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478

發言片段: 0
陳委員培瑜:(11時11分)院長早安。我們還是快速切入主題,其實在我剛開始上任的時候,就有跟院長討論過一些很重要的題目,也受到院長的支持,包含中研院的Open House,我們查到2021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改由線上舉辦,但是迴響非常好,到了2022年,因為疫情稍微開放了一點,所以中研院有實體活動1天、線上活動2天,同時相關的短講也非常多,關於一般民眾對活動的觀感或他們的迴響,院長在這個部分得到的回饋應該都是很正向的吧?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發言片段: 2
廖院長俊智:陳委員好。是的,院區開放行之有年,每年都是全國科普最盛大的嘉年華會,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人次到院參訪,所以這方面我們獲得的迴響是非常正面。
發言片段: 3
陳委員培瑜: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不可以加碼要求?
發言片段: 4
廖院長俊智:我們跟委員已經討論過,除了這個一年一度已經有規劃的院區開放之外,我們也另外開放兒童科普日,採取分齡分流的方式,這個我們在院內推出之後也獲得相當廣泛的迴響,預計今年就會開辦。
發言片段: 5
陳委員培瑜:我們聽到了「今年」,我們期待今年的活動,但我們真的想要幫更多的家長還有兒少要求更多,因為疫情解封的關係,大家開始跑出門了,有沒有可能在實體活動的部分再增加一個禮拜或是多一些時間,讓這個實體的活動有多一些機會?第二個,因為線上可以照顧到偏鄉或是沒有辦法在當天來到院區的這些家長跟兒少,有沒有這個可能性?第三個加碼,我現在一起問好了,讓院長來傷腦筋,南部院區位於臺南沙崙,我們有看到相關的一些業務跟研究工作在進行了,有沒有可能從今年開始規劃在南部院區有機會同時舉辦Open House?
發言片段: 6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的提問,關於我們是否可以擴大辦理的部分,要考量院內同仁的工作量,因為本院最主要的工作是進行基礎研究,每一位同仁都非常辛苦,當然我們也很樂意分享我們研究成果給全國的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學子的部分,但是也需要考量每個人的工作量,所以這方面我們要回去仔細考量。至於是不是可以採取線上與實體活動並行,這同時也要考慮involve技術上的困難,線上跟實體活動並行的話,對於同仁的部分,特別是資服處的同仁的工作量,假如能夠克服的話,我們確實是可以考量的,但是……
發言片段: 7
陳委員培瑜:或是我們可以規劃某些活動比較適合採用線上的方法,比較靜態的……
發言片段: 8
廖院長俊智:是的,譬如說用演講的方式,或是錄影等。
發言片段: 9
陳委員培瑜:對。
發言片段: 10
廖院長俊智:這部分我們也是行之有年,演講都有錄影,幾乎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
發言片段: 11
陳委員培瑜:對,「研之有物」的部分,我們也知道……
發言片段: 12
廖院長俊智:是的,最後一個問題……
發言片段: 13
陳委員培瑜:那南區的部分呢?
發言片段: 14
廖院長俊智:南部院區恐怕還要等一陣子,因為我們現在才在建置階段,我們希望有朝一日南部院區也能夠開放,但是可能還要一陣子才能達成。
發言片段: 15
陳委員培瑜:我們之前有看到,110年11月30日南一中跟楊祥發紀念基金會有一個講座是跟中研院合作的,我們覺得這樣跟社區及鄰近學校合作其實是個非常好的起點,我們也期待日後……
發言片段: 16
廖院長俊智:對,小規模應該是沒問題。
發言片段: 17
陳委員培瑜:好,我們期待日後也許可以看到,或是今年開始有更多的試辦推廣好嗎?
發言片段: 18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發言片段: 19
陳委員培瑜:好,謝謝院長。下一個,如果院區開放的時間有限,沒有辦法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觀,那我們就來想想別的方式,也許可以從中研院的角度來看科普教育,我們知道中研院對於科普教育這件事情一直是非常在意的,我這邊想要提出一個論述跟院長討論,對於家長或是老師來說,其實學習科學本身最重要的是背後的思辨能力,還有釐清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見得真的是學科知識本身,我們在培養孩子接觸科學的過程中,也不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變成科學家,而是研究科學、喜歡科學背後的能力跟想像的可能,所以從這個基礎上來看,有沒有可能透過這個精神製作更多的科普讀物,也就是各種不同科普的推廣方法,之前跟院長討論過,其實中研院目前這個「研之有物」的網站,我跟同仁都研究過了,我的同仁是學理工背景的,對他來說,他認為確實有很多事情其實是需要一些基礎知識的,那我們就來討論有沒有這種可能,當然我想這對中研院可能是額外的負擔,但我們真的還是想要幫很多的兒少、家長跟老師請教一下院長,有沒有可能在這個現有的科普平臺上──「研之有物」再做針對以兒少為主體的科普推廣網站?也許是網站、也許是科普讀物,請問中研院在未來有可能往這裡去規劃或者是想像這樣的可能性嗎?
