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367

發言片段: 0
鄭委員麗文:(10時45分)今天我們特別關心兒少照顧者,最近有兩齣劇非常有名,鬼滅之刃和華燈初上,劇中的主角炭治郎和子維剛好就是很典型的兒少照顧者,當然這兩齣劇最後這兩位主角都有相當正向的發展,但是在現實當中恐怕不是每個孩子都這麼的幸運。所以今天我們特別來關心兒少照顧者,重要的是,第一、我們要先找到兒少照顧者,到底要符合什麼樣的型態叫做兒少照顧者?其實家庭型態是非常非常複雜的,雖然衛福部針對脆弱家庭個案、兒少保護個案有做一定的統計,但我們也認為可能還有很多的黑數,當然要找到這些案例在過程當中會有一些實際上的阻礙跟困難,而且恐怕不是只有脆弱家庭和受虐兒才有兒少照顧的問題,兒少照顧的問題恐怕還超越這兩個範圍很多,所以,第一、除了學校端跟衛福端之外,恐怕要先趕快建立一個平台跟機制有效的找到兒少照顧者。
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因為經濟弱勢,所以小孩子才需要照顧其他的小孩,甚至於照顧家裡面的大人,但其實所謂的經濟弱勢是很模糊的,譬如有很多例子是父母正在離婚當中,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家庭經濟能力很不好,孩子必須要擔負起照顧家裡其他的小孩甚至老人或病人,而是因為父母在情緒上面根本無瑕顧及其他人。像我就認識一個朋友,他母親罹患很嚴重的憂鬱症,他從小上學每天都提心吊膽,不知道媽媽在家會不會尋短,最後媽媽就是尋短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兒少照顧者不只是真正在照顧其他人的生活起居,另外一個層面恐怕還有很龐大的情緒壓力,面對照顧他的爸爸、媽媽的情緒,但他們家是沒有經濟問題的。所以第一個要請教育部跟衛福部去注意的就是,恐怕現在的機制並不足以真的把兒少照顧者都找出來。在學校的部分,我看到教育部的報告就是訪談,每個學期導師都會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那怎麼樣能夠找到真正需要協助的學生,然後讓整個社福的網絡能夠進入跟介入,恐怕還要幫老師們做很多很多再教育的工作;另外找到了之後,還必須瞭解這些兒少照顧者的需求,所以教師跟他的同儕如何能夠找到兒少照顧者,讓他們接受協助?還有就是不要排擠他們、歧視他們,因為現在的家庭型態真的很多、很複雜,很多孩子根本不懂得怎麼求助,或者是他很自卑,甚至在學校會被霸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傳統的教育之外,將教育的心力和資源放在這上面,提供更多的輔導,而不是簡單的說孩子的EQ就可以帶過去的。
本來這個社會就很複雜,從小到大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跟我們成長背景不同的同學、鄰居、家人、同事,我們到底應該要怎麼跟他們相處,適時的提出我們的協助?而不是排擠、欺負、霸凌、歧視或漠視,這個東西恐怕也是教育部跟衛福部必須攜手一起面對的。除了我剛剛說的之外,現有的體系裡面似乎並沒有把兒少照顧者找出來,然後瞭解他們需求的機制,並在我們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對他們真正的需要提供一個支持。
還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因為我看之前部長也有回答過其他委員,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重視這個問題,找到解決之道,因為這對他們的一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最近在討論很多例子,就是大人,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18歲以下的孩子,其實有很多大人照顧者的長照悲歌,即使是大人都無法承擔長期的體力跟心理上面的壓力,最後殺人或自殺,就是他殺掉被他照顧的人,然後自己尋短,像這樣的悲劇一直不斷的在臺灣社會裡上演,更何況是18歲以下的孩子,他們不一定有能力去殺人,但很有可能他們會自己去尋短,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最早的時候就找到他,當問題還沒有累積得這麼嚴重的時候,或者是他已經度過了他的成長時期,可是他成人之後心裡面永遠留下了陰影。
