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85

發言片段: 0
劉委員世芳:(9時25分)委員長早,各位僑委會的同仁大家辛苦了!我今天要問的問題可能是集中在亞洲的部分,尤其以越南為主,剛聽委員長的報告,其實我們在有關僑教或者是僑生方面,不管是做輔導也好,或教育也好,都做得很不錯,但事實上還是有一些需要精進的地方,所以我順便請僑教處還有僑生處的同仁一起上臺。
我先跟大家講一個數據,目前臺灣跟越南有長久以來的往返,不管是因為婚姻的關係或是工作的關係,人數大概是30萬人左右,來看一下我們的統計數字,臺灣的外配如果不計入中國大陸或是港澳地區,越南籍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大概是20%、11萬人左右,我想很多在處理僑教和僑生的處長都很瞭解,我想瞭解的是商業週刊追蹤了20年的問題,在越南有一些越南媽媽,他本籍是越南籍,後來嫁到臺灣,不管是因為婚約的關係或是因為經濟上比較弱勢的關係,其婚生子女或非婚生子女都送回越南去生、去養,在這段超過20年以上的時間,我們有很多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越南籍新娘的小孩,他們所受到的教育跟臺灣比起來相差非常大,所以2005年出版的商業週刊裡面有提到,越南女子逃回越南,臺灣男方單方訴請離婚的案例那一年大概就有一千二百多件,假設有一千二百個小孩,大概80%都留在越南,我們必須要解決這個狀況,臺灣越僑總會有一位伍理事長請臺灣的官員去拜訪湄公河三角洲地帶的永隆省、後江省跟河內市,他們說永隆省大概有三百個孩子是臺越聯姻後送回越南照顧的,都是由年邁的外婆來照顧,因為越南幾乎是一個母系社會,其實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華文都不太會講,也因為越南是採取單一國籍,所以也沒辦法送到越南的公立學校去就讀學習越南文,所以等於是兩邊都落空。
同時,後江省的官員跟我們理事長報告說到後江省大概有七千多位越南新娘,有的嫁到臺灣,但是後來離婚,有的是逃逸的移工等等,也是都把小孩子送回越南養比較多,再加上河內也有這個狀況,他們還拜訪一位曾經是外交部的次長,他做了很多慈善系列,以前共產黨主政的時候,叫做越南祖國陣線,所以這些都是以往的越南官員所提供的數據,跟我們外交部所提供的數據落差非常大,我關心的是這些在越南生養但非越南國籍的中華民國國籍的小孩,他們的就養跟就業跟教育狀況其實落差很大。
請問一下,我們除了開辦一些華語文學校之外,難道沒有更好的精進方案可以協助他們嗎?譬如讓他們受更好的中華民國的國民教育,然後也可以到臺灣來就業,剛剛委員長提到,現在因為臺灣的經濟發展比較好,所以缺工非常嚴重,這些都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身分,我們希望他對於臺灣未來的就業也有所幫助,因為都很年輕,十幾歲或是將近二十歲左右,請問一下委員長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先幫他們解決他們在當地教育的問題,而且要給他們學籍,更何況要給他們學歷,而不是只有會華語文,看得懂中文、會講中文而已,然後其他都不會,請問委員長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僑委會徐委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徐委員長佳青:劉委員早安。謝謝劉委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臺越聯姻子女在臺灣的話當然跟所有一般的學生一樣,具有一樣的權利,但是一旦離開了國境,到了不同國家的時候,目前我們臺商在越南的分布從北到南大概有8到10萬人,所以各地事實上也有成立臺灣學校,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跟河內。
發言片段: 3
劉委員世芳:但是他們並沒有學歷,對不對?
發言片段: 4
徐委員長佳青:對,因為在臺灣高中以下都是基礎教育,如果在臺灣學校就讀,其學歷國內會承認,因為他們還是有跟教育部及我們有一些登記備案的狀況,如果他們要回到國內再銜接國內的高中、國中的時候,事實上是有這個資格的,但有些帶著孩子的越南籍媽媽如果不是在這兩大都會區,會因為距離遙遠,可能不見得可以找到這樣的學習機構,如果在大都會區域,基本上我們會很願意,不過近年來有一些改變,剛剛委員的資料是2004、2005年,近年移民資料因為有些更動,所以這些越南媽媽事實上現在已經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也都可以在臺灣長期居住,跟我們所有的國民一樣,所以他們後來又陸陸續續把孩子送回臺灣。
根據我們的瞭解,當時確實有一波這樣的情形,但是近年來他們又逐漸回到臺灣,一開始當然有一些困難,因為華語的程度還不是很好,但是到後面我們有進行補救教學,進入國中、高中後這個趨勢就逐漸地穩定下來,再加上越南的臺商近年來需要更多的臺灣幹部,所以這些孩子也能看到他們未來可能就業的方向,所以他們就很願意讓爸媽再把他們送回來臺灣就讀我們臺灣的學校,我們也會盡可能地宣導有華語能力是我們最基本的條件,如參加我們的產攜專班,或者是其他的僑生計畫。
發言片段: 5
劉委員世芳:委員長,我想大家都有一些精進的方案,但目前僑委會能夠掌握的人數還是不夠精確,你剛剛講到胡志明跟河內,我則是提到了永隆省、後江省,這麼多人,我們也擔心很多留在臺灣的越南籍媽媽或是當時來臺灣的時候,因為他們都是經濟上或是社會上的弱勢,真正能夠單獨把小孩子接回臺灣來養的真的不多,所以請僑委會是否可以跟教育部,尤其是在海外開設華語文班的再討論看看,有沒有可能在基礎華語文教育上去協助他們,讓他們願意回來臺灣,不管是就業或是就醫還是就養,讓他們可以很快的融入臺灣社會,如此也是臺灣另外一種勞動力的來源,或者是留在越南跟很多好的臺商工廠一起合作,促進發展臺越關係,但是目前這一塊仍然是混沌不明的,所以是否可以請僑委會負起這個責任,先瞭解一下整體的狀況,我們要怎麼樣協助他們,畢竟他們真的是中華民國的國民……
發言片段: 6
徐委員長佳青:我們會來跟內政部移民署及教育部等相關單位合作,先把資料弄清楚。
發言片段: 7
劉委員世芳:我們一起加油,好嗎?謝謝。
發言片段: 8
徐委員長佳青:好,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9
主席:請林委員昶佐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00
meet_id 委員會-10-7-35-18
speakers ["江啟臣","劉世芳","林昶佐","羅致政","陳以信","廖婉汝","溫玉霞","何志偉","湯蕙禎","王定宇","趙天麟","馬文君","邱志偉","蔡適應","邱臣遠","林靜儀","吳斯懷","張其祿"]
page_start 339
meetingDate ["2023-05-17"]
gazette_id 1125401
agenda_lcidc_ids ["11254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報告「因應世界經濟動能變化,運用全球僑力升級僑商能量、串連海 內外,壯大我產業人力之具體策略與進程」,並備質詢;二、處理院會交付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 預算決議,僑務委員會主管預算凍結案等16案
agenda_id 11254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