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250
發言片段: 0 |
---|
萬委員美玲:(10時3分)部長好!最近關於週休三日的議題可以說是炒得沸沸揚揚的,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支持,有他的說法,也有些人反對。 |
當然今天也要花一點時間跟部長來討論,因為這個議題出來以後,老師、學生和家長也非常的關注,尤其是我們看到東吳大學也開了第一槍,表示它支持。我想這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看,第一個就是在大學的部分,第二個是高中的部分,第三個是國中國小,我把它分成這三個是因為他們在課程、體制上面,各方面都有不同,當然我想支持與反對的意見都有。本席今天想要知道部長的立場是什麼,但是在知道部長的立場之前,我們必須要來談到,其實我們的教改從12年國教開始一路上來,到108課綱,尤其是素養上路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教育現場是一團混亂,補習班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同時補習班也是教改最大的幫忙者,本席擔心未來如果週休三日真的參酌來做了,對於我們學校裡面很多孩子們,他的作息會混亂,也會影響家長,同時對於一些弱勢的孩子,如果他們的爸爸媽媽沒有辦法配合週休三日,而他們卻是實施週休三日,將來他們要去補習班或是去才藝班等等,我覺得對於經濟弱勢的孩子來說,他們會變得更弱勢,所以第一個想請教部長,對於週休三日的看法是贊成還是反對?第二個,對於現在從國小到大學,或許大學的課程可以做比較彈性的調整,但是在國小、國中、高中的部分,現在課程時數是不足的,如果真的週休三日以後,我們是會縮短寒暑假的時間,還是會延長上課的節數,請問部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
發言片段: 1 |
主席:請教育部潘部長說明。 |
發言片段: 2 |
潘部長文忠:因為委員對這個議題很關心,所以委員剛才所反映的問題,也正表示社會各界還需要再做更多的討論,就政府部門來講也都是跨部門的,委員也提到不同年齡的孩子跟家長作息的連結,年齡越小跟家長工作的關係越密切,所以大概比較不宜單獨從教育的領域來看這些相關連動的問題。 |
發言片段: 3 |
萬委員美玲:部長,我打個岔,您回答到這裡的意思是還要跟家長的工作連結,但本席今天是提到,如果單從現在的教育現場來看課程的節數、課程的內容及我們有很多弱勢的孩子,這個區塊您怎麼看? |
發言片段: 4 |
潘部長文忠:因為剛才是大家普遍在談的,比較一般性的討論議題,就教育而言,學生受教的品質以及能力培養,每個階段都有目標的設定,我們希望要去實踐、達成學生受教育的品質跟基本能力的養成,這個部分是教育專業需要很深入去討論。 |
發言片段: 5 |
萬委員美玲:您回答完以後,我實在不太理解。週休三日之後對於現場的課程時數不足,你是準備要用寒暑假來補,還是要用延長節數,還是您根本就反對週休三日? |
發言片段: 6 |
潘部長文忠:沒有,因為這個議題大家才剛開始在做討論,我當然會回答很核心的問題…… |
發言片段: 7 |
萬委員美玲:部長,我提醒你一件事,教育是百年大計,雖然跟其他的議題有關聯,但是您更要長遠地去看這件事情,現在雖然才剛開始討論,可是你不知道這個議題後面會不會真的去實施,所以你現在就應該要未雨綢繆,就應該做長遠的計畫。 |
發言片段: 8 |
潘部長文忠:所以我剛才跟委員報告,那是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我們當然應該要讓孩子得到應有的受教品質,以及需要培養各階段國民的基本能力,這個是教育最核心要討論的。 |
發言片段: 9 |
萬委員美玲:部長,原則跟宗旨你都可以掌握,但是本席希望今天提出這一些問題點,你回去以後還是要全盤的、長遠的去思考這件事。 |
再來我要跟你討論,最近教育部的統計顯示,近10年來,我們高中生的人數從35萬減到29萬,少了6萬人;高職生是從46萬跌到了26萬,大減20萬人,比例也從56.39%降到47.3%。本席用這些數字說明我們高職生的人數大幅下降,它連結到的可能就是現在科大招生遇到很多的困難跟窘境,面對現在技職學校招生報考人數逐年銳減,而且10年來,到現在也接近腰斬,對這種狀況教育部有什麼樣的政策、有什麼樣的策略可以協助技職學校來撐過少子化的危機?還是都等著他們專輔退場? |
發言片段: 10 |
潘部長文忠:因為從更長的數據可以預估到生源減少,在這種情況之下,教育部對所有大學校院或技職校院一直在努力,在過去學生招生的經驗裡面,很多國家的學生對參與臺灣的技職校院或大學相當期待,所以這幾年疫情期間,確實學位學生的人數是呈現穩定的成長,當然對於少子化的努力政府有在進行,在這個階段我們也一直鼓勵,對於可以馬上努力的部分,包含對這些境外學生做國際招生的相關措施。 |
發言片段: 11 |
