情,雙語國家當然是我們很重要的目標,但是我們要怎麼做?次長剛才說過要達到這個目標,沒有錯,經費編列到位也很好,但問題是要怎麼執行?特別是在高教端,高教端如果都沒有做好,那國教怎麼辦?國教的問題又更複雜,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次長6月就要回應了嘛!我希望你回應的同時,可以提出更精進的作法,讓我們這些質疑的教育團體可以信服,並讓他們相信教育部的這一套辦法是具體可行且是可以完成的,包括高教司、技職司都應該要審慎地去思考這些問題,而且8月就要上路了,預算已經有了,但是6月你們要先回應,馬上就要到了,6月要回應之前,恐怕你們也應該完整的跟教文會做一些報告,我們都很關切這個問題。 |
雙語計畫第二階段的部分,我們也找了幾個學校,包括臺大、中山、成大以及臺師大,重點培育學院有25校41個學院,這個部分大概都是針對一般大學,技專院校沒有納入雙語計畫的重點學校內,我覺得非常可惜!楊玉惠司長不覺得很可惜嗎?重高教輕技職,我們臺灣的技職其實一直表現得很好,我們當然有需要幫他們打入國際啊!臺灣的技職其實有很多發展的可能,但我們現在缺乏跟國際的對接,像臺灣技職龍頭北科大、臺科大有那麼多傑出成績、傑出校友,他們有非常先進的技術,但卻沒有辦法獲得教育部國際盃的預算支持,這不是太可惜了嗎! |
不只雙語計畫,我也不知道教育部在高教深耕第二期的全效型計畫會不會把技專院校也漏掉了,我不知道!這個準備要推動了嘛!以目前的狀況來看,當然還是以臺、清、交、成為主,我對這個傳統沒有意見,但是除了臺、清、交、成之外,我們也應該把一些關愛的眼神放到臺科大、北科大吧!這些技職龍頭難道都不是教育部要重點扶植的高等教育嗎?我覺得非常非常可惜!這個部分可不可以請次長回答? |
發言片段: 4 |
劉次長孟奇:跟委員報告,關於剛剛委員提出的幾個問題,普及提升跟重點培育學校有所不同,普及提升的部分,我們不鼓勵他們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時候就去做EMI,我想這裡面有誤解,我們其實希望…… |
發言片段: 5 |
黃委員國書:你們要說明喔!好不好? |
發言片段: 6 |
劉次長孟奇:對,我們其實最近一直在跟…… |
發言片段: 7 |
黃委員國書:對,你們要完整的說明。 |
發言片段: 8 |
劉次長孟奇:對,因為重點培育才是我們在看EMI的地方,跟普及提升不同,普及提升我們只要求改革其本身的英語教育就好,所以委員也可以看得出來,學校對於所謂的雙語或是EMI計畫是有需求的,技專校院也很想加入,我們在下一期會特別注意到如何在技專校院有一個平衡,這一點我們會來注意。 |
發言片段: 9 |
黃委員國書:好,如果有的話,可不可以提出一些報告?可不可以?如果有一些規劃的話,我們也希望看到那個規劃。 |
發言片段: 10 |
劉次長孟奇:我們應該可以三個月提出報告。 |
發言片段: 11 |
黃委員國書:這個部分請楊司長要密切注意,好不好?非常感謝次長,感謝你也看到這幾個科大的表現。再來,最近高中大學階段的自殺比例還是在攀升,今年攀升到新高,這個問題會牽扯到大專院校是否應該要設心理假,目前有12所大學設心理假,當然我們也會很擔心如果大學設了心理假會不會變成學生蹺課的手段?中山大學有一個統計資料,他們有設心理假,可是用心理假來請假的比例其實是非常低的,非常低的比例,用每個月來算的話,有的是0,最高也只有4.1%,其實不多,我想問一下教育部的立場,大專院校可不可以設立心理假?如果要設的話該怎麼設?有沒有指引?總是要有一些指引嘛!是否應該去指導他們、協助他們?如果可以設的話啦!不然你就說不能設,現在已經有12個學校設心理假了,表示其他學校可能也有那個需求,那我們就應該想辦法去完善這個制度,如果要設心理假,那要做的配套可多了,包括是否應該保有隱私、去識別化、是否需要教師的同意、是否要附上就醫或其他的證明、學生請心理假之後學校要如何進行後續的關懷聯絡,這些都是要做的。 |
再來,大專院校的輔導師及學校的輔導人員的師生比什麼時候可以調降?其實這個我們已經倡議多時了,我們現在的比例是1:1200,美國是1:1000、澳洲是1:850,過去本席曾提過,也提出學生輔導法的修法版本,我的版本是1:900,之前潘文忠部長其實也同意往這個方向來努力,所以我想瞭解一下教育部的立場呢?你們認為該不該去調整學校輔導的師生比? |
發言片段: 12 |
劉次長孟奇:目前這個法應該已經過行政院法規會,就會送進立法院來,目前的方向是要調…… |
發言片段: 13 |
黃委員國書:調? |
發言片段: 14 |
劉次長孟奇:對,大概朝1:900的方向…… |
發言片段: 15 |
黃委員國書:1:900?好,就是用我的版本嘛!我們也希望教育部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剛剛要不要設心理假的問題,次長你還沒有具體回答。 |
發言片段: 16 |
劉次長孟奇:關於心理假的配套,我們最近在請學校跟專業輔導人員再充分討論,因為過嚴或過鬆都可能會產生弊病,那我們再跟專業輔導人員那邊討論。 |
發言片段: 17 |
黃委員國書:好,如果有具體的實施想法,可不可以提出一些報告?謝謝。 |
發言片段: 18 |
劉次長孟奇:好。 |
發言片段: 19 |
主席:請鄭委員正鈐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56 |
---|---|
meet_id | 委員會-10-7-22-15 |
speakers | ["張其祿","張廖萬堅","陳秀寳","吳思瑤","黃國書","鄭正鈐","陳靜敏","廖國棟Sufin‧Siluko","林宜瑾","范雲","萬美玲","王婉諭","陳培瑜","陳椒華"] |
page_start | 313 |
meetingDate | ["2023-05-10"] |
gazette_id | 1120752 |
agenda_lcidc_ids | ["1120752_00007"]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教育部、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行政院主計總處、銓敘部、財政部列席就「如何在制度上提 升公立大專院校治理效率,並強化大學自主及管理彈性,以增進高等教育競爭力」進行專題報 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20752_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