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發言紀錄

發言片段

lineno: 507

發言片段: 0
吳委員思瑤:(11時1分)謝謝主席。有請部長。
發言片段: 1
主席:請潘部長。
發言片段: 2
潘部長文忠:委員好。
發言片段: 3
吳委員思瑤:部長早安,大家辛苦了。大家都非常關切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先生,他的教育政策裡頭提到,他如果當選總統,要恢復禮義廉恥的教育。部長,你怎麼看這件事?
發言片段: 4
潘部長文忠:因為我對侯市長所提的這個內容沒有很深入的瞭解,我想對於禮義廉恥的這部分,目前當然大家在談它的重要性,只是怎麼實踐?這個才是在教育演變的過程當中,大家很關心的。我跟委員報告,像108課綱,標舉了非常重要的幾個關鍵──自發、互動、共好,其實那是一個從個人到面對未來……
發言片段: 5
吳委員思瑤:小我到大我。
發言片段: 6
潘部長文忠:跟社會、自然相處的一個共好的概念。
發言片段: 7
吳委員思瑤:在共好的理念之下去實踐,在個人的修養、修為上去落實禮義廉恥,這當然是課綱要實踐的精神。
發言片段: 8
潘部長文忠:是。
發言片段: 9
吳委員思瑤:部長,因為侯友宜先生提到禮義廉恥,我特別再去找了教育部的國語辭典修訂本,特別再去找出我們當年在接受那個八股教育的時候所背誦的四維八德,大家複習一下,禮是什麼?就是貴賤尊卑之分;義是行事之宜,就是做事的方法;廉就是廉潔方正;恥就是知善惡之別。這都是我們年輕、小的時候背誦過的,如果翻成白話文,其實教育部很早就頒布了禮義廉恥是全國各校的共通校訓──禮就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我去翻了教育部的國語辭典修訂本,確實回憶起我們年輕的歲月都背誦過這些,但是教育不應當只流於一個八股的背誦,而是您剛剛講的全方位實踐。我這裡要進一步問,此時此刻,教育部有把各校的共通校訓,也就是禮義廉恥的校訓精神強制要求下架嗎?
發言片段: 10
潘部長文忠:就我所瞭解的、尤其我有參與的部分,近期並不會去廢棄或是什麼,像我剛才也跟委員報告,孩子的教育、生活,學習各種素養跟能力其實是從課程當中來實踐……
發言片段: 11
吳委員思瑤:落實。
發言片段: 12
潘部長文忠:跟落實。
我想這是這些年因應整個環境上的變化,讓孩子從實踐當中去更深刻的……
發言片段: 13
吳委員思瑤:所以不是背誦,不是八股,是全方位的實踐。
發言片段: 14
潘部長文忠:是、是,他真的要在思辨之後,變成一個行為、行動。
發言片段: 15
吳委員思瑤:對,去辨別,化為行為。
發言片段: 16
潘部長文忠:對、對。
發言片段: 17
吳委員思瑤:部長講得非常好,禮義廉恥的實踐,它不是八股的背誦,它應當是落實於全方位的課程當中,而依108新課綱的精神,共好的那個部分……
發言片段: 18
潘部長文忠:是、是。
發言片段: 19
吳委員思瑤:也就在落實每一天都要共好他人,而且修為自身嘛。所以禮義廉恥應當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天都在實踐。我不知道侯友宜先生是對於教育現場的不瞭解,還是對於教育現場的老師們沒有信心?甚至我認為他應該要自身來反省,如果動輒把教育的理念思維作為選舉政治的操作,恐怕對於禮義廉恥的理解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好,這個問題我們就打住,我們希望這樣的一個精神在108新課綱裡頭,確實能夠更全方面地來落實。
接下來,謠言止於智者。我再一次被迫利用這個質詢臺上珍貴的時間,來好好地把我們的校園食安再清楚講一遍,但同時我也要鞭策你們,謠言之所以惑眾,就是因為我們的媒體素養教育不足。請問潘部長,您認為臺灣到底是不是謠言惑眾的國家?