萬委員美玲:部長,聽起來這個問題一時半刻你還沒有想出一個可以很快速解決的具體辦法,但我們還是要去做啦!除了用各種方式去增加技職生之外,最近我的服務處接到一個選服,我覺得很值得我們在這裡做一個討論。因為教育部在103年的時候函釋明定,普通科應屆畢業生不可以報考四技二專日間部,也因為這個規定,所以每一年技職院校針對特教生舉辦的特教獨招也一樣規定,應屆畢業的普通科特教學生是不可以報考的,隔一年當然可以。這個用意在剛開始的時候是我們要保障這些職校畢業的學生,但是以本席的選區桃園市為例,普通高中提供的特教資源比較充足,所以很多的特教孩子唸普通高中,可是當這些孩子面臨升學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就近入學,尤其是特教的孩子,可是桃園有辦理特教獨招的學校非常少,桃園只有龍華科大跟南亞技術學院,鄰近的外縣市恐怕也只有醒吾科大,非常的少,我們看到這張表,有辦獨招的一般大學大概是10個學校左右,技職學校有達到21個學校,所以當時就有特教的孩子希望能夠去參加技職的獨招,可是被迫一定要停一年。 |
部長,我們剛剛在討論技職的學校現在招不滿,如果今天是爆滿的情況資源有排擠,本席今天在這裡也不敢把這個拿出來討論,可是現在私立的技職學校沒有招滿,很多特教的孩子們可能在科大有找到他覺得可以去唸的科系,可是卻要受限停一年,而這一年間特教生的家長又沒有辦法去照顧他或有好的安排。依照我的瞭解,過去各大專院校辦理的獨招除了國立大學有招滿之外,其他的技職院校根本沒有招滿,所以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討論看看,在技職院校目前招生不足的情況之下,在獨招的部分可以開放給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的特教生來參與? |
發言片段: 12 |
潘部長文忠:委員提的是特教學生? |
發言片段: 13 |
萬委員美玲:特教。 |
發言片段: 14 |
潘部長文忠:如果是特教孩子,基於他學習、就學的方便性等等,我覺得可以來做一個討論,至於剛才委員比較的這兩個體系,確實是有對接的,但是對於特教生我覺得是應該朝更多方面來努力。 |
發言片段: 15 |
萬委員美玲:謝謝部長支持,我也跟你提一下,現在技職院校擴大招生的這個部分,除了申請入學有收高中應屆畢業生之外,另外還有特殊選才、技優保送及甄試,還有進修部的單招都可以收高中應屆畢業生,因此我認為,剛剛我們提到特教生有比較特殊的需求,再加上技職學校大專院校的部分現在也招收不滿,我覺得這塊是不是可以來研議,在獨招的部分不要再有一年的限制,讓普通高中的特教學生同時也可以參加技職或專科學校的獨招? |
發言片段: 16 |
潘部長文忠:因為112年的招生目前招生簡章等等大概都公布了,但是後續我會請學特司跟技職司研議,尤其是對特教學生這部分,我認為應該要把這樣的機會再打開,否則對他們來講是比較不便。 |
發言片段: 17 |
萬委員美玲:我覺得今年簡章都出去了,就不要去影響,但是這樣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不可以研擬從明年開始這樣處理? |
發言片段: 18 |
潘部長文忠:像委員開宗明義就講了,我們也希望這兩個體系能夠比較衡平的發展,對於一般生,這方面當時的設計是有所考慮。 |
發言片段: 19 |
萬委員美玲:我指的是特教學生。 |
發言片段: 20 |
潘部長文忠:至於特教學生,我覺得我們應該為他特別來考量。 |
發言片段: 21 |
萬委員美玲:好,謝謝部長支持,我們也希望看到這個辦法趕快出來。 |
發言片段: 22 |
潘部長文忠:我們儘快來研處,希望能夠有機會在113學年將這個機制建立起來。 |
發言片段: 23 |
萬委員美玲:好,感謝部長對特教學生升學的重視。 |
發言片段: 24 |
潘部長文忠:這是應該的,謝謝。 |
發言片段: 25 |
主席: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62 |
---|---|
meet_id | 委員會-10-7-22-16 |
speakers | ["范雲","鄭正鈐","陳培瑜","陳秀寳","林宜瑾","萬美玲","張廖萬堅","黃國書","吳思瑤","鄭麗文","張其祿","王美惠","鄭天財Sra Kacaw","廖國棟Sufin‧Siluko","陳椒華","王鴻薇","高金素梅","王婉諭","陳靜敏","楊瓊瓔"] |
page_start | 1 |
meetingDate | ["2023-05-17"] |
gazette_id | 1125502 |
agenda_lcidc_ids | ["1125502_00002"]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一、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列席就「如何強化友善校園,織起社會 安全網,守護『兒少照顧者』權益」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二、處理或審查112年度中央政 府總預算有關教育部主管預算解凍案19案 |
agenda_id | 1125502_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