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139

發言片段: 0
高委員嘉瑜:(12時53分)部長好。因為最近有個韓國網紅企鵝妹在臺灣徒步環島,你知道這件事嗎?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交通部王部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王部長國材:高委員好。知道。
發言片段: 3
高委員嘉瑜:你有大概看一下直播嗎?
發言片段: 4
王部長國材:沒有看直播,但是我看到他很多的報導,到哪裡吃好吃的等等。
發言片段: 5
高委員嘉瑜:不只是吃好吃的,因為在直播底下都在推寫「行人地獄」,看了其實令人很痛心,甚至在網路上其實也有很多的討論都是關於這次這樣的環島,是不是對我們行人的交通做一個高裝檢,或者是不是揭穿政府交通安全的遮羞布?也就在這過程中,其實政府可以去檢視我們有沒有辦法讓行人有一個更安全的環境,無論今天是外國人在臺灣環島,或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去檢視這些問題,所以我覺得交通部必須要去了解,尤其是才剛發生臺南母女車禍事件,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而且非常痛心的事情,雖然部長今天有說行人穿越馬路的時候,車子應該靜止等等,但是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問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因為A柱擋住視線嗎?還是也有委員所說的是國家管理失能,或者是一個系統性的悲劇、交通規劃設計的問題?有關這個部分,部長到底有沒有去檢視這個事件發生的主因到底是什麼?
發言片段: 6
王部長國材:他就是左右轉的時候被A柱擋到,這是很多人在談的理由,包括在臺中,那位公車司機也是這麼講,就我們的想法,第一個當然就是在行人的環境,因為現在的行穿線太靠近路口,所以左右轉的時候都會用斜向去看到行人,我們在4月10日發函給二十二個縣市要求把行穿線從路口退縮3米到5米……
發言片段: 7
高委員嘉瑜:對,因為這個部分日本就已經有在做了,所以我們也一直推動,希望能夠強制要求退縮,但是你剛剛說要求地方政府做,地方政府會不會配合你來做、願不願意做,這又是一個問題,這就是大家要問的,法令要不要修法?交通部有沒有一個魄力去要求?我光是講一個我們內湖的案子好了,內湖有一個社區的土地當初依照容獎的規定,要求退縮人行道,在這樣一條人行道上,你會發現其實它的交通號誌只有一邊有,另外一邊沒有,另外一邊沒有辦法設置,因為社區人行道不給政府來設置交通號誌,所以在一個危險的路口,竟然只有一邊有號誌,一邊沒有。我們去協調了很多次,社區不願意同意就沒有辦法做,市政府也沒有強制力,所以類似的問題不斷出現的時候、交通危險不斷出現的時候,我們到底有沒有什麼相關的規定,無論是標線型人行道,或是相關的交通設施,有必要的時候,以公共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為考量,應該優先來設置時,應該要強制設置,這部分不管是道路的退縮,或是這些必要的交通號誌設置,我們都沒有這樣強制性的規定,有時候還要地方政府去拜託,當拜託也沒有辦法強制設置的時候,該怎麼辦?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初有容獎要求回饋捐贈做人行道,結果人行道不給設置相關的號誌、路燈,類似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
發言片段: 8
王部長國材:如果以公部門來說,在道路安全的設置號誌,它一定不能有一邊沒做,我覺得……
發言片段: 9
高委員嘉瑜:這個現狀就是一邊有號誌,一邊沒號誌,那麼你叫行人、叫民眾、叫車子應該怎麼走?
發言片段: 10
王部長國材:我是覺得這樣太危險了,所以這部分,我們再了解一下……
發言片段: 11
高委員嘉瑜:因為這個路口,我們已經去協調很多次,市政府的說法就是社區不同意,他們也沒辦法,這個號誌只能設置在人行道上,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你們也可以看到一輛車也直接就停在人行道上,類似這樣的狀況,這就是民眾的日常、臺灣的日常,我們所看到就是這樣,而我們有心無力,例如標線型人行道也是,我們也知道很多地方需要人行道,在社區的馬路上,但是人行道充滿著違停就算了,你要劃設人行道的時候,有時候也是要看地方的臉色、當地民眾的態度等等,也沒有辦法強制劃設,所以當你說以行人為優先,有需要設置時,到底有沒有辦法強制要求設置這些人行道,或者是這些交通號誌?
發言片段: 12
王部長國材:是,我們在4月10日發函給地方,裡面就談到標線型的人行道不能有占有的狀況,所以像這個部分,我們這一次給地方的指引也很清楚談到,你就是要留好行人的空間……
發言片段: 13
高委員嘉瑜:交通部具體的對策為何?我們知道不能,大家也都知道,但是事實上就是這樣,如何去要求改善、相關的立法強制的要求,或者如何移除等等,針對這個部分,我希望交通部能夠有一個具體的目標跟方向,多久內可以針對這個部分提出修法來要求強制設置?當有必要的時候,尤其是危險路段、交通事故常發生的地方,確實是有必要的時候,應該以行人的安全為優先考量,強制設置相關的交通號誌或是人行道,這部分應該要有相關的要求吧?