發言片段: 20
潘部長文忠:不是啦,臺灣,但是我們本身都很希望,就是……
發言片段: 21
吳委員思瑤:我們期待不是。
發言片段: 22
潘部長文忠:是,但是確實會有一些假訊息來自四面八方,甚至惡意攻擊或誤導一些事項的議題確實是不斷在出現。
發言片段: 23
吳委員思瑤:還要再努力。
發言片段: 24
潘部長文忠:對。
發言片段: 25
吳委員思瑤:要真的達到謠言零容忍,我們還要做很多。
發言片段: 26
潘部長文忠:是。
發言片段: 27
吳委員思瑤:根據國際權威的調查,北歐今年公布的「民主報告2023」指出,臺灣是受到境外假訊息侵擾的全球冠軍,而且也是連續10年的全球冠軍,而中國就是榜上有名的加害國。臺灣是連續10年接受假訊息最嚴重的國家,這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當然要有很大的警惕,因為我們如何在教育的層面,落實一個最強的社會心理防禦機制?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每一週都在闢謠,我特別把他們9月25到10月1號這一週即時闢謠的前10項拿出來看,10項當中高達7項是關於食安,也是我們在校園要特別去消毒的,包括蛋的問題、豬肉的問題。但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10大闢謠都講得很清楚,外面在傳的,1顆進口蛋56元是錯的,是假訊息,外面在亂傳什麼美豬進口就是萊豬,被其他的不肖廠商收購,全部都加工成為加工食品流入市面,這都是假消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面臨著闢謠趕不上造謠的困境。
回到校園食安的部分,潘部長,校園到底有沒有萊豬?校園到底有沒有吃到進口雞蛋?Yes or No?部長。
發言片段: 28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從有進口豬肉、蛋品後,這個在校園內老早就在學校衛生法規範,包含我們午餐的契約裡面,當時包含大院的委員們,包含行政部門共同……
發言片段: 29
吳委員思瑤:層層的把關、防護。
發言片段: 30
潘部長文忠:把關,就是一律要使用國產的食品。
發言片段: 31
吳委員思瑤:所以校園沒有萊豬,校園也不會吃到進口雞蛋!食藥署一再澄清豬肉零檢出,陳建仁院長也多次的說明,檢測了2萬多件的豬肉,都沒有萊克多巴胺的存在。澄清再澄清,但是闢謠還是趕不上造謠。
雞蛋的部分,王必勝次長說,衛福部稽查了3,781件的進口蛋都合格,不管進口或國產。陳建仁院長在面對立法院的質詢也公開說,我們架上的雞蛋都是安全食品,臺灣沒有壞蛋,也沒有萊豬,但是闢謠再闢謠,還是趕不上造謠的速度。
在這裡我真的要花一點時間,希望透過我們立法院的議事直播,讓更多的家長安心。剛剛部長說的層層防護的食安網,也就是三章一Q。2019年校園三章一Q的比例是55.93%,到我們強力地來推進之後,2023年最新的數據,校園使用三章一Q、優質國產食材的比例來到98%,這是我們努力的成果,因為我們給蘿蔔也給棍子。給蘿蔔就是提高校園營養午餐的補助,一般的學校從3.5元提升到10元,偏鄉學校更提升到14元一餐,這是立法院全力支持教育部編列預算的成果,跟農委會,也就是現在的農業部來合作。棍子的部分,修改學校營業午餐團膳的契約,有3,368校完成換約,只要有違規的廠商,一律就退出市場,out!這是我們做的努力,真相在這裡,不容謠言惑眾。而這個過程當中,思瑤作為長期在教委會問政的委員,食安零容忍,我是非常認真推進,也是最全面強化防護、提案最多的立委。修改契約,當初我們署長印象深刻,來我辦公室討論N次,吳思瑤建議如何把各個學校的營養午餐契約修好修滿,吳思瑤如何來追蹤換約,讓3,368校……
謝謝學校現場大家幫忙完成換約,沒有廠商敢用進口的肉品、進口的食材。而吳思瑤進一步催生校園肉品儀表板,這是事實,這是真相。但是選舉到了,還是非常多在抹黑跟造謠,我被迫再一次要在珍貴的質詢時間清楚地來說明跟澄清。但我也有建議,部長,豬肉儀表板衛福部先上路,所以吳思瑤質詢校園是不是可以來一個針對校園的豬肉儀表板,謝謝你們2021年快速地上路,所以統計到右手邊這個表格是最新的,到10月9日上週的校園豬肉儀表板,百分之百臺灣豬,而使用進口豬的比例是零,它必須是零,否則就違約了!