接下來我想要問的就是,我剛剛說了,兒少照顧者的家庭恐怕大部分並不符合我們所謂的絕對弱勢,或者被他照顧的人恐怕大部分也不符合現在的長照標準,有時候他要照顧的是健康的小孩,例如他的弟弟妹妹,或者就像我剛剛說的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也沒有糟到無法生活,問題是因為大人們自己有病,有心理上的問題、複雜的家庭衝突矛盾,導致疏於照顧,於是家裡頭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落在老大或老二身上。我想請教一下衛福部,因為我們要照顧這個兒少照顧者,首先他們家裡頭可能有這些所謂精神障礙、心理障礙或身體障礙的人,如果他們得到一定的照顧的話,兒少照顧者當然就卸下了他的重擔,問題是他又不符合你們所定義的弱勢家庭、長照的標準,那怎麼辦呢?你們的做法是什麼?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衛福部李次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李次長麗芬:謝謝委員,所謂的兒少照顧者不一定是照顧長者或生病的家人,他有可能是照顧他的弟妹。
發言片段: 3
鄭委員麗文:對,就是大娃娃照顧小娃娃。
發言片段: 4
李次長麗芬:很謝謝委員關心這個議題,因為在脆家裡面就有兒少、有不利處境,這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可是在不利處境這個部分,我們會再把它細分,就是說他是不是一個照顧者,或他扮演照顧者的角色,照顧的是尊親屬還是卑親屬等等,我們都會希望能夠跟教育部再把這個指標釐清楚,透過教育系統、民政系統或長照系統,我們都希望能夠透過現在的一個平台叫做「弱勢e關懷」通報進來,通報進來之後,我們社福中心的社工就會開始去做訪視評估,然後再看看這個家庭需要什麼服務。
發言片段: 5
鄭委員麗文:換句話說,如果他本來不符合長照或弱勢家庭的標準,可是因為家裡有一個兒少照顧者,很可能就符合另外一個……
發言片段: 6
李次長麗芬:他符合脆弱家庭有兒少處於不利處境這樣的標準。
發言片段: 7
鄭委員麗文:然後就可以協助這些應該要被照顧的人。
發言片段: 8
李次長麗芬:是。
發言片段: 9
鄭委員麗文: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剛剛講的,其實有時候是家長應該要負起責任跟義務,可是他卻沒有負起責任跟義務,譬如他們正在鬧離婚,可能兩個家長都是經濟能力沒有問題的人,但是他們卻長期忽略了他們的孩子,所以他們的孩子要去照顧更小的小孩或老人,那麼就這個部分,如果社會福利團體沒有辦法積極的介入,我認為是不是要協助相關的法律體系甚至於警察體系課以這些不負責任的父母一定的責任?你懂我的意思嗎?譬如他應該要請保母,他們其實是請得起保母的,或者是他們家有老人需要相關的醫療照顧,他們其實是有經濟能力的,可是因為他們疏於照顧或是其他各種複雜的問題,所以他們沒有負起這個責任,而把這個責任丟給孩子。此時我們應該要從另外一個層面積極介入,但也不是包山包海,全部的社會福利制度統統都包了,用國家預算幫他們養家裡面所有的大大小小。對於脆弱家庭,社會福利一定要積極地介入,不要遺漏,但是如果家裡面經濟條件是夠的,完全是因為父母疏於照顧的話,是不是也應該積極課予這些父母應該要有的責任?
發言片段: 10
李次長麗芬:跟委員報告,其實疏忽照顧也是兒少保護的類型之一,所以這個部分我們會透過兒少保護的系統,可能會要求父母要盡一定的責任、聲請保護令或要他們接受一定的親職教育,我們會從兒少保護疏於照顧的部分來處理,要求家長一定要盡到他們的親職責任。
發言片段: 11
鄭委員麗文:謝謝,接下來希望教育部及衛福部在網絡上面的連結能夠更加強,趕快建立一個專業的體系,給予學校足夠的資源及訓練,讓他們能夠及早找到這一些需要協助的兒少照顧者,並且滿足他們的需求,謝謝。
發言片段: 12
李次長麗芬: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13
主席:請張委員其祿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62
meet_id 委員會-10-7-22-16
speakers ["范雲","鄭正鈐","陳培瑜","陳秀寳","林宜瑾","萬美玲","張廖萬堅","黃國書","吳思瑤","鄭麗文","張其祿","王美惠","鄭天財Sra Kacaw","廖國棟Sufin‧Siluko","陳椒華","王鴻薇","高金素梅","王婉諭","陳靜敏","楊瓊瓔"]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3-05-17"]
gazette_id 1125502
agenda_lcidc_ids ["1125502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列席就「如何強化友善校園,織起社會 安全網,守護『兒少照顧者』權益」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二、處理或審查112年度中央政 府總預算有關教育部主管預算解凍案19案
agenda_id 1125502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