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111

發言片段: 0
林委員昶佐:(9時23分)主委早安。我想就今天報告內容裡面遠距看診的部分跟主委、處長再討論一下,從今天報告內容看起來,2021年到2022年榮院支援榮家門診診次從1,103次下降到869次,看診人次也從兩萬多人下降到一萬多人,這個下降的幅度,是不是應該就是疫情?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直接去支援的看診人次下降的原因。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退輔會馮主任委員說明。
發言片段: 2
馮主任委員世寬:委員早安。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我們遠距醫療已經施行了非常純熟,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榮院也有派醫生到各個分院,還有到榮家去支援看病,我們講的重點部分都是像肺病這些的,但是我們牙科、眼科、皮膚科等等也有去支援,減少榮民們去醫院的次數。
發言片段: 3
林委員昶佐:對,我看遠距會診的人次是增加滿多的。
發言片段: 4
馮主任委員世寬:是的。
發言片段: 5
林委員昶佐:對,本來只有臺北榮總跟板橋榮家試行,到111年的時候中榮和高榮所轄的榮家也都加入……
發言片段: 6
馮主任委員世寬:都開始了。
發言片段: 7
林委員昶佐:這裡主要在講的「遠距」跟我們在疫情期間講到一般醫療院所的「遠距」意思不太一樣,我們講的是在榮院醫生和榮家診間裡的遠距看診,對不對?
發言片段: 8
馮主任委員世寬:是的。
發言片段: 9
林委員昶佐:如果我們沒有加以釐清的話,就稍微會有一些混亂。在此我要討論的是,因為在後疫情時代,這在其他的醫療院所也都有在討論,這是在疫情期間所建立的方式。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榮院和榮家之間的遠距,但榮院在疫情期間其實也有針對一般人遠距看診。
發言片段: 10
馮主任委員世寬:是的。
發言片段: 11
林委員昶佐:我想再釐清一下,現在是不是先把對一般人的遠距收起來,但對榮家的遠距卻還有?可是榮家本來也可以收一般人,所以一般人去榮家的話,也可以接受遠距嗎?還是只有住在榮家的住民可以?
發言片段: 12
馮主任委員世寬:原則上是以住在榮家的為主。
發言片段: 13
林委員昶佐:一般人是不是沒辦法?
發言片段: 14
馮主任委員世寬:要分級,如果主治醫師認為這個人需要追蹤的話,也會以遠距定期檢查和報告。
發言片段: 15
林委員昶佐:因為我大概也跟會內的人討論了一下,基本上會定期到榮家實體看診的大概只有某一部分的醫生,但是在現場看了一些狀況後,發現可能要藉由遠距看診或到榮院接受遠距看診,然後再去協調看看有沒有必要真的親自過去,沒必要的話就採遠距看診,這就是你們建立起來的一套系統,對不對?
發言片段: 16
馮主任委員世寬:是的。
發言片段: 17
林委員昶佐:我現在要講的是,這跟疫情無關,但在疫情期間你們其實已經建立了一個流程,這個流程在疫後的時代其實可以繼續留著,這是我想給大家的建議。我們知道很多長輩都有慢性病,或是每次都要拿處方箋,其實整個就診的過程或流程是很簡單的,而且這也包括一般民眾,一般民眾可能也會去榮家或去榮院拿,所以疫情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某種流程,未必到了疫後時代就全部要取消,既然你們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建立起一些遠距了,除了針對榮家的住民以外,針對一般人在疫情期間建立出流暢的流程是不是也可以留下來,方便非榮家的住民可以遠距的方法來處理?我覺得這是大家現在都在討論的,甚至是各行各業都在討論的。
發言片段: 18
馮主任委員世寬:報告委員,當地的居民和住在榮家的住民的關係已經密切到像一家人一樣了,我們有門診,他們看診也會來這裡,但是衛福部在3月28日好像有規定要停止遠距醫療,都要用健保給付等,不過我覺得委員的建議很好,我們不是要違規,而是在必要的時候用遠距醫療才比較方便。
發言片段: 19
林委員昶佐:這就是我剛才在提的,我們其實不是只針對榮總在討論,也針對其他的醫療院所,甚至是針對其他的各行各業,對於我們覺得已經很方便的,在疫情期間建立起來未必要面對面的流程,像榮總本來就有很多長輩會去,也許有些長輩在疫情期間發現遠距就醫很方便,沒必要在疫情過後就結束。如經檢討覺得這些拿處方箋,以及遠距看診的人並不會造成其他不必要的問題,這個制度其實就可以延續,對於這樣的經驗,我覺得榮總就應該要好好地和衛福部討論。
發言片段: 20
馮主任委員世寬:我覺得委員的建議非常好,我們會酌情繼續延續。
發言片段: 21
林委員昶佐:這部分還請給我們一份簡單的報告,研擬你們認為在疫後時代可以繼續留著的措施,然後我們再一起討論,我們也可以跟衛福部溝通。
發言片段: 22
馮主任委員世寬:好的。
發言片段: 23
林委員昶佐:另外這個題目,上個會期我們其實也討論過,也就是強化偏鄉醫療照護的部分。在偏鄉公費醫師留任計畫中,當時處長是回復,因為當時實際補助人數不足也不如預期,於是就向衛福部爭取放寬補助的對象,預估補助公費醫師的人數會朝向到59人,請問後來有達標嗎?
發言片段: 24
主席:請退輔會就醫處張處長說明。
發言片段: 25
張處長仁義:這方面我們做得很好,前年因為剛開始,所以訂出的標準比較嚴格,後來衛福部已經核予我們54個員額。
發言片段: 26
林委員昶佐:也就是比我們原本編的53人還多嗎?
發言片段: 27
張處長仁義:對,在經費的運用方面是沒有問題的。
發言片段: 28
林委員昶佐:因為我看本來是稍微下修到53人,經費為7,300萬元,現在如果人數還增加,經費也調度得宜的話,我覺得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在成效上,從去年到現在我們最主要在溝通的除了錢以外,還有要怎樣針對這些願意到偏鄉服務的醫師,讓他們的職涯發展可以有整套更好的規劃。我知道這個計畫應該是到今年底就要結束了,對不對?
發言片段: 29
張處長仁義:謝謝委員關心,我們會和衛福部持續努力,因為我們目前的成效,尤其是退輔會這方面做得還不錯,所以會和衛福部看下一個階段……
發言片段: 30
林委員昶佐:這就是我現在要跟你說的,我看期程是到今年,所以也滿想知道未來的規劃。
發言片段: 31
馮主任委員世寬:我們會去爭取。
發言片段: 32
林委員昶佐:好,請再把對未來的規劃給本委員會的委員一份好嗎?
發言片段: 33
馮主任委員世寬:好的。
發言片段: 34
林委員昶佐:謝謝。
發言片段: 35
張處長仁義: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36
主席:請羅委員致政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4
meet_id 委員會-10-7-35-19
speakers ["江啟臣","林昶佐","羅致政","陳以信","吳斯懷","廖婉汝","劉世芳","王定宇","趙天麟","何志偉","李貴敏","蔡適應","邱臣遠","林靜儀","馬文君","吳欣盈","張其祿","湯蕙禎"]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3-05-18"]
gazette_id 1125801
agenda_lcidc_ids ["11258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報告「面對高齡化時代,榮院醫療服務整合發展暨榮家 長照能量建置與運用規劃」,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58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