發言片段: 32
潘部長文忠:是。
發言片段: 33
吳委員思瑤:就要退場,廠商就要嚴格受罰了!如果說我們當年都可以做到豬肉儀表板,讓資訊公開透明,安家長的心,未來是不是像雞蛋或是任何被炒起來的食材安全問題,也都能夠仿這樣的經驗,第一時間來端出雞蛋儀表板?我希望未來不會有其他的食材項目被惡意炒作,但我認為這樣的經驗是可以copy、是可以複製的,兩位都同意吧?
發言片段: 34
潘部長文忠:委員,這部分謝謝委員長期這樣的督促和把關,確實我們在校園把豬肉儀表板建置起來,那針對蛋品等,是不是我們再跟衛福部做一個討論,好不好?
發言片段: 35
吳委員思瑤:這就是我的建議,未來我們積極,我不期待、不希望有任何的食材被惡意地炒作、謠言惑眾,但如果各類商品有類似的狀況,即刻來建置!我們有經驗,我們也有能力,我認為這是食安零容忍在校園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我也要以蔣萬安市長的說法再一次來論證,簡報左邊是2020年擔任立法委員的蔣萬安,蔣委員當初在質詢臺上不斷地抨擊只修訂團膳契約到底能不能夠確保校園食安,這是當時當立委的蔣萬安;但是2023年成為臺北市長的蔣萬安,前些日子在回應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吃到進口不良壞蛋的時候,他公開的說法,包括他在臉書也說了,蔣萬安市長說臺北市的營養午餐從食材驗收、備料、調理、配膳到送餐的流程,都有標準程序把關,我們的午餐肉品及蛋類一律使用可溯源的國產食材。換言之,蔣萬安市長已經認證了,在校園百分之百國產食材、百分之百MIT,不會有進口肉品、進口蛋品等進口的食材,再一次獲得驗證,這就是謠言止於智者。
我時間到了,主席已經站起來了,我最後再提醒部長,數位教育不等於數位素養,我看到今天你們教育部的報告裡頭,在數位教育的部分,寫的都是軟體課程教材的編輯、軟體教材的應用,然後硬體就是生生用品平板、班班有網路這些硬體的建置。其實數位素養不是數位教育而已,我在這裡點出來,我希望下一次也建議我們的召委可以安排一次專案報告,我們要學習芬蘭,以一個國家之力來推動數位素養的國家政策白皮書,這對於臺灣絕對有必要,才能夠讓謠言止於智者,才能讓臺灣不再榜上有名,成為世界假消息侵襲最嚴重的國家,我希望下一次有時間在專題報告來做論述,我們繼續努力。謝謝。
發言片段: 36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委員。
發言片段: 37
主席:潘部長請回,謝謝吳思瑤委員的質詢。
再來我們請鄭麗文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46
meet_id 委員會-10-8-22-3
speakers ["范雲","萬美玲","鄭正鈐","張廖萬堅","林宜瑾","張其祿","陳培瑜","吳思瑤","鄭麗文","高金素梅","陳靜敏","鍾佳濱","廖婉汝","賴品妤","鄭天財Sra Kacaw","李德維","王婉諭","蔡培慧","李貴敏","黃國書","陳秀寳","陳椒華","林楚茵","楊瓊瓔","林德福"]
page_start 469
meetingDate ["2023-10-11"]
gazette_id 1126901
agenda_lcidc_ids ["11269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26901_00005