發言片段: 14
王部長國材:先講行人的部分,從5月開始,我們對二十二個縣市在做行人環境的視導,也會評分,委員所提到的這幾個課題,我會請我們整個視導小組特別去瞭解這個狀況,我覺得到最終就是在政府,不管是中央或地方的執行力,像委員簡報上右邊這張圖,如果對行人的干擾這麼大,比如被黑色轎車一擋,他就要走左邊車道,我是覺得這個部分,政府就必須有它的執行力來執行,不能因為沒辦法動,或是剛才談到……
發言片段: 15
高委員嘉瑜:對,我們都知道,但問題是在政府的執行力也有限的情況下……
發言片段: 16
王部長國材:第一個我們會透過評比來顯現這件事,然後於記者會上宣布這個狀況。
發言片段: 17
高委員嘉瑜:未來有沒有更有效的執法方式,像是科技執法還是以其他方式針對行人交通的部分提出更積極的作為?
同樣來看為什麼CNN說我們是行人地獄,而美國國務院甚至也在官網上說,到臺灣旅遊時,過馬路要特別注意,因為臺灣很多駕駛不尊重行人。數據也顯示,臺灣從106年到現在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也在逐年攀升,光是今年1月到2月,全國交通死亡事故就有73人,平均每天就有1人到2人死於交通事故。
跟OECD國家相比,日本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每10萬人中有2.6人,而我們的12.7人是日本的六倍,因此對於很多人提到而部長剛剛也說的,行穿線要比照日本退縮3公尺到4公尺,請問我們有沒有積極的作為以及相關的法律等?希望交通部可以趕快去做,而且汽機車也確實有未禮讓行人的狀況。
最近大家也提到關於行人安全的部分,其主管機關分散,法位階都不一樣,可以發現跨縣市的公路或標線是交通部管的,但市區的道路和人行道則是內政部營建署管的,這種分層負責但實際上卻會變成互踢皮球、權責劃分凌亂的狀況,導致事權不一、法規也不統一,這其實就是現在交通亂象衍生的原因。像日本就是統一法規、明定權責,與道路交通相關的法令會有專責的單位去處理,因此就這個部分未來會如何改善呢?
發言片段: 18
王部長國材:我們現在已完成了交通安全基本法的草案,草案中會把各部會要做的事、中央政府要做的事以及縣市政府要做的事都規定得很清楚,裡面也會包括未來的財源或組織,比如說未來可能在……
發言片段: 19
高委員嘉瑜:這部分什麼時候會提出?
發言片段: 20
王部長國材:運研所已經完成草稿,現在是由交通部在審,還請委員多支持。
發言片段: 21
高委員嘉瑜:大概要多久?根據你的目標,這個會期會送出來嗎?
發言片段: 22
王部長國材:應該是下個會期。
發言片段: 23
高委員嘉瑜:下個會期會送出來?
發言片段: 24
王部長國材:對,因為現在才剛完成,這個會期要送可能會來不及。
發言片段: 25
高委員嘉瑜:最後,有關騎樓到底能不能停機車的事情,其實各縣市政府的權限和規範都不一樣,像基隆最近是開放騎樓可以停機車,但很多地方其實都標準不一。誠如剛剛所講的,關於地方上的交通相關法規,當每個地方縣市政府都有不一樣的規定時,大家就難以適從,交通部對此到底有沒有一個態度?
發言片段: 26
王部長國材:因為各地的特性不一樣,有的地方會在騎樓作生意,現在初步的規定是,整齊線要留出1.5米的空間給行人,我們當然也會積極地讓機車退出騎樓,以空出完全的行人空間,這是我們最高的標準,不過很多地方在執行時也的確很困難,因為會有做小吃的店家等,但不管是做小吃,還是沒有地方可以停機車就停在騎樓,都一定要把1.5米人行道的空間留出來,我們現在都要求這樣做。
發言片段: 27
高委員嘉瑜:交通還是要以人為本,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去做,請更重視行人的權益,謝謝。
發言片段: 28
王部長國材:好,謝謝。
發言片段: 29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鄭天財Sra Kacaw委員及張委員其祿均不在場。
請何委員欣純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34
meet_id 委員會-10-7-23-9
speakers ["陳雪生","陳椒華","洪孟楷","李昆澤","陳歐珀","趙正宇","蔡培慧","傅崐萁","陳素月","林俊憲","邱顯智","許智傑","邱臣遠","江啟臣","楊瓊瓔","邱志偉","林靜儀","魯明哲","高嘉瑜","何欣純","劉櫂豪","張其祿"]
page_start 263
meetingDate ["2023-05-10"]
gazette_id 1125304
agenda_lcidc_ids ["1125304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交通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交通部部長王國材、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署長、內政部移民署署長、衛 生福利部次長、國家安全局副局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財政部關務署署 長就「小三通常態化、全面開放陸客來臺團體交流觀光、國人赴陸團體觀光及開放陸客金馬澎自 由行」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5304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