發言片段: 20
廖院長俊智:我想這個如果由中研院單獨來做恐怕力有未逮,但是假如能夠跟外界的專家一起來做,外界有很多專業人士,如果我們一起來合作的話,可能這件事情就可以達成,委員的構想我們可以帶回去討論看看。
發言片段: 21
陳委員培瑜:所以以兒少為本位這個部分,聽起來中研院是不排斥嘛?
發言片段: 22
廖院長俊智:我們沒辦法獨立來完成這件事情。
發言片段: 23
陳委員培瑜:但我聽到的是一個可能性的想像,如果是這樣,我們再往下跟院長分享,其實臺灣這幾年在推動閱讀素養的同時或者是108課綱裡,有非常多議題沒有辦法從課本上習得,非常多老師在推廣的時候,就會為孩子選擇好的科普讀物,簡報上左邊這2本的「天氣100問」跟「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這都是臺灣自製的出版品,還有之前跟院長分享過的……
發言片段: 24
廖院長俊智:陳院長的大作。
發言片段: 25
陳委員培瑜:對,你看到了,還有右邊這個韓國的科普漫畫,其實不管是漫畫或者是non-fiction的小說類或是圖文書,對於兒少都有很高的吸引力,因為之前跟院長請教過,不知道這個部分是否有機會由中研院這邊,來跟目前線上很多有相關出版經驗的出版社或者是推廣單位,做這樣的科普讀物的推廣合作呢?
發言片段: 26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的意見,誠如我剛才講的,我們沒有辦法獨立完成這件事情,但是我們很樂意跟外面的專家一起來做,譬如剛才提到陳院長的這本書,我想也是陳院長提出構想,然後跟外面的專家合作,變成一個兒童科普繪本,以淺顯的方式呈現,這需要跟專家一起來做,我們不是兒童教育專家,但是我們很樂意跟這方面的專家合作。
發言片段: 27
陳委員培瑜:當然。所以有沒有可能在三個月內有相關的規劃?不管是Open House的擴大開放或者是兒少科普教育的相關推廣計畫,有沒有可能在三個月有一些規劃內容跟報告交給我們辦公室呢?
發言片段: 28
廖院長俊智:我們不確定能夠在這三個月內提出什麼非常具體可行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跟委員說我們在三個月內可以想到什麼事情。
發言片段: 29
陳委員培瑜:好,就是增加更多兒少科普的推廣,不管是實體的Open House或是相關讀物的出版,好嗎?以上,謝謝院長。
發言片段: 30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發言片段: 31
主席(陳委員培瑜代):請范委員雲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02
meet_id 委員會-10-7-22-17
speakers ["范雲","蘇巧慧","鄭正鈐","陳秀寳","張廖萬堅","吳思瑤","黃國書","高金素梅","張其祿","林宜瑾","鄭麗文","萬美玲","陳培瑜","鍾佳濱","陳椒華","陳靜敏"]
page_start 45
meetingDate ["2023-05-18"]
gazette_id 1125801
agenda_lcidc_ids ["11258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審查 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 算有關中央研究院主管預算(公務預算)解凍案4案;三、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太空發展法 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二)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 委員萬美玲等19人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四)委員謝衣鳯等19人擬具「太 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五)委員陳明文等20人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 案」案、(六)委員陳秀寳等21人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七)委員張廖萬堅 等17人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八)時代力量黨團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 條文修正草案」案、(九)委員吳思瑤等17人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十)委 員林宜瑾等21人擬具「太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十一)委員賴品妤等17人擬具「太 空發展法第二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十二)委員蘇巧慧等32人擬具「太空發展法部分條文修正草 案」案、( 十三) 委員萬美玲等16 人擬具「太空發展法增訂第十八條之一及第十八條之二條文草 案」案、(十四)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太空發展法第十八條之一、第十八條之二及第二十二條條 文修正草案」案;四、審查(一)行政院函請審議「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三十一條之一、第三十 一條之二及第四十五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二)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三 十一條之一、第三十一條之二及第四十五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agenda_id 